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富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阶煤,PVC,热解动力学,氯迁移
定向富集论文文献综述
冯彩云[1](2019)在《海拉尔煤与PVC共热解氯的迁移规律与定向富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煤加氢液化技术基本相同,低阶煤和PVC共热解技术利用H/C原子比较高的塑料作为供氢物质,对煤热解反应过程起到供氢的作用,有利于生成液相产物。海拉尔煤(HLE)具有很高的灰分,在共热解过程中,灰分中的金属化合物可使PVC中氯元素以金属氯化物的形式固定在固相产物中。因此,含氯废塑料与低阶煤共热解在低阶煤提质与固废处置方面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海拉尔褐煤及工业纯品PVC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了 HLE和PVC共热解动力学及产物分布特性研究。主要包括:1、通过热分析技术对比研究了 HLE和PVC单独热解和共热解特性。结果表明:HLE热解存在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干燥脱气阶段;第二阶段是褐煤的主要热解阶段,大量挥发分析出;第叁阶段是煤的缩聚阶段。PVC热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脱除HCl的连锁反应被引发,生成了大量的HCl;第二阶段是不稳定碳链的断裂和重排、交联、同分异构和芳构化等。共热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PVC单独热解脱HCl阶段重合,与煤单独热解相比,该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逐渐向低温区移动;第二阶段是煤脱挥发分及PVC烯烃链断裂阶段。2、采用了微分法和积分法分别对单独热解和共热解的主要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热解时,PVC的主要热解阶段属于一维扩散模型(D1),HLE的两个主要热解阶段均符合叁维扩散Jander方程(D3);共热解第一阶段符合一维扩散模型(D1);第二阶段符合叁维扩散Jander方程(D3)。共热解第一阶段活化能(89.26 KJ/mol~23.08 KJ/mol)远小于PVC单独热解(234.33KJ/mol)时的活化能,第二阶段活化能(80.19 KJ/mol~25.64 KJ/mol)与煤单独热解(55.23KJ/mol)时活化能相比,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煤与PVC共热解能互相影响,降低反应活化能。3、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HLE和PVC失重量不断增加,气相和液相产物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HLE热解气相产物主要以CO2、CO和CH4为主,而PVC热解气主要以C2类和CH4为主,这主要是由于PVC中O含量较少。将共热解产物收率的实际值和理论值差值对比后发现,共热解有明显的增油作用。加入PVC后,对气体组分分析可得,C2类和CH4增加明显;对焦油组分分析可得,焦油中烷烃增加了 6.87%,轻质化热解焦油增多,提高了热解焦油的品质。4、通过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PVC添加比下氯元素的脱除率和迁移规律可知:气相中的氯元素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终温600℃时,气相中氯开始减小。对煤与PVC共热解后的半焦进行XRF和XRD分析可得,半焦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逐渐减小,出现金属氯化物。说明PVC中的氯可以与煤中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以金属盐的形式固定在固相产物中。(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6-01)
周俊涛[2](2019)在《反相微乳液定向表面印迹新方法及其在磷酸化多肽富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子印迹技术(MIT)是在聚合物基质中形成具有模板记忆的选择性位点。近年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因其所需的选择性,物理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化学传感器和人工抗体等许多领域。随着其作为研究热点的快速发展,它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涉及生物大分子印迹困难,结合位点异构,模板渗漏,与水介质的不相容性,结合能力低和传质缓慢,特别是现有分子印迹技术普遍存在的步骤繁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多个方面的应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于此种问题,我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分子印迹制备策略称为:反相微乳液定向表面印迹(Reversed Phase Microemulsion Oriented Surface Imprinting,RPM-OSI),这种方法将反相微乳液合成硅包磁纳米粒子与定向表面印迹综合起来,同时拥有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不仅如此,该种印迹策略可以扩展至其他的印迹体系中。显示了此种印记方法的通用性,此方法的出现为快速高效制备分子印迹材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研究方案首先,我们选择适合的功能单体分别以RMP-OSI法与Bulk Imprinted合成以单磷酸腺苷(AMP)为印迹模板的MIPs,我们利用AMP印迹聚合物吸附AMP溶液,之后选择合适的洗脱液洗脱后测其吸光度,对合成的AMP印迹的SENMPs(Silica-Encapsulated Nanomagnetic Particles)进行一系列表征,并优化了此种新的合成方法。之后把它与Bulk imprinted的AMP印迹SENMPs做一系列对比,包括交叉反应性(选择七种与模板分子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等一系列参数,以体现该印迹方法的优越性。其次,由于磷酸化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但其丰度太低,在检测之前富集是目前通行的做法,分子印迹技术是目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富集方法,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瞄准磷酸化蛋白检测这一热点,我们以RMP-OSI法,以磷酸根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印迹材料,并对这种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对磷酸化肽进行特异性富集,并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联用,建立离线联用平台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高效鉴定。最后,在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磷酸化的残基是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并且Ser,Thr和Tyr残基上的磷酸化比率是1800:200:11。然而含有p Tyr肽的蛋白质丰度非常低,且在质谱检测中磷酸肽的信号通常被高通量非磷酸化肽抑制。因此,有在MS分析之前要选择性富集p Tyr肽是必须的。我们针对于这个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拓展RMP-OSI印迹方法的应用范围,我们以苯基膦酸(PPA)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印迹二氧化硅包裹的纳米磁性颗粒SENMPs。并以其特异性富集酪氨酸磷酸化肽段,用于MALDI-TOF MS检测。研究结果我们优化了以RMP-OSI印迹方法,印迹效果主要以印迹因子(IF)值体现,我们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最好的印迹条件为叁种硅烷化试剂加入比例为TEOS:APBA-GPTES:APTES为9.8:0.2:0.2,模板分子的加入量与APTES的摩尔比为1:1。之后我们把这种新方法与传统的Bulk imprint相比,前者得到的印迹材料交叉反应性远远低于传统的印迹方法,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与选择性,且其为“一锅法”优势在于其极大的简化了实验步骤。之后我们以同样的方法略作修改(改变其功能单体)合成磷酸根印记的SENMPs,同样将其合成过程优化,最佳硅烷化试剂加入比例为TEOS:UPTES=9.8:0.2,模板剂磷酸根的加入量与与修饰功能单体的硅源UPTES摩尔比为1:1。之后用PO4印迹SENMPs吸附吸附胰酶消化后的β-酪蛋白,发现其对磷酸化肽段的吸附性能优异。最后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此印迹方法应用范围,以苯基膦酸为印迹模板合成PPA印迹SENMPs,并以其富集酪氨酸磷酸化肽,由于在合成过程中仅替换了模板,其他如功能单体、硅烷化试剂都与PO4-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过程相同,故直接采用磷酸根印迹优化后最佳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佳惠[3](2016)在《磁性分子印迹微球定向富集苦瓜藤叁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苦瓜藤中的叁萜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等作用。但其活性成分复杂、含量低、难纯化。本文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苦瓜藤叁萜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核-壳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微球,从苦瓜藤中成功富集了3,7,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简称TCD)及其结构类似物苦瓜素Ⅰ,建立了一种快速富集苦瓜藤叁萜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HPLC检测得1g苦瓜藤中TCD的含量为0.28 mg。通过反复柱层析、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5000 g苦瓜藤中分离得到TCD 1.26 g、苦瓜素Ⅰ1.89 g,纯度分别达到99%和96%。采用沉淀聚合法,以TCD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致孔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8 μm左右、球形均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s)。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TCD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0.95 mg/g,可在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状态。自制MIPs柱(Φ10×40mm)富集苦瓜藤提取液中TCD的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苦瓜藤提取液中的TCD及苦瓜素Ⅰ有较好的富集、纯化效果,二者在富集物中的总含量达74%。采用溶剂热法,以氯化铁为铁源,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醋酸钠为沉淀剂,柠檬酸钠为静电稳定剂,制备出平均粒径140nm的Fe3O4纳米颗粒。之后,采用改进的StOber法,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在Fe30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厚度为40 nm的二氧化硅层,得到Fe3O4@SiO2复合微球。通过表面修饰在Fe3O4@SiO2复合微球表面添加功能双键。最后,在双键修饰的Fe3O4@SiO2复合颗粒表面包覆分子印迹层而制得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简称MIMMs)。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MMs吸附TCD可在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6.5 mg/g,TCD的回收率达到97.6%。MIMMs富集苦瓜藤提取液中TCD的实验结果表明,MIMMs对苦瓜藤提取液中的TCD及苦瓜素Ⅰ有较好地分离纯化效果,二者在富集物中的总含量达86%。(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30)
余文轴[4](2014)在《电磁定向结晶从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富集初晶硅及提纯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光伏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成本,缓解光伏行业的压力,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尤其关键。另一方面,目前粉煤灰等二次资源碳热还原后得到的一次粗铝硅合金处理困难,工业化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新的工艺来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电磁定向结晶从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富集初晶硅及提纯硅的想法,利用电磁搅拌结合定向结晶的技术对铝硅熔体中的初晶硅进行迁移控制,最终将富集后的初晶硅与共晶铝硅合金进行分离,既解决了一次粗铝硅合金难处理的问题,又为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提供了思路。该技术为合金的分离提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结合Al-Si二元相图、粘度梯度、定向凝固、固液界面推斥/吞没以及电磁搅拌等相关理论较全面地计算了电磁定向结晶过程中初晶硅在铝硅熔体中的迁移规律,预测了初晶硅在固液界面富集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条件下,初晶硅颗粒在铝硅熔体中运动速率Vp变化的范围为7-26mm/s。本实验过程中,坩埚的拉升速率控制在7-200μm/s的范围内,且拉升速率即为凝固速率R,故无电磁场定向凝固过程条件下,由于vP-R≤0,所以随着初晶硅在铝硅熔体中逐渐析出,并不断被凝固界面吞没,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富集。在有电磁场存在的定向凝固情况下,vP-R≥0,初晶硅颗粒虽然会被凝固界面推斥,但是在电磁搅拌和粘度梯度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可以使初晶硅形成富集。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向下电磁定向结晶时,初晶硅在样品下部富集,向上电磁定向结晶时,初晶硅在样品上部富集。并且电磁定向结晶过程中,随着上拉或下拉距离的增加,初晶硅与铝硅合金的分离界面越来越清晰,初晶硅富集得越充分,但是当上拉或下拉距离超过10cm后,有部分初晶硅残留在铝硅合金中,不利于初晶硅的完全富集。由此确定,10cm为最佳上拉或下拉距离。电磁定向结晶实验过程中,降低拉速有利于初晶硅富集效率的提高,实验过程中采用7μm/s拉速条件下得到的初晶硅富集区中硅的含量为66.4wt%。电磁定向结晶过程中,增加感应电流可以使初晶硅的富集效率提高。但是随着感应电流增加,温度也随之增加,又反而不利于初晶硅在铝硅熔体中析出,从而使部分初晶硅最终残留在铝硅合金中。实验过程中采用先增加后降低感应电流两步法使初晶硅的富集效率显着提高,得到的样品初晶硅富集区中硅的含量为76.1wt%。在样品上方加水冷系统可以使样品轴向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增加,并且使初晶硅的富集效果变好,得到的样品中初晶硅富集区中硅的含量为82.0wt%。相同条件下,扩大实验比小型实验得到的初晶硅富集区中硅的含量更高。SEM-EDS结果表明,杂质元素主要分布在铝硅合金中以及铝硅合金和初晶硅的晶界上,所以初晶硅富集效率的提高使夹带的铝硅合金含量降低,有利于硅中杂质的减少,并且通过一次酸洗可以将硅中的杂质降低到50ppmw,二次酸洗后硅中杂质可以降低到约为10ppmw。初晶硅在铝硅熔体中晶体生长的形貌与硅的含量有关,硅的含量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初晶硅的形貌从鱼骨状、板片状变为球状。球状初晶硅中由于铝的夹杂几率低而更有利于初晶硅纯度的提高。气泡吸杂提纯硅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向下电磁定向结晶,气泡向样品上方迁移,而当样品向上电磁定向结晶,气泡向着样品下方迁移。SEM-EDS分析结果表明,元素C.O.Si和Ca均聚集在气泡孔穴壁上,而在远离气泡的区域却没有发现这些元素的聚集。对于B.P.Ti等元素由于含量过低,所以在检测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其分布的情况。对于元素Fe来说,由于其容易与基体形成Al-Si-Fe合金而没有聚集在气泡孔穴壁上。ICP-AES分析结果表明,远离气泡的区域比气泡壁上的杂质含量要低,由此可以证明气泡表面可以选择性吸附杂质。随着合金中铝含量的升高,电磁定向结晶后样品中的气泡孔穴逐渐增大,并且所得到的初晶硅中杂质的含量逐渐降低。随着上拉速率的降低,样品中出现的气泡孔穴逐渐增大,并且所得到的初晶硅中杂质的含量逐渐降低。电磁定向结晶改善铝硅合金性能的研究表明,电磁搅拌有利于抑制铝硅合金中初晶硅的长大,最终细化初晶硅。定向结晶的工艺有利于富铁相充分沉降并最终可以通过切除底部来达到富铁相去除的目的。电磁定向结晶处理对铝硅熔体中的气泡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可以使气泡得到更充分地脱除。上述处理后,铝硅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吴海平,王真辉,杨礼富[5](2010)在《新疆达坂盐湖沉积土壤嗜盐细菌的定向富集与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新疆达坂盐湖的沉积土壤样品,以选择性富集培养获得的嗜盐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SrRNA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嗜盐细菌的16SrRNA基因文库,随机挑选文库中的1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0个克隆分属于细菌域9个属的27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群(48%),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14%)、盐单胞菌属(Halomonas)(13%)为次优势菌群。分析的阳性克隆子中,10个克隆子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88.80%到96.90%之间,可能代表新属或新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达坂盐湖沉积土壤的富集培养物中存在种类较为丰富的嗜盐细菌。(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0年07期)
赵志萍,呼世斌,房发俐,王俊华,刘妮[6](2007)在《EM的定向富集及处理黑臭河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EM中的酵母菌、放线菌和乳酸菌进行富集,并将其富集液和复合菌投加到黑臭河水中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酵母菌和放线菌投加量分别为5%和8%时,反应2 d后,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47.2%和27.%;在自然静置条件下,乳酸菌的投加量为2%,反应6 d后,乳酸菌对CODCr的降解率可达56.9%,均比复合菌的去除效果好。酵母菌、乳酸菌对黑臭河水中的PO43-和NH3-N都没有降解能力。放线菌对黑臭河水中的PO43-和NH3-N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但效果不如复合菌。(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定向富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分子印迹技术(MIT)是在聚合物基质中形成具有模板记忆的选择性位点。近年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因其所需的选择性,物理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化学传感器和人工抗体等许多领域。随着其作为研究热点的快速发展,它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涉及生物大分子印迹困难,结合位点异构,模板渗漏,与水介质的不相容性,结合能力低和传质缓慢,特别是现有分子印迹技术普遍存在的步骤繁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多个方面的应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于此种问题,我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分子印迹制备策略称为:反相微乳液定向表面印迹(Reversed Phase Microemulsion Oriented Surface Imprinting,RPM-OSI),这种方法将反相微乳液合成硅包磁纳米粒子与定向表面印迹综合起来,同时拥有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不仅如此,该种印迹策略可以扩展至其他的印迹体系中。显示了此种印记方法的通用性,此方法的出现为快速高效制备分子印迹材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研究方案首先,我们选择适合的功能单体分别以RMP-OSI法与Bulk Imprinted合成以单磷酸腺苷(AMP)为印迹模板的MIPs,我们利用AMP印迹聚合物吸附AMP溶液,之后选择合适的洗脱液洗脱后测其吸光度,对合成的AMP印迹的SENMPs(Silica-Encapsulated Nanomagnetic Particles)进行一系列表征,并优化了此种新的合成方法。之后把它与Bulk imprinted的AMP印迹SENMPs做一系列对比,包括交叉反应性(选择七种与模板分子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等一系列参数,以体现该印迹方法的优越性。其次,由于磷酸化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但其丰度太低,在检测之前富集是目前通行的做法,分子印迹技术是目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富集方法,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瞄准磷酸化蛋白检测这一热点,我们以RMP-OSI法,以磷酸根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印迹材料,并对这种方法进行相应的优化。对磷酸化肽进行特异性富集,并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联用,建立离线联用平台用于蛋白质磷酸化的高效鉴定。最后,在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磷酸化的残基是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并且Ser,Thr和Tyr残基上的磷酸化比率是1800:200:11。然而含有p Tyr肽的蛋白质丰度非常低,且在质谱检测中磷酸肽的信号通常被高通量非磷酸化肽抑制。因此,有在MS分析之前要选择性富集p Tyr肽是必须的。我们针对于这个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拓展RMP-OSI印迹方法的应用范围,我们以苯基膦酸(PPA)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印迹二氧化硅包裹的纳米磁性颗粒SENMPs。并以其特异性富集酪氨酸磷酸化肽段,用于MALDI-TOF MS检测。研究结果我们优化了以RMP-OSI印迹方法,印迹效果主要以印迹因子(IF)值体现,我们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最好的印迹条件为叁种硅烷化试剂加入比例为TEOS:APBA-GPTES:APTES为9.8:0.2:0.2,模板分子的加入量与APTES的摩尔比为1:1。之后我们把这种新方法与传统的Bulk imprint相比,前者得到的印迹材料交叉反应性远远低于传统的印迹方法,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与选择性,且其为“一锅法”优势在于其极大的简化了实验步骤。之后我们以同样的方法略作修改(改变其功能单体)合成磷酸根印记的SENMPs,同样将其合成过程优化,最佳硅烷化试剂加入比例为TEOS:UPTES=9.8:0.2,模板剂磷酸根的加入量与与修饰功能单体的硅源UPTES摩尔比为1:1。之后用PO4印迹SENMPs吸附吸附胰酶消化后的β-酪蛋白,发现其对磷酸化肽段的吸附性能优异。最后我们进一步拓展了此印迹方法应用范围,以苯基膦酸为印迹模板合成PPA印迹SENMPs,并以其富集酪氨酸磷酸化肽,由于在合成过程中仅替换了模板,其他如功能单体、硅烷化试剂都与PO4-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过程相同,故直接采用磷酸根印迹优化后最佳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富集论文参考文献
[1].冯彩云.海拉尔煤与PVC共热解氯的迁移规律与定向富集研究[D].宁夏大学.2019
[2].周俊涛.反相微乳液定向表面印迹新方法及其在磷酸化多肽富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3].张佳惠.磁性分子印迹微球定向富集苦瓜藤叁萜类化合物[D].南昌大学.2016
[4].余文轴.电磁定向结晶从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富集初晶硅及提纯硅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5].吴海平,王真辉,杨礼富.新疆达坂盐湖沉积土壤嗜盐细菌的定向富集与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0
[6].赵志萍,呼世斌,房发俐,王俊华,刘妮.EM的定向富集及处理黑臭河水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