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阳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贵阳,神秘主义,文化,贵州,道家,天理。
阳明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震,刘昊[1](2019)在《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学通过"良知自知""良知自觉""觉即弊去"等命题,突出了良知的主体性原则。然而若过于强调人心的主观内在性,则有可能导致良知主体越过外在伦理规范的制约而一任本心的理论后果,晚明学者指责心学流弊有"情识而肆"等表现,并非无的放矢。不过,阳明在世时对此问题已有所警觉,故其试图通过"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等命题,将良知心体提升为普遍客观的超越性实体;而良知实体化也同时意味着天理心性化与心性天理化的双重转化。由此,良知主体性不至于下坠为一己之私的情感意识,而同时也拥有了客观实在的理性实体的品格。(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杨晓维,秦蓁[2](2019)在《了庵桂悟使明与阳明学之初传日本——基于《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真迹实物与文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德八年(1513)五月王阳明与日本遣明正使了庵桂悟在宁波会晤,阳明为撰《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并亲笔手书赠之。阳明序真迹在日本珍藏至今五百余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见证。本文对阳明序的写成、着录与递藏进行详细梳理,并依据墨迹原件对文本加以校录和辨证,以期学界对阳明序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以利进一步之研究。(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9年05期)
刘杰[3](2019)在《从阳明学视角审视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使命。目前,对文化自信培育主体"青年"的研究不足,尤其对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的方法论与微观实践缺乏思考。从阳明学的视野,探讨青年文化自信涵养培育的历史渊源、方法论,可为当代青年成长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及担当者,提供某种借鉴。(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7期)
汪学群[4](2019)在《阳明学“四句教”解读与评论之思想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思想的高度概括,以往学术界关于"四句教"的研究,大都侧重于文献的考证与辨析或哲学的诠释与反思。这里仅从钱德洪"四有"与王畿"四无"、王阳明对"四句教"的完整解读,以及阳明后学的评判与论争叁个方面,做一思想史意义上的考察,追述他们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对立。同时通过对有与无、渐修与顿悟、后天之学与先天之学,以及本体与工夫范畴的分析,附带揭示"四句教"之要义。(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魏义霞[5](2019)在《阳明学的近代视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无疑是阳明学大放异彩的时代。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明清两代,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平分天下。到了近代,程朱理学失去了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资格。这使阳明学在近代一枝独秀,受到近代思想家的高度关注,成为“显学”。一近代思想家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学(本文来源于《赣南日报》期刊2019-08-26)
朱承[6](2019)在《阳明学研究的政治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学研究的政治维度,呈现为叁种形式:一是以王阳明之政治军事事功为中心的政治史考察;二是以阳明学所蕴含的理论品格、精神气质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叁是以阳明学之核心概念、命题以及社会教化活动为中心的政治哲学考察。对阳明学上述叁种形式的政治维度考察,特别是对阳明学政治哲学思考,可以拓展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陆永胜[7](2019)在《阳明学诠释理论建构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学诠释理论是以二度诠释研究为视角的阳明学诠释史为基础而建构的话语体系。其建构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历史"与"理论"的双重必要性,在"史"与"论"融合视阈下,呈现出显性与隐性双重建构结构。阳明学诠释理论是对阳明学五百余年的发展与诠释史的理论升华与回应,对当下的文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罗高强[8](2019)在《神秘主义视域下的阳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神秘主义视角下的阳明学研究虽已有少许,但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无论以何种方式切入阳明学,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阳明学如何描绘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讨论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不是为了理论性的认识,而是为成圣实践展开的理论说明。阳明学关于宇宙与世界真实面貌的论述表现出消除对立的整体性世界观,即对象世界与关乎对象世界的意识是合一的,不存在主客、内外、有无等分别。存在这类观念并不稀奇,相信这类观念并从此获得改造自身行为的动力才显得至关重要。对阳明学而言,"相信"世界作为整体性存在便将阳明学拽入神秘主义视域中。因此,我们从这类观念如何让人相信以及如何获取两个方面对阳明学的神秘主义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俊英,张伟军,范兆飞,韩玄哲[9](2019)在《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叁不朽的伟大人物,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巨人。其学术思想经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代理学的发展之后,成为明代主流的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影响和推动了五百年来中国、邻邦及整个东亚等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发展和近代化转型,不仅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今世界也深具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岳振[10](2019)在《“知行合一”视域中的践与悟》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也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有必要对“知行合一”这个哲学命题进行深入了解。鉴于此,贵州日报当代(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9-07-31)
阳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德八年(1513)五月王阳明与日本遣明正使了庵桂悟在宁波会晤,阳明为撰《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并亲笔手书赠之。阳明序真迹在日本珍藏至今五百余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见证。本文对阳明序的写成、着录与递藏进行详细梳理,并依据墨迹原件对文本加以校录和辨证,以期学界对阳明序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以利进一步之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震,刘昊.论阳明学的良知实体化[J].学术月刊.2019
[2].杨晓维,秦蓁.了庵桂悟使明与阳明学之初传日本——基于《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真迹实物与文本的研究[J].史林.2019
[3].刘杰.从阳明学视角审视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9
[4].汪学群.阳明学“四句教”解读与评论之思想史考察[J].船山学刊.2019
[5].魏义霞.阳明学的近代视界[N].赣南日报.2019
[6].朱承.阳明学研究的政治之维[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陆永胜.阳明学诠释理论建构的问题与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罗高强.神秘主义视域下的阳明学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张俊英,张伟军,范兆飞,韩玄哲.阳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9
[10].岳振.“知行合一”视域中的践与悟[N].贵州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