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该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这样,精简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并降低了使用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
设计方案
1.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
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两个第二隔离阀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一个第二隔离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计;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备用电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中还设置有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所述供电列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由所述非安全级供电列供电切换至所述安全级供电列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热交换器上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冷却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冷却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一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二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第一冷却管的取水口在所述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乏燃料水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乏燃料水池是核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乏燃料水池中一般会设置有冷却系统。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是在核电站的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带出乏燃料衰变产生的热量,从而将乏燃料水池内的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实际运用中,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中一般包括多根冷却管,且每一冷却管中均设置有单独的取水口、取水管道、冷却水泵和热交换器等部件,可见,当前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的结构较为冗余,且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解决了当前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的结构较为冗余,且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
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
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两个第二隔离阀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一个第二隔离阀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计;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备用电源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中还设置有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所述供电列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由所述非安全级供电列供电切换至所述安全级供电列供电。
可选的,每一第一热交换器上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冷却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冷却水。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一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二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连接有虹吸破坏器和止回阀。
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
可选的,任意两根第一冷却管的取水口在所述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一位置为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这样,第二冷却管可以与第一冷却管共用取水口以及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的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从而精简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
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1,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为取水口101,所述取水口101设置于乏燃料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2内,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热交换器104;
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3,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102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热交换器303。
本实施例中,从取水口101至与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的该部分第一冷却管可以被称为取水管,则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3可以共用上述取水管、取水口101以及放置于乏燃料水池2内的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从而减少了整个乏燃料水池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和设备维护的维护成本。
另外,若只采用一个取水口,则上述取水口出现故障时,则整个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不能从乏燃料水池2中抽取热水,从而无法实现对乏燃料水池2的冷却功能。
与只采用具有一个取水口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每一第一冷却管1均可以通过取水口101从乏燃料水池2中取水,并使得上述水依次经过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热交换器104,从而完成对上述水的热交换之后,再将完成热交换之后的水通过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返回至乏燃料水池2中,进而使得乏燃料水池2中的水的温度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高于50摄氏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1,这样,当一根第一冷却管1出现故障时,另一根第一冷却管1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隔离阀102和第二隔离阀301可以均为电动隔离阀,这样,使得分别控制第一隔离阀102以及第二隔离阀301的开启或者关闭时更加便利。
其中,第一热交换器104上可以连接有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而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可以包括有取水管线和回水管线,其中,取水管线可以从冷却水系统中将冷水抽取至第一热交换器104中,用以与通过第一冷却管1从乏燃料水池2中抽取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而回水管线则用于将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冷水输送至冷却水系统中。而第一冷却管1中经过热交换冷却之后的热水,则可以继续沿着第一冷却管1回到乏燃料水池2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热交换器104采用的是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的安全级冷却水列(也可以被称作安全级冷却水),是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的安全用户。第二热交换器303连接的设备冷却水系统为非安全级冷却水(也可以被称作非安全级冷却水),是设备冷却水系统的公共用户。且第二热交换器303还可以连接至第一热交换器104中的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上,当发生事故时,非安全级冷却水不可用,第二冷却管可利用第一热交换器104中的设备冷却水系统1041进行冷却乏燃料水池中的热水。从而进一步的精简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并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成本。
另外,每一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热交换器104均可以与一根单独供电线路电连接,每一第二冷却管3中的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热交换器303也可以与一根单独供电线路电连接,这样,当某一根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是可以实现对乏燃料水池2的冷却功能,提高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参见图1,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A第一冷却管和C第一冷却管,以及B第二冷却管,在不同工况下,A第一冷却管、C第一冷却管,以及B第二冷却管可以分别组合使用。例如:当核电站处于功率运行到维修冷停堆时,A第一冷却管或者B第二冷却管可以工作,C第一冷却管不工作,以带走乏燃料水池2中的热负荷;当核电站处于发电机组换料停堆工况时,A第一冷却管和B第二冷却管均工作,C第一冷却管不工作,以带走乏燃料水池2中的热负荷;当核电站的一根第一冷却管(如A第一冷却管)处于维修工况时,则B第二冷却管和C第一冷却管可以处于工作状态,以带走乏燃料水池2中的热负荷。
另外,当核电站处于事故工况时,如A第一冷却管故障时,则C第一冷却管可以正常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当A第一冷却管和C第一冷却管中只有一根第一冷却管能够正常使用时,乏燃料水池2的温度一般不高于80摄氏度,当A第一冷却管和C第一冷却管均能正常使用时,乏燃料水池2的温度一般不高于50摄氏度。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乏燃料水池2中的水的温度。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102、所述第一水泵103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所述第一冷却管1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隔离阀10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管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其中,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可以连接有多条支水管,每一条支水管均可以与一条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连通口连通。同理,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也可以连接有多条支水管,每一条支水管与一条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连通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冷却管中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且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设置于两个第一隔离阀之间的第一连通口连通,这样,当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一根第一连通口的连接出现故障时,通过关闭第一隔离阀,从而可以避免从乏燃料水池中抽取的热水泄露,进而保证其他的第一冷却管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整个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两个第二隔离阀301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一个第二隔离阀301连通。
其中,第二冷却管3上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隔离阀301,而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连接的每一支水管上还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隔离阀301。
当然,也可以为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连接的每一支水管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第二隔离阀301,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某一支水管,或者与某一支水管连通的某一第一冷却管上出现破口时,可以关闭该支水管上的第二隔离阀,从而保证第二冷却管可以经其他支水管从第一冷却管中抽取热水,提高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05;
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03和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计3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中设置有第一流量计,第二冷却管中设置有第二流量计,这样,可以精确统计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的热水的流量,以使得工作人员方便后续调节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的热水的流量,避免某一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通过的热水的流量不均匀的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105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06;
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量计304和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305。
其中,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06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305可以均为流量调节阀,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中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装置,第二冷却管中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调节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的热水的流量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流量计105均分别与所述核岛的一安全供电列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流量计304均分别与所述核岛的一非安全供电列电连接。
其中,第一冷却管1的供电等级均由核岛的安全级电源(也可以称作安全级供电列)供电,而第二冷却管3的供电可由任一第一冷却管1的安全级电源供电,当然,第二冷却管3的供电还可以由核岛的非安全级供电列单独供电。另外,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流量计105等用电设备还可以分别与备用电源电连接,例如:备用电源可以为柴油发电机或者移动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核岛内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安全分级方法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2014年公布的《核电厂物项分级》,即《Safety Classification of Structures,Systems and Component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NO.SSG-30-2014)中规定的方法。安全级供电列是指满足《压水堆核电站核岛电气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RCC-E-2005)中规定的安全级供电要求的供电系统,非安全级供电列则是指的上述文件中规定的非安全级供电要求的供电系统。关于安全级冷却水是指满足《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规则》(RCC-M-2007)安全级要求的冷却水系统,非安全级冷却水则是指满足《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规则》(RCC-M-2007)非安全级要求的冷却水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核岛处于设计基准事故时,安全级供电列可以正常供电,而非安全级供电列则不能正常供电,同理,在核岛处于设计基准事故时,安全级冷却水也可以正常供应冷却水,而非安全级冷却水则不能正常供应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核岛的一安全供电列电连接,由于安全供电列可以在事故工况下正常供电,这样,在事故工况下,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还是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个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流量计105均分别与所述备用电源电连接。
其中,备用电源可以包括发电机和移动电源中的至少一项。而发电机可以为柴油发电机,另外,当备用电源为移动电源时,第一冷却管1中需要设置有一电连接接口,用于与移动电源电连接,从而在事故工况下,可以通过移动电源给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流量计105供电,从而进一步的增强整个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且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备用电源电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还设置有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所述供电列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的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流量计304由非安全供电列供电切换至安全供电列供电。
其中,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的一端可以分别与非安全供电列和安全供电列电连接,而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的另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二冷却管3中的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流量计304等用电设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管中还设置有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增强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的供电灵活性。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且在所述第一水泵103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7;
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且在所述第二水泵302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303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0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与每一第一冷却管1之间可以通过一个第二控制阀306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水泵或者第一热交换器两侧的第一控制阀均处于关闭时,则可以阻止热水流经该第一水泵或者第一热交换器,从而方便对该第一水泵或者该第一热交换器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同理,第二水泵或第二热交换器两侧的第二控制阀均关闭时,工作人员也可以对该第二水泵或者该第二热交换器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连接有虹吸破坏器4和止回阀。
其中,虹吸破坏器4和止回阀的设置顺序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虹吸破坏器4靠近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端口,也可以为止回阀靠近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端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连接有虹吸破坏器和止回阀,从而可以防止乏燃料水池中的热水经第二端流回至第一冷却管中。
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支管5,所述支管5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和所述第二冷却管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支管5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三控制阀,其中第三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107和第二控制阀306的结构和作用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管可以连通每一第一冷却管和每一第二冷却管,这样,可以组合使用某一根第一冷却管中的水泵(如第一水泵)与另一根第一冷却管中的热交换器(如第一热交换器),从而使得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任意两根第一冷却管1的取水口101在所述乏燃料水池2的侧壁上的设置高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任意两根第一冷却管的取水口在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的设置高度不同,这样,避免了第一冷却管的取水口过于集中。可以使得第一冷却管从乏燃料水池中取水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4691.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9154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G21C 15/18
专利分类号:G21C15/18
范畴分类:22F;
申请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8号院钓鱼台山庄
发明人:霍焕广;李洁垚;丘锦萌;刘妍;盛美玲;戴俊;刘小云
第一发明人:霍焕广
当前权利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静;黄灿
代理机构:1124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