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跃深圳携创技工学校518173
摘要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老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亟需用技能来武装自己的孩子,针对他们理论基础差、专业方向感不明的特点,我们不能再只是将专业知识生搬硬套的呈现出来。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专业技能意识,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文将结合深圳市技工教育,以及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学生的现状,提出个人对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一点想法。
关键字职业教育电子技术改革创新企业文化
电子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依然是目前国家自主创新和发展的方向,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基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发展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和矛盾,如何将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与电子相关产业直接对接,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棘手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矛盾,在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中大胆改革与创新,用小的创新创造大的革新,我们需要这样的尝试。让以往的填塞式教学彻底废弃,也让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数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好方法,好点子,以一种常态,展现在职业教育教学的舞台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一下的革新:
1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变自弃为自信,勇敢面对未来
作为一名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每天面对的主体是自卑自暴自弃的群体,我们在讲教学教法之前,首先要梳理的不是课本的知识,也不是怎样理论化的灌输,而是从根源上了解并亲近自己的学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基础薄弱,文化素质较差。
他们几乎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因为他们之前得到的除了冷落就是批评,因为基础差,让他们始终维持着一个较低的文化素质处境,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及时得到认可,并且需要在文化素质以外的能力上充分挖掘他们超乎寻常的潜能。虽然他们一度认为自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但我们要把他们当做职业教育的“宝玉”。他们急需一种“独具匠心”的雕琢。
(2)处于弱势地位,心理问题较多。
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母爱或父爱。这样的问题日积月累,让他们倍感自卑,甚至出现暴力、轻生等极端心理问题。他们一度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而我们要用不断创新的教学给他们以希望。
(3)学习动力不足,品德素质不高。
来到职业学校,没有了升学应试的压力,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学生远离父母,脱离了父母的约束,自身自觉性差。他们一度没有目标,失去方向,而占据职业教育生活60%时间的专业教学是树立目标最好的契机。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变繁琐为精辟,有效掌握技巧
我国现阶段市场上的职业教育教材,缺乏总体的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总体表现为比较陈旧。更重要的是,结合以上分析的职业教育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在教材中得以提炼,去繁化简,如果我们过分注重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复杂的推理计算,表面上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了解、装、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只会过早的让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在介绍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只要求学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又得出了通频带的概念,学生了解这些也就够了。又比如图1是在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灌输模式,如果经过优化,处理教材就可以从晶体二极管的检测开始说起,通过直观的数据,来分析的得到它的原理、结构、特性以及应用等等。再比如电视机的故障检修,一本厚厚的书,全是理论,如果我们将其核心要点提炼出来,并加以演示,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3所示,就像是提供一个维修手册和指南,比书本更直观,帮助学生迅速达到目标。
当然,也可以量身定制适合于对口输出企业人才需求的校本教材,将通俗化、精炼化得理论知识,和企业生产操作的详细流程体现在校本教材中,更方便于学生领会实践技巧,用每天积累的进步和自信,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3有效利用媒体资源,变抽象为形象,迅速培养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我们告别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电子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电路组成比较复杂,相关电路工作原理也比较难理解,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与演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学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发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把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现象具体、易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颖的立意,精选的教学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个教学课件。
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很多操作环节,需要亲自示范和演示。传统的计算机演示,只能传达软件的操作步骤,而对于电子技术中,大量硬件检修、安装和调试,显然无法在电脑上完成。在电子实验室中的徒手演示又因为空间的原因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让教学过程失去了流畅性,效率大打折扣。
针对该类情况,我们不妨更多的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实现高效率的讲练结合。利用的工具:一台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例如我今天要讲授示波器的使用。首先,打开笔记本电脑和投影机,连接完毕后,将摄像头打开,将示波器放置于摄像头前,边操作边讲解,学生们只需观看投影,边可直观领会操作步骤。并且在答疑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变释疑边演示。将演示过程最大化,让学生第一时间捕捉学习兴趣。
4按需引进企业模式,变教室为工厂,提前适应岗位
深圳的企业文化对于深圳当地职业学校教育的影响日趋深远,从“校企合作”到“企业校区厂中校”再到“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很多企业家、职业教育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中间的微妙关系。学校是人才输出的基地,企业是接纳人才的平台,这是永恒不变的职业教育主基调。然而如何培养合格人才,怎样的人才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生存、独树一帜,是比当代应试教育更深刻直白的轴性目标。
5接轨电子信息产业,变落后为领先,顺利完成转型
随着电子技术行业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边缘化,被吞并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校为了时代发展和不断竞争的企业需求,纷纷调整和改变自己的专业目标。电子技术专业音像设备维修方向、电子技术专业空调维修方向、电子技术专业电梯维修方向等近年来层出不穷,暂且不说其好坏,就发展趋势来说,这样的细化分解,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信息时代背景下,逐渐壮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涉及传统电子技术、电工、通讯、计算机等领域,人才市场需求量巨大。如果我们能将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培养目标顺利与电子信息产业接轨,在原先硬件为主的学习模式中,增加软件元素,实现软硬结合。教学中,再按照企业需求精化硬件、软件学习的内容,学习任务量不变的基础上,完成能力格局的提升。就如面对一台计算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都能去分析解决。这样的转型,归根到底,是有利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的。
结束语: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纪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每一位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办学理念,为推进中国的职业教育做一些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