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商业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商业空间,地下,商业,地铁站,模式,城市,综合体。
复合商业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路[1](2019)在《探析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复合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轨道建设进程的加快都促使人们不断提高城市各项资源以及地铁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加快了地铁商业圈概念以及模式的诞生,提高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的复合化和高效化对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现象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特征,分析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为提高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周培培,赵和生[2](2018)在《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刘娜娜,顾佳俊,葛澄钰,陈立鸿,曾敬淇[3](2018)在《生态学视野下商业空间中母婴复合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商业环境中母婴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城市商业空间中的母婴室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生态学角度对母婴空间进行拆解与构建,并结合商业空间特性,与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对象进行类比,对商业空间中母婴复合系统设计提出新的思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与商业空间互利共存的母婴复合系统。(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景磊[4](2018)在《城中村商业空间复合性探析——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体商业空间日益衰落,城中村的商业空间却依然鲜活。通过对深圳城中村南头古城商业空间的长时间调研及研究,发现南头古城商业空间能够长久保持活力,是因其具有多维复合的特征。本文从时间、空间、转译叁个层面阐述这一特征,提出多维复合背后是南头商业空间的自适应性,形成逻辑是去中心化、分散和多主体,并由此引发关于实体商业空间应对时代巨变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8年04期)
陈建[5](2012)在《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拓展居民生存空间的有效途径之尤其是近年来,在地铁交通系统大规模兴建和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时代背景下,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开发已成为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保持和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生态与交通环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与其它商业空间相比,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依托地铁线路有高效的交通可达性。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解析了国外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发展的先进经验。其次,作者针对国内该领域起步较早的上海、北京与广州等城市,以及成都、沈阳等新兴地铁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归纳出我国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的症结所在,并推导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的模式。最后分别阐述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应注重的两大方面:第一,宏观上业态与规模整合型的复合化模式;第二,微观上空间与功能整合型的复合化模式。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大量与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有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进行提取和整理,为论文研究寻找依据和支撑。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详细比较国内外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优势与劣势,归纳总结出适宜的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在此期间,进行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地铁站乘客出行调查,为合理功能复合模式的选择与最终建构提供现状基础资料。最后,以数学统计法对收集的大量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以表格或图表的方式表达,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量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最后,作者归纳和总结了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在宏观与微观两大方面的要求,列举了本文的类学型与理论创新点,同时总结不足,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完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陈庆霞[6](2011)在《复合功能模式下的小型商业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环境的总体发展趋向综合化和专业化两种发展趋势,对商业空间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商业环境的综合化发展,空间功能的不断集聚,逐渐涌现出大量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使得复合功能模式的商业空间应运而生。但基于复合功能模式下的商业空间研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对于具体是如何进行功能复合,以及进行功能复合的方式方法尚未有准确的定义。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对商业空间学及复合功能模式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本课题复合功能模式下的小型商业空间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对复合功能模式与商业空间的交叉性研究,分析商业空间的复合功能模式特征,探讨这种复合功能模式在小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用,提出符合小型商业空间复合功能模式的方式方法,增强小型商业空间功能包容性,进一步提高小型商业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系统梳理了商业空间学的叁大理论流派(新古典主义学派、空间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以及“通用空间”、支撑体理论、开放建筑、有机复合等复合功能模式相关的理论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采用历史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复合功能模式对商业空间的影响及当代商业空间复合功能模式的特征。回顾中国近现代商业空间模式的转变,发现复合功能模式具有优化商业空间结构,提升商业空间价值的优势,空间功能呈现出综合性、互补性和动态可变性特征。3.通过分类归纳、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小型商业空间的发展现状。重点进行消费行为与商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及对小型商业空间的功能模式和小型商业空间功能弹性的分析。4.深入研究复合功能模式下的小型商业空间构成。结合商业空间复合功能模式的特征及小型商业空间的发展现状,在小型商业空间提出功能并置、功能融合、功能置换叁种功能复合法则,并进一步提出柔性界面、弹性界面和智能技术等复合衔接方法。配合实例分析及改造设计方案重点阐述复合功能模式在小型商业空间应用的设计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1-01-01)
张润欣[7](2007)在《山地城市复合商业空间设计策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当代社会环境,对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变作了简要分析,同时探讨了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场所具有的完善公民行为习惯、传承地域文化、为城市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塑造平等价值观等各种社会功能,及其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显现的符号意义。对社会商业行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重庆地区的商业空间演进特色作了一定的总结。利用城市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视角,观察以大型商业空间为代表的新兴的建筑事物在时空矛盾尖锐的山地城市中的存在方式,探讨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以重庆这座具有典型山地形态的城市为主要研究背景环境,揭示现代城市复合商业空间在山地环境中规划、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山地复合商业建筑项目的前期环境要素、经营条件以及居民购物行为的分析,建筑功能复合设计的意义与必要性。然后,由对以重庆为例的当代山地城市中现存商业空间的调研与分析,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与梳理。最后通过对各种知识与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对优秀范例的分析,同时结合个人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5-01)
汤朔宁,宗轩,钱锋[8](2005)在《复合化步行商业空间模式探讨——南京江宁区嘉业广场步行商业街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分析现代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入手,分析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商业活动模式特点,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商业空间特色,并结合南京江宁区嘉业广场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对复合化步行商业空间模式进行探讨、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5年03期)
曾倩[9](2003)在《我国旧城更新中的复合商业空间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设施的复合化倾向是现代商业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一个范围广泛的课题,从商业经济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其空间环境要素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而且,商业建筑公共空间作为复合商业空间中最具活力和空间特征的构成元素,已成为现代社会提供人们的公共生活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旧城更新发展时期的今天,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除应适应大众不断复杂、多层次化的要求,更应在现有的、传统的购物方式基础上挖掘自身的潜力,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复合商业空间。 从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复合商业建筑及其空间环境的设计,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已建成一些优秀的实例,但无论从设计观念还是创作手法上,要达到一个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满足社会需要的空间环境,它的发展还是一条漫长之路。“在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商业空间环境里,为什么还留不住顾客呢?”本文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从一名建筑设计者和一名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自身不全但却真实的感受、体验以及设计实践,来分析复合商业空间环境设计要素和改造方法,提出其设计开发策略的框架,并对其今后的细化发展做出了展望。 全文共分5章。 1、总体地介绍研究的情况,包括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内容,并对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作了定义。 2、重点是分析,首先简单回顾了国内外商业发展的状况,主要是在旧城更新背景下商业设施建造的历程和发展阶段。我国商业建筑的现状类型是这一章的着重之笔,结合大量的实例加以佐证,指出我国现有复合商业模式的问题和特点。 3、结合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商业规律发展的关系和特点,从软件方面说明旧城更新与复合商业模式结合的可能性,以及所需的客观条件。 4、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框架。强调了进行复合商业设施设计的硬件—空间的组织、创造、类型和组合的特点及方法,并针对最可能进行改造的商业建筑对象—百货店提出可行的向复合化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5、结合现代经济、技术、文化、环保的发展的要求,介绍了当今复合商业模式在城市化发展下的进一步细分的趋势—如电子商业、生态化商业设施、文化营销方式以及住区商业。(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4-01)
复合商业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公共绿地与城市建筑活动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释放地上空间,而地下商业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复合开发。并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从功能的有机整合、空间的立体复合、交通的高效组织以及开敞空间最大化四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的具体策略。从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局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商业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路.探析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复合化设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周培培,赵和生.城市公共绿地与地下商业空间复合设计初探——以南京市西流湾公园地下商业为例[J].住宅科技.2018
[3].刘娜娜,顾佳俊,葛澄钰,陈立鸿,曾敬淇.生态学视野下商业空间中母婴复合系统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
[4].李景磊.城中村商业空间复合性探析——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
[5].陈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6].陈庆霞.复合功能模式下的小型商业空间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7].张润欣.山地城市复合商业空间设计策略探索[D].重庆大学.2007
[8].汤朔宁,宗轩,钱锋.复合化步行商业空间模式探讨——南京江宁区嘉业广场步行商业街设计分析[J].华中建筑.2005
[9].曾倩.我国旧城更新中的复合商业空间模式[D].重庆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