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经康,曹刚敏[1](2021)在《应用于3D打印航空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加工工艺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以其能够快速成型,对于结构复杂零部件的制造更有优势而受到航空企业重视。3D打印工艺逐层生长的特点,造成了打印出来的零部件表面粗糙度较差,很多部件必须经过后续表面加工才能达到应用要求。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3D打印零部件应用面临的难题以及目前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艺,重点论述了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磨粒流抛光、激光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工艺,对目前3D打印零部件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艺做了比较和归纳。
赵碧芳[2](2021)在《镁合金表面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构筑研究》文中提出镁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好以及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镁合金却是目前工程材料中耐蚀性较差的一种材料,因此严重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且镁合金质地较软,虽然利于切削加工,但同时耐磨性也较差,所以研究使镁合金具有耐蚀耐磨并给其提供长效服役性的优异涂层已经刻不容缓。环氧涂层虽然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且成本低廉,但环氧树脂固化时会收缩,这会使涂层内部产生孔隙、裂纹等缺陷,随着暴露在腐蚀性介质中时间的增长,这些缺陷的宽度和深度将增加,从而加速腐蚀过程,故单一的环氧树脂涂层不能对镁合金起到长期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些倾向于填充环氧树脂固化收缩时产生的微小缺陷的纳米粒子,可以减少缺陷空间,提高环氧树脂层的交联密度,因此本课题添加改性纳米SiO2以阻断腐蚀介质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扩散路径,从而增强涂层本身的耐蚀性。氧化石墨烯在涂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阻隔性。所以本课题分别制备了EP、EP/SiO2、EP/GO、EP/GO/SiO2涂层,借助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表征显微组织的影响、借助电化学工作站,分析每种涂层的耐蚀性以及长效服役性、利用表面润湿角仪测量涂层的水接触角、借助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进行摩擦学实验、并利用真实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涂层磨损情况。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KH560改性纳米SiO2,并制备了EP/SiO2涂层,该涂层与EP涂层相比提高了涂层表面形貌的平整性。涂层内部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EP涂层的致密性,涂覆复合涂层的镁合金试样自腐蚀电流减小了4个数量级;腐蚀速率减小了5个数量级,由涂层长效服役性看,EP/SiO2涂层在3.5 wt%Na Cl溶液里浸泡14天后,没有出现腐蚀介质在涂层内部扩散的情况。疏水角提高到66.8°,磨痕宽度较纯镁合金降低85.6%,深度降低77.9%,磨损体积降低94.5%。(2)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EP/GO涂层,加入GO的环氧树脂涂层表面变的平整,且横截面缺陷消失,涂层耐蚀性得到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氧化石墨烯优异的耐蚀性,但是长效服役性因为GO于镁合金基底间发生的电偶腐蚀下降,GO分散程度待提高,疏水性58.5°,磨痕宽度较纯EP涂层降低63.5%,深度降低63.4%,磨损体积降低84.6%。(3)制备了EP/GO/SiO2涂层,涂层内部氧化石墨烯片舒展开,给涂层提供了很好的阻隔性,耐蚀性和长效服役性表现优异,疏水角提高到84.4°,涂层磨痕宽度比EP/GO涂层大了4%,磨痕深度大28.5%,磨损体积高70.6%;磨痕宽度较镁合金降降低80.2%,磨痕深度小88.7%,磨损体积低了70.6%。
赵宸琛[3](2021)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真空热氧化工艺研究及其对PVD处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及钛合金因硬度低,摩擦磨损性能差,限制了其在耐磨工况下的使用。表面处理技术可有效地改善钛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其中真空热氧化工艺可通过氧化与真空扩散手段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扩散层,从而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能。但真空热氧化仅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硬度与耐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提升幅度不大。而使用PVD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TiN薄膜涂层,可提高材料硬度、增强耐蚀与耐磨性能、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但Ti6Al4V合金硬度较低,在钛合金表面直接制备TiN后,在外加载荷的工作环境下,基体易变形使得表面膜层破裂脱落,结合性能可能并不理想,涂层也无法对基体进行强化。若在真空热氧化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制备TiN薄膜,因真空热氧化处理强化了材料表层,强化层作为过渡层,硬度提高、不易变形、可为表面的TiN薄膜涂层提供支撑,从而提高Ti6Al4V合金的表面性能。本论文首先使用真空热氧化技术对Ti6Al4V钛合金进行氧化与扩散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与时间下真空热氧化处理对钛合金的组织性能影响,然后在Ti6Al4V、氧化处理与真空扩散处理的钛合金样品表面使用PVD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出TiN薄膜,得到复合处理的钛合金样品,研究了复合处理样品的膜基结合力及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氧化阶段,钛合金表面生成的以金红石TiO2为主的氧化层和氧扩散层提高了钛合金的硬度,耐蚀性与耐磨性。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表面生成的氧化层与氧扩散层厚度逐渐增大,氧化层的表面逐渐变得粗糙,800℃氧化处理后,表面生成的氧化层可覆盖整个样品表面,且相对光滑,样品耐蚀性能最好。850℃氧化处理后,钛合金硬度最高,但氧化层粗糙多孔,耐蚀性能下降。(2)真空扩散阶段,因热处理时间增长与O原子的扩散,钛合金内部等轴α晶粒增多,晶粒长大,扩散层内β晶粒逐渐缩小转变为α晶粒。随扩散温度与时间的增加,氧化阶段生成的金红石TiO2氧化层加速溶解,扩散层厚度增加。在扩散温度较低时,表面生成锐钛型TiO2与Ti2O。随温度升高,表面氧化物逐渐减少,850℃扩散20h后,经抛光处理,钛合金表面基本无金红石TiO2与氧化物存在,扩散厚度可达183μm。经检测,扩散处理后耐蚀与耐磨性能均高于氧化处理后试样,扩散处理后样品的磨损率为Ti6Al4V样品的0.541倍,磨损机制转变为磨粒磨损。真空热氧化处理提高了钛合金的硬度、耐腐蚀与耐摩性能。(3)使用PVD多弧离子镀在Ti6Al4V、氧化处理与扩散处理的钛合金样品表面制备出TiN薄膜。经检测,Ti6Al4V硬度较低,膜基结合性能较差,仅为7.2N,氧化处理的样品表面因存在氧化物,PVD处理后样品表面便出现薄膜脱落现象,划痕测试初期表面薄膜便破碎脱落,膜基结合性能差。扩散处理后样品表面氧化物含量降低,膜基结合性能上升,850℃扩散处理20h后的样品表面基本无氧化物,膜基结合力最优可达31.2N,腐蚀电位增加0.495V,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两个数量级,硬度为1320HV,整体性能最好。研究表明,样品的硬度与表面生成的氧化物会影响PVD处理后样品的膜基结合性能及表面膜层厚度,从而影响镀膜后样品的力学性能与耐蚀性能。复合处理后钛合金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黏着磨损为辅,磨损量为4.583×10-7g/(N·m),耐磨性能提高。经真空热氧化处理Ti6Al4V合金表面生成的硬度呈阶梯分布的氧扩散层,作为次表层,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硬度与耐蚀性,与PVD制备的TiN薄膜呈现出较好的结合力,提高了涂层的性能与寿命。真空热氧化与PVD复合处理可显着的提高了钛合金的硬度、耐蚀性与耐磨性。
史周琨,徐丽萍,张吉阜,胡永俊,邓春明,宋进兵,刘敏[4](2021)在《铝合金机匣抗微动磨损涂层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微动磨损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中普遍存在,铝合金机匣作为航空发动机重要组成零件,因工作环境恶劣,易引起微动磨损,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所以提高其抗微动磨损性能成为研究的重点.抗微动磨损材料主要分为软质材料和硬质材料,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选用合适的材料对防护微动磨损极为重要.表面涂覆技术是抗微动磨损的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常采用热喷涂、气相沉积和电镀等制备工艺在基体表面制备防护涂层,其制备效率高、涂覆层致密性高、与基体结合力强,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文针对抗微动磨损涂层材料及表面涂敷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抗微动磨损涂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郭静如[5](2021)在《折流式电化学反应器制备次氯酸钠消毒剂研究》文中认为次氯酸钠由于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原料易采购等众多优点,适用于偏远农村饮用水的消毒。但是,在实际农村饮用水工程中,次氯酸钠的反应装置长期无人看管维护,且需根据水质水量频繁停开。苛刻的使用环境对反应器的寿命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旨在研发一套适宜农村饮用水消毒的电化学反应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效稳定电解阳极的选择、电化学反应器水力特性研究及电化学反应器操作条件优化。首先从活性、稳定性两个方面对Ti/RuO2-SnO2-Sb2O5、Ti/RuO2-TiO2、Ti/RuO2-TiO2-IrO2、Ti/RuO2-IrO2-SnO2-Sb2O5 4种阳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Ti/RuO2-IrO2-SnO2-Sb2O5在低电解液浓度、低电流密度条件下拥有最优的活性及稳定性。析氯电位仅为1.15 V vs SCE;电流效率可达71.9%-91.55%;在频繁停开的强化电解条件下寿命达231 h,是传统Ti/RuO2-TiO2电极的77倍,预估在400 A·m-2电流密度下能够使用20年。其次,以Ti/RuO2-IrO2-SnO2-Sb2O5电极为阳极,研制了折流式电化学反应器。通过水力特性实验发现,该反应器结构合理、稳定性较好。在不同停留时间及电流密度下,流体返混程度低、死区较小,是较为理想的推流式反应器。最后,对电化学反应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盐水浓度为10g·L-1,电流密度为70 A·m-2,进水流量为3.3 L·h-1条件下运行效果最佳,电流效率达到76.75%,盐耗为3.87 kg·kg-1,电耗为2.84 k W·h·kg-1,达到国标划定的次氯酸钠发生器A级品标准。据此可见,该电化学反应器较适合在农村饮用水工程中推广应用。
王征,杜文川,程兴远[6](2020)在《浅析表面完整性再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航空发动机部件裂纹,变形,氧化,腐蚀和微观结构失效等故障,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可以恢复或改善部件表面完整性,从而实现这些高价值部件的再生和利用。本文分析了表面完整性再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对再制造技术在表面损坏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的应用实例及作用进行阐述。
党沛琳[7](2020)在《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影响》文中指出总结并分析了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现状,探究了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未来发展前景,旨在推动电镀技术以及航空维修的发展。
马瑞,刘书霞,燕翔[8](2019)在《航空部件深度修复的技术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航空部件深度修复是针对航空部件的损伤情况及修复或改造需求所开展的以可靠性为前提的维修工艺技术,它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进行维修、维护或再制造工作,使其至少满足一个翻修周期的使用要求。本研究简述了航空部件深度修复技术基本流程与思路,介绍了在深度修复技术中焊接、表面工程、热处理等典型工艺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深度修复技术在未来航空产品修理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可靠性评估作为深度修复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将被重点关注和发展;在工艺技术发展方面,将更多采用高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工艺,同时拓展现有单一工艺开展修理的局面,对深度修复技术、工艺进行组合,开展复合式修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刘福娇[9](2019)在《TC4合金表面磷酸盐涂层的制备与表征》文中提出磷酸二氢铝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耐热性、抗氧化性、无毒和无污染的特点,能够作为涂层胶黏剂的粘结物质,但是使用磷酸二氢铝作为涂层胶黏剂的粘结物质时,仍然存在着问题:例如由于其固化温度太高,而不能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改性固化剂降低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的固化温度,同时探究固化剂、粘结物质、填料铝粉对涂层形貌、固化时间和硬度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以氢氧化铝和磷酸作为原料制备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分别选取磷酸和氢氧化铝反应摩尔量之比为3:1.0、3:1.2、3:1.4、3:1.6,对实验所制备的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用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磷酸和氢氧化铝摩尔量之比为P/Al=3:1.4时,反应产物主要是磷酸二氢铝。以异丙醇铝作为原料制备三氧化二铝,将其分别包覆在MgO、ZnO、MgO晶须和ZnO晶须表面,制备出改性固化剂(MgO@Al2O3、ZnO@Al2O3、MgOw@Al2O3、ZnOw@Al2O3)。采用XRD、SEM-EDX和TEM测试手段对改性固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改性固化剂颗粒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Al2O3成功包覆在MgO、ZnO、MgO晶须和ZnO晶须表面。用制备的4种改性固化剂和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在TC4合金表面制备涂层,实验中选取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和改性固化剂的质量比分别为10:0.5、10:1.0、10:2.0。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并对涂层进行固化时间和硬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和改性固化剂添加的质量比为10:1时,使用改性固化剂MgO@Al2O3、ZnO@Al2O3、MgOw@Al2O3、ZnOw@Al2O3的固化时间分别为120 min、150 min、80 min、90 min,涂层表面平整、无裂缝,硬度值分别达到90.6 HRB、90.3 HRB、91.1 HRB、91.5 HRB,此时涂层在这几个比例中达到的效果较好。同时发现使用固化剂MgOw@Al2O3和ZnOw@Al2O3来固化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比使用固化剂MgO@Al2O3和ZnO@Al2O3时,在固化时间、硬度、表面形貌达到的效果好。选择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和改性固化剂添加的质量比为10:1,以改性固化剂MgOw@Al2O3和ZnOw@Al2O3固化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铝粉,使得涂层中粘接物质、固化剂和铝粉的质量比分别为10:1:0、10:1:0.05、10:1:0.1、10:1:0.2。为探究铝粉的加入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对涂层进行SEM表征,铝粉的加入对涂层固化时间和硬度的影响,对涂层进行固化时间和硬度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以MgOw@Al2O3作为固化剂时,加入不同比例的铝粉后,固化时间分别为60 min、50 min、40 min、30 min,硬度值分别为91.1 HRB、96.5HRB、85.3 HRB、80.9 HRB;以ZnOw@Al2O3作为固化剂时,固化时间分别为70 min、50 min、45 min、40 min,硬度值分别为91.5 HRB、93.1 HRB、80.2 HRB、62.2 HRB。由实验可得:随着铝粉的加入,涂层的固化时间缩短,但涂层的硬度值是先增大后减小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涂层表面随着铝粉的加入出现片层状结构,表面更容易出现裂缝,从而使其硬度有所降低。最后将粘结物质、固化剂和铝粉的质量比为10:1:0.05的涂层经过800℃、5小时的高温氧化实验,对比氧化前后涂层硬度值的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MgOw@Al2O3作为固化剂时,高温氧化后涂层的硬度由96.5 HRB增大到99.2 HRB;以ZnOw@Al2O3作为固化剂时,高温氧化后涂层的硬度由93.1 HRB增大到98.2 HRB。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涂层样品表面平整、无裂缝,晶粒和晶粒之间连接更加紧密,片层状结构消失,表面成颗粒状分散。根据氧化前后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硬度,说明所制备的涂层耐高温性良好。因此,根据实验最后得出:当以MgOw@Al2O3、ZnOw@Al2O3作为固化剂时,能够降低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的固化温度,延长其固化时间。加入铝粉后,能够加速固化剂和粘结物质的反应速率,同时所制备的涂层有良好的耐高温性。
陈鹏飞[10](2018)在《HVAF技术在铜合金上制备Cr3C2-NiCr复合涂层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使用超音速空气燃料喷涂HVAF技术(High Velocity Air-fuel)在结晶器铜板(Cr Zr Cu)上制备Cr3C2-NiCr涂层,并就不同粘结层的添加以及退火温度对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使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球盘式摩擦磨损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HVAF喷涂Cr3C2-NiCr层比HVOF喷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硬度和较低的孔隙率;在400℃磨损环境下,HVAF喷涂层具有与HVOF喷涂层相近的磨损率,但是,HVAF喷涂层的耐腐蚀性却优于HVOF喷涂层;600℃热震试验发现,HVAF喷涂层的抗热疲劳性优于HVOF喷涂层。(2)粘结层的添加可提高复合涂层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其中,含NiCr粘结层的复合涂层比含NiAl的复合涂层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是NiCr粘结层与铜基体的结合强度要低于NiAl粘结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粘结层的添加可以延缓高温条件下热裂纹向基体的扩展,含NiCr粘结层的复合涂层具有优良的抗热疲劳性;(3)退火处理使NiAl和NiCr粘结层与铜基体之间形成微区冶金结合,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粘结层与基体间的元素扩散区逐渐增加。但是,退火过程中Ni-Al间的放热反应使得NiAl粘结层与工作层间的结合强度下降。其中,600℃退火的NiAl/Cr3C2-NiCr和NiAl/Cr3C2-NiCr涂层均具有最好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4)退火处理使Cr3C2-NiCr涂层内部析出二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导致Cr3C2-NiCr涂层的硬度、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
二、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于3D打印航空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加工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 |
2 3D打印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 |
3 3D打印金属零部件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艺 |
3.1 传统机械加工 |
3.2 化学抛光 |
3.3 磨粒流抛光 |
3.4 激光抛光 |
3.5 电化学抛光 |
4 结语 |
(2)镁合金表面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构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镁及镁合金 |
1.1.2 镁合金的应用 |
1.1.3 Mg-Zn-Sr合金 |
1.2 镁合金腐蚀 |
1.2.1 镁合金腐蚀类型 |
1.2.2 镁合金腐蚀原理 |
1.3 镁合金防腐技术 |
1.3.1 增强镁合金本身性能 |
1.3.2 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 |
1.4 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在金属腐蚀上的应用 |
1.4.1 环氧树脂(EP) |
1.4.2 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 |
1.4.3 氧化石墨烯(GO) |
1.5 镁合金多功能涂层目前研究现状 |
1.6 论文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
1.6.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2.1 试剂及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主要实验设备 |
2.2 涂层制备 |
2.2.1 EP涂层及EP/SiO_2涂层的制备 |
2.2.2 EP/GO涂层的制备 |
2.2.3 EP/GO/SiO_2涂层的制备 |
2.3 涂层测试方法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3.2 OM光学显微镜 |
2.3.3 原子力显微镜(AFM) |
2.3.4 红外光谱分析(ATR-FTIR) |
2.3.5 疏水性能分析 |
2.3.6 耐磨性能分析 |
2.3.7 电化学性能分析 |
2.3.8 长效服役性 |
3 改性纳米EP/SiO_2杂化涂层对镁合金综合性能影响 |
3.1 引言 |
3.2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3.2.1 涂层表面形貌 |
3.2.2 涂层表面三维形貌 |
3.2.3 涂层断面形貌 |
3.3 红外分析 |
3.4 电化学腐蚀行为分析 |
3.4.1 涂层耐蚀性 |
3.4.2 电化学拟合 |
3.4.3 涂层长效服役性 |
3.5 涂层疏水性 |
3.6 涂层摩擦性能 |
3.6.1 摩擦表面形貌 |
3.6.2 摩擦学性能 |
3.7 本章小结 |
4 EP/GO杂化涂层对镁合金综合性能影响 |
4.1 引言 |
4.2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4.2.1 涂层表面形貌 |
4.2.2 涂层表面三维形貌 |
4.2.3 涂层断面形貌 |
4.3 红外分析 |
4.4 电化学腐蚀行为分析 |
4.4.1 涂层耐蚀性 |
4.4.2 电化学拟合 |
4.4.3 涂层长效服役性 |
4.5 涂层疏水性 |
4.6 涂层摩擦性能 |
4.6.1 磨痕形貌 |
4.6.2 摩擦学性能 |
4.7 本章小结 |
5 EP/GO/SiO_2多功能涂层综合性能 |
5.1 引言 |
5.2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5.2.1 涂层表面形貌 |
5.2.2 涂层表面三维形貌 |
5.2.3 涂层断面形貌 |
5.3 红外分析 |
5.4 电化学腐蚀行为分析 |
5.4.1 涂层耐蚀性 |
5.4.2 涂层长效服役性 |
5.5 涂层疏水性 |
5.6 涂层摩擦性能 |
5.6.1 磨痕形貌 |
5.6.2 摩擦学性能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3)Ti6Al4V钛合金表面真空热氧化工艺研究及其对PVD处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Ti6Al4V钛合金的特点 |
1.2.1 Ti6Al4V的优点与应用 |
1.2.2 Ti6Al4V钛合金在使用中的缺陷 |
1.3 Ti6Al4V钛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 |
1.3.1 Ti6Al4V钛合金的单一表面处理技术 |
1.3.2 Ti6Al4V钛合金的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
1.4 Ti6Al4V钛合金的真空热氧化技术与研究现状 |
1.5 Ti6Al4V钛合金表面的PVD处理技术与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论文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
2.1.1 实验用Ti6Al4V钛合金原材料及预处理 |
2.1.2 实验设备 |
2.2 实验工艺 |
2.2.1 技术路线 |
2.2.2 真空热氧化工艺实验方案 |
2.2.3 物理气相沉积(PVD)镀TiN工艺参数 |
2.3 检测方法与检测设备 |
2.3.1 表面宏观形貌 |
2.3.2 表面微观形貌与表面元素成分检测 |
2.3.3 截面组织与截面元素分布检测 |
2.3.4 XRD物相分析 |
2.3.5 表面硬度与截面硬度 |
2.3.6 复合涂层结合力分析 |
2.3.7 腐蚀性能检测 |
2.3.8 摩擦磨损性能检测 |
2.3.9 磨痕表面轮廓测量 |
第3章 Ti6Al4V钛合金的真空热氧化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氧化处理对Ti6Al4V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3.2.1 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及表面到心部的元素变化 |
3.2.2 表面层物相组成 |
3.2.3 氧化处理后微观组织 |
3.2.4 氧化处理后显微硬度 |
3.2.5 氧化处理后电极电位 |
3.3 真空扩散处理扩散温度对氧化处理的Ti6Al4V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3.3.1 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及表面到心部的元素变化 |
3.3.2 表面层物相组成 |
3.3.3 扩散处理后微观组织 |
3.3.4 扩散处理后扩散层厚度与显微硬度 |
3.3.5 扩散处理后电极电位 |
3.4 真空扩散处理扩散时间对氧化处理的Ti6Al4V组织及扩散层的影响 |
3.4.1 扩散处理后显微组织 |
3.4.2 扩散处理后扩散层厚度与显微硬度 |
3.5 真空热氧化处理后样品的摩擦性能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真空热氧化处理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PVD膜层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不同处理阶段下Ti6Al4V钛合金表面PVD膜层的结合情况 |
4.2.1 不同处理阶段下Ti6Al4V钛合金表面PVD膜层的表面形貌 |
4.2.2 膜基结合性能分析 |
4.3 不同处理阶段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PVD膜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4.4 不同处理阶段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PVD膜层的显微硬度 |
4.5 摩擦性能检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铝合金机匣抗微动磨损涂层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微动磨损材料 |
1.1 铝青铜 |
1.2 CuNiIn |
1.3 NiCoCrAlYTa |
1.4 TiN |
2 涂层制备工艺 |
2.1 热喷涂技术 |
2.1.1 超音速火焰喷涂 |
2.1.2 等离子喷涂 |
2.1.3 电弧喷涂 |
2.2 气相沉积技术 |
2.3 电 镀 |
3 结 语 |
(5)折流式电化学反应器制备次氯酸钠消毒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农村饮用水消毒现状 |
2.2 DSA阳极研究现状 |
2.3 次氯酸钠发生器研究现状 |
3 实验部分 |
3.1 仪器试剂 |
3.2 实验装置 |
3.3 实验准备 |
3.3.1 示踪剂实验 |
3.3.2 电极制备 |
3.4 分析方法 |
3.4.1 电镜扫描 |
3.4.2 X射线能谱分析 |
3.4.3 循环伏安 |
3.4.4 强化电解寿命 |
3.4.5 有效氯浓度测定 |
4 析氯阳极筛选 |
4.1 不同阳极析氯活性考察 |
4.2 不同阳极稳定性考察 |
4.2.1 不同阳极强化电解寿命 |
4.2.2 不同停开频率强化电解寿命 |
4.3 不同阳极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
4.3.1 表面形貌观察 |
4.3.2 涂层元素分析 |
4.3.3 循环伏安测试 |
4.4 最优阳极选定 |
4.5 本章小结 |
5 电化学反应器水力特性 |
5.1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5.2 离散程度 |
5.3 累积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
5.4 本章小结 |
6 电化学反应器操作条件优化 |
6.1 进水流量 |
6.2 电流密度 |
6.3 盐水浓度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作者简介 |
(6)浅析表面完整性再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完整性再制造的关键技术 |
1.1 强化技术 |
1.2 堆焊与熔覆技术 |
1.3 热处理技术 |
1.4 喷涂与电镀技术 |
2 在航空发动机部件的应用 |
3 结语 |
(7)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阐述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应用现状 |
2 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 |
2.1 磨损和腐蚀的危害及表面处理 |
2.2 在电镀过程中影响镀层质量的原因 |
3 在航空维修中电镀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
4 结语 |
(9)TC4合金表面磷酸盐涂层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前言 |
1.2 胶黏剂 |
1.2.1 胶黏剂的概述 |
1.2.2 胶黏剂的分类 |
1.2.3 胶黏剂的应用 |
1.3 磷酸盐无机胶黏剂 |
1.3.1 磷酸盐无机胶粘剂概述 |
1.3.2 磷酸盐无机胶黏剂的粘结机理 |
1.3.3 磷酸盐无机胶黏剂体系的分类 |
1.3.4 磷酸盐无机胶黏剂研究进展 |
1.4 无机磷酸盐涂层 |
1.4.1 磷酸盐涂层的组成及特点 |
1.4.2 磷酸盐涂层的抗氧化原理 |
1.4.3 磷酸盐涂层的研究进展 |
1.4.4 涂层的制备方法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1.5.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步骤 |
2.2.1 粘结物质的制备 |
2.2.2 改性固化剂的制备 |
2.2.3 涂层的制备 |
2.3 测试表征 |
2.3.1 XRD测试 |
2.3.2 SEM-EDX测试 |
2.3.3 TEM测试 |
2.3.4 TG-DTA分析测试 |
2.3.5 洛氏硬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磷酸二氢铝粘结物质的制备和表征 |
3.1 实验步骤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XRD分析 |
3.2.2 热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性固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4.1 实验步骤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XRD表征 |
4.2.2 SEM-EDX表征 |
4.2.3 TEM表征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磷酸二氢铝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
5.1 实验步骤 |
5.1.1 磷酸二氢铝涂层的制备 |
5.1.2 涂层固化时间的测定 |
5.1.3 涂层硬度的测定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2.1 磷酸二氢铝涂层形貌 |
5.2.2 磷酸二氢铝涂层固化时间 |
5.2.3 磷酸二氢铝涂层硬度的测定 |
5.2.4 铝粉对磷酸二氢铝涂层的影响 |
5.2.4.1 加入铝粉后涂层的表面形貌 |
5.2.4.2 铝粉对磷酸二氢铝涂层固化时间的影响 |
5.2.4.3 铝粉对磷酸二氢铝涂层硬度的影响 |
5.2.4.4 磷酸二氢铝涂层的固化机理 |
5.2.5 磷酸二氢铝涂层的抗高温氧化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HVAF技术在铜合金上制备Cr3C2-NiCr复合涂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连铸和结晶器 |
1.2 结晶器铜板失效原因 |
1.3 现代表面处理技术在结晶器铜板上的应用 |
1.3.1 激光熔覆在结晶器铜板上的应用 |
1.3.2 电镀在结晶器铜板上的应用 |
1.3.3 热喷涂在结晶器铜板上的应用 |
1.4 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 |
1.4.1 HVOF技术 |
1.4.2 HVAF技术 |
1.5 喷涂材料的选择 |
1.6 课题研究目的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
2.2 涂层制备 |
2.2.1 喷涂设备 |
2.2.2 涂层制备 |
2.2.3 退火处理 |
2.3 涂层性能检测 |
2.3.1 形貌和组织结构表征 |
2.3.2 力学性能检测 |
2.3.3 摩擦磨损性能检测 |
2.3.4 热震试验 |
2.3.5 电化学性能 |
3 HVOF和HVAF喷涂Cr_3C_2-25wt%NiCr涂层性能比较 |
3.1 表面形貌 |
3.2 物相组成 |
3.3 截面形貌与孔隙率 |
3.4 结合强度 |
3.5 硬度和断裂韧性 |
3.6 高温摩擦磨损 |
3.6.1 摩擦系数 |
3.6.2 磨损机制 |
3.7 热疲劳性能 |
3.8 腐蚀性能 |
3.9 本章小结 |
4 粘结层对HVAF喷涂Cr_3C_2-NiCr涂层性能影响 |
4.1 物相组成 |
4.2 复合涂层截面形貌 |
4.3 复合涂层结合强度 |
4.4 硬度和断裂韧性 |
4.5 高温摩擦磨损 |
4.5.1 摩擦系数 |
4.5.2 磨损机制 |
4.6 热疲劳性 |
4.7 腐蚀性能 |
4.8 本章小结 |
5 不同退火温度对HVAF喷涂复合涂层性能影响 |
5.1 物相组成 |
5.2 截面形貌和界面形貌 |
5.3 结合强度 |
5.4 硬度 |
5.5 高温摩擦磨损 |
5.5.1 摩擦系数 |
5.5.2 磨损机制 |
5.6 腐蚀性能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成果 |
四、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于3D打印航空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吕经康,曹刚敏. 新技术新工艺, 2021(08)
- [2]镁合金表面多功能一体化涂层的构筑研究[D]. 赵碧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Ti6Al4V钛合金表面真空热氧化工艺研究及其对PVD处理的影响[D]. 赵宸琛.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铝合金机匣抗微动磨损涂层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 史周琨,徐丽萍,张吉阜,胡永俊,邓春明,宋进兵,刘敏.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1(01)
- [5]折流式电化学反应器制备次氯酸钠消毒剂研究[D]. 郭静如. 浙江大学, 2021(09)
- [6]浅析表面完整性再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J]. 王征,杜文川,程兴远.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8)
- [7]电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影响[J]. 党沛琳. 山西冶金, 2020(03)
- [8]航空部件深度修复的技术及发展[J]. 马瑞,刘书霞,燕翔.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9(03)
- [9]TC4合金表面磷酸盐涂层的制备与表征[D]. 刘福娇.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HVAF技术在铜合金上制备Cr3C2-NiCr复合涂层性能研究[D]. 陈鹏飞. 安徽工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