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观察
宋元芬(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州663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173-01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为救治病人生命,每天必不可少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护理技术。自从人类采用静脉输液法作为治疗疾病的途径以来,都是采用向心静脉穿刺法,该方法已被世人广泛使用和认可。操作者与患者面部相对,常选用四肢浅静脉如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等进行注射。但是,在临床上,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大面积皮肤烧伤、天疱疮、剥脱性皮炎;多次使用了对血管破坏较大,如甘露醇、尼莫地平等药物的患者;长期反复输液,血管被破坏、硬化的患者。这些患者常用于输液的血管难以寻找或受损严重。那么在必须输液但患者拒绝行浅静脉置管时,就不得不选用一些平时少用的血管,特别是关节处的血管来进行输液治疗。在使用这些部位的小血管的同时,受损或硬化的血管也得到了休息和恢复。但使用向心法对这些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时患者疼痛剧烈,受关节远端部位活动的影响,会有重复穿刺,穿刺成功后针柄的固定较困难,固定好后动穿的几率高。在国内一些医院进行了逆行(离心)静脉穿刺法的尝试,该方法进针时病人无剧烈疼痛,针柄固定好,维持输液时间长,受到了常受输液之苦病人的好评。
【关键词】向心静脉穿刺法逆行静脉穿刺法临床观察
逆行静脉穿刺法是操作者与患者面部同向。目前国内一些刊物上也提到逆行(离心)静脉穿刺法,但只作为一种尝试,没有进行系统的对照观察。为此我科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典型病例患者骆某,男,60岁。于1999年1月以“大疱类天疱疮”收入院,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大片糜烂、渗液多,皮损面积约80%。入院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受损皮肤用3%氧化锌糊剂、环丙沙星软膏、倍氯美松软膏及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该患者常规选用的输液静脉难以寻找,而在选择手背近掌指关节处的小血管时,行向心静脉穿刺困难,且该患者有指趾穿刺剧痛史。为此,我们灵活应用逆行静脉穿刺法,穿刺进针时手关节活动影响小,穿刺一次成功,穿刺时病人无剧痛感,穿刺针固定良好,维持输液18小时。减轻患者遭受重复穿刺痛苦,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2研究内容
我科从1999年1月起对60例患者在手背近掌指关节、腕横纹上端、脚掌内外侧等部位进行逆行静脉穿刺500例次。与同例次该类部位处的向心穿刺比较,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3对象及方法
3.1对象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对60例患者500例次静脉穿刺困难,局部血管硬化,穿刺有回血但液体不滴;特殊患者如:老年痴呆、酒精性脑病躁动不安、大面积皮肤破损的患者;同侧静脉穿刺失败又不宜在该部位上端寻找穿刺点者;长期输液在一个部位反复进针,导致沿血管走行部皮肤形成疤痕、硬结、色素沉着者。此类病人血管穿刺输液困难。此时因手背近掌指关节或脚掌内外侧壁、掌横纹上端的小血管平时很少穿刺、破坏少、弹性好而选用。
3.2操作方法两组患者都在40岁以上,将用物携至床
旁,挂好输液瓶,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与患者面部同向(向心静脉穿刺法则是操作者与患者面部相对),在静脉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选择手背近掌指关节、腕横纹上端、脚掌内外侧部短小静脉进行逆行穿刺。
4研究结果
在该类部位施行逆行静脉穿刺与使用同一型号输液器进行向心静脉穿刺的患者从疼痛、输液速度、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标准:1.上述部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量>500ml为显效;2.静脉穿刺两次成功,输液量200-500ml为有效;3.静脉穿刺两次成功,输液量<200ml为无效。同时观察全身与局部反应、滴速与输液量等。两组均无输液反应,可调滴速相同。两组穿刺时疼痛的感觉比较,有剧烈疼痛的研究组为22例次,对照组100例次,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466例次,有效23例次,无效11例次;对照组显效252例次,有效135例次,无效113例次,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采用此法静脉穿刺疼痛减轻,成功率高,针柄固定好,维持输液时间长。
5体会
采用逆行穿刺法不但能减轻疼痛、解决难固定的问题,还能减少对常规穿刺部位血管的损害,为其提供一个修复空间。也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维系了正常有序的护理工作,但因逆行静脉穿刺滴注液体须经侧支循环回流,故一般不作为紧急抢救、输注大量液体,也不用于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的使用,以避免肢端过度充盈和药物刺激出现肿胀疼痛。
逆行静脉穿刺法,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手段,但它为静脉穿刺法增添了一条辅助、补充的可选途径。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在一些特殊病人身上,可以起到及时救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