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地形论文_徐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地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形,浅水,摄动,模型,库容,高程,算子。

底地形论文文献综述

徐剑峰[1](2018)在《浅水斜底地形下超大型浮体单模块系泊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超大型浮体成为了海洋工程届的研究热点。超大型浮体尺度极大,作为陆地面积的延伸,可以用作浮式机场、海上生产平台、军事基地等用途。岛礁附近或海岸线附近是超大型浮体常见的布置位置,这类海域通常水深较浅、海床为斜坡、环境载荷多由深海指向岸边,这对其系泊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这类地形条件下超大型浮体单模块的系泊系统展开研究。首先,根据环境条件的复杂性以及超大型浮体功能的特殊性,本文选择和设计了六套系泊方案,在这六套系泊方案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六套系泊系统包括悬链线系泊系统、张紧式系泊系统、张力腿系泊系统、张紧式悬链线复合系泊系统、张力腿悬链线复合系泊系统、张力腿张紧式复合系泊系统。然后,在研究超大型浮体单模块在浅水斜底环境下的系泊问题时,本文使用OrcaFlex软件对六套系泊方案下单模块的响应进行了时域模拟,分析了单模块分别在六套系泊系统作用下、不同海况中的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导缆孔处张力响应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作业海域工作环境条件下,张力腿悬链线复合系泊方案在超大型浮体关注的横荡、横摇、垂荡叁个自由度上具有最好的定位效果,而悬链线系泊方案则最为安全。最后,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开展了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分析超大型浮体单模块在六套系泊方案作用下,不同海况中的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导缆孔处张力响应情况。模型试验结果同样显示在该环境下张力腿悬链线复合系泊方案具有最好的定位效果,而悬链线系泊方案最为安全,这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王旭东[2](2015)在《基于OpenGL的江底地形可视化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底地形地貌的显示是空间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核心内容是江底地形数据处理和真实感地形地貌显示。首先介绍了江底地形测量方法及基本原理,并对地形数据的两种主要存储结构(规则格网和不规则格网)作了叙述。其次,介绍了地形可视化的一些理论和算法,如数据化简、多分辨率地形表示等,然后论述了叁维地形显示的一些变换原理和实现方法,如坐标转换、取景变换、投影变换和畸变处理等。最后,展望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5年01期)

谢丽贞[3](2013)在《基于坡底地形的襄阳市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地地形蕴藏着丰富的景观资源,但目前对坡地中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研究不足。坡地博物馆具有它的特殊性:参观流线与地形变化的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呼应等问题。因此,对博物馆与坡地地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通过解读大量的优秀坡地博物馆案例和文献阅读,总结出了在坡底地形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为博物馆建筑设计提供了在坡底地形下与地形紧密契合的新的设计思维和理念。同时以襄阳市博物馆建筑为例,展示了一种坡底地形与博物馆建筑的组织模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吴成永[4](2010)在《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具有覆盖面广、较强的实效性、经济性和获取方便等优点,可以实现水深的宏观动态观测。通过遥感反演,能够在像元级尺度上对面宽、水浅、水位变化大,交通不便的干旱区草型湖泊水底地形进行动态地监测。本文在水体遥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水深与ASTER影像相关分析,确定了ASTER反演艾比湖水深的最佳波段为波段1(0.52~0.60μm)。构建了水深遥感反演模型Z = 2.5983x~2—57.069x+312.98,R~2 =0.8652,x为波段1的自然对数。反演结果表明,全湖平均水深0.94m,最大水深3.68 m。通过典型实测水深数据进行了验证,绝对误差在-0.36~0.20m之间,平均误差为0.03m,模型可以用于艾比湖遥感水深反演。湖面高程减去水深DTM,构建了艾比湖水底地形DEM,并通过空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全湖长度大于850m的水下沙堤共38条。博尔塔拉河河口叁角洲,面积0.39km~2。精河两条支流形成一大一小的扇型河口叁角洲,面积分别为0.23,0.79 km~2。艾比湖湖水蓄积量为8.26亿m~3,构建了水位—蓄水量模型V = 1.0241h~2 - 381.08h + 35452,R~2 = 0.9994,h≤189。水面面积—蓄水量模型V= 5E-05 S~2 - 0.0091 S + 0.5316,R~2 = 0.9846,S< 550。V为蓄水量(亿m~3),S为水面面积(km~2),h为水位高程(m)。预测出湖体萎缩状况。当水面高程188.38m,水面面积450.00km~2时,蓄水量3.91亿m~3,水深最小值0.06m,最大值3.68m,平均1.85m。湖东南和西北部出露,其中,湖东南部将演变为面积67.68 km~2,呈新月状的干涸湖底。当水面高程187.00m,水面189.84km~2时,水深最小值1.18m,最大值3.60m,平均2.43m,蓄水量0.81亿m~3。湖体退缩至以点(655981,4971925,大致为湖体中央)为中心,长轴(长约23.5Km),短轴(长约7.7Km)的椭圆形区域内(海拔185.52~187.00m)。当水面高程186.00m,水面面积10.96km~2时,水深最小值0.63m,最大值3.51m,平均2.61m,蓄水量0.03亿m~3,湖体退缩至精河口水下洼地,基本干涸。湖体长、短轴方向上,水底地形坡度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23~0、0.13~0, 0.11与1.46~0、0.16~0, 0.14。各项统计指标,短轴方向NS均大于长轴方向EW,表明短轴方向上水底地形起伏较大,地形较破碎,这也充分说明长轴方向EW塑造水底地形的主动力为来自阿拉山口盛行西北风。(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0-06-10)

周红燕,朴大雄[5](2008)在《周期底地形上内波的Hamilton长波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周期底部边界条件下两层密度成层流体中2-维非线性长波问题的Hamilton公式.从该公式出发,应用Hamilton摄动理论,导出了底地形短尺度变化下描述双向长波运动的有效Boussinesq方程和描述单向长波运动的近似KdV方程.结果的推导都是在多重尺度算子渐近分析理论框架下完成的.(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8年06期)

蔡树群,陈荣裕,邱章[6](2000)在《底地形变化对内潮产生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南沙群岛海域出现内潮的水文背景 ,建立了一个两层数值模式 ,并通过数值试验来探讨由正压潮波作用下的内潮产生机制。结果表明 :底形效应是促使内潮产生的重要因子 ;内潮主要在大陆坡产生 ,然后分别沿着大陆架和深海平原两个方向传播 ;内潮斜压流速的量级可与正压流速的相比拟。(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0年01期)

郑冲,刘忠乐,白美驹[7](2000)在《沿底接触扫雷具扫索沿底地形跟随性的研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扫雷具系统运动及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扫索沿底地形跟随的控制机理;经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选择时间采样简化模型法对变深海底进行了计算。(本文来源于《水雷战与舰船防护》期刊2000年01期)

吕绍林,戴前伟[8](1999)在《水库库底地形探测及成图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株树桥水库最大库容量2.9亿m~3,属于大(Ⅱ)型水库.该水库1986年动工兴建,1990年11月下闸蓄水,运行初期即发现渗水.1994年渗水流量为500L/s,每过一个汛期,渗流量增大一次.1998年渗水流量达1600L/s,位居全国同等规模水库渗流量之最,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该水库已成为典型的病险水库,渗漏已成为严重威胁水库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库底地形探测不仅能够为准确地评价库区的绝对库容量和调洪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可以为研究库底沉积物堆积分布特征、水库堤坝隐患综合探测和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因此,进行水库近坝区库底地形的探测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对株树桥水库查险堵漏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10-01)

杨联贵,阿其拉图[9](1998)在《缓变底地形条件下浅水波的非线性发展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oussinesq理论,考察了一个入射波进入缓变地形的浅水区域后,波振幅随空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带有非线性恢复力的变系数Dufing方程,为浅水波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吕建,吴德星[10](1998)在《倾斜底地形对赤道区深层环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包含线性洋底地形、牛顿冷却和Rayleigh摩擦的逆向约化重力线性大洋深层环流模型,采用摄动方法研究热带海区的侧边界底地形在位涡平衡方程中的动力效应。结果发现,坡度微弱的地形(α=0(ε))对涡管的作用可以忽略,此时平底近似是可取的;在坡度较陡峭的情况下,地形将对西边界流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要指出的是,地形与牛顿冷却在对涡管进行强迫时具有一定的等效性。(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底地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底地形地貌的显示是空间叁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核心内容是江底地形数据处理和真实感地形地貌显示。首先介绍了江底地形测量方法及基本原理,并对地形数据的两种主要存储结构(规则格网和不规则格网)作了叙述。其次,介绍了地形可视化的一些理论和算法,如数据化简、多分辨率地形表示等,然后论述了叁维地形显示的一些变换原理和实现方法,如坐标转换、取景变换、投影变换和畸变处理等。最后,展望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地形论文参考文献

[1].徐剑峰.浅水斜底地形下超大型浮体单模块系泊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2].王旭东.基于OpenGL的江底地形可视化系统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

[3].谢丽贞.基于坡底地形的襄阳市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吴成永.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5].周红燕,朴大雄.周期底地形上内波的Hamilton长波展开[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

[6].蔡树群,陈荣裕,邱章.底地形变化对内潮产生影响的数值研究[J].台湾海峡.2000

[7].郑冲,刘忠乐,白美驹.沿底接触扫雷具扫索沿底地形跟随性的研究方案[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0

[8].吕绍林,戴前伟.水库库底地形探测及成图技术[C].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1999

[9].杨联贵,阿其拉图.缓变底地形条件下浅水波的非线性发展方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10].吕建,吴德星.倾斜底地形对赤道区深层环流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模拟区域、观测点位置和开边界的位置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原理图中脊海域观测到的大振幅内潮波...同化过程中代价函数0JJ的变化情况观测点处表层流速(a)和海表面水位(...模拟区域及水深,其中黑色圆点为观测...

标签:;  ;  ;  ;  ;  ;  ;  

底地形论文_徐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