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臭氧化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臭氧,土壤,模型,论文。
原位臭氧化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晖,纪录,吴峰,郑金秀,李小波[1](2003)在《蒽污染土壤的原位臭氧氧化法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体流量为120mL·min-1、气相臭氧浓度为3.38mg·L-1的条件下,对蒽含量为100mg·kg-1的污染土壤进行臭氧化处理。土柱实验表明,土壤中蒽的去除率随通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时间内蒽在土柱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当通气时间达到40min时,蒽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0.4%。以呼吸强度为指标,用密闭滴定法研究了反应前后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对微生物的影响。与处理前相比,经臭氧氧化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明显增强,表明土壤中的蒽经臭氧氧化后更易于生物降解。(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张晖,宋孟浩,HUANG,Chin-Pao[2](2003)在《菲污染土壤原位臭氧化修复的一维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原位臭氧化土壤修复的扩散-反应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被处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及臭氧的穿透曲线。运用序贯求解策略,由有限差分法获得了该模型的数值解,并根据一维土柱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土柱实验中菲含量为17mgkg-1,臭氧进口浓度为9.4mgL-1,气量为50mLmin-1。模拟土壤由90%的硅砂和10%的高岭土混合而成,土壤水分含量为12%。由土柱实验分别测定不同时刻菲在土柱中不同位置的残留量以及臭氧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时间里,模型对菲的时空分布拟合较好,但实验后期拟合效果不理想,而且根据模型求出的臭氧出口浓度也较实测值提前到达穿透点。这是由于模型中仅考虑了土壤中臭氧和污染物菲之间的反应,没有考虑臭氧和菲的中间降解产物之间的反应,因此需要对土壤中的臭氧化反应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原位臭氧化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原位臭氧化土壤修复的扩散-反应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被处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及臭氧的穿透曲线。运用序贯求解策略,由有限差分法获得了该模型的数值解,并根据一维土柱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土柱实验中菲含量为17mgkg-1,臭氧进口浓度为9.4mgL-1,气量为50mLmin-1。模拟土壤由90%的硅砂和10%的高岭土混合而成,土壤水分含量为12%。由土柱实验分别测定不同时刻菲在土柱中不同位置的残留量以及臭氧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时间里,模型对菲的时空分布拟合较好,但实验后期拟合效果不理想,而且根据模型求出的臭氧出口浓度也较实测值提前到达穿透点。这是由于模型中仅考虑了土壤中臭氧和污染物菲之间的反应,没有考虑臭氧和菲的中间降解产物之间的反应,因此需要对土壤中的臭氧化反应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臭氧化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晖,纪录,吴峰,郑金秀,李小波.蒽污染土壤的原位臭氧氧化法修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
[2].张晖,宋孟浩,HUANG,Chin-Pao.菲污染土壤原位臭氧化修复的一维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