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线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线,载波,通信,算法,信道,成分,图像。
电力线传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史建超,胡正伟,贺冬梅,谢志远[1](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识别方法,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完成对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的识别。传统的信道传输特性识别一般采用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噪声较大时估计效果不理想。所提方法采用去噪自编码器能有效对噪声进行抑制,可以在噪声较强的环境下实现信道传输特性的正确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自编码器神经网络去噪后数据存在背景效应的问题,提出使用颜色调整方法进一步滤除干扰,提高了对去噪样本的识别成功率。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了9类基准传输样本的信道传输特性识别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中以及多种噪声条件下,完成对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的识别,对进一步完善电力线通信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Yan-hu,CHEN,Yu-jia,ZANG,Jia-jie,YAO,Gul,MUHAMMAD[2](2019)在《基于电力线命令传输的缆系海洋网络切换的通信频率优化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树状或环状拓扑的缆系海洋观测网在海洋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场维护耗时长,海缆开断技术能主动开断控制网络中的分支网络,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关键。提出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控制方法,即翻转电力传输极性,通过调制线上电流发送低频数字信号,并将含有地址和命令的信息广播到网络中所有分支单元。分支单元对接收的信息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控制命令。针对海缆寄生参数、网络规模和分支单元数目对电力线上通信频率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通过权衡通信速率和准确性得到一种最优通信频率,并在样机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最优通信频率的缆系海洋观测网开断控制技术可有效提高开断准确性和配置速率。(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10期)
马立贤[3](2019)在《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多信道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具有应用场景复杂、业务需求多样、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与无线通信单独采用任何一种通信方式都不能完全满足智能电网的通信需求。PLC与无线技术融合的异构多信道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消除通信盲点,扩大通信覆盖范围,满足智能电网对高性能、高可靠通信的迫切需求,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实现将电力线与无线进行融合、如何建立电力线信道与无线信道的多信道模型、以及如何提升异构多信道的分集增益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论文以PLC与无线融合为导向,针对室外低压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通过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分集合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中继技术等提出了两种PLC与无线的融合方式。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总结如下:1、调研相关文献,分别针对电力线信道特性、电力线信道噪声,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信道噪声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研究了电力线的脉冲噪声并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了室外无线环境下的高斯混合噪声模型并进行了建模仿真。2、建立了电力线与无线并行传输模型(Hybrid Powerline Wireless Model,HPWM),通过应用OFDM调制方式,在PLC与无线两个链路上同时发送相同的OFDM符号,在接收端进行分集接收。针对PLC与无线信道噪声的非对称性,研究对比了不同的分集合并方式。根据是否可以预知电力线噪声参数,将分集合并方式分成噪声参数可预知的PLC与无线合并技术及噪声参数不可预知PLC与无线合并技术。噪声参数可预知的PLC与无线合并技术将电力线信道噪声建立为米尔顿A类(Middleton class-A)噪声,将无线信道噪声建立为高斯噪声,分析了在确定信道下最佳合并(optinmum combining,OC)、饱和度量合并(saturated metric combining,SMC)、最大比合并(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叁种分集合并方式在BPSK调制下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hood ration,LLR)与误码率,通过仿真建模,对比分析了叁者的性能差异。针对噪声参数不可预知分集合并方式,将P LC信道噪声建立为高斯循环平稳噪声模型,将无线噪声建模为混合高斯(Gaussian mixture,GM)模型,分析了平均信噪比合并(Average SNR Combining,ASC)、瞬时信噪比合并(Instantaneous SNR Combining,ISC)、功率谱密度合并(PSD Combining,PSDC)叁种分集合并方式的LLR,推导了PSDC合并方式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对比了ASC、ISC、PSDC叁者的误码率。仿真表明PSDC的性能要远远优于ASC,虽然与理想的ISC仍有一定差距,但是PSDC技术实现了性能与复杂度两者之间的折衷。3、提出了电力线载波与无线混合多信道中继模型(Hybrid Multiple Relay Model,HMRM),针对此中继模型提出了基于自适应中继选择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多信道协作通信方式。电力线与无线双模节点通过无线方式根据自适应中继算法选择中继节点与中继模式,中继节点间形成的多路PLC信道实现虚拟MIMO的协作通信。将PLC的衰减模型建立为多径损耗模型、将PLC的脉冲噪声建立为米尔顿A类(Middleton Class-A,MCA)脉冲噪声模型、将无线信道的噪声建立为高斯白噪声。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自适应中继选择参数的中断概率、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中继选择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多信道协作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适用于长距离传输。(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3)
谢志远,王晶[4](2019)在《一种适合电力线信道传输的图像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成本,研究了利用电力载波传输图像的可能性。电力线通信信道存在复杂的噪声干扰,有严格带宽限制,要求传输图像具有低码率、高压缩比,并且能够抗干扰的特性。针对低码率图像压缩效果不佳、传输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多级树集合分裂(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SPIHT)相结合的图像压缩算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图像进行特征值提取;其次将已处理图像利用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进行小波编码,最终得到压缩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相比,该算法压缩后的图像有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和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在低码率段优势明显突出;可有效提高图像的传输性能,为基于电力线通信信道传输低码率图像压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新宇[5](2019)在《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建模及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技术,电力线通信具有分布广泛,建设成本相对低廉,可以用于特殊场景或者到达没有其他网络信号覆盖的偏远地区,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家居管理、楼宇监视和路灯控制等,对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主要工作有:第一,分析了低压电力线通信的特性,包括信号衰减、输入阻抗、多径传输及噪声等。第二,研究了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建模,具体地讲,对电力线有无分支,电力线长度及分支长度对传输函数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低压电力线信道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电力线有分支时信道容量有显着下降,分支的存在增加了反射路径从而减小了信道容量。第叁,研究了低压电力线通信的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发送端阻抗与接收端阻抗相等时,电力线通信信道的正向传输函数和反向传输函数一致,即电力线网络特性具有对称性;当发送端阻抗小于接收端阻抗时,电力线通信信道的正向传输衰减小于反向传输衰减。本文对电力线通信信道建模及传输特信进行了全面详尽的研究,为今后电力线信道建模及其仿真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王晶[6](2019)在《适合电力线信道传输的低速率图像压缩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力线信道实现图像传输可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监测等领域。由于电力线信道的带宽和噪声干扰严重影响了图像数据的高效传输,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重点研究了适合电力线信道传输的低速率图像压缩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基于对电力线信道的特性分析,研究了常见的低速率图像压缩算法,讨论了算法的特点,确定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可以使图像达到低速率,能够抵抗传输过程中的干扰。第二,针对在确保图像正常传输和重构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图像的速率和提高图像的抗干扰性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该算法特点是即使由于干扰造成图像中断传输,接收端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来恢复图像。为了使图像具有更低速率,更好的压缩质量,拥有小波压缩的优点,通常会将小波编码与其他图像压缩算法相结合。第叁,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的多级树集合分裂的低速率图像压缩算法。主成分分析是基于K-L变换的统计方法,可以对数据主成分进行高效提取,完全消除变换域中信号的相关性,可以同时完成数据的压缩和降噪。该算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图像进行特征值的提取;其次将已处理图像利用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进行编码,然后对形成的压缩数据流进行解码,得到压缩图像。仿真实验表明,在低速率段,本文算法与单一的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相比,能够得到更高的图像恢复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去除图像噪声干扰。在重构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本文算法在电力线信道中每秒可传帧数明显高于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在低速率可达到它的两倍,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杨帅,薛岚[7](2019)在《船舶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信号去噪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船舶电力信号去噪手段不能有效过滤传输数据中的杂糅成分,造成严重的脉冲干扰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船舶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信号去噪方案。通过信号载波特征量提取、传输特征量组合选取2个步骤,完成船舶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信号的分析与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最佳小波去噪层数确定、特征信号阈值动态调整、脉冲去噪定量计算3个步骤,完成新型去噪方案的搭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手段相比,应用新型船舶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信号去噪方案后,传输数据中杂糅成分含量明显降低,脉冲干扰事件发生几率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秦坤[8](2018)在《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光伏组件流水线条码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条码和对应工艺数据需要实时收集至MES系统,以供企业管理层分析追溯,作出生产决策。由于生产现场空间受限,布线施工不便,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作为数据传输方案,无损施工,简化部署难度,减少生产线停工时间。而电力线恶劣的信道环境并不利于数据可靠传输,因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基于电力线可靠通信的光伏组件流水线条码采集系统,保证了条码数据准确传输至MES,为企业准确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首先,根据企业需求和光伏组件生产整个过程,分析了关键工艺参数对组件最终质量的影响,后根据组件流水线生产工艺步骤分割,得到组件生产数据关键采集位置,评估本文方案介入方式,确定了采集系统总体方案。并对电力线通信窄带、宽带通信方式作出预实验,选用宽带电力线通信方式作为本文数据传输方式,设计了电力线通信系统中节点模块和网关模块的软硬件。其次,针对电力线信道恶劣质量导致的丢包情况,本文设计了超时重传、基于信噪比估计重传、帧序号、循环冗余校验等机制使不可靠的电力线信道达到基于电力线可靠通信的目标。由于电力线通信系统软硬件对管理人员并不透明,不方便其管理,于是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地址管理软件和接入并发能力强的PBC条码管理软件,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库,使整套系统体系合理,维护简便。最后,本文对整套软硬件进行联调实验,组建了包含网关和20个节点的实验网络,搭建了噪声干扰环境并用衰减器衰减电力线信号,模拟工业生产现场电网极差的环境,测试得到整网络吞吐量,电力线网络丢包率和重传率等数据,并分析了结果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变化。最终部署至生产现场,结果表明,整套系统部署简易,无损施工,无需铺设电缆,只需并入工位设备的交流电源中,运行状态良好,数据丢包率极低,系统能够满足组件数据快速准确高可靠传输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0)
赵一凡[9](2018)在《电力线载波数据传输系统路由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强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现阶段优化管理的工作重点,电力线载波通信作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在用户和输电线所组成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存在着影响载波通信可靠性的因素如:信道时变性、衰减性、噪声和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现有的研究虽然通过电力线网络的物理层解决通信可靠性,但仍有局限性。所以必须采用更高层次网络层的路由协议来解决,提出一种适合电力线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特性和通信信道特点,同时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混合路由算法。论文基于对现有智能路由算法特性的分析,通过对分簇路由算法和蚁群路由算法组网结构特性的分析,得到蚁群路由算法较之分簇路由算法具有更适应电力线载波组网过程的优势。并对蚁群路由算法可能会存在算法在搜寻路径过程中局限于某一部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分别为:1.通过遗传路由算法中的交叉和变异的操作来解决由于信息素过早集中蚁群路由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并扩大算法的搜索范围,同时,提高蚁群路由算法的收敛速度及收敛结果的质量;2.考虑到在载波通信过程中更加符合通信质量的要求,提出了包含时延、丢包率和负荷均衡评价因子的新目标函数,取代传统算法仅考虑“跳数”的优化目标;3.为了提高算法的快速性、自适应性,提出了结合全局、局部两种信息素更新规则结合的方式和基于信号强度的路径转移规则。同时,设计了路由维护策略,提高路由算法的可靠性。最后,本文通过MATLAB的仿真模拟实验,验证了论文所提出改进后的路由算法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传输系统组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26)
方旭[10](2018)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征及其传输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具有不需要额外布线的独特优势,在智能电网,智慧家庭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文章从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征的角度开展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质量与传输性能分析研究。具体的,给出了国内外中低压环境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典型噪声测试数据,分析了现有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传输可靠性差的潜在原因,提出了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5期)
电力线传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树状或环状拓扑的缆系海洋观测网在海洋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场维护耗时长,海缆开断技术能主动开断控制网络中的分支网络,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关键。提出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控制方法,即翻转电力传输极性,通过调制线上电流发送低频数字信号,并将含有地址和命令的信息广播到网络中所有分支单元。分支单元对接收的信息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控制命令。针对海缆寄生参数、网络规模和分支单元数目对电力线上通信频率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通过权衡通信速率和准确性得到一种最优通信频率,并在样机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最优通信频率的缆系海洋观测网开断控制技术可有效提高开断准确性和配置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线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史建超,胡正伟,贺冬梅,谢志远.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识别方法[J].电网技术.2019
[2].Yan-hu,CHEN,Yu-jia,ZANG,Jia-jie,YAO,Gul,MUHAMMAD.基于电力线命令传输的缆系海洋网络切换的通信频率优化研究(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9
[3].马立贤.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多信道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4].谢志远,王晶.一种适合电力线信道传输的图像压缩算法[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9
[5].王新宇.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建模及传输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王晶.适合电力线信道传输的低速率图像压缩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7].杨帅,薛岚.船舶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信号去噪方案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9
[8].秦坤.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光伏组件流水线条码传输系统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8
[9].赵一凡.电力线载波数据传输系统路由算法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10].方旭.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征及其传输性能分析研究[J].信息通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