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钒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电,离子,电化学,磁场,催化剂,浓度,哈密。
钒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韩慧果[1](2019)在《钒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对负极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负极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提高其能量密度,研究了钒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对电解液粘度、电导率和电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钒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通过改变电解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钒离子的聚集状态而影响电解液的粘度、电导率和电化学活性。负极电解液的粘度随着钒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导率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钒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合适的硫酸浓度可以改善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而提高钒离子浓度抑制了电解液传质和电荷传递过程。当钒离子浓度为2.0 mol/L,硫酸浓度为2.0 mol/L时,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和可逆性最好,其传质速率为(1.39~2.25)×10~(-7) cm~2/s,电荷传递速率为1.74×10~(-5) cm/s。(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5期)
赵长多,杨晓博,范美玲,胡文斌,夏启斌[2](2018)在《纳米零价铁对水溶液中钒离子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采用PXRD, SEM, TEM, BET(N_2吸脱附)和XPS等表征材料性能,考察了纳米零价铁用量、初始钒(V)浓度和初始pH对纳米零价铁吸附钒(V)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零价铁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10~30 nm,BET比表面积为53 m2/g.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容量随纳米零价铁用量和初始pH增大而减小. 25℃时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27.8 mg/g. Langmuir等温线方程可很好拟合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蒋英巧[3](2017)在《异性元素对全钒液流电池钒离子电对的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具有响应快、设计灵活、安全环保等优点,已成为最具潜力的储能系统之一。电极材料是该系统中的关键材料之一,为钒氧化还原电对提供反应场所。由于碳基类材料(如石墨毡等)具有低成本、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钒电池中,但其电化学活性较差,限制了其商业化推广。为了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对异性元素掺杂碳基类催化剂对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用植酸作P源制备P掺杂碳纳米管,采用液相分散和高温热解,在不影响CNTs主体形貌的前提下,可使P原子均匀地掺入到CNTs碳层中。通过研究温度对碳纳米管P掺杂的影响,发现P掺杂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活性均显着增强,且800℃处理的样品电化学活性最高,CNTs-P8作为钒电池正极催化剂,可显着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能量效率。2)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和高温煅烧两步碳化,得到碳微球(CMS-C),再分别以NH4Cl作为N源,(NH4)2HPO4作为N和P源,进行煅烧合成CMS-N和CMS-NP。N和P原子掺入碳微球的碳框架中,增加碳微球结构缺陷位点,改变碳微球表面电荷分布状态,为VO2+/VO2+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活性位点,提高碳微球电化学性能。而且电化学测试表明,碳微球电化学活性顺序为:CMS-NP>CMS-N>CMS-C。此外,电池使用CMS-NP催化剂,可有效减小电池极化,提高电池能量密度。3)将水泡发的木耳进行水热处理,然后用KOH作为活化剂进行高温煅烧,制备出多孔碳材料(FDC-K),并引入含氧官能团。含氧基团可提高材料的亲水性,促进电极表面的传质过程,而且FDC-K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孔隙率,可为VO2+/VO2+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更大的反应场所,因此,FDC-K可作为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且成本低,易获取,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4)
涂超[4](2017)在《电荷转移机制对高价钒离子晶体EPR参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d~1离子是重要的过渡金属离子,比如掺杂V4+离子的晶体是一类具有激光特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的晶体,因而对于掺杂材料性质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前人研究发现掺杂材料的性质与杂质中心的缺陷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对杂质缺陷畸变有灵敏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研究杂质离子在晶体中的光学和磁学性质与缺陷的关系。近年来,人们主要考虑晶体场(CF)机制并基于分子轨道理论和自旋哈密顿理论的方法,在处理掺杂金属离子的EPR参量和光谱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本文中研究的掺杂V4+离子价态比较高,电荷转移(CT)跃迁能相对较小,我们需要考虑CT机制对EPR参量的定量贡献。本文创新工作如下:(1)本文突破CF机制的限制,我们考虑了CT机制对EPR参量的贡献,推导出了3d1离子的高阶微扰公式。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公式,并且还建立了对应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2)根据理论公式,解释了(10)×224SOVO:OH3KZn Cl晶体中掺V4+离子的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并获得了V4+中心缺陷结构的信息。(3)结合光谱数据研究了V4+杂质在(10)×224POVO:OH6Zn K晶体六配位八面体中的EPR参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一致,并且发现CT机制对g因子和A值的贡献与CF机制的叁阶微扰项也有相同数量级的贡献。(4)通过数据分析说明CT机制对EPR参量的影响不能被忽略,这在理论上,对g因子和A值的理解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2)
李尧[5](2017)在《钒离子价态、pH和稳定剂对二氧化钒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胶溶法室温制备得到VO_2溶胶,通过Zeta电位系统分钒离子稳定性、pH值、稳定剂等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5时VO_2溶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VO_2溶胶形成和陈化过程中,VO~(2+)逐渐被离去O_2~(2-)的基团氧化成高价离子。使用稳定剂P(MEMA)-N_2H_4(n_(P(MEMA))/n_(VO_2)=0.11,n_(N_2H_4)/n_(H_2O_2)=1∶1),可以抑制钒离子被氧化且得到稳定溶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判VO_2溶胶稳定性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7年04期)
朱乐[6](2017)在《磁场对全钒液流电池钒离子透膜渗透及其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钒液流电池(VRB)又简称钒电池,是现阶段性能良好,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储能电池。其具有循环次数多寿命长、材料绿色环保、电力储存能力强等优点。钒电池技术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成为了储能电源领域研究热点。目前关于钒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池的电解液、离子交换膜和电极的叁大关键材料领域。研究内容也更加趋于细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问题。本文针对无法彻底克服的钒离子跨膜渗透问题,同时结合在电化学领域已有涉及的磁场理论。对磁场在钒电池的钒离子跨膜渗透性及磁场对钒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方面做出了以下研究与贡献: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在钒电池上加载了不同形式的永磁场。并通过研究发现磁场对钒电池中钒离子跨膜渗透性有明显影响。其中与电解液流动方向垂直的法向磁场可以明显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性。相比于空白的无磁场组的实验结果,其钒离子渗透性下降了约8.27%。并且随着表面磁场强度的增强磁场,磁场对于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第二,由于电池的正负极电极板电压形成的电场,将会加剧正极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效应。但是当磁场和电场复合时,电场的存在并不会改变法向磁场对降低钒离子跨膜渗透性的作用。两种物理场的复合对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性的作用是具有迭加性的,且不会相互干扰。第叁,针对本文第叁章中得出的法向磁场可以降低钒离子跨膜渗透性的结论,本文在第四章中继续探究了磁场对整个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载的法向磁场可以增大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增加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也与第叁章中法向磁场可以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性的结论是相符的。第四,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交流阻抗实验可以得出法向磁场可以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加载法向磁场的电池的能量效率相比于无磁场的空白实验提高了5.33%。并且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池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法向磁场降低了电解液中钒离子的扩散阻力,增强了钒离子的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29)
王鲲鹏,李科,廖维,魏清清,杨金燕[7](2016)在《13X分子筛对水体中钒离子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分子筛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选取了13X分子筛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钒离子的吸附效果。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时间、溶液pH值和初始钒浓度的条件下,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量,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利于13X分子筛对钒的吸附,溶液pH≥5时吸附量趋于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量逐渐增加;13X分子筛对钒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13X分子筛对钒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在一定的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作为水体钒污染的修复材料。但针对不同来源废水的特点,需对分子筛进行改性并进一步优化修复工艺条件以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徐谦,秦立宇,苏华能,徐丽,李华明[8](2016)在《低共熔溶剂中温度对钒离子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水系电解质,低共熔溶剂(DES)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液流电池的电解液进行研究。DES的物理属性和电化学特性对温度较为敏感,但迄今为止对其研究较少。报道了温度对VCl_3在DES中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在100 m V·s~(-1)的扫速时,循环伏安(CV)曲线说明在25℃时,钒离子呈现准可逆的状态;随着温度从室温升高至55℃,氧化峰与还原峰之差从0.271 V降低至0.249 V。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导率也明显增加,从室温时的2.2 m S·cm~(-1)升高至55℃时的11.16 m S·cm~(-1),而且黏度出现较大的下降。结果表明温度对DES特性的影响巨大,有必要更加深入研究温度对非水系电解液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李华琳,雒敏婷,张红玲,石义朗,张炳烛[9](2016)在《介孔Cr(OH)_3的制备及其对钒(Ⅴ)离子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rCl_3·6H_2O作为铬源,通过添加强碱制备出大比表面积(312.70 m~2·g~(-1))、高孔隙率(0.48 cm~3·g~(-1))的介孔Cr(OH)_3,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钒(V)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在2.0~9.0、钒离子浓度为100~500 mg·L~(-1)时,采用该吸附剂均可实现溶液中钒离子的高效去除。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钒去除率接近100%,钒离子浓度可由500 mg·L~(-1)降至0.81 mg·L~(-1)。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Cr(OH)_3对钒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为拟二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10](2016)在《磁电复合场下正极钒离子的跨膜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全钒液流电池在外加磁场、电场、磁电复合场下正极电解液中的钒离子在Nafion117膜上的跨膜传质过程,以及在磁电复合场下硫酸浓度和电解液添加剂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根据达西定律拟合得出相应的扩散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正向电场会加剧钒离子渗透,且当电场强度达到30V·m~(-1)时渗透情况严重可达到无电场时的2.53倍。非匀强磁场的加入可明显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性。且当外加磁场和电场复合场时,磁场对降低钒离子跨膜渗透的作用更加显着。实验还得出在不同的外加复合场中较高浓度硫酸有利于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此外丙叁醇、木质素磺酸钠正极电解液添加剂的加入也降低了VO_2~+的跨膜渗透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钒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采用PXRD, SEM, TEM, BET(N_2吸脱附)和XPS等表征材料性能,考察了纳米零价铁用量、初始钒(V)浓度和初始pH对纳米零价铁吸附钒(V)性能的影响,测定了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零价铁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10~30 nm,BET比表面积为53 m2/g.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容量随纳米零价铁用量和初始pH增大而减小. 25℃时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27.8 mg/g. Langmuir等温线方程可很好拟合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纳米零价铁对钒(V)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钒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韩慧果.钒离子浓度和硫酸浓度对负极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9
[2].赵长多,杨晓博,范美玲,胡文斌,夏启斌.纳米零价铁对水溶液中钒离子的吸附性能[J].过程工程学报.2018
[3].蒋英巧.异性元素对全钒液流电池钒离子电对的催化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
[4].涂超.电荷转移机制对高价钒离子晶体EPR参量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李尧.钒离子价态、pH和稳定剂对二氧化钒溶胶稳定性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7
[6].朱乐.磁场对全钒液流电池钒离子透膜渗透及其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7].王鲲鹏,李科,廖维,魏清清,杨金燕.13X分子筛对水体中钒离子的吸附[J].环境工程学报.2016
[8].徐谦,秦立宇,苏华能,徐丽,李华明.低共熔溶剂中温度对钒离子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6
[9].李华琳,雒敏婷,张红玲,石义朗,张炳烛.介孔Cr(OH)_3的制备及其对钒(Ⅴ)离子的吸附性能[J].化工学报.2016
[10].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磁电复合场下正极钒离子的跨膜传质[J].化工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