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俗字的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用俗字》,方言词语,正字,俗字
俗字的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中富[1](2019)在《蒲松龄《日用俗字》的用字类型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用俗字》是蒲松龄编撰的一部日常用字汇编,其中所使用的汉字性质多样,类型复杂,给研读造成不少困难。从用字实际情况看,有正文用字,有注音用字。正文用字有正字、有俗字,注音用字标注的是方音。其用字特点表现为:注重古意,讲究来历;突出理据,以形示义;沟通正俗,识用两便。(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尹喜清[2](2019)在《湘西南地区杂字文献俗字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字杂》《杂字便读》《新增分类杂字》《君莫笑读本》是迄今发现的民国时期流行于湘西南地区的杂字文献。杂字文献具有通俗性,表现在记录语言的文字上,就是广泛运用俗字。这四部杂字文献俗字丰富,可分为简化俗字、繁化俗字、类化俗字、换旁俗字、易位俗字、变易俗字、借用俗字、新造俗字、避讳俗字等九种类型,其中类化俗字是杂字文献富有特色的俗字类型。(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温振兴[3](2016)在《清至民初影戏抄本俗字的类型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至民国初期的影戏抄本,是保存近代汉字的珍贵宝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学界之前未加注意。这些抄本基本都在民间深藏或流传,没有经过当时官方的整理加工,且都是稀见的珍本或孤本,字迹清晰流畅,资料非常难得。本文对这些影戏抄本俗字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纳,以期有助于了解清代至民国初期的俗字面貌。(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杨小平,郭雪敏[4](2015)在《论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俗字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部档案是地方性的档案文书,里面保存了大量的俗字,能够完整反映清代文字的实际情况,对档案里的俗字进行整理和研究有着较大意义。本文尝试整理档案里的俗字,对其进行简明分类,希望对其整理和研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郭懿仪[5](2015)在《台湾地区中等学校习用俗字之类型探析——以台南、台中地区中等学校学生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藉由收集台湾台南及台中两地区的国高中学生书写材料,从中整理出152个的俗字,将这些俗字加以分类并归纳出从繁体字转为俗字的变化过程。可以区分出「前有所承的俗字」以及「台湾地区学生俗字」这两大类。「前有所承的俗字」是指字形同于传统典籍与大陆使用的简化字以及日本常用汉字而言。「台湾地区学生俗字」则是指不见于上述叁种字体以外的新创字形,但事实上不全然是学生所新创,有接受了台湾社会使用已久的俗字,也有在已有的俗字基础上再加以改造的新创俗字。本文从中分析各自的类型与简化过程,俗字对于部件的取舍与意符的选择,表现了强大了主导力量。虽然这批学生俗字的流通区域与普遍度皆不高,但却是汉字形体变化最为活泼的表现,俗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从其简化的方式将能再度证明汉字的活跃以及与时俱进的特质。(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7-08)
周玳[6](2014)在《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类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调查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的基础上,对其中典型的俗字进行分类研究,探索汉语俗字在韩国的传承规律以及变异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4年12期)
周阿根[7](2014)在《五代墓志俗字类型及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代墓志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价值巨大。文章具体分析了五代墓志俗字的10种类型及其成因,以期有助于汉字教育、大型辞书编纂和汉字史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仲崇山[8](2014)在《潮州歌册俗字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俗字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本文试图在潮州歌册1用字范围内,从俗字与原字相比较的角度,根据两者字形的差异,对潮州歌册俗字作初步的分类。所谓原字,是指在潮州歌册用字范围内,某个俗字逻辑上的所由构成的字,原字和相应的俗字在多数情况下字形关系最为切近。因为我们是在潮州歌册用字范围内确定原字的,所以少数俗字与原字的关系未必与历史一致。原字可能是正字,也可能不是正字。在原字不是正字时,(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4年04期)
邱龙升[9](2014)在《《宋元以来俗字谱》俗字类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以来俗字谱》是上个世纪叁十年代刘复、李家瑞合编的一部断代俗文字编。该书俗字字形丰富,常见简体俗字、草体俗字、繁化俗字、部件移位字、书写变异字、古体俗字、音近借用字七种类型。其中简体俗字数量接近九成,这使得该书的俗字收录极为不均衡,并不能客观反映出那个时代俗字使用的实际情况,但在另一方面,这些丰富的简俗字形也成为该书最富有价值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于正安[10](2013)在《敦煌历文俗字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历文是有关会计的文书,多为写卷。俗字盛行,是俗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中俗字进行整理对于研究汉字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敦煌历文俗字类型可以归纳为十一类,这对汉语俗字研究是有所裨益的。(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俗字的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字杂》《杂字便读》《新增分类杂字》《君莫笑读本》是迄今发现的民国时期流行于湘西南地区的杂字文献。杂字文献具有通俗性,表现在记录语言的文字上,就是广泛运用俗字。这四部杂字文献俗字丰富,可分为简化俗字、繁化俗字、类化俗字、换旁俗字、易位俗字、变易俗字、借用俗字、新造俗字、避讳俗字等九种类型,其中类化俗字是杂字文献富有特色的俗字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俗字的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中富.蒲松龄《日用俗字》的用字类型和特点[J].中国文字研究.2019
[2].尹喜清.湘西南地区杂字文献俗字的类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温振兴.清至民初影戏抄本俗字的类型和特点[J].中国文字研究.2016
[4].杨小平,郭雪敏.论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俗字的类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郭懿仪.台湾地区中等学校习用俗字之类型探析——以台南、台中地区中等学校学生为对象[C].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6].周玳.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类型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
[7].周阿根.五代墓志俗字类型及成因探析[J].中国文字研究.2014
[8].仲崇山.潮州歌册俗字的类型[J].汉字文化.2014
[9].邱龙升.《宋元以来俗字谱》俗字类型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10].于正安.敦煌历文俗字类型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