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凤(贵港市港北区登龙桥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预示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放下包袱,打破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
通过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知道小学生大多有好强、好胜、好动、好模仿等特点。我们如果能针对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就能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1.学生好强,创设“小老师”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是有共同之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低年级教材中归类识字较多,大批的汉字一下子涌现在孩子眼前,教学时常常感到非常枯燥乏味。我们为什么不变换一下角色,看看学生有什么“锦囊妙计”?上课时,我试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最后,小老师想出了可以用猜谜、编儿歌、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去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生字。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主意好点子,才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师生交换了角色,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例如我在教《识字3》一课时,引导学生自能学习。通过设计“你愿意教大家哪个字?”“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学生就学得快,记得牢。因为在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这时候,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而第一个走路的人一定是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的,一如今天的我们!
2.学生好动,创设“小画家”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我发现孩子都喜欢画画,因为画能表现学生生活,反应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幅形象直观的画能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不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例如我教《小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池塘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画一画。小池塘里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然后用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通过读读课文,作画和添画,学生的印象很深刻。这样的语文课堂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还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3.学生好胜,创设“小辩论家”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见时,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答案,而应抓住学生“好胜”的天性,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做,敢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异想天开”,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与生机。使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张扬。
如在我教学《落花生》一课,在引导学生读文弄清“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落花生有什么特点”时,问:“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然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学生情绪高昂,辩论激烈,他们就是一个个小小辩论家,课堂就成了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谈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在思辩中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人生观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为他们搭设这样的辩论平台,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教育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4.学生好模仿,创设“小演员”
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部绝妙的动画片。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根据他们好模仿的天性,要是能把教材编成课本剧,那么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时,我让学生首先形成“角色意识”,让学生表演小蝌蚪、鲤鱼阿姨和乌龟之间的对话。学生在演的过程不知不觉就理解了课文内容,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地创造新的自我。如教《狼和小羊》一文,通过设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制作头饰分角色表演,经过积极的排练,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诞生了,整堂课,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学得既轻松又扎实。我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又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5.学生好奇,创设“小科学家”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介绍科学常识的课文,可以通过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求科学,获取知识。例如《称象》中有一段“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这些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小船里投,看着船身渐渐下沉,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终身难忘,能让他们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总之,我们教师要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能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