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功率论文-王慧娇,吕奎霖,蒋华

节点功率论文-王慧娇,吕奎霖,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点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接收信号强度,节点定位,移动锚节点

节点功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娇,吕奎霖,蒋华[1](2019)在《基于多功率移动锚节点的WSN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RSSI测距技术的定位算法精度不高与锚节点使用过多导致成本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功率移动锚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RSSI定位方法,针对SCAN移动模型的共线性问题,设计一种锚节点的移动模型。使用单个多功率移动锚节点在区域内修正RSSI值,采用卡尔曼滤波对接收的信号强度值进行平滑处理,使其更接近真实值,用修正权值因子的叁角加权质心算法定位待测节点的坐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定位成本的情况下有效修正了接收的信号强度值,相对基于RSSI的加权质心算法提高了6%-7%的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邓慧琼,Eyhab,Alaini,李朝刚[2](2019)在《一种考虑节点功率的电网连锁跳闸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系统的连锁跳闸问题,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连锁跳闸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电网连锁跳闸的通常表现行为,并结合电流型和距离型后备保护的动作行为,通过分析,论证了电网节点注入功率对于连锁跳闸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电网是否发生连锁跳闸进行评估的方法,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电网在给定的节点注入功率状态下电网是否会因给定的初始故障发生连锁跳闸,并给出了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时的样本结构,相应的模式识别技术以及操作流程。IEEE39系统的算例验证了这种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博澜[3](2019)在《基于节点注入功率的电网连锁跳闸危险度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发生大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连锁故障,发连锁故障的早期阶段通常表现为连锁跳闸,所以研究电网的连锁跳闸的及其相关问题对预防连锁故障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连锁跳闸的临界状况入手,结合电网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以及电网的节点注入功率,研究电网在受到初始故障扰动后发生连锁跳闸的危险度及其分析计算方法。首先,本文给出了用以衡量电网连锁跳闸危险度的数学模型,并以节点注入功率表达。针对我国输电网中广泛配置距离保护的情况,分别在支路层面和电网层面分析了连锁跳闸的表现形式,结合距离III段保护的动作行为,在计及其动作方程的情况下,对电网连锁跳闸的临界运行状态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电力系统内在的各种实际物理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以电网节点注入功率表达的,用以评价电网发生连锁跳闸可能性的量化指标——连锁跳闸危险度,并建立连锁跳闸危险度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定义为连锁跳闸的危险距离,为连锁跳闸危险度的倒数,危险距离为电力系统处于的连锁跳闸临界状态与正常运行之间的最小欧式距离,当危险距离越小时,电网的危险度就越大,发生连锁跳闸的可能性越大。然后,本文采用优化算法对危险度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给出详细过程。本文结合优化理论,根据危险度数学模型,将其中的约束条件以惩罚项的形式表达,再结合危险距离函数,给出了危险度数学模型的无约束表达形式,即建立了连锁跳闸危险度数学模型的惩罚函数。针对此惩罚函数,本文建立了适应度函数,并采用计算危险度的粒子群算法和计算危险度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计算。最后,本文进行了算例分析,对给出的危险度分析模型和求解方法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演示,具体算例于MATLAB2017b的仿真环境下进行,并分别按照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求解思路编制了分析程序,之后以IEEE-14节点系统和IEEE-39节点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算例的结果表明,采用改进自适应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危险度数学模型最为合适,同时表明本文提出的连锁跳闸危险度数学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为预防连锁跳闸乃至连锁故障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电网的实际运行调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陈红[4](2019)在《多节点协作视觉传感器网络架构与功率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WVSN,Wireless Visual Sensor Network)是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延伸,除了传统测量温度、湿度等标量的传感器节点之外,还广泛配置具有图像拍摄功能的视觉传感器节点。因此,WVSN将监测信息扩展到视觉层面,丰富了监测信息的内容。协作通信技术作为多天线技术的扩展,成为近年来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协作通信技术引入到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中,形成虚拟的多天线环境,能够带来分集增益,扩大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网络性能。同时,本文重点研究了该协作WVSN中的功率分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Learning Network,DNN)的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更切合与视觉传感器网络。具体为:(1)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协作的异构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架构,通过普通节点与相机节点之间的叁级协作,将相机节点的图像采集和传输能耗压力分解给普通节点,降低网络节点能耗,从而延长整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2)在多节点协作的异构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架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图像的协作传输问题,并且给出了直接传输、放大转发协作通信、解码转发协作通信叁种通信模式在两种功率分配方案下的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的性能对比。(3)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PWDNN,该算法将源、中继、目的端叁个不同信道的衰落因子作为DNN的输入训练数据,以最大化该协作WVSN的遍历容量为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快速实时的实现源端与中继端的功率分配,在不同的中继位置下都能够实现比等功率分配更好的遍历容量性能,更加适合用于WVSN。(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0)

韩毅,徐宏宇,唐泽坤[5](2018)在《基于LoRa的光节点光功率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网络的信号传输状态可以通过光功率值来量化体现,针对现有的光功率监测系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光节点光功率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分别对监测终端和接收端硬件及软件进行了设计,并且在PC端进行了Labview数据显示和故障告警设计。通过测试实验表明,该设计具有通信距离远、功耗低、网简单、方便等优点,可实现对远程光纤线路节点光功率监测和故障告警。(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姚晗,姚彦鑫[6](2018)在《太阳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传输功率策略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配备太阳能采集设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如何合理使用采集到的能量使得时间期限内点对点传输的数据量最大为优化目的,结合必要的约束条件(能量获取电池只有有限的能量存储能力以及能量因果关系),建立了数据传输的能量通道优化模型,通过能量通道策略优化算法得到了最优传输功率策略。与当前普遍使用的能量即到即用方法进行了性能对比,仿真发现系统累积传输了更多的数据量,性能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实际太阳能获取量与预测值的偏差,提出了改进的能量通道算法,使得其更加适应于实际场景中。(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张新琳[7](2018)在《基于工作周期优化的能量采集节点的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节点受到能量限制,因此,需通过功率管理技术有效地使用电池。而能量采集是补给电池能量的有效方式。为此,针对能量采集节点,提出功率控制算法,记为CLPM-PTPC(Close-Loop Power Manager-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CLPM-PTPC算法是通过联合工作周期的优化和传输功率控制,实现节点功率的管理。CLPM-PTPC算法先利用闭环功率管理CLPM(Close-Loop Power Manager)调整传输任务的工作时期,再依据功率控制器PTPC(Predic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er)调整发射功率,使得传输功率能够实时地依据无线信道环境调整。实验数据表明,与基于固定传输功率算法相比,CLPM-PTPC算法的能量效率提高了约15%。(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名星,谢英辉,单康[8](2018)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传输功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基于传输功率控制器(PTPC)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功率控制算法,记为PTPC-PM,算法依据无线信道变化情况,动态地调整传输功率等级。并通过基于PowWow软件的真实WSNs平台进行实验,将节点安装于机器人,并引用CC2420RF作为发射器。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PTPC-PM算法能够有效地维持较高的数据包传输率,并降低能耗。当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为0.4 m/s时,PTPC-PM算法每传输一个数据包的能耗比固定传输功率算法下降了23.6%。(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06期)

翟建伟,张勇军,刘斯亮,程小华[9](2018)在《基于PQ-QV-PV节点的光储输出功率主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接入配电网易产生电压越限问题,储能的有功调压能力和光伏逆变器的无功调压能力可向配电网提供有功和无功支撑,以减少电压越限并提高光伏的渗透率。通过分析光伏出力波动时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对光伏并网点的电压调节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PQ-QV-PV节点转换的光储输出功率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给各个光伏并网点设置一个较小的电压波动范围,其次依照所提的主动控制策略将光伏并网节点类型根据并网点电压水平依次在PQ、QV和PV节点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在考虑减少网损的基础上将并网点电压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光伏接入下的电压越限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10期)

滕志军,吕金玲,张力,郭力文[10](2018)在《WSN中基于博弈论的节点功率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如何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传输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本文将博弈论引入WSN功率控制中,综合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发射功率等因素构建效用函数,将剩余能量较大的节点作为下一跳节点,连接其他节点并承载较多的传输任务.节点在通信过程中以功率博弈算法作为策略方案,不断调整各自的策略,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率,并证明该算法纳什均衡的存在.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通过控制节点传输功率实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能更快迭代出最优发射功率,并得到较大的信干比.(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节点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力系统的连锁跳闸问题,结合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连锁跳闸评估方法。首先根据电网连锁跳闸的通常表现行为,并结合电流型和距离型后备保护的动作行为,通过分析,论证了电网节点注入功率对于连锁跳闸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电网是否发生连锁跳闸进行评估的方法,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电网在给定的节点注入功率状态下电网是否会因给定的初始故障发生连锁跳闸,并给出了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时的样本结构,相应的模式识别技术以及操作流程。IEEE39系统的算例验证了这种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点功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娇,吕奎霖,蒋华.基于多功率移动锚节点的WSN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2].邓慧琼,Eyhab,Alaini,李朝刚.一种考虑节点功率的电网连锁跳闸评估方法[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

[3].杨博澜.基于节点注入功率的电网连锁跳闸危险度分析方法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9

[4].陈红.多节点协作视觉传感器网络架构与功率分配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5].韩毅,徐宏宇,唐泽坤.基于LoRa的光节点光功率监测系统设计[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6].姚晗,姚彦鑫.太阳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传输功率策略优化[J].电讯技术.2018

[7].张新琳.基于工作周期优化的能量采集节点的功率控制[J].传感技术学报.2018

[8].吴名星,谢英辉,单康.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传输功率控制算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9].翟建伟,张勇军,刘斯亮,程小华.基于PQ-QV-PV节点的光储输出功率主动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10].滕志军,吕金玲,张力,郭力文.WSN中基于博弈论的节点功率控制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标签:;  ;  ;  ;  

节点功率论文-王慧娇,吕奎霖,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