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隙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串联机械臂,铰间隙,达朗贝尔原理,杆件质量
间隙铰论文文献综述
张发军,张烽,佘弈,陈保家[1](2018)在《考虑杆件自重影响含间隙铰机械臂的抑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间隙3R串联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针对含间隙机械臂关节铰内碰运动干涉的可能性,利用运动学方程以及达朗贝尔原理推导含间隙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并根据动力学方程分析机械臂各杆件质量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在SolidWorks中建立含间隙3R串联机械臂叁维模型,通过将各杆件定义为不同的机械臂常用的材料从而达到调整各杆件质量的目的.基于科学软件得出不同杆件自重影响下含间隙铰机械臂的动态激振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通过选择不同制造材料实现机械臂杆件质量按序递减的调整策略,对含间隙铰机械臂的动态抑振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宝,陈俊宇,李鹏飞[2](2018)在《基于间隙铰的锤片式粉碎机锤销接触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在锤片式粉碎机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对锤销间接触力的关系,以锤片和销轴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锤销铰间间隙摩擦的条件下,结合等效弹簧阻尼模型来构建锤销间隙铰模型。运用ADAMS对锤片式粉碎机锤销间隙铰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转子启动加速过程中,锤销间接触力出现冲击波动现象,锤销间碰撞程度随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转子转速稳定后,在重力场及离心惯性力场耦合作用下,随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的增大,锤销间接触力波动与转速同频且幅值减小。仿真研究结果对研究锤片动力学及锤片运动稳定性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陈俊宇[3](2017)在《基于间隙铰的锤片式粉碎机锤片受力及运动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锤片式粉碎机在粉碎行业占有很大比重,其作为原材料粉碎加工的重要部分,在饲料、粮食、食品及医药等大部分行业广泛应用。但锤片式粉碎机工作中振动、噪声和能耗较大,生产环境恶劣等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外对于锤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锤片与物料的磨损方面,而关于锤片销孔与销轴间隙铰的研究比较少。在实际生产中,一些锤销间隙较大的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效率更高。因此对于锤销间隙铰机构的研究就十分重要。首先,以主轴及锤架板、销轴和锤片为基本离散构件,将转子结构离散化为“曲柄-悬摆”机构,构建“接触-碰撞”的锤销间隙铰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锤销间隙铰模型,对锤片的受力及其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出锤销间隙对锤片运动状态的影响关系,推导出了在无摩擦条件下存在锤销间隙锤片绕销轴轴心摆动的固有频率及响应公式;并对锤销间摩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锤销间摩擦力矩与锤销间隙负相关。最后,探究出锤销间摩擦、重力场以及离心惯性力场的耦合作用使锤片绕销轴轴心的摆动规律。运用ADAMS软件对锤片式粉碎机锤销间隙铰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锤销间隙及转速范围内,因锤销间摩擦的存在,转子高速稳定运行时,转子周缘不同位置锤片绕销轴轴心摆动幅值与锤销间隙大小正相关,但与转子转速大小负相关;锤片摆动的平衡位置偏角与锤销间隙大小及转子转速数值正相关。仿真分析结果对探究锤片动力学和锤片运动稳定性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检耀,刘铸永,洪嘉振[4](2016)在《含间隙铰柔性多体碰撞动力学的附加约束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系统中,由于制造容差和磨损,部件之间的连接往往存在间隙。考虑间隙的作用时,与理想铰约束相比,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将有本质的改变,包括约束力,能量损耗等。现有处理间隙的方法通常是把接触物体当作刚体,采用Hertz模型等连续力方法求解碰撞过程。然而随着机械部件的轻质化和柔性化,刚体模型难以适用,并且连续碰撞力模型依赖于刚度等参数的选取。为了更精细地描述间隙问题,本文将接触物体作为柔性体进行空间离散,将接触视为施加在离散后的各接触点对上的约束,接触约束方程与带Lagrange乘子的动力学方程形成封闭的方程组,该方法称为附加约束方法。考虑切向摩擦时,基于库伦摩擦定律并建立了粘连-滑移切换准则。通过多个含间隙的碰撞问题数值算例,反应了间隙与理想铰的动力学响应的差别,并且与连续碰撞力方法作了对比,体现了附加约束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李仕华,冯伟波,秦利,刘福才,徐继龙[5](2015)在《不同重力环境下含间隙铰位置和碰撞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销轴和两维指向机构为研究对象,结合"接触-分离"两状态模型,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得到含间隙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基于该方程,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含间隙铰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销轴在重力场和微重力场中不同转速下销轴中心的运动轨迹及销轴与套筒碰撞力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重力释放对含间隙铰的运动轨迹、振动、穿刺深度、碰撞力、末端精度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含间隙机构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7期)
杨扬,彭志科,孟光[6](2015)在《基于参数化时频分析的间隙铰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展开结构中包含多种连接铰,且普遍存在间隙。间隙铰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其动力学模型准确与否依赖于对接触碰撞的模型准确性。等效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非线性特征,但其准确建模往往较为困难,特别是模型参数较难确定。此外,实际工程中接触力参数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连续碰撞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是一个研究热点。因此,通过分析系统输入与响应信号对其非线性模型以及参数进行辨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间隙铰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参数化时频方法提出有效的瞬时模态参数(瞬时模态频率和阻尼系数)提取方法。本文提出的非线性辨识方法基于参数化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在时频域提取瞬时模态频率和阻尼系数重构骨架线,确定非线性特征并进一步获得弹性恢复力和阻尼力,从而得到非线性特征参数。针对含间隙铰的非线性系统,与传统的基于信号处理的辨识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噪声条件下实现有效的非线性辨识与参数估计。(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5-05-08)
徐继龙[7](2015)在《不同重力环境下含间隙铰机械臂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机械向高速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间隙对机构运动的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针对机构中运动副存在间隙的普遍现象,本文以含间隙铰机械臂为例,对其动力学和静力学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机构关节处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间隙进行详细描述,并对目前研究中采用的叁类间隙铰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了“接触-分离”的二状态模型作为本文间隙铰的运动模型。在研究其动力学问题时,要基于现有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对现有的多体动力学建模理论对比分析,选用牛顿-欧拉法建立含间隙铰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来模拟间隙铰处的接触碰撞力问题。由于考虑铰间间隙,所建立动力学方程表现为比较强的非线性和刚性。通过对比现有求解微分方程的算法,选用Gear法求解含间隙铰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含单间隙铰机械臂在驱动力已知时不同重力环境下活动臂关节处的接触力和轴中心的运动轨迹变化曲线图,以及活动臂匀速转动时不同间隙、不同接触刚度、不同转速下轴的接触力和中心运动轨迹变化曲线图,并对上述仿真曲线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分析含单间隙铰机械臂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又对含双间隙铰机械臂的运动特性做了深入研究。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理想铰机械臂和含双间隙铰机械臂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双理想铰机械臂和含双间隙铰机械臂的变形、应变以及应力变化曲线图。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双理想铰机械臂和含双间隙铰机械臂的各阶振型图。(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05-01)
王鹏[8](2014)在《含间隙铰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宇航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机构日益大型化,广泛存在着通过活动铰链接的机构,如太阳能电池阵、天线阵等在航天器入轨后再逐步展开,空间可展机构普遍存在的铰间隙是影响航天机械系统性能以及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考虑连接铰间隙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理论、仿真、实验等研究,对精密机械和航天器机构等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价值。本文研究了铰间隙的描述方法以及含间隙铰中存在接触碰撞力和摩擦力,建立了通用的含间隙铰机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含间隙铰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仿真和实验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含间隙铰曲柄滑块机构磨损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研究了铰间隙的描述方法和处理碰撞接触过程等关键问题,基于接触变形铰、Lankarani和Nikravesh建立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和修正Coulomb摩擦模型建立了通用的含间隙铰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然后,以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间隙大小和输入转速对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健康指标来定量的分析间隙对机构运动精度的影响。间隙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含间隙铰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间隙的存在对高速转动的机构的影响非常严重,对于高速转动的机构必须考虑间隙对其整体机构性能的影响。为了验证上述仿真结果,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实验平台,进行了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特性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和数值仿真结果分析的可靠性。最后,通过Archard模型对间隙铰的磨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改进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实验平台,进行了含间隙铰磨损现象的实验研究,发现了间隙铰存在偏磨现象并指出了导致间隙铰偏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王宇,李凤明[9](2013)在《含间隙铰的连接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一边固支的含间隙铰连接杆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利用集中质量法将其简化为两个自由度的含间隙的质量弹簧系统,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轴向自由振动运动方程,利用平均法近似求解两个自由度的运动方程,分别得到了系统在一阶和二阶模态下振幅与相位角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到了各阶模态下的动力学响应,以及振动频率与振幅的关系。另外,分析比较了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王宇,李凤明[10](2013)在《含间隙铰的连接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可展结构中各个构件一股通过带间隙的铰结构连接,为精确分析可展结构的动力学行为,在建立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铰间隙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两个通过间隙铰连接的弹性杆,将其简化为含一个间隙的质量弹簧系统,建立了其轴向自由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此方程利用平均法求其近似解析解,(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期刊2013-05-10)
间隙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在锤片式粉碎机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对锤销间接触力的关系,以锤片和销轴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锤销铰间间隙摩擦的条件下,结合等效弹簧阻尼模型来构建锤销间隙铰模型。运用ADAMS对锤片式粉碎机锤销间隙铰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转子启动加速过程中,锤销间接触力出现冲击波动现象,锤销间碰撞程度随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转子转速稳定后,在重力场及离心惯性力场耦合作用下,随锤销间隙及转子转速的增大,锤销间接触力波动与转速同频且幅值减小。仿真研究结果对研究锤片动力学及锤片运动稳定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隙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发军,张烽,佘弈,陈保家.考虑杆件自重影响含间隙铰机械臂的抑振策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刘宝,陈俊宇,李鹏飞.基于间隙铰的锤片式粉碎机锤销接触力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8
[3].陈俊宇.基于间隙铰的锤片式粉碎机锤片受力及运动状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
[4].王检耀,刘铸永,洪嘉振.含间隙铰柔性多体碰撞动力学的附加约束建模方法[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5].李仕华,冯伟波,秦利,刘福才,徐继龙.不同重力环境下含间隙铰位置和碰撞力[J].机械工程学报.2015
[6].杨扬,彭志科,孟光.基于参数化时频分析的间隙铰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C].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2015
[7].徐继龙.不同重力环境下含间隙铰机械臂力学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5
[8].王鹏.含间隙铰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9].王宇,李凤明.含间隙铰的连接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10].王宇,李凤明.含间隙铰的连接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C].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