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人社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人,社区,宠儿,所罗门,理论,防御性,主体性。
黑人社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娟,高静文[1](2018)在《媒体如何维系社区完整?——以Missourian2015年黑人学生示威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issourian对2015年密苏里大学发生的黑人学生示威活动的全程报道为案例,本文认为,通过记录、告知事件的每一个进程和话题设置,社区媒体承载了维系社区完整、凝聚社区价值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知识储备、发声渠道;二、调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并作用于彼此。(本文来源于《新闻记者》期刊2018年11期)
王璐[2](2018)在《空间批评视阈下《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社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1931-)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同时也将非裔美国文学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所罗门之歌》作为她的第叁部作品,讲述了迷失的黑人群体如何在黑人社区的帮助下得以解放,最终与本民族传统重建联系的故事,传递了莫里森对黑人群体及社区间双向认同的期待。本论文基于空间批评理论,通过作品中人物在不同黑人社区中的空间旅行,探寻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所传递的黑人社区观。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托妮·莫里森和《所罗门之歌》,梳理了国内外对作者及作品的研究现状,并阐释空间批评理论,提出本文论点。第二、叁、四章是论文主体部分,每一章探讨在某一特定空间下其空间主体和黑人社区的关系。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分隔的物理空间下黑人群体间的疏离问题,进而分析它所导致的黑人社区内部隔阂状态。第叁章详细剖析了在一个有着共同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下相互团结的黑人群体。同内部疏离的社区有所区别,莫里森在这个空间下呈现了一个既团结又和谐的社区。然而,人们始终无法忘却过去种族纷争带来的痛苦,这成了人们脑中挥之不去的创伤。第四章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在一个理想的文化空间下所构建的乌托邦式黑人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是黑人文化遗产和历史的源泉,更是帮助主人公与非洲文化及历史等重建联系之地。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提出本论文的现实意义。莫里森力求构建一个内部成员平等,理解彼此思想,没有种族歧视的黑人社区。在当今社会,社区不仅是构建文化共享、记忆共享和历史共享的人类共同体的基础,更是个体持久生存及本民族文化长存的重要源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黄逸云[3](2018)在《试析“黑人力量”运动的源泉:“黑豹党”及其社区基层组织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人力量"运动是美国黑人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斗争。长久以来"黑人力量"运动饱受争议,被视作鼓吹革命和暴力的运动。然而,进一步研究史料发现,以"黑豹党"为代表的组织,扎根于基层,在众多城市务实地进行社区基层组织行动,对于黑人社群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挽回了"黑豹党"的声誉,并培养了新一代黑人政治活动家,从基层为黑人政治力量的觉醒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周方方[4](2017)在《个体与黑人社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社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是《宠儿》中的重要主题,《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在黑人社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表现出强烈的社区意识。结合斐迪南·滕尼斯的社区理论解读了《宠儿》的社区建构,并认为莫里森笔下展现的是一个饱受创伤却积极和谐的黑人社区大家庭,反过来,社区的团结也推动了黑人个体身份的重建。(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丁春雪[5](2016)在《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块理论是基于语言中存在着诸多语块的自然现象而提出的,这一理论是语言学在实践发展的中的结果,也是语言学教育专家、学者在积极探索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理论。语言中的语块是一种特殊单位,它与短语、词组和语句不同之处就在于可以对其进行整体的存储和提取。语块的这一特性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记忆使用以及培养语感等活动中。因此,笔者对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遇到的瓶颈做简要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6年22期)
孟宪印[6](2016)在《深度解读莫里森小说的历史文化关键词——家世溯源 童年生活 黑人英语 邻里社区》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里森对美国当代文化,文学的影响是深远和具有革命性的,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主要是由她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决定的:她的家世,她的童年生活,黑人英语和非洲裔美国人特质的邻里关系是深层次理解莫里森小说的重要关键词。(本文来源于《作文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刘子曦[7](2016)在《社区贫困与社会资本之殇——评《独自求索:贫困黑人中的不信任与防御性个人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黑人社区的失业问题持续困扰着美国社会。尽管存在各种鼓励黑人就业的培训项目与就业指导,在黑人较为集中的社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副教授苏珊·桑德拉的代表作《独自求索:贫困黑人中的不信任与防御性个人主义》集中探讨了黑人贫困社区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桑德拉关注失业形成的微观机制,即贫困社区的黑人如何找工作,社会资本在其求职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决定其作用的情境性因素。(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黄洁[8](2016)在《黑人社区妇女意识的觉醒——论《格兰奇·科普兰的第叁次生命》中的妇女主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丽丝·沃克是近代最伟大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蕴藏着深刻的妇女主义思想。妇女主义不同于女性主义,它重在揭示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破碎的生存状态,以此来呼唤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树立黑人妇女的自尊自信并联合黑人男子以实现全黑人社区的和谐共存。《格兰奇·科普兰的第叁次生命》具体体现了其完整的妇女主义内涵。本文旨在分析这本书中黑人社区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而揭示蕴藏在其中的妇女主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期刊2016-05-01)
陈吉[9](2015)在《性别、社区与文化《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中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詹姆斯·盖恩斯是享誉美国南方文学界的一位非裔作家,他的六部小说讲述着南方黑人中一个又一个平凡而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既有自尊而刚烈的黑人男性,也有自立而坚强的黑人女性。丰富多彩且毫无偏见的性别书写是解读盖恩斯作品的一个重要砝码。《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是盖恩斯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一本以黑人女性为主角的小说。黑人女性简·皮特曼在其一百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从一个失去父母亲人、无人关注、身处身份危机的黑人奴隶,到一位最终获得女性主体与尊严的黑人领袖,有力地证明了黑人女性独有的价值并拓展其身份内涵。这既颠覆了美国白人文学中所刻画的黑人女性愚昧无知的刻板形象,也凸显了美国南方黑人女性在寻找自我的历程中从黑人两性、黑人社区和黑人文化中所汲取的力量。本文的简介部分从盖恩斯生平与作品的研究综述入手,管窥黑人女性的独特价值,观之于文本,简·皮特曼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各种原因,经历严重的身份危机,这为其身份构建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第一部分论证了叁位黑人男性皮特曼、奈德、吉米对简的身份构建的重要性。在分析简与黑人男性的互动关系的同时,关注黑人男性为黑人女性性别身份的建构提供的契机,强调黑人女性的身份构建对黑人男性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以简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社区为单位,逐步分析她的社区身份被识别、认同和重视的过程。简构建了独立、自强和勇敢的主体特性,并肩负起对黑人社区的使命。第叁部分论述简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受其保护,从中疗伤,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交流与对话,内化非洲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天然依存感,并传承南方黑人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最后,本论文认为,盖恩斯是少数正视并浓墨书写黑人女性的黑人男性作家,而简自传体式的身份建构也赋予了黑人两性的和谐、黑人社区的团结、黑人文化的传承新的内涵,因此关注黑人女性及其身份建构是解读盖恩斯作品也是学习非裔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2-20)
卢木林[10](2015)在《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托尼·莫里森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评论界获得极大的成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黑人在悲惨命运中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部史诗般作品进行解读,揭示美国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以及一个不同民族与性别的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教师版)》期刊2015年02期)
黑人社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托妮·莫里森(1931-)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同时也将非裔美国文学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所罗门之歌》作为她的第叁部作品,讲述了迷失的黑人群体如何在黑人社区的帮助下得以解放,最终与本民族传统重建联系的故事,传递了莫里森对黑人群体及社区间双向认同的期待。本论文基于空间批评理论,通过作品中人物在不同黑人社区中的空间旅行,探寻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所传递的黑人社区观。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托妮·莫里森和《所罗门之歌》,梳理了国内外对作者及作品的研究现状,并阐释空间批评理论,提出本文论点。第二、叁、四章是论文主体部分,每一章探讨在某一特定空间下其空间主体和黑人社区的关系。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分隔的物理空间下黑人群体间的疏离问题,进而分析它所导致的黑人社区内部隔阂状态。第叁章详细剖析了在一个有着共同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下相互团结的黑人群体。同内部疏离的社区有所区别,莫里森在这个空间下呈现了一个既团结又和谐的社区。然而,人们始终无法忘却过去种族纷争带来的痛苦,这成了人们脑中挥之不去的创伤。第四章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在一个理想的文化空间下所构建的乌托邦式黑人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是黑人文化遗产和历史的源泉,更是帮助主人公与非洲文化及历史等重建联系之地。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提出本论文的现实意义。莫里森力求构建一个内部成员平等,理解彼此思想,没有种族歧视的黑人社区。在当今社会,社区不仅是构建文化共享、记忆共享和历史共享的人类共同体的基础,更是个体持久生存及本民族文化长存的重要源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人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娟,高静文.媒体如何维系社区完整?——以Missourian2015年黑人学生示威报道为例[J].新闻记者.2018
[2].王璐.空间批评视阈下《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社区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3].黄逸云.试析“黑人力量”运动的源泉:“黑豹党”及其社区基层组织行动[J].台州学院学报.2018
[4].周方方.个体与黑人社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社区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
[5].丁春雪.语块理论在黑人社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
[6].孟宪印.深度解读莫里森小说的历史文化关键词——家世溯源童年生活黑人英语邻里社区[J].作文教学研究.2016
[7].刘子曦.社区贫困与社会资本之殇——评《独自求索:贫困黑人中的不信任与防御性个人主义》[J].社会政策研究.2016
[8].黄洁.黑人社区妇女意识的觉醒——论《格兰奇·科普兰的第叁次生命》中的妇女主义(英文)[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2016
[9].陈吉.性别、社区与文化《简.皮特曼小姐自传》中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D].浙江大学.2015
[10].卢木林.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