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高径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污泥,颗粒,化肥厂,废水处理。
低高径比论文文献综述
曲新月,范文雯,袁林江,张瑞环,魏萍[1](2018)在《水平搅拌下低高径比SBR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颗粒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有水平机械搅拌、高径比(H/D)为1.2的圆柱形鼓风曝气SBR中,考察了活性污泥的颗粒化情况,对成熟颗粒污泥表面所受水力剪切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水平搅拌在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水平搅拌存在下污泥逐渐颗粒化,形成了均值粒径为1.12mm的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沉降速度为21.41m/h;计算结果表明污泥表面所受的平均剪切速率为27.25s~(-1),剪切应力为3.38×10-2N/m~2;污泥表面所受平均剪切速率与机械搅拌速率和表观气速均呈正相关关系;实验条件下机械搅拌对剪切速率的贡献要远大于表观气速的贡献,前者指数约为后者的37.48倍.研究认为水平搅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具有足够剪切强度的旋涡二次流是促使低高径比反应器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水力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曲新月[2](2018)在《低高径比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颗粒污泥形状规则、结构密实、沉降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控制理论尚未建立,仍在研究中。已报道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关研究中,污泥颗粒化多发生于高径比大于5的鼓泡反应器,与其他构型的反应器相比,较大的高径比提供了较高的水力剪切力、较长的循环途径及较高的污泥碰撞频率,使微生物絮体更易于形成形状规则的颗粒污泥。但在工程应用上,大高径比有造价高、运行管理困难等限制。高径比减小后,水力剪切力较弱、循环途径较短,相对不利于颗粒形成。近年来低高径比反应器的相关研究大多运行条件复杂或颗粒化时间较长。因此,进行低高径比反应器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机理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两个圆柱形低高径比(H/D=1.2)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分别依靠曝气-水平机械搅拌(R1)和鼓泡曝气(R2)提供水力剪切力,考察了污泥的颗粒化情况,对水平机械搅拌提供的水力剪切力进行了定量研究,解析了不同剪切条件下反应器内的流态分布及其在颗粒形成中的作用,以期对低高径比反应器中好氧颗粒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水力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均成功实现颗粒化。R1中30 d颗粒成熟,成熟颗粒污泥的均值粒径为1.12 mm,SVI为41.96 mL·g~(-1);R2中35 d颗粒成熟,成熟颗粒污泥的均值粒径为1.67 mm,SVI为55.78 mL·g~(-1),但很快颗粒解体;2.R1中颗粒污泥表面所受平均剪切速率与机械搅拌转速和表观气速正相关,机械搅拌转速对剪切速率的贡献远大于表观气速,前者指数约为后者的37.48倍;成熟颗粒污泥表面所受的平均剪切速率为27.25 s~(-1),所受的剪切应力为3.38×10~(-2)N·m~(-2);成熟颗粒均值粒径在所受剪切力对应的耗散范围内,颗粒表面所受剪切力主要来自水平机械搅拌产生旋涡流的能量耗散;3.由于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所受剪切力大小不同,R1、R2所形成的成熟颗粒污泥各项理化性质均有所不同;4.R1中水平机械搅拌产生的旋涡二次流是促使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条件;R2实际运行中曝气头位置发生偏移,优化了反应器内部流态,促进了好氧颗粒的形成。在剪切力大小合适的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态分布是决定颗粒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威,孟力凯,武晓峰[3](2007)在《低高径比锆基非晶合金试样的室温压缩断裂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万能试验机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Zr41.25Ti13.75Ni10Cu12.5Be22.5大块非晶合金的室温低高径比压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低高径比试样压缩以弹性变形为主兼有少量塑性变形,表现出加工硬化行为,抗压强度达2 031 MPa;试样断裂面与载荷轴线之间的夹角有0°,39°~43°和90°叁种类型;其变形、断裂都是以剪切方式进行,呈现出劈裂、剪切和分层叁种形式;此非晶合金低高径比试样压缩变形与断裂特征表现出的多样性缘于在该条件下存在着复杂应力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7年12期)
马晓建,李鹏,方书起[4](2007)在《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Realizable k-ε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升式反应器因其结构简单,有良好的混合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本文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重点针对好氧反应的特点,对一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出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等参数的详细分布,分析模拟结果,气液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等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7年11期)
马晓建,李鹏,方书起[5](2007)在《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重点针对好氧反应的特点,对一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出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等参数的详细分布,分析模拟结果,气液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等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07年01期)
马晓建,李鹏,方书起[6](2006)在《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升式反应器因其结构简单,有良好的混合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重点针对好氧反应的特点,对一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及混合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出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等参数的详细分布,分析模拟结果,气液速度分布和气含率分布等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为工业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06年05期)
李鹏[7](2006)在《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从鼓泡床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其结构简单并且有良好的混合和传热性能、便于操作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生化工程、环境工程等行业。喷射式环流反应器(JLR)是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基础上改进师来,除了有上述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传质传热效率较高、设备结构简单、低能耗、易于操作等特点。 国内外学者已对这两种反应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包括从物料的性质、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反应器的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反应器的流场传递性能。以往的研究对于气升式和喷射式环流反应器的性能,多针对有氧过程,其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细长型反应器上,对于低高径比反应器性能的研究很少见。 当前,计算流体力学(CFD)作为—种可用于分析流体流动和混合传质的交叉学科,对比传统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而且可获得反应器中流动和传质的详细信息,对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有直观的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2.16,重点针对喷射环流反应器的特点,对—种具有低高径比(H/D=1.67)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利用合理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考察了不同的操作参数与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反应器内气液运动的情况。 经模拟获得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场的水力学参数分布情况,气液两相的速度矢量场、流线图、控制面上的湍流动能、湍流动能耗散率及湍流粘度等,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分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模拟结果表明: (1)模型建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选用基本合理,模拟过程中时间步长和参数变量松弛因子选取适当,计算过程的收敛性良好。模拟运用的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及其它参数设定可以很好的满足气升式反应器的模型需要。 (2)液相速度和气含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设定的操作参数范围内基本—致;可视化模拟成果与实验观察的现象相吻合,从而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3)研究了表观气速和液相外循环流量对反应器内液相循环速度和平均气含率的影响及(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5-20)
杨俊,章金元,丁春华,周晓云[8](2004)在《低高径比液泵型生物反应器容积氧传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高径比(H/D=2.27)的液泵型环流生物反应器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DE/D、LE/D、ωc%叁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容积氧传递系数的影响程度,以容积氧传递系数为评价指标,在试验范围内得出了导流筒直径DE及其高度LE的最优值,并针对取样高度的不同测试了其对容积氧传递系数的影响曲线,对容积氧传递系数随通风比(V/V)的变化曲线作了分析.在以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该反应器与磁力搅拌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4年04期)
闻建平,潘磊,白静[9](2004)在《多导流筒、低高径比气升环流反应器处理化肥厂含氨氮废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2年由天津市科委立项,天津大学生物化工系、天津市百利环保装备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腾飞化工总厂叁方共同承担的“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含氨废水的研究”[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No.0 2 31 80 71 1 - 5 ) ],以天津市腾飞化工总厂的(本文来源于《小氮肥》期刊2004年05期)
甘一如,张瑛,吴鹏,陈越,胡宗定[10](1999)在《低高径比喷射环流反应器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70 L 低高径比釜式喷射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单导流筒单喷咀、单导流筒多喷咀以及多导流筒多喷咀叁种结构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性能,得到了相应平均气含率和体积溶氧传质系数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多导流筒多喷咀是一种具有传质效率高、能耗低和便于放大的高效生化反应器。此外,还研究了 800 L多导流筒多喷咀结构反应器,得到体积溶氧传质系数关联式,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9年03期)
低高径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好氧颗粒污泥形状规则、结构密实、沉降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控制理论尚未建立,仍在研究中。已报道的好氧颗粒污泥相关研究中,污泥颗粒化多发生于高径比大于5的鼓泡反应器,与其他构型的反应器相比,较大的高径比提供了较高的水力剪切力、较长的循环途径及较高的污泥碰撞频率,使微生物絮体更易于形成形状规则的颗粒污泥。但在工程应用上,大高径比有造价高、运行管理困难等限制。高径比减小后,水力剪切力较弱、循环途径较短,相对不利于颗粒形成。近年来低高径比反应器的相关研究大多运行条件复杂或颗粒化时间较长。因此,进行低高径比反应器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机理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两个圆柱形低高径比(H/D=1.2)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分别依靠曝气-水平机械搅拌(R1)和鼓泡曝气(R2)提供水力剪切力,考察了污泥的颗粒化情况,对水平机械搅拌提供的水力剪切力进行了定量研究,解析了不同剪切条件下反应器内的流态分布及其在颗粒形成中的作用,以期对低高径比反应器中好氧颗粒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水力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均成功实现颗粒化。R1中30 d颗粒成熟,成熟颗粒污泥的均值粒径为1.12 mm,SVI为41.96 mL·g~(-1);R2中35 d颗粒成熟,成熟颗粒污泥的均值粒径为1.67 mm,SVI为55.78 mL·g~(-1),但很快颗粒解体;2.R1中颗粒污泥表面所受平均剪切速率与机械搅拌转速和表观气速正相关,机械搅拌转速对剪切速率的贡献远大于表观气速,前者指数约为后者的37.48倍;成熟颗粒污泥表面所受的平均剪切速率为27.25 s~(-1),所受的剪切应力为3.38×10~(-2)N·m~(-2);成熟颗粒均值粒径在所受剪切力对应的耗散范围内,颗粒表面所受剪切力主要来自水平机械搅拌产生旋涡流的能量耗散;3.由于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所受剪切力大小不同,R1、R2所形成的成熟颗粒污泥各项理化性质均有所不同;4.R1中水平机械搅拌产生的旋涡二次流是促使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条件;R2实际运行中曝气头位置发生偏移,优化了反应器内部流态,促进了好氧颗粒的形成。在剪切力大小合适的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态分布是决定颗粒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高径比论文参考文献
[1].曲新月,范文雯,袁林江,张瑞环,魏萍.水平搅拌下低高径比SBR中好氧活性污泥的颗粒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8
[2].曲新月.低高径比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形成机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赵威,孟力凯,武晓峰.低高径比锆基非晶合金试样的室温压缩断裂行为[J].机械工程材料.2007
[4].马晓建,李鹏,方书起.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Realizablek-ε模型数值模拟分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
[5].马晓建,李鹏,方书起.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7
[6].马晓建,李鹏,方书起.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J].当代化工.2006
[7].李鹏.低高径比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数值模拟分析[D].郑州大学.2006
[8].杨俊,章金元,丁春华,周晓云.低高径比液泵型生物反应器容积氧传质性能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4
[9].闻建平,潘磊,白静.多导流筒、低高径比气升环流反应器处理化肥厂含氨氮废水的中试研究[J].小氮肥.2004
[10].甘一如,张瑛,吴鹏,陈越,胡宗定.低高径比喷射环流反应器结构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