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论文_刘慧玲,詹峰,陈晔,王亚洲,张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核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淋巴细胞,脂蛋白,李斯特,泻心汤,注射用,氧化氮。

单核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玲,詹峰,陈晔,王亚洲,张健[1](2019)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单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IS患者250例为病例组和210名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其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MHR对IS的诊断价值。结果 IS组MHR 0.325(0.248-0.41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216(0.161-0.27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 OR=1.108(1.082-1.134,P<0.001)的升高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H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 (95%CI 0.735-0.81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和77.62%。结论外周血MHR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MHR水平可能是IS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潜在临床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高珏雅[2](2019)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嗜酸性胃肠炎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TLR4)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嗜酸性胃肠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TLR4、EO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LR4、EOS、WBC、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CD40、CD4~+、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外周血EOS、TLR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梁文革,高涛,张丽萍[3](2020)在《2005-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确定受到污染的食品类别,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食品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T 4789. 30-2008,GB4789. 30-2010,GB 4789. 30-201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宝鸡市13类食品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宝鸡市13类2 357份市售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0株,检出率为8. 49%;宝鸡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调理肉制品44. 44%、冷冻肉糜制品36. 36%、凉拌菜20. 36%、生畜肉19. 04%、生禽肉17. 24%、水产品冷冻挂浆制品14. 29%、动物性水产品10. 37%,以生肉制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较高。结论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即食食品(凉拌菜),对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要加强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20年01期)

叶翠燕,苏宝凤[4](2019)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诊治的48例IM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间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和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与<10%患儿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CD_3~+、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4~+、CD_4~+/CD_8~+比值、CD_(19)~+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D_3~+、CD_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75±11)%比(82±12)%、(25±4)%比(32±13)%],CD_4~+、CD_4~+/CD_8~+比值、CD_(19)~+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36±9)%比(22±4)%、(1. 43±0. 38)比(0. 68±0. 11)、(12. 6±4. 6)%比(7. 3±2. 4)%、(11. 8±3. 9)%比(8. 1±2. 6)%](均P <0. 05)。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患儿的CD_4~+、CD_4~+/CD_8~+比值均明显低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患儿[(21±4)%比(26±6)%、(0. 61±0. 13)比(0. 93±0. 27)],CD_8~+水平明显高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患儿[(34±5)%比(28±8)%](均P <0. 05);二者CD_3~+、CD_(19)~+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IM可导致患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异常,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通过检测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变化情况可辅助患儿诊断,并为临床采用免疫疗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白幼鹏[5](2019)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及与肾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及与肾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204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子痫前期程度分为轻度组(128例)、重度组(76例),同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正常产检的8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对比各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肾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肾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肾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均显着高于轻度组,而轻度组又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孕妇肾小球滤过率显着低于轻度组,轻度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健康组(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NGAL、ET-1、MCP-1水平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显着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明显升高趋势,其水平与肾动脉血流状况及肾损伤情况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灿,王鸣人,郑璐侠,邵泓,陈钢[6](2019)在《HL60-IL6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在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热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L60-IL6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在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热原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93,确定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热原测定限值及最小有效稀释浓度。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IL-6 ELISA试剂盒干扰试验和热原干扰试验分别探讨对HL60细胞生长、对IL-6和热原测定无影响的供试品浓度,进而确定适用于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体外热原测定的HL60-IL6方法。用该方法对1个厂家7批注射用肝水解肽、1个厂家6批注射用辅酶Ⅰ进行热原测定。结果: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最小有效稀释浓度分别为0.003 mg·ml~(-1)和0.000 2 mg·ml~(-1);对HL60细胞增殖无影响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 mg·ml~(-1)和10 mg·ml~(-1),对IL-6和热原测定无影响的最高浓度均为0.1 mg·ml~(-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确定了适合该方法的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浓度均为0.1 mg·ml~(-1)。用该方法对1个厂家7批注射用肝水解肽、1个厂家6批注射用辅酶Ⅰ供试品进行热原测定,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L60-IL6方法适用于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热原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12期)

乔香瑞,刘军辉,花蕊,卓小桢[7](2019)在《循环单核细胞和血浆中GDF-15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础心脏病是扩张型心肌病(DCM)或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中GDF-15 mRNA水平,并评估它们是否能够成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61例DCM患者,251例冠心病患者和132例无心力衰竭的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标本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GDF-15的血浆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NCs中GDF-15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比分析GDF-15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用ROC曲线评估GDF-15 mRNA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DCM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中GDF-15水平及MNCs中GDF-15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NYHA)心衰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显着高于Ⅱ和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心衰患者的MNCs中GDF-15 mRNA水平远高于Ⅱ级患者(P<0.01)。此外,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独用NT-proBNP预测相比,加入GDF-15 mRNA后曲线下面积从0.73(95%CI:0.69~0.77,P<0.001)增长为0.83(95%CI:0.79~0.86,P<0.001)。结论血浆GDF-15水平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血浆中GDF-15水平对预测心功能IV级的心衰患者更为敏感,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则更能预测心功能II级的心衰患者。NT-proBNP联合GDF-15 mRNA水平能更准确地预测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谌亚星,余思菲,吴琼丽,沈娟,杨滨燕[8](2019)在《一氧化氮抑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但促进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T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抗人CD3抗体或抗人CD3抗体联合抗人CD28抗体或LPS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纯化T细胞或纯化单核细胞,加或不加一氧化氮培养,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T-box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STAT1和STAT4的磷酸化程度以及T细胞的分裂情况。结果一氧化氮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T细胞产生IFN-γ、TNF-α和IL-2,但促进单核细胞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且不诱导细胞的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抑制细胞晚期活化分子的表达和细胞的分裂,以及抑制T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但不抑制STAT1和STAT4的磷酸化程度。结论一氧化氮通过非细胞毒性作用抑制活化的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但促进活化的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分泌,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T-bet信号通路而抑制T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该研究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宽锋,钟红平,王翠翠,任华,屈晖[9](2019)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6a和miR-155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miR-146a和miR-155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对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呼吸科治疗的急性呼吸道RSV阳性患儿110例为RSV组,其中轻症组74例,重症组36例,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患儿于入院24 h内,采集鼻咽分泌物,用于RSV抗原检测;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制备PBMCS,qRT-PCR检测miR-146a和miR-155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miR-146a和miR-155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PBMCS中miR-146a与miR-155表达水平对RSV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qRT-PCR检测显示RSV重症组患儿PBMCS中miR-146a、miR-155水平均显着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儿童,轻症组PBMCS miR-146a、miR-155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细胞因子比较显示,重症组血清TNF-α、IL-1β、IL-4、IL-6水平显着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轻症组血清TNF-α、IL-1β、IL-4、IL-6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相关性比较显示,miR-146a与TNF-α、IL-1β、IL-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412、0.359,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374,P<0.05);miR-155与TNF-α、IL-1β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1、0.512,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462,P<0.05);ROC分析检测miR-146a、miR-155表达水平对RSV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miR-146a的AUC面积为0.881、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94.0%、截断值为2.601;miR-155的AUC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98.0%、截断值为2.048。结论婴幼儿RSV肺炎PBMCS中miR-146a和miR-155的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对RSV肺炎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丁华敏,秦春霞,马凯源,孙莉莉,章越凡[10](2019)在《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LIF)对大鼠颅脑创伤(TBI)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MLIF低、中、高剂量组(0.33、1、3 mg/kg)。采用液压冲击法制备大鼠颅脑创伤模型,颅脑打击后30 min内完成首次尾静脉注射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于给药后1、3、7 d取脑,检测大鼠脑含水量变化;采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液压打击致大鼠颅脑创伤24 h后,MLI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MLIF中剂量组(1 mg/kg)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创伤后1、3 d,MLIF(1mg/kg)组大鼠脑含水量显着降低(P<0.01),该组大鼠血清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和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呈现明显水肿、细胞固缩等;MLIF(1mg/kg)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结论 MLIF可以抑制脑损伤氧化应激及水肿反应,发挥颅脑损伤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单核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TLR4)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嗜酸性胃肠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TLR4、EO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LR4、EOS、WBC、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CD40、CD4~+、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外周血EOS、TLR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核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玲,詹峰,陈晔,王亚洲,张健.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高珏雅.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嗜酸性胃肠炎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梁文革,高涛,张丽萍.2005-2018年陕西省宝鸡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20

[4].叶翠燕,苏宝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9

[5].白幼鹏.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内皮素-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及与肾血流动力学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6].王灿,王鸣人,郑璐侠,邵泓,陈钢.HL60-IL6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在注射用肝水解肽和注射用辅酶Ⅰ热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师.2019

[7].乔香瑞,刘军辉,花蕊,卓小桢.循环单核细胞和血浆中GDF-15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英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8].谌亚星,余思菲,吴琼丽,沈娟,杨滨燕.一氧化氮抑制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但促进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J].免疫学杂志.2019

[9].王宽锋,钟红平,王翠翠,任华,屈晖.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6a和miR-155的表达变化[J].河北医药.2019

[10].丁华敏,秦春霞,马凯源,孙莉莉,章越凡.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正常大鼠肝脏(HE×200)正常大鼠肝脏(HE×400)和DOX对人肝癌细胞SMMC-...本章所选用的配体分子和主体分子的结...低倍电镜图示豚鼠阴茎海绵体ICC呈梭形...

标签:;  ;  ;  ;  ;  ;  ;  

单核细胞论文_刘慧玲,詹峰,陈晔,王亚洲,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