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滴谱论文-刘洁,贺千山,陈国华

雾滴谱论文-刘洁,贺千山,陈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雾滴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雾滴谱,雾滴数浓度,液态水含量,能见度

雾滴谱论文文献综述

刘洁,贺千山,陈国华[1](2017)在《上海辐射雾雾滴谱及微物理特性的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有效能见度降到1km以内的天气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1])。研究雾的微物理特征,尤其是雾滴谱的形成和拓宽对于雾的短临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很早就针对雾的研究开展了多次大型综合观测实验~([2-8])和研究~([9-12]),但很少涉及雾滴谱的爆发性拓宽。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多项大型观测研究计划~([13-19])。濮梅娟~([20])和李子华(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期刊2017-09-27)

王天舒,牛生杰,吕晶晶,周悦[2](2017)在《庐山过冷雾滴谱分布及积冰增长机制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热盘雨量计、现在天气现象仪、超声风速仪、积冰梯度观测架、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对发生于2016年1月20日~1月25日寒潮天气形成的积冰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本文分析了这次积冰天气过程中庐山雾团持续时间、出现频率及谱分布;研究了雨、雪、过冷雾叁种因素对积冰增长的影响;将在两个高度(10m、1.5m)观测的积冰增长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积冰形成机制。1观测地点与仪器观测站设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29.58N,115.98E,海拔1164.5m)。庐山地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水汽资源丰富,冬季冷空气活动影响时,常会出现雨凇、雾凇和降雪等现象。本文所用数据由FM-100光学雾滴谱仪、TPS-3100热盘雨量计、OWI-430现在天气现象仪、HMP155温湿探头、Model 05103桨叶式风速计、CNR2长短波辐射表等仪器观测得到。2寒潮天气与过冷雾微结构寒潮是本次电线积冰发生的天气背景,极涡分裂变形、横槽旋转南下促使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冰冻雨雪天气。冷锋过境伴随着风切变、增湿和强降温。积冰发生时900~500h Pa温度处于零度以下,没有暖层,属于"单层结构"。本次过程共筛选出227个雾团,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的雾团出现频率(76.2%)最高,持续时间小于、大于10分钟的雾团分别占90.7%、9.3%,雾团频率随持续时间增加快速递减。雾团生消时间间隔0~10分钟的频率为89.3%,最大时间间隔为435.9分钟,平均时间间隔为9.6分钟。统计分析还表明,雾团持续时间受天气系统控制,与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等的相关性较低,即雾团多为从山谷移至位于山顶的观测站及地形成。雾团持续时间、频率、时间间隔等统计结论为发展景观气象学提供了有特色的基础资料。雨雪的发生伴随着雾的出现。降雨发生时随降水率增加雾滴谱在2~15μm和30~50μm数浓度增大。降雨较强时蒸发提高了相对湿度,有利于雾滴的增长。同时雨滴的碰撞破碎也使得雾滴数浓度上升。降水率在3~4mm·h~(-1)时,雾滴谱谱形明显被改变。降雪发生时随降水率增大2~27μm雾滴数浓度有所下降。冰晶、雾滴共存时冰晶效应使水汽由水滴向冰晶扩散,不利于雾滴增长,冰晶对雾滴的碰并使雾滴数浓度下降。降水率在2~3mm·h~(-1)时,雾滴谱谱形被明显改变。3叁种降水形态下积冰增长分析10m高度积冰过程分为准备期、增长期、维持期、脱落期。10m高度积冰增长期分为叁个阶段:降雨阶段主要降水类型为冻雨,积冰增长率最大,为1.3mm·h~(-1);降雪1阶段降水类型为干雪,积冰增长较缓慢,增长率平均为0.1mm·h-1;降雪2阶段降水类型仍为干雪,但过冷雾的密集出现、较低的温度(平均-7.8℃)以及风速加大(平均4.2m·s-1)使积冰增长率增大(0.5mm·h~(-1))。雾滴谱各档数浓度增大促进积冰增长率增大。4两个高度积冰增长对比分析两高度积冰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冰厚差异较大,10m、1.5m两高度最大冰厚分别为20.7mm、1.2mm,后者为前者的5.8%;二是积冰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积冰持续时间分别为102h、61h,1.5m积冰只出现在10m积冰的增长期;叁是积冰形态差异较大,1.5m处为透明的密度较大的固实冰,10m处为白色的密度较小的海绵状冰;四是积冰增长机制的差异,10m高度积冰增长率与降水率、过冷雾微物理特征等密切相关,1.5m积冰厚度对一天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较敏感,有日变化特征。积冰增长期10m、1.5m高度气温均值分别为-6.3℃、-5.2℃,风速均值分别为3.1m·s-1、1.6m·s-1,温度与风速的差异是造成两高度积冰厚度、时长、密度、增长机制差异的主要原因,说明积冰厚度、时间、密度、增长机制与积冰高度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论文集》期刊2017-09-27)

陈国华,周婉君,高伟,贺千山[3](2016)在《上海辐射雾雾滴谱特征及微物理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摘要:1引言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有效能见度降到1km以内的天气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1]。雾向浓雾或浓雾向强浓雾转变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预报和预警变得困难。研究雾的微物理特征,尤其是雾滴谱的形成和拓宽(雾滴爆发性增多、变大,使滴谱明显增宽)对于雾的短临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期刊2016-11-01)

方莎莎,韩永翔,王瑾,张智[4](2016)在《高污染下云凝结核对雨、雾滴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候基准站、云凝结核计数器、雾滴谱仪和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分析威宁污染时期云凝结核(CCN)对雨雾滴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威宁CCN数浓度很高,S=0.2%、0.4%、0.6%和0.8%时的平均CCN浓度分别为2884、8003、10470、11685cm~(-3),与部分重污染城市相当;CCN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分别在12:00、16:00和20:00出现峰值,与居民生活排放、火电源排放、湍流交换和气象条件等有关;利用N=CS~k式拟合威宁CCN活化谱,平均拟合参数C=14288cm~(-3),k=0.8,表明该地属典型大陆型核谱;威宁冬季云层薄、云顶低的云系特点提供了宏观天气背景,高浓度CCN是导致此次雨、雾过程弱,滴谱窄的重要微观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方莎莎[5](2016)在《南方高海拔地区CCN数浓度参数化及CCN对雨、雾滴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化区域性CCN数浓度是气溶胶全球气候效应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2012年9月-10月在黄山观测的气溶胶数浓度(NCN)、CCN数浓度(NCCN)、气溶胶谱(PNSD)及分档活化率(SRAR)数据,基于CCN活化谱、整体活化率、截断粒径和分档活化率等预报因素,利用四大类共7种CCN数浓度参数化方案模拟计算了黄山的NCCN,比较了各方案的利弊,试图寻找适合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最优CCN参数化方案。另外,将黄山的CCN参数化方案应用于威宁地区,计算其气溶胶数浓度,并结合威宁的雨、雾滴谱资料,分析了高浓度CCN对云雾降水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几种方案中,用平均截断粒径Dm结合PNSD计算NccN的效果最好,计算值(NCCN,predicted)与观测值(NCCN,obs)拟合直线的斜率在0.92-1.11之间(过饱和比S=0.109%-0.67%),决定系数(R2)为0.70-0.90,其次是利用平均SRAR结合PNSD计算NCCN的方法,NCCN,predicted/NCCN,obs=0.92-1.02 (R2=0.71-0.91);参数化CCN谱的方法仅在高过饱和比下可合理估计NCCN(S=0.67%时,R2≥0.85),且该方法更适用于相对清洁地区;利用整体活化率计算NCCN有明显高估,因此不适用于黄山NCCN估计,而相对硫酸的整体活化率的方法是一种可行方案。威宁CCN数浓度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分别在中午12:00前后、下午16:00和晚上20:00出现峰值,导致威宁CCN日变化的主因是居民生活排放,火电厂源排放,边界层变化及环境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利用N=CSk拟合威宁CCN活化谱,拟合参数C=14288 cm-3,k=0.8,属典型大陆型核谱;威宁污染时期的雨、雾滴谱均比清洁时期窄;无论清洁与污染时期,其雨雾滴谱相比南方其他清洁与污染地区的同类型滴谱更窄;威宁低纬高海拔的地理特征、云层薄云顶低的云系特点,及云贵准静止锋天气系统为降水提供了宏观天气背景,而高浓度的CCN是导致此次降水弱、滴谱窄的重要微观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6-05-01)

周晴晴[6](2016)在《航空低量窄雾滴谱旋转离心喷嘴雾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喷洒部件技术落后,造成雾滴沉积分布不均匀、飘移风险高等问题。喷嘴的雾化性能尤其是雾滴粒径和雾滴谱宽度,直接影响药液的喷洒质量。离心喷嘴由于运行可靠、雾滴谱窄、喷幅宽在航空施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离心喷嘴的雾化机理,为改进喷嘴结构、优化转杯参数提供理论支撑和试验依据,以期获得满足航空施药高空、高速、大流量喷洒条件的窄雾滴谱离心喷嘴。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离心喷嘴的雾化过程以及雾滴运行轨迹,模拟了离心喷嘴内部和外部的流场分布,确定了喷嘴工作参数,优化了转杯结构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比液力喷嘴和离心喷嘴的雾化原理,选择更适合航空喷洒的离心喷嘴作为研究对象。喷嘴的雾化性能直接影响施药作业的喷洒质量,设计了离心喷嘴雾化机理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2)为获得窄雾滴谱的离心喷嘴,提出了把喷嘴的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谱宽度作为衡量转杯离心雾化喷嘴雾化性能的评价指标。在确定了试验的工作条件和采样点位置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的统计方法,得到转杯的最佳沟槽形状为方形。转杯直径和齿数对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谱宽度影响显着,正确组合直径和齿数,能够获得窄雾滴谱的离心喷嘴。根据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以及SAS软件响应面分析,得到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谱宽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3和0.834,回归模型拟合良好。优化后的转杯结构形状是:直径为65mm,齿数为168个。雾滴体积中径和雾滴谱宽度的模拟值分别为165.6μm和102.1μm,满足航空低量喷雾对雾滴粒径的要求。(3)在明确离心喷嘴的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使用四阶标准Runge-Kutta算法,基于Matlab平台数值求解雾滴运动微分方程,得到雾滴在空气中的运动轨迹,以及雾滴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变化规律。数值求解的方法解决了复杂微分方程难以获得解析解的问题。(4)采用RNG k-ε模型算法,基于CFD平台模拟了转杯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和外部流场的沉积分布规律。转杯内部液体流场的分布以及雾滴沉积量分布范围的边缘半径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5)采用变频器调整电机转速,采用回水阀稳定喷洒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设计并搭建了离心雾化试验台。试验研究了喷嘴的雾化形状、雾滴沉积量分布规律。由于入水口偏置,以入水口为起点,雾化半径、雾滴沉积量及雾滴粒径随着转杯的旋转方向逐渐增加,当到达一定方位后又逐渐减小。雾滴水平位移的理论值、沉积分布边界的模拟值与有效落点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在5.31%和14.49%以内,表明雾滴运动方程解析、沉积分布边界模拟基本正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4-01)

魏海亮,邵利民,李天伟[7](2014)在《基于雾滴谱分布的雾场散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地区的平流雾和辐射雾具有差异化的雾滴谱分布,导致雾场对光辐射具有不同的衰减特性。Mie散射适用于描述雾场气溶胶微粒的散射与衰减,光传播遵循动态的粒子数守恒过程。采用雾滴谱分布函数修正气溶胶微粒的相位矩阵,分析了红外光在雾场气溶胶微粒团簇中的散射光偏振性。结果表明,决定雾场气溶胶微粒退偏特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雾滴谱分布、雾滴折射率、吸收系数以及入射波长等。在前向散射区域内,退偏性随能见度的增加而减弱,在大部分后向散射区域内,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4年12期)

杨坤,徐芬,顾松山,张晶,谢媛[8](2013)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雨、雾滴谱》一文中研究指出云雾和降水滴谱参数(数密度和粒径)的智能化测量方法,多数是通过测量雨雾滴产生的阴影、光强或者散射能量进而间接反演估算实现的.应用显微摄影原理和嵌入式技术,研制了一套嵌入式显微成像自动测量样机,经几何尺度定标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顶,利用样机分别对2011年10月28日(毛毛雨天)和11月1、4日(雾天)的小水滴的影像进行外场采集和测量.初步实测结果表明样机可直接实时获取粒径在5~300μm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的二维图像.经图像识别处理,得到了该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谱参数,并绘制了其数密度直方图.该样机体积小、质量轻,采用蓄电池电源供电,便于外场应用,其搭载的触摸屏可供多人同时观察样品并进行讨论,实时拍摄的图像以文件形式储存,便于分类管理、检索和编辑等后期处理.(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杨坤[9](2012)在《利用显微成像直接测量雨、雾滴谱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雾滴谱和雨滴谱是云降水微物理的重要特征量,准确测量雾滴谱和雨滴谱是进行云降水微物理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综观云雾和降水滴谱参数(数密度和粒径)的智能化测量方法多数是通过测量雨雾滴产生的阴影、光强或者散射能量进而间接反演估算。近二叁十年来,我国云降水物理科学仪器主要依靠进口。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雨雾滴谱仪的研制工作急需开展,初步研发工作已经启动,尚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本文应用显微摄影原理和嵌入式技术,研制了一套嵌入式显微成像自动测量仪样机。该样机主要有控制模块、显微成像模块、自动采样平台和电源电路模块组成。主要工作有:将普通生物光学显微镜的目镜改为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设计了由叁台步进电机构造的叁维自动采样平台替代显微镜载物台,应用嵌入式ARM作为核心,控制整个系统自动运行,完成整个样机的构建;用几何尺度定标方法对样机进行了校准,测算出了系统的放大倍数和视场范围;详述了样机捕获雨、雾滴的方法,并推导出了适用于样机的滴谱参数估测方法;经几何尺度定标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顶,利用样机分别对2011年11月1日、4日和10月28日的雾和毛毛雨天气中的小水滴的影像进行外场采集和测量;详细的分析了样机测量滴谱方法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定标误差和捕获误差。初步实测结果表明,该套样机可直接实时获取粒径在5μm~300μm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的二维图像。经图像识别处理,得到了该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谱参数,并绘制了其数密度散点图。该样机体积小、重量轻,采用蓄电池电源供电,便于外场应用;样机搭载的触摸屏可供多人同时观察样品并进行讨论;实时拍摄的图像以文件形式储存,便于分类管理、检索和编辑等后期处理。(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2-05-01)

刘昉,张晓军,张龑[10](2012)在《水射流雾滴谱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SA-III型激光粒度测试仪对水射流雾化的雾滴谱随速度和空间变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雾滴谱液滴直径随速度增加而减小,随速度的增加变得更均匀的结果。雾滴谱的索特尔平均直径从轴心向两侧边缘变小,且上侧比下侧的更小,并随速度和离开喷嘴出口距离的增大,这种变化趋势在减弱。速度为27m/s和35.3m/s时射流雾化实际上处于风生破碎阶段,并由于二次雾化破碎,液滴直径沿轴向减小;速度为93.5m/s和121.6m/s时的射流二次雾化范围很短,并由于碰撞的原因,液滴直径沿轴向增大。(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雾滴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热盘雨量计、现在天气现象仪、超声风速仪、积冰梯度观测架、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对发生于2016年1月20日~1月25日寒潮天气形成的积冰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本文分析了这次积冰天气过程中庐山雾团持续时间、出现频率及谱分布;研究了雨、雪、过冷雾叁种因素对积冰增长的影响;将在两个高度(10m、1.5m)观测的积冰增长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积冰形成机制。1观测地点与仪器观测站设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29.58N,115.98E,海拔1164.5m)。庐山地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水汽资源丰富,冬季冷空气活动影响时,常会出现雨凇、雾凇和降雪等现象。本文所用数据由FM-100光学雾滴谱仪、TPS-3100热盘雨量计、OWI-430现在天气现象仪、HMP155温湿探头、Model 05103桨叶式风速计、CNR2长短波辐射表等仪器观测得到。2寒潮天气与过冷雾微结构寒潮是本次电线积冰发生的天气背景,极涡分裂变形、横槽旋转南下促使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冰冻雨雪天气。冷锋过境伴随着风切变、增湿和强降温。积冰发生时900~500h Pa温度处于零度以下,没有暖层,属于"单层结构"。本次过程共筛选出227个雾团,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的雾团出现频率(76.2%)最高,持续时间小于、大于10分钟的雾团分别占90.7%、9.3%,雾团频率随持续时间增加快速递减。雾团生消时间间隔0~10分钟的频率为89.3%,最大时间间隔为435.9分钟,平均时间间隔为9.6分钟。统计分析还表明,雾团持续时间受天气系统控制,与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等的相关性较低,即雾团多为从山谷移至位于山顶的观测站及地形成。雾团持续时间、频率、时间间隔等统计结论为发展景观气象学提供了有特色的基础资料。雨雪的发生伴随着雾的出现。降雨发生时随降水率增加雾滴谱在2~15μm和30~50μm数浓度增大。降雨较强时蒸发提高了相对湿度,有利于雾滴的增长。同时雨滴的碰撞破碎也使得雾滴数浓度上升。降水率在3~4mm·h~(-1)时,雾滴谱谱形明显被改变。降雪发生时随降水率增大2~27μm雾滴数浓度有所下降。冰晶、雾滴共存时冰晶效应使水汽由水滴向冰晶扩散,不利于雾滴增长,冰晶对雾滴的碰并使雾滴数浓度下降。降水率在2~3mm·h~(-1)时,雾滴谱谱形被明显改变。3叁种降水形态下积冰增长分析10m高度积冰过程分为准备期、增长期、维持期、脱落期。10m高度积冰增长期分为叁个阶段:降雨阶段主要降水类型为冻雨,积冰增长率最大,为1.3mm·h~(-1);降雪1阶段降水类型为干雪,积冰增长较缓慢,增长率平均为0.1mm·h-1;降雪2阶段降水类型仍为干雪,但过冷雾的密集出现、较低的温度(平均-7.8℃)以及风速加大(平均4.2m·s-1)使积冰增长率增大(0.5mm·h~(-1))。雾滴谱各档数浓度增大促进积冰增长率增大。4两个高度积冰增长对比分析两高度积冰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冰厚差异较大,10m、1.5m两高度最大冰厚分别为20.7mm、1.2mm,后者为前者的5.8%;二是积冰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积冰持续时间分别为102h、61h,1.5m积冰只出现在10m积冰的增长期;叁是积冰形态差异较大,1.5m处为透明的密度较大的固实冰,10m处为白色的密度较小的海绵状冰;四是积冰增长机制的差异,10m高度积冰增长率与降水率、过冷雾微物理特征等密切相关,1.5m积冰厚度对一天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较敏感,有日变化特征。积冰增长期10m、1.5m高度气温均值分别为-6.3℃、-5.2℃,风速均值分别为3.1m·s-1、1.6m·s-1,温度与风速的差异是造成两高度积冰厚度、时长、密度、增长机制差异的主要原因,说明积冰厚度、时间、密度、增长机制与积冰高度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雾滴谱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洁,贺千山,陈国华.上海辐射雾雾滴谱及微物理特性的观测研究[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论文集.2017

[2].王天舒,牛生杰,吕晶晶,周悦.庐山过冷雾滴谱分布及积冰增长机制观测研究[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论文集.2017

[3].陈国华,周婉君,高伟,贺千山.上海辐射雾雾滴谱特征及微物理特性分析[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青年论坛.2016

[4].方莎莎,韩永翔,王瑾,张智.高污染下云凝结核对雨、雾滴谱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

[5].方莎莎.南方高海拔地区CCN数浓度参数化及CCN对雨、雾滴谱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

[6].周晴晴.航空低量窄雾滴谱旋转离心喷嘴雾化性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7].魏海亮,邵利民,李天伟.基于雾滴谱分布的雾场散射特征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

[8].杨坤,徐芬,顾松山,张晶,谢媛.显微成像技术测量雨、雾滴谱[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杨坤.利用显微成像直接测量雨、雾滴谱技术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10].刘昉,张晓军,张龑.水射流雾滴谱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

标签:;  ;  ;  ;  

雾滴谱论文-刘洁,贺千山,陈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