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血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疾病,栓塞,动脉,妇产科,子宫,胎盘,产科。
出血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路宁[1](2019)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病症,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不仅会使产妇有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严重者还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健康,所以在病症发生之后要及时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髂内动脉接扎、子宫全或次全切除术等,对于很多妇女而言不仅对日后生育会产生影响,还会因破坏内分泌系统而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影响。当下的妇产科疾病很多都可以采用介入治疗,不仅具有微创、效果明显的特点,而且本身不需要切除子宫、卵巢等,对于产妇的伤害相对较小。本文结合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实际应用,对包括切口妊娠、前置胎盘和胎(本文来源于《保健文汇》期刊2019年11期)
冯志鹏,张建好,韩新巍,赵艳萍,侯宇虹[2](2019)在《卵巢动脉栓塞在子宫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卵巢动脉栓塞术(OAE)应用于子宫出血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卵巢动脉(OA)参与供血的子宫出血性疾病患者行OAE,其中产后出血17例,子宫恶性肿瘤7例,瘢痕妊娠5例,子宫肌瘤5例。25例子宫动脉栓塞后造影发现OA供血,予补充OAE; 9例介入治疗后未见明显OA供血,术后72 h内再发出血,二次介入治疗中OA明显供血,遂行OAE。结果 OAE术后患者出血随即停止,贫血症状明显改善。7例胎盘植入患者术后1~2周胎盘排出体外,2例胎盘残留宫内和5例瘢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200 mL,恶性肿瘤患者后续治疗中未再大出血,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无肌瘤复发。8例术后出现卵巢衰竭症状,但均为可逆性,2~4个月症状逐渐改善。结论子宫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若OA参与供血,予以OAE安全有效,但应把握应用指征及流程。(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吴星伟[3](2019)在《眼底出血性疾病的中西医多靶点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眼底出血性疾病是一组高发病率的致盲性疾病,病情夯长,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十分棘手。长期以来,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成为眼科领域共同努力的目标。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各有所长,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已成为疑难性眼病攻坚克难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在归纳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眼科中医药领域对相关疾病的理论与实践做出评述,以共同探讨一种现代中西医多靶点治疗的防治理念与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素贤,蒋清卫[4](2019)在《妇产科阴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妇产科阴道出血患者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出血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检查得知,在122例妇产科阴道出血患者中,其中子宫占位性病变患者有46例,占据比例为37.7%、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有16例,占据比例为13.1%、子宫内膜癌患者有2例,占据比例为1.6%、宫外孕患者有12例,占据比例为9.8%、流产患者有24例,占据比例为19.7%、妊娠阴道出血患者有18例,占据比例为14.8%。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妇产科阴道出血性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其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王芳[5](2019)在《介入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例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进行DSA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通过介入治疗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均成功抢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治疗风险,具有广泛应用及推广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5期)
吴珊[6](2019)在《血栓弹力图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在发生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剖宫产中发生产后出血救治时的应用价值,探讨TEG参数在发生产后出血时指导临床输血方案、能否预测剖宫产术中出血以及评估输血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1-12月于本院产科治疗的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纳入出血组(合并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是子痫前期(重度)等比较典型的产科出血性疾病),将同期未见上述并发症的60例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术前,两组孕妇均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及TEG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出量(尿量、失血量)以及入量(胶体或是血制品)等进行监测;若出血>1000ml,重新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TEG指标。如果术中需要输血,则输血后再复查TEG。术后,复查两组产妇的血常规、TEG、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出血量。结果:术前,两组产妇的凝血指标、血常规以及TEG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出血组术前R值与FIB、PT、TT正相关且显着相关。K值与FIB负相关,Angle角与FIB正相关。MA值与PLT正相关。CI值与FIB负相关。LY30与FIB负相关。对照组R值与FIB、PT、TT正相关,与PT、TT显着相关。K值与Fig负相关,且显着负相关。R值与K值均与Hb正相关,与PLT负相关;MA、CI与FIB显着负相关;CI与Hb负相关。R值、K值、LY30均与FIB显着负相关,与D-II聚体显着正相关;K值与出血量显着正相关;Angle角、CI值与FIB显着正相关,与D-II聚体、PT、TT显着负相关,与出血量负相关。MA值与PLT显着正相关;CI值与PT、TT、PLT显着负相关,与出血量负相关。LY30与PLT负相关。与出血量相关的参数依次为:K值、Angle角、CI值与出血量相关。结论:(1)对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术前血常规、TEG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相比于正常妊娠者未见显着性差异。针对发生剖宫产术中发生凝血因子缺乏性出血的产妇较稀释性出血的产妇,TEG对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对优势。(2)2.K值、Angle角以及CI值均和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密切的相关。它可用于预测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术中出血。出血量越大,产妇结局也就越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黄喆,刘文君,曹汴川,陈红英,胡晓[7](2019)在《儿童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因,以提高儿童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3月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的988例初治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8例患儿中出血性疾病965例(97.7%),其中血管因素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主,血小板因素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常见,凝血因子异常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凝血因子Ⅺ、因子缺乏症常见;非出血性疾病14例(1.4%);9例(0.9%)出血病因不明。血管及血小板因素异常的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道常见;凝血因子异常的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消化道、颅内出血常见。结论: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异常,血管因素以HSP最常见;血小板因素以ITP最常见;凝血因子异常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血管因素及血小板因素异常的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最常见;凝血因子异常的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常见,可伴有颅内或关节出血。儿童出血性疾病种类繁多,应引起儿科医生重视,对于出血性疾病患儿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及问诊,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新娟[8](2019)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按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治疗,后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可行性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值得采纳。(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4期)
高亮,林新祝,吴倩倩,林玉聪,洪昆峣[9](2019)在《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241)和超/极早产儿组(n=128),比较不同胎龄各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并比较生后3 d内有无并发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结果不同胎龄的3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PTT、P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而TT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与未患出血性疾病的早产儿相比,罹患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APTT延长(P<0.05),DD值升高(P<0.05)。结论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长,生后凝血功能逐渐成熟。APTT及DD检测结果异常,预示早产儿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出血性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兴志飞[10](2019)在《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与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外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讨免疫法与化学法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0%(2/40),免疫法阳性率为7.5%(3/4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2.5%(1/40)。上消化道出血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8.8%(40/68),免疫法阳性率为63.2%(43/68),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5.0%(51/68)。下消化道出血组免疫法阳性率为70.0%(49/70),化学法阳性率为74.3%(52/7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8.6%(55/70)。结论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胜于化学法,联合应用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1期)
出血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卵巢动脉栓塞术(OAE)应用于子宫出血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卵巢动脉(OA)参与供血的子宫出血性疾病患者行OAE,其中产后出血17例,子宫恶性肿瘤7例,瘢痕妊娠5例,子宫肌瘤5例。25例子宫动脉栓塞后造影发现OA供血,予补充OAE; 9例介入治疗后未见明显OA供血,术后72 h内再发出血,二次介入治疗中OA明显供血,遂行OAE。结果 OAE术后患者出血随即停止,贫血症状明显改善。7例胎盘植入患者术后1~2周胎盘排出体外,2例胎盘残留宫内和5例瘢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200 mL,恶性肿瘤患者后续治疗中未再大出血,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无肌瘤复发。8例术后出现卵巢衰竭症状,但均为可逆性,2~4个月症状逐渐改善。结论子宫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若OA参与供血,予以OAE安全有效,但应把握应用指征及流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血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陈路宁.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J].保健文汇.2019
[2].冯志鹏,张建好,韩新巍,赵艳萍,侯宇虹.卵巢动脉栓塞在子宫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3].吴星伟.眼底出血性疾病的中西医多靶点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4].王素贤,蒋清卫.妇产科阴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意义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5].王芳.介入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J].名医.2019
[6].吴珊.血栓弹力图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
[7].黄喆,刘文君,曹汴川,陈红英,胡晓.儿童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
[8].李新娟.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高亮,林新祝,吴倩倩,林玉聪,洪昆峣.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10].兴志飞.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