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学论文_彭文芳,张晓迪,罗艺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疗效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疗效,小儿,阿布,糖尿病,蒙药,影像,肝素。

疗效学论文文献综述

彭文芳,张晓迪,罗艺鹏[1](2017)在《不同方法预冲透析器及管路对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预冲管路和透析器方法对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透析患者90例,先给予5次肝素盐水预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肝素预处理组),之后给予5次单纯生理盐水预冲(生理盐水处理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生理盐水处理组发生凝血患者数多于肝素预处理组(P<0.05),但两组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生理盐水预冲虽然回血用水量和压迫止血时间与肝素预处理没有差异,但发生凝血概率要高于肝素预处理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7年17期)

包金荣[2](2016)在《蒙药哈日阿布日-16对慢阻肺模型的疗效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蒙药哈日阿布日-1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疗效病理形态学探讨。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用大青山香烟烟雾熏吸(30min/次,2次/d),被动熏吸香烟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结果:通过病理学比较蒙药哈日阿布日-16治疗组的疗效观察。结论:通过COPD模型鼠用哈日阿布日-16蒙药的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用药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邓飞越,刘晓丽[3](2016)在《叁联雾化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联雾化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该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5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3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77例,治疗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如常规止咳、镇静、吸氧、抗感染及支气管解痉。治疗组76例在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外,还采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1.25m L+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200μg+生理盐水1m L叁联雾化吸入,每日吸入3次。连续治疗15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16%,痊愈率42.11%。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1.43%,痊愈率22.08%。疗效与痊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叁联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甚好,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9期)

王俊东,崔勇,王建国,李虎,代金灿[4](2016)在《保留乳头的乳癌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4例,给予乳腺癌保留皮肤及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2例(34.38%),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20例(31.25%),皮缘轻度坏死11例(17.19%),切口感染7例(10.94%),术后2年复发2例,复发率3.13%。结论:保留乳头和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6年21期)

顾红燕,韦元元,金锐,孟庆莉,孙路路[5](2015)在《祛白片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的疗效学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祛白片对白癜风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H2O2建立小鼠白癜风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肉眼观察各组小鼠皮肤色泽变化及其毛发生长情况,同时采用HE染色法,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全基因芯片测试方法探讨祛白片的作用机制。结果:整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疗效有统计学差异,各剂量组间具有浓度依赖性。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小鼠皮肤受试区出现大量黑色素颗粒,同时毛囊数恢复。小鼠全基因芯片研究结果显示,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共2 219个基因转录有变化,这些差异基因分别对文献报导的7种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4种机制有调控作用。初步确认祛白片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自身免疫系统亢进、促进角质细胞形成、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促进黑色素形成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祛白片的抗白癜风作用,同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后期深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19期)

孙晓明[6](2014)在《健脾益肺、和营固卫膏方治疗体虚易感儿的临床疗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估健脾益肺、和营固卫膏方在防治体虚易感儿肺脾气虚、营卫失和合并证证型的治疗效果,探讨病证结合的中医膏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证型肺脾气虚、营卫失和合并证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予健脾益肺、和营固卫膏方治疗,对照组予健脾益肺口服液配合龙牡壮骨冲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着差异(P<0.01)。2)治疗组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感染、肺炎、总感染的次数和病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次、病程、病种分级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证中喷嚏流涕、出汗、面色、饮食、恶风恶寒,次证中营养发育、精神、大便、舌苔、脉象的积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鼻塞、睡眠、小便、舌质、指纹的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总感染的次数和病程以及支气管炎感染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支气管炎感染次数、肺炎感染次数、肺炎感染病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发病次数、病程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种分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证中喷嚏流涕、恶风恶寒、食欲、出汗、面色,次证中营养发育、睡眠、大便、舌质、舌苔、脉象治疗前后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塞、精神、小便、指纹的积分变换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比较上呼吸道感染、总感染次数和病程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支气管感染、肺炎感染次数和病程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出汗、面色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主证中喷嚏流涕、鼻塞、恶风恶寒、食欲、出汗、面色,次证中精神、大便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发育、睡眠、舌质、舌苔、小便、脉象、指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情分级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益肺、和营固卫膏方在减少复感儿呼吸道感染次数,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3)

郭元日[7](2013)在《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酵人参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机理,为发酵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18-22g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100只,适应性喂养3d后,随机选取12只小鼠作为空白组(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20mg/kg体重,72h后测定空腹血糖,视11.1≤血糖值≤26.1者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根据血糖和体重分为五组,每组12只。并分别使用发酵人参提取物(0.7g/kg、0.35g/kg)、白参提取物、格列毗嗪、蒸馏水进行灌胃。灌胃14天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血糖值;GPO-PAP法检测小鼠甘油叁酯(TG)的含量;COD-PAP法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HO)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TBA法检测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竞争ELISA法检测小鼠胰岛素(INS)浓度。检测结果采用x±s表示,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和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均显着增高(p<0.01),白参组和格列毗嗪组的小鼠体重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2.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白参组、格列吡嗪组小鼠血糖值均显着降低(p<0.01),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小鼠血糖值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相比较,白参组和格列毗嗪组小鼠血糖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3.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甘油叁酯(TG)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白参组、格列吡嗪组小鼠甘油叁酯(TG)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4.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发酵人参大剂量组及白参组小鼠总胆固醇(T-CHO)含量均有提高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5.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肝脏总SOD活力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白参组、格列吡嗪组小鼠肝脏总SOD活力均显着提高(p<0.01);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小鼠肝脏总SOD活力显着降低(p<0.01),而白参组和格列吡嗪组小鼠肝脏总SOD活力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6.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肝脏MDA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白参组、格列吡嗪组小鼠肝脏MD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相比较,空白组、发酵人参小剂量组、白参组及格列吡嗪组小鼠肝脏MDA含量显着高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p<0.01)。7.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胰岛素(INS)浓度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发酵人参小剂量组、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白参组及格列吡嗪组小鼠胰岛素(INS)浓度均显着提高(p<0.01);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相比较,白参组和格列吡嗪组小鼠胰岛素(INS)浓度显着低于发酵人参大剂量组(p<0.01)。结论:1.发酵人参具有降血糖作用。2.发酵人参降低血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内MDA含量,提高机体内SOD活性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进一步氧化损伤,修复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p细胞的修复,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5-30)

张耀方[8](2013)在《MFFP的构建及其对T2DM及血栓并发症模型小鼠的疗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高、血脂高以及高粘血症等,被称为“百病之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寻找更好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法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糖尿病除了其本身的危害以外,往往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为心脑血管病变,约占80%,其中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找到一种治疗糖尿病同时又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栓等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是由肠道L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GLP-1具有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减少食物摄取、减慢胃排空,以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刺激胰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再生、抑制胰β细胞的凋亡等特殊功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激素(glucose-dependent insμlintropic polypeptide, GIP)是由肠道K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促进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刺激胰β细胞再生,延缓胰岛素清除等作用,对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水蛭素(Hirudin, HV)是从医蛭(Hirudomedieinalis)唾液腺中分离的一种酸性小分子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凝血酶抑制剂,在预防和治疗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非常显着的疗效,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良药。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天然GLP-1基因内部的第8位的Ala替换成Ser,以抑制二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DPP-Ⅳ)对其降解,并分别将第26位的Glu和第34位的Asp替换成Lys抑制胰蛋白酶的切割,克隆了抗DPP-Ⅳ和胰蛋白酶切割的GLP-1同源物,命名为重组口服长效GLP-1(recombinant oral long-acting GLP-1, rolGLP-1)。通过分子克隆手段将GIP第2位的Ala用Gly替换,获得抗DPP-Ⅳ切割的重组GIP (recombinant glucose-dependent insμlintropic polypeptide, rGIP)和重组HV(recombiant Hirudin,rHV)。将多拷贝的rolGLP-1基因分别与多拷贝的rGIP基因和单拷贝的rHV基因串联,分别获得4rolGG(4rolGLP-4GIP)、5rolGLP-4GIP和5rolGLP-HV基因,将基因克隆到pET22b(+)载体后,分别获得表达载体pET22b(+) pET-22b(+)-5rolGZP-4GIP和pET-22b(+)-5rolGLP-HV,转化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的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均实现了这些融合多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对其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olGG最佳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为0.6mmol/L、温度为30℃下培养10h;4rolGG最佳表达条件为在IPPTG终浓度为0.2mmol/L,温度在37℃下诱导5h;5rolGLP-4GIP最佳表达条件为在IPTG终浓度为0.4mmol/L,温度在30℃下诱导10h;5rolGLP-HV最佳表达条件为IPTG终浓度为0.4mmol/L,温度在37℃下诱导5h;菌体裂解液经超生破碎后,上清经过Ni金属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分别获得纯度较高的rolGG、4rolGG、5rolGLP-4GIP和5rolGLP-HV融合多肽,为以后功能的验证奠定了良好基础。rolGG体外切割实验证明,rolGG在体外可以被修饰性胰蛋白酶切割成rolGLP-1和rGIP,切割率达到70%。采用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对rolGG、4rolGG、5rolGLP-4GIP和5rolGLP-HV融合多肽的降血糖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0.9%NaCl处理的阴性对照组小鼠相比,rolGG、4rolGG、5rolGLP-4GIP和5rolGLP-HV等融合多肽均可有效地降低血糖和甘油叁脂、胆固醇的水平,并改善口服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并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采用凝血酶滴定法检测rolGLP-HV的抗凝活性,结果表明5rolGLP-HV的抗凝活性为105±1.7ATU/ml,证明5rolGLP-HV融合多肽具有HV的抗凝血功能。采用血栓模型对5rolGLP-HV融合多肽的抗血栓活性进行了检测。在昆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50mg/kg)的同时给小鼠灌胃5rolGLP-HV融合多肽,观察小鼠尾部出现血栓的时间及血栓的相对长度。结果发现,灌胃5rolGLP-HV融合多肽的小鼠出现血栓的时间比对照延迟致32h,相对长度从37.5%缩减到25%,说明口服5rolGLP-HV融合多肽确实可以起到抗血栓作用。本研究为功能互补型双元促胰岛素rolGG以及多拷贝功能互补型双元促胰岛素4rolGG和5rolGLP-4GIP口服融合多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较完善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利用口服重组融合多肽来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结果亦表明,5rolGLP-HV融合具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血栓的双重功能,有望研发成为治疗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双功能口服药物,为今后5rolGLP-HV融合多肽的临床前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3-05-01)

闫娜娜[9](2011)在《孙氏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学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对孙氏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学与影像学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探讨疗效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腰突症疗效评估提高寻求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网络随机获得随机序号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以孙氏斜扳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予以仰卧位骨盆牵引法治疗,采用间歇牵引方式,持续40秒、间歇10秒,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两组均以3周为一疗程。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度(前屈及后伸角度)及Roland-Morri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影像学方面,通过CT叁维螺旋成像测得的CT值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统计学处理,所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X线的腰椎间隙高度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统计学处理,所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研究表明:1.在症状与体征改善方面,孙氏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牵引治疗;2.患者疗效与CT值变化无相关性,与腰椎间隙高度变化成正相关,腰椎间隙高度变大,疗效越好;3.进一步明确了孙氏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规范了其操作规程。(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郭彦涛,姚共和,邓博[10](2010)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学影像学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LDD)术后患者的疗效学、影像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之间的相关性,为PLDD疗效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以观察6个月内PLDD疗效学变化,测量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的突出物CT平扫变化及椎间隙高度变化,并对疗效学和影像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论 PLDD术后6个月内其影像学没有明显变化,突出物回纳不明显,疗效与影像没有明显相关性;年龄与疗效学及椎间盘突出物的回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年龄与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突出物大小与PLDD术后疗效呈正相关,但与椎间隙高度、回纳程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0年30期)

疗效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蒙药哈日阿布日-1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疗效病理形态学探讨。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用大青山香烟烟雾熏吸(30min/次,2次/d),被动熏吸香烟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结果:通过病理学比较蒙药哈日阿布日-16治疗组的疗效观察。结论:通过COPD模型鼠用哈日阿布日-16蒙药的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用药结论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疗效学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文芳,张晓迪,罗艺鹏.不同方法预冲透析器及管路对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学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

[2].包金荣.蒙药哈日阿布日-16对慢阻肺模型的疗效学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

[3].邓飞越,刘晓丽.叁联雾化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学研究[J].北方药学.2016

[4].王俊东,崔勇,王建国,李虎,代金灿.保留乳头的乳癌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学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

[5].顾红燕,韦元元,金锐,孟庆莉,孙路路.祛白片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的疗效学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

[6].孙晓明.健脾益肺、和营固卫膏方治疗体虚易感儿的临床疗效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郭元日.发酵人参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

[8].张耀方.MFFP的构建及其对T2DM及血栓并发症模型小鼠的疗效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

[9].闫娜娜.孙氏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学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

[10].郭彦涛,姚共和,邓博.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学影像学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

论文知识图

体外与体内分子成像中关键因素的对比恶性淋巴瘤化疗前后PET-CT图像对照1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疗效预测价值...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流程CSG诊治流程示意图四、科研管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

标签:;  ;  ;  ;  ;  ;  ;  

疗效学论文_彭文芳,张晓迪,罗艺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