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涉及木板加工技术领域,现有装置在压刨过程中,产生的木屑无法合理收集,大量木屑直接掉落至地上,影响工作环境。本方案包括箱体,箱体内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上侧设有过料通道,下侧设有操作通道;箱体内转动连接有上进料辊、上出料辊、上刨刀、下进料辊、下出料辊、下刨刀,工作台内开有压刨腔,压刨腔连通过料通道和操作通道,下刨刀转动于压刨腔内;工作台下侧可拆卸连有集料筒;箱体内开有导气通道,箱体上侧安装有与导气通道连通的风机,导气通道另一端连通出箱体并连接有过滤管,过滤管端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管上设有刮料组件。本方案有效收集木屑并改善工作环境。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固定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两端延伸出箱体(1),箱体(1)上贯穿有过料通道(11),过料通道(11)位于工作台(2)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贯穿有操作通道(12),操作通道(12)位于工作台(2)下侧;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上刨刀(17)位于上进料辊(16)和上出料辊(181)之间,下刨刀(22)位于下进料辊(21)和下出料辊(23)之间,且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位于过料通道(11)的顶部,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安装于工作台(2)内并向上伸出工作台(2)的上侧壁;工作台(2)内开有压刨腔(221),压刨腔(221)连通过料通道(11)和操作通道(12),下刨刀(22)转动连接于压刨腔(221)内,工作台(2)下侧可拆卸连接有集料筒(25),且集料筒(25)连通于压刨腔(221)的下端;箱体(1)内开有导气通道(15),箱体(1)上侧安装有风机(14)且风机(14)的出风口与导气通道(15)一端连通,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出箱体(1);过料通道(11)顶部开有安装腔(171),刨刀安装于安装腔(171)内,安装腔(171)连通过料通道(11)和导气通道(15);箱体(1)外安装有过滤管(3),且过滤管(3)的端部与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过滤管(3)远离箱体(1)一端封闭有过滤网(31),过滤管(3)上安装有用于对过滤网(31)靠近箱体(1)一侧进行刮料的刮料组件(4);过滤管(3)周壁上连通有用于接收过滤网(31)上掉落下来的木屑的下料管(34),下料管(34)下端可拆卸连通有接料筒(35)。
设计方案
1.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固定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两端延伸出箱体(1),箱体(1)上贯穿有过料通道(11),过料通道(11)位于工作台(2)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贯穿有操作通道(12),操作通道(12)位于工作台(2)下侧;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上刨刀(17)位于上进料辊(16)和上出料辊(181)之间,下刨刀(22)位于下进料辊(21)和下出料辊(23)之间,且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位于过料通道(11)的顶部,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安装于工作台(2)内并向上伸出工作台(2)的上侧壁;工作台(2)内开有压刨腔(221),压刨腔(221)连通过料通道(11)和操作通道(12),下刨刀(22)转动连接于压刨腔(221)内,工作台(2)下侧可拆卸连接有集料筒(25),且集料筒(25)连通于压刨腔(221)的下端;箱体(1)内开有导气通道(15),箱体(1)上侧安装有风机(14)且风机(14)的出风口与导气通道(15)一端连通,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出箱体(1);过料通道(11)顶部开有安装腔(171),刨刀安装于安装腔(171)内,安装腔(171)连通过料通道(11)和导气通道(15);箱体(1)外安装有过滤管(3),且过滤管(3)的端部与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过滤管(3)远离箱体(1)一端封闭有过滤网(31),过滤管(3)上安装有用于对过滤网(31)靠近箱体(1)一侧进行刮料的刮料组件(4);过滤管(3)周壁上连通有用于接收过滤网(31)上掉落下来的木屑的下料管(34),下料管(34)下端可拆卸连通有接料筒(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组件(4)包括刮料轴(48)、固定在刮料轴(48)一端的刮料叶片(49)、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架杆(47)、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固定在过滤管(3)外,第一连杆(42)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外周,第二连杆(43)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42)另一端,第三连杆(44)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43)另一端,第一连杆(4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43)的长度;第四连杆(45)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杆(44)另一端,第五连杆(46)一端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杆(45)另一端,刮料轴(48)固定穿过第五连杆(46)另一端的周壁,第四连杆(45)的长度大于第五连杆(46)的长度;第三连杆(44)滑动穿进过滤管(3)的周壁,架杆(47)固定在过滤管(3)的内壁上,刮料轴(48)间隙穿过架杆(47);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的转动平面均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3)内壁上固定有用于将木屑朝远离下料管(34)方向引导的导流片(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3)远离箱体(1)一端外安装有引风罩(32),引风罩(32)的罩口朝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罩(32)螺栓连接于过滤管(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1)螺栓连接在过滤管(3)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筒(35)螺纹连接于下料管(34)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下侧固定有集料管(24),集料管(24)连通于压刨腔(221)的下端,集料筒(25)螺纹连接于集料管(24)的下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木工刨床是一种使用刨刀对木材进行刨削的自动化加工机械,按照不同的工艺用途,木工刨床可分为平刨床、单面刨床、双面刨床、三面刨床、四面刨床和精光刨床等。现有技术中,单面刨床是由机体、工作台、上刨刀、进料辊和出料辊等组成。如申请号为CN94235992.5的一种压刨机床,由床身、工作台、工作台升降机构、压刨机构组成,木料经过压刨机构上侧时,可实现压刨处理。
但是上述这类刨床存在不足之处,在压刨过程中,产生的木屑无法合理收集,大量木屑直接掉落至地上,影响工作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可对木屑进行有效收集,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两端延伸出箱体,箱体上贯穿有过料通道,过料通道位于工作台上侧,所述箱体内贯穿有操作通道,操作通道位于工作台下侧;箱体内转动连接有上进料辊、上出料辊、上刨刀、下进料辊、下出料辊、下刨刀,上刨刀位于上进料辊和上出料辊之间,下刨刀位于下进料辊和下出料辊之间,且上进料辊、上出料辊、上刨刀位于过料通道的顶部,下进料辊、下出料辊、下刨刀安装于工作台内并向上伸出工作台的上侧壁;工作台内开有压刨腔,压刨腔连通过料通道和操作通道,下刨刀转动连接于压刨腔内,工作台下侧可拆卸连接有集料筒,且集料筒连通于压刨腔的下端;箱体内开有导气通道,箱体上侧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出风口与导气通道一端连通,导气通道另一端连通出箱体;过料通道顶部开有安装腔,刨刀安装于安装腔内,安装腔连通过料通道和导气通道;箱体外安装有过滤管,且过滤管的端部与导气通道另一端连通,过滤管远离箱体一端封闭有过滤网,过滤管上安装有用于对过滤网靠近箱体一侧进行刮料的刮料组件;过滤管周壁上连通有用于接收过滤网上掉落下来的木屑的下料管,下料管下端可拆卸连通有接料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可将风吹进导气通道内,同时,大部份被上刨刀刮下的木屑,将上刨刀刮下的木屑带至安装腔与导气通道的连接处,而导气通道内的风可将这部分木屑吹至过滤管中,最终贴附于过滤网的一侧,而刮料组件可将贴附于过滤网一侧的木屑刮下进下料管内。操作者可在结束压刨之后,将接料筒拆下进行清理。
而被下刨刀刮下的木屑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进集料筒内,操作者可在结束压刨之后,将集料筒拆下进行清理。
通过上述设置,可对木屑进行有效收集,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料组件包括刮料轴、固定在刮料轴一端的刮料叶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架杆、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过滤管外,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周,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第三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另一端,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的长度;第四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杆另一端,第五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杆另一端,刮料轴固定穿过第五连杆另一端的周壁,第四连杆的长度大于第五连杆的长度;第三连杆滑动穿进过滤管的周壁,架杆固定在过滤管的内壁上,刮料轴间隙穿过架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的转动平面均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可带动第三连杆沿其轴向往复伸缩,同时第三连杆的往复伸缩将带动刮料轴周向转动,并使刮料叶片对过滤网进行木屑的刮除操作。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过滤管内不断有木屑在运动,如果在过滤管内通过设置齿轮等部件实现动力的传输,极易出现齿轮的齿间被木屑填充,导致动力无法传输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根连杆的的联动,不存在较大的缝隙,木屑难以对各根连杆的运动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该种传动方式,可在多木屑的环境下,高效的实现动力传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管内壁上固定有用于将木屑朝远离下料管方向引导的导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片用于将木屑朝远离下料管方向引导,从而降低风吹进下料管和接料筒内的量,也就能使木屑稳定的积攒在接料筒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管远离箱体一端外安装有引风罩,引风罩的罩口朝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风罩用于将过滤管内吹出的风向下引导,从而降低吹出的风直接接触至操作者的概率,也就降低了吹出的风对操作者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罩螺栓连接于过滤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引风罩拆下,并方便操作者对过滤网一侧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螺栓连接在过滤管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从过滤管端部拆下,方便操作者对过滤网进行更彻底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料筒螺纹连接于下料管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者对接料筒实施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下侧固定有集料管,集料管连通于压刨腔的下端,集料筒螺纹连接于集料管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者对集料筒实施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可对木屑进行有效收集,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2.本方案中的刮料组件在多木屑的环境下,高效的实现动力传输,高效实施过滤网的木屑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管上各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管上各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过料通道;12、操作通道;13、木料;14、风机;15、导气通道;16、上进料辊;161、第一腔;162、第一电机;17、上刨刀;171、安装腔;172、第三电机;18、第二腔;181、上出料辊;182、第二电机;2、工作台;21、下进料辊;211、第三腔;212、第四电机;22、下刨刀;221、压刨腔;222、第六电机;23、下出料辊;231、第四腔;232、第五电机;24、集料管;25、集料筒;3、过滤管;31、过滤网;32、引风罩;33、导流片;34、下料管;35、接料筒;36、支架;4、刮料组件;41、驱动电机;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第三连杆;45、第四连杆;46、第五连杆;47、架杆;48、刮料轴;49、刮料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面刨床的木屑处理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固定有长条状的工作台2,工作台2两端延伸出箱体1,箱体1上贯穿有过料通道11,过料通道11位于工作台2上侧,箱体1内贯穿有操作通道12,操作通道12位于工作台2下侧。
箱体1内转动连接有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上刨刀17位于上进料辊16和上出料辊181之间,下刨刀22位于下进料辊21和下出料辊23之间,且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位于过料通道11的顶部,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安装于工作台2内并向上伸出工作台2的上侧壁。
箱体1内开有第一腔161、第二腔18、安装腔171,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腔161、第二腔18、安装腔171内,第一腔161、第二腔18、安装腔171均与过料通道11连通,且上进料辊16、上出料辊181、上刨刀17均部分伸进过料通道11内。上进料辊16和上出料辊181内分别穿设有上进料杆和上出料杆,上进料杆与上进料辊16同轴线设置,上出料杆和上出料辊181同轴线设置;上进料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安装有第一电机162,第一电机162的输出轴与上进料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上出料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安装有第二电机182,第二电机182的输出轴与上出料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上刨刀17上固定穿设有上压刨杆,上压刨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侧固定有第三电机172,第三电机172的的输出轴与上压刨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
工作台2内开有第三腔211、第四腔231、压刨腔221,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三腔211、第四腔231、压刨腔221内,第三腔211、第四腔231、压刨腔221均与过料通道11连通,且下进料辊21、下出料辊23、下刨刀22均部分伸进过料通道11内。下进料辊21和下出料辊23内分别穿设有下进料杆和下出料杆,下进料杆与下进料辊21同轴线设置,下出料杆和下出料辊23同轴线设置;下进料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安装有第四电机212,第四电机212的输出轴与下进料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下出料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安装有第五电机232,第五电机232的输出轴与下出料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下刨刀22上固定穿设有下压刨杆,下压刨杆端部穿出箱体1,箱体1外侧固定有第六电机222,第六电机222的的输出轴与下压刨杆端部同轴线且花键连接。
压刨腔221连通过料通道11和操作通道12,工作台2下侧固定有集料管24,集料管24位于操作通道12内,且集料管24连通于压刨腔221的下端,工作台2下侧设有集料筒25,集料筒25螺纹连接于集料管24的下端。
箱体1内开有导气通道15,箱体1上侧安装有风机14,且风机14的出风口与导气通道15一端连通,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出箱体1。安装腔171上端连通导气通道15,则上刨刀17压刨产生的大部份木屑,将随着上刨刀17的转动,被带至安装腔171与导气通道15的连接处。
参考图2和图3,箱体1外安装有过滤管3,且过滤管3的端部与导气通道15另一端连通,过滤管3远离箱体1一端螺栓连接有过滤网31,过滤管3远离箱体1一端外通过螺栓连接有引风罩32,引风罩32的罩口朝下设置。引风罩32用于将过滤管3内吹出的风向下引导,从而降低吹出的风直接接触至操作者的概率,也就降低了吹出的风对操作者的不良影响。
参考图3和图4,过滤管3周壁上连通有下料管34,下料管34位于过滤管3下侧,下料管34下端螺栓连接有接料筒35。过滤管3上安装有刮料组件4,刮料组件4用于对过滤网31靠近箱体1一侧壁进行刮料,并将刮下的木屑带进下料管34内。过滤管3内壁上固定有导流片33,导流片33靠下设置,导流片33用于将木屑朝远离下料管34方向引导,从而降低风吹进下料管34和接料筒35内的量,也就能使木屑稳定的积攒在接料筒35内。
刮料组件4包括:刮料轴48、刮料叶片49、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架杆47、驱动电机41。过滤管3外固定有支架36,驱动电机41固定在支架36上;第一连杆42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外周,第二连杆43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42另一端,第三连杆44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43另一端,第一连杆4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43的长度;第四连杆45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杆44另一端,第五连杆46一端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杆45另一端,刮料轴48固定穿过第五连杆46另一端的周壁,第四连杆45的长度大于第五连杆46的长度。第三连杆44滑动穿进过滤管3的周壁,架杆47上端固定在过滤管3的内壁上,刮料轴48间隙穿过架杆47下端。刮料叶片49设有四片,且绕刮料轴48轴线等间距固定在刮料轴48远离第五连杆46一端,刮料叶片49抵接在过滤网31一侧。其中,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的转动平面相平行。驱动电机41可带动第三连杆44沿其轴向往复伸缩,同时第三连杆44的往复伸缩将带动刮料轴48周向转动,并使刮料叶片49对过滤网31进行木屑的刮除操作。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过滤管3内不断有木屑在运动,如果在过滤管3内通过设置齿轮等部件实现动力的传输,极易出现齿轮的齿间被木屑填充,导致动力无法传输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根连杆的的联动,不存在较大的缝隙,木屑难以对各根连杆的运动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该种传动方式,可在多木屑的环境下,高效的实现动力传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风机14可将风吹进导气通道15内,同时,大部份被上刨刀17刮下的木屑,将上刨刀17刮下的木屑带至安装腔171与导气通道15的连接处,而导气通道15内的风可将这部分木屑吹至过滤管3中,最终贴附于过滤网31的一侧,而刮料组件4可将贴附于过滤网31一侧的木屑刮下进下料管34内。操作者可在结束压刨之后,将接料筒35拆下进行清理。
而被下刨刀22刮下的木屑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进集料筒25内,操作者可在结束压刨之后,将集料筒25拆下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688.5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51147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27G3/00
专利分类号:B27G3/00;B27C1/08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杭州新涵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新涵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苎东村
发明人:胡喆
第一发明人:胡喆
当前权利人:杭州新涵美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