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替代材料论文_刘润恒,林义雄,陈泽涛,陈卓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替代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钙,干细胞,材料,骨髓,后牙,磷灰石,组织。

骨替代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恒,林义雄,陈泽涛,陈卓凡[1](2019)在《关于评估骨替代材料的大鼠皮下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大鼠是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之一。然而,包括长骨缺损、股骨头缺损、颌骨缺损以及颅骨缺损在内的常见大鼠骨缺损模型,因其骨缺损大小的限制、常导致无法对常见尺寸大小的骨替代材料进行评估。为了解决现有骨替代材料评估模型的不足,我们提出用大鼠皮下异位成骨模型来评估具有不同尺寸大小骨替代材料的性能。(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刘晓庆[2](2019)在《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植入种植体124颗。根据骨替代材料的不同将124颗种植体分为Bio-Oss组(68颗)和PerioGlas组(56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手术前后唇腭向骨板宽度及改变量、术后边缘骨水平(MBL)改变量、主观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主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唇腭向骨板宽度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Bio-Oss组高于PerioGlas组(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即刻与6个月改变量小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MBL水平均低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间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均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成骨效果,Bio-Oss骨吸收相对较慢,有利于唇侧骨壁宽度的维持。(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S1期)

王冬赟,罗媛,彭娟红[3](2019)在《复合万古霉素后对载有BMP2的仿生磷酸钙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合万古霉素后对载有BMP2的仿生磷酸钙骨替代材料(BMP2-coprecipated biomimetic calcium phosphate granules,BioCaP-BMP2)成骨性能的影响。方法:在BioCaP-BMP2上接种BMSCs,观察不同浓度(0,1, 10,30μg/ml)万古霉素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CCK8法在培养1、4、7天时检测BMSCs的增殖;第4、7天检测总蛋白浓度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的表达。结果:相比对照组,1μg/ml、10μg/ml组中BMSCs表现出与对照组相当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而30μg/ml组万古霉素显示对BMSCs的抑制作用。结论:治疗浓度的万古霉素不会影响BioCaP-BMP2的成骨效果,构建复合万古霉素的BioCaP-BMP2的颗粒有望成为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任明亮[4](2019)在《新型含槲皮素复合骨替代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性能及骨修复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骨质缺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人工骨替代材料。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显示α半水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α-CSH/n-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但骨诱导性能较弱。因此,本课题创新性地将骨诱导性能良好的槲皮素(Quercetin)与α-CSH/n-HA复合,以期得到一种性能更为理想的新型材料。研究方法1.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检测机械混合法制备Q-α-CSH/n-HA。X-ray衍射实验(XRD)、傅里叶红外扫描(FTIR)、扫描电镜(SEM)、压强实验及X-ray能谱分析(EDX)分别检测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特征、机械强度及元素构成;体外降解实验及Ca2+与Quercetin浓度测定。2.BMSCs细胞实验制备材料浸提液并检测Ca2+与Quercetin浓度;MTT法、CCK-8法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毒性、增殖情况及迁移能力;qRT-PCR检测成骨分化基因表达;茜素红及von kossa染色检测成骨矿化能力。3.动物实验分别建立年轻与年老两批SD大鼠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并植入Q-α-CSH/n-HA(0%、0.5%、1.5%和3%)。X-ray和micro-CT检测骨缺损修复和新骨形成;HE、Goldner及Safranin O染色观察新骨生成及材料降解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RUNX2/OSX/OCN阳性细胞数;CFU法检测克隆集落形成能力;测定大鼠血清Ca2+浓度。研究结果1.XRD、FTIR及EDX结果显示Q-α-CSH/n-HA的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元素构成与α-CSH/n-HA类似,但降解后的材料元素构成更复杂;SEM显示Quercetin的加入增加了材料的微球数目,降解后孔隙率明显增加;Quercetin的加入导致材料机械强度递减,但仍高于正常人体松质骨水平;Quercetin对复合材料的降解速度及降解液中Ca2+水平无明显影响,但Quercetin浓度递增。2.随着Quercetin 比重的增加,浸提液中Ca2+浓度无差异,Quercetin浓度递增,大鼠BMSCs增殖率增加,迁移能力增强,TNF-α表达下调,OSX/RUNX2/OCN/ALP/BMP-2/OPN/BSP/Smad2/TGF-β表达上调,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增强,其中1.5%Q组效果最明显;所有实验组均无细胞毒性。3.X-ray和Micro-CT结果显示含Quercetin的材料组骨缺损的修复速度和新生骨的形成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病理染色结果显示Quercetin能明显促进新生骨质、血管的生成和材料降解吸收;免疫荧光法观察到Quercetin能明显增加RUNX2/OSX/OCN阳性细胞数;以上效应在年轻大鼠中1.5%Q组最好,年老大鼠中3%Q组最好。血清Ca2+浓度只有年轻大鼠1.5%Q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FU法结果显示年轻大鼠1.5%Q组与年老大鼠3%Q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结论1.Quercetin能明显增加复合材料表面微球结构、降解后孔隙率及药物释放量,对材料的理化性质无明显负面影响。2.体外实验:Q-α-CSH/n-HA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Quercetin能有效增强BMSCs的增殖、迁移、成骨分化及矿化成熟能力,具有理想的骨诱导性。3.体内实验:Q-α-CSH/n-HA在体内生物降解后所形成的多孔腔隙结构更有利于骨质缺损的修复和n-HA的重吸收,更具整体修复效果。Quercetin、Ca2+的释放可能协同作用改变了造模区域的微环境,同时Quercetin的抗衰老效应与骨诱导效应也可能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大鼠BMSCs的增殖、迁移、募集及成骨分化;Q-α-CSH/n-HA的降解、吸收、机化、血管长入,成骨细胞的矿化成熟以及新生骨质的形成之间可能保持动态平衡,并最终促进了骨质缺损的修复重建。(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2)

张金伟[5](2019)在《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成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单一成分骨替代材料和复合成分骨替代材料都具有着非常好的特性,前者具有很好的骨结合率和骨传导性等特性,而后者有着互补原有单一骨替代材料的特点,都有着很好的成骨效果。该篇文章详细地研究了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应用单一成分骨替代材料所具有的成骨效果和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应用复合成分骨替代材料所具有的成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13期)

向海波[6](2019)在《新型含铈硫酸钙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的成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治疗大段骨缺损是创伤骨科医生频繁面对的一大难题。其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及骨替代修复材料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组织修复材料在体内的降解速度快,成骨诱导能力差,力学支撑不够等缺点。本实验对硫酸钙性能进行优化,掺入稀土元素铈,增加材料的骨诱导作用,将含铈硫酸钙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制备含铈α-半水硫酸钙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以增加硫酸钙的机械强度,延缓降解速率,以期为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策略。研究方法1.Ce-α-CSH/HA的制备、物理表征及体外模拟降解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及水热法制备Ce-α-CSH/HA。对复合材料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物相构成及晶体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材料的化学基团,扫描电镜观察(SEM)材料的表面形貌。材料浸泡于降解液中模拟体外降解,计算材料降解率,测量降解液中铈及钙离子浓度,SEM观察表面结构变化。2.Ce-CSH/H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Ce-CSH/HA复合材料浸提液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共培养,浸提液处理7天后,对成骨标志基因(ALP、Runx2、BSP、OCN、OST)的表达量进行检测;14天及21天后分别行茜素红、Von Kossa染色以了解材料浸提液对BMSC矿化功能的影响。用复合材料浸提液处理小鼠原代巨噬细胞,CCK8法检测其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浸提液处理3大后对表型基因(CD86、CD206、Argine),炎症因子(IL-1、IL-18、TNF-α、IL-1 α)及促血管基因(PDGF-BB、VEG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3.Ce-CSH/HA复合材料对大鼠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将5%Ce-CSH/HA和CSH/HA复合材料植入大鼠胫骨骨缺损,4周后取材行EMCN、CD31免疫荧光双染,以了解骨缺损处的血管形成情况。8周取材后行HE及Goldner染色,观察骨缺损处新生骨的形成情况。实验结果1.本实验成功合成新型复合材料。XRD、FTIR结果证实铈元素及羟基磷灰石的掺入并未影响硫酸钙的晶体结构;SEM观察到Ce-CSH/HA复合材料的颗粒直径变小。CSH/HA组降解率明显快于Ce-CSH/HA组,硫酸钙在4周左右大部分降解,释放的铈离子及钙离子也在第4周达到最大。2.与CSH/HA组相比,Ce-CSH/HA更能促进ALP、Runx2因的表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后者对BMSC矿化功能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e-CSH/HA不影响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促血管因子PDGF-BB的表达。3.组织学染色证实Ce-CSH/HA的体内降解速率减缓,促新生骨形成作用更明显;同时通过促进H型血管的形成促进骨愈合。实验结论1.新型Ce-CSH/HA复合材料降解速度延缓,降解过程中释放的铈离子促进骨的形成;2.Ce-CSH/HA复合材料上调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标志基因的表达,对其体外矿化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炎性因子并促进促血管因子的表达。3.Ce-CSH/HA复合材料促进体内骨缺损的修复;同时通过促进缺损内血管形成协同促进骨愈合。(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2-15)

陈泽涛,王小双,张琳珺[7](2018)在《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骨替代材料研发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成骨细胞与骨形成的直接联系,传统骨替代材料的研发主要致力于调控成骨细胞系的直接成骨向分化从而达成生物材料介导成骨的目的。然而,骨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局部微环境,尤其是免疫微环境对成骨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骨免疫学理论揭示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联系密切,共用许多细胞因子与调控因子;免疫细胞在骨相关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理念过于强调成骨细胞的直接调控,而忽略对成骨分化微环境的管理。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笔者课题组提出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骨替代材料研发理念:研发材料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反应诱导产生良好的骨免疫微环境,从而协调成骨与破骨过程,达到最佳骨再生效果。本文综述结合骨免疫学和生物材料免疫调节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研发理念,旨在提高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率,更好的为临床骨缺损,尤其是口腔颌骨缺损修复服务,解决颌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科学难题。(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8年11期)

郑晨,王明晓,刘波,张丽菊,张娜[8](2018)在《3D打印聚乳酸-左旋多巴复合骨替代材料的亲水性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传统的聚乳酸有机高分子材料存在细胞相容性较差、机械强度不足等问题。目的:评价3D打印新型聚乳酸-左旋多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聚乳酸支架材料(空白组);采用溶剂冷凝冻干挥发法在聚乳酸支架表面分别进行左旋多巴表面修饰(实验组)与无溶质修饰(对照组),检测3组支架的亲水角、耐压强度、抗弯强度及抗磨损能力。结果与结论:(1)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的亲水角分别为(89±5)°,(36±2)°,(87±4)°,实验组低于空白组、对照组(P<0.05);(2)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分别为142.3,149.4,140.6 N,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对照组(P<0.05);(3)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最大抗弯曲力分别为55.8,95.7,56.7 N,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对照组(P<0.05);(4)在0-3 min内,实验组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体积最小;6 min后,各组材料摩擦系数趋近平行。实验组材料的磨损体积在实验3 min内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6 min后3组间磨损体积比较无差异;(5)结果表明,聚乳酸-左旋多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30期)

刘钟西,许诺,李医丹,李晓杰[9](2018)在《骨替代材料植入拔牙窝恢复牙槽骨高度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两种骨代用品植入智牙拔牙窝后,对拔牙窝牙槽骨高度及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要求拔出下颌阻生齿患者随机分组2组,实验组(n=20)拔牙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骨替代材料,对照组(n=20)植入Bio-Oss大颗粒骨替代材料,植入后1,3,12个月复查锥形束CT,检查拔牙窝牙槽骨高度、骨质变化及第二磨牙松动度,同时观察拔牙创关闭、牙龈黏膜愈合状态(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王宇[10](2018)在《掺铈硫酸钙新型骨替代材料的制备、生物安全性及其骨修复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创伤、感染、肿瘤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是存在供区破坏、二次损伤、来源有限,且难以用于较大骨缺损的治疗。同种异体骨和重组异体骨存在疾病传播、排斥反应等不足。如何安全有效地治愈骨缺损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研究新型的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研究目的研究医用可降解的新型骨替代材料掺铈硫酸钙的促成骨作用。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降解率与局部血管长入、新骨形成的速度一致,且具有可塑性,可以根据骨缺损的形状进行个体化制备。但是存在骨诱导活性不足、机械强度较差等缺点。而铈(Cerium,Ce)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同时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制备新型的掺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将铈作为一种骨诱导性因子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的硫酸钙相结合,以增强骨替代材料的骨诱导活性,并在SD大鼠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中验证其促成骨作用,从而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并为其临床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 掺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验证通过机械混合法制备梯度浓度的掺铈硫酸钙(Ce-CS)。X射线衍射实验(XRD)分析材料的结构组成;傅里叶红外扫描实验(FTIR)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扫描电镜(SEM)进行形貌观察;压力测试测定铈元素对材料机械强度的影响;第二部分 新型掺铈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制备不同浓度的掺Ce-CS浸提液;MTT法检测浸提液的细胞毒性;CCK-8法检测BMSCs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BMSCs的迁移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掺Ce-CS对BMSCs促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梯度的Ce-CS对BMSCs促成骨基因β-catenin、Smad2/3、BMP2/7和OPN的表达水平;第叁部分 掺铈硫酸钙材料的体内骨修复功能建立SD大鼠临界性胫骨缺损模型(48只,分4组,每组12只)植入不同掺铈浓度的支架(0%,5%,10%)。X线和micro-CT检测骨缺损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形成;H&E染色和Goldner染色观察新骨质的生成及材料降解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新生骨质周围血管的生成。主要结果1.XRD和FTIR显示Ce-CS的衍射光谱、红外光谱与硫酸钙类似;SEM显示掺铈材料表明圆钝粗糙;掺铈浓度为2.5%时机械强度最大23.45±1.35MPa,高于 CS 组的 21.25±1.31 MPa;2.梯度浓度掺铈硫酸钙培养L929细胞的增殖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掺铈浓度的硫酸钙提取液毒性反应均为Ⅰ级,无细胞毒性;5%Ce-CS促进BMSCs的增殖。划痕实验显示5%Ce-CS的划痕愈合率最大。用1.25%Ce-CS和5%Ce-CS浸提液培养时,BMSCs细胞内成骨标志物(ALP、OST、BSP、OCN)的表达量升高,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量也比对照组高。3.X射线显示术后4周支架可以吸收。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扩大,未观察到新骨形成,CS、5%Ce-CS和10%Ce-CS组填充物密度逐步降低,CS组只出现少量新生骨,5%Ce-CS和10%Ce-CS组有密度较低的新生骨填充。Micro-CT:5%Ce-CS和10%Ce-CS组骨缺损处有大量新生骨质,骨缺损接近愈合。H&E染色、Goldner叁色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明显,填充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CS对照组骨缺损明显凹陷,有少量新骨生成。5%Ce-CS组移植物周围有大量新生骨质生成。免疫荧光法显示术后8周的5%Ce-CS和10%Ce-CS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标志CD31+EMCN+形成。主要结论1.铈元素的加入对硫酸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无明显影响,随着铈浓度的升高,机械强度逐渐增加;2.铈元素浓度<10%时,掺铈硫酸钙提取液细胞毒性为I级,无明显细胞毒性;3.掺Ce-CS能够促进BMSCs细胞增殖和迁移,5%铈浓度时作用最明显;4.掺Ce-CS促进了 BMSCs成骨标志物ALP、OCN等基因的表达和成骨调控因子Runx2的表达。5.胫骨骨缺损修复实验表明,5%和10%掺铈硫酸钙具有显着的促成骨作用;6.掺铈硫酸钙能够有效促进骨质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6)

骨替代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植入种植体124颗。根据骨替代材料的不同将124颗种植体分为Bio-Oss组(68颗)和PerioGlas组(56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手术前后唇腭向骨板宽度及改变量、术后边缘骨水平(MBL)改变量、主观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主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唇腭向骨板宽度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Bio-Oss组高于PerioGlas组(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即刻与6个月改变量小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MBL水平均低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间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均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成骨效果,Bio-Oss骨吸收相对较慢,有利于唇侧骨壁宽度的维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替代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润恒,林义雄,陈泽涛,陈卓凡.关于评估骨替代材料的大鼠皮下模型的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刘晓庆.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3].王冬赟,罗媛,彭娟红.复合万古霉素后对载有BMP2的仿生磷酸钙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9

[4].任明亮.新型含槲皮素复合骨替代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性能及骨修复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5].张金伟.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成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

[6].向海波.新型含铈硫酸钙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的成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7].陈泽涛,王小双,张琳珺.基于“骨免疫微环境调控”的骨替代材料研发理念[J].口腔疾病防治.2018

[8].郑晨,王明晓,刘波,张丽菊,张娜.3D打印聚乳酸-左旋多巴复合骨替代材料的亲水性及力学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9].刘钟西,许诺,李医丹,李晓杰.骨替代材料植入拔牙窝恢复牙槽骨高度的效果比较[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10].王宇.掺铈硫酸钙新型骨替代材料的制备、生物安全性及其骨修复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异丙基丙烯酞胺与3mlo%含有胆酸衍生...骨替代材料四种骨替代材料拔出力试验植入种植体及骨替代材料1对照组成骨细胞生长电镜扫描商业化的具有银抗菌涂是,小孩,层的...

标签:;  ;  ;  ;  ;  ;  ;  

骨替代材料论文_刘润恒,林义雄,陈泽涛,陈卓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