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宁都342800

摘要:目的:对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68例,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前提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明细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横纹;小切口

小儿腹股沟疝属于小儿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在临床治疗时可采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而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过去小儿腹股沟疝多采取平行腹股沟疝带斜切口治疗,切口较长且颇为费时,且因腹股沟疝解剖部位遭受破坏,极易造成较大创伤,且术后复发率较高[2]。为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68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组后分别行传统手术与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6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是腹股沟疝,患儿哭闹、用力或站立时有明显包块;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1±0.8)岁;病程4-11个月,平均(8.1±1.3)个月;其中急性嵌顿23例,交通性鞘膜积液3例,隐睾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0±0.6)岁;病程5-10个月,平均(7.9±1.3)个月;其中急性嵌顿2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3例,隐睾9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患儿采取平卧位并适当垫高臀部,在患侧腹股沟中内侧上方1cm位置做3cm长的平行切口,将腹外斜肌前鞘切开,对攀提肌分离,促精索显露;对精索分离并寻找疝囊,将疝囊到颈部完整玻璃,高位结扎。

观察组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横指位置,顺腹横纹做切口,长度为1.0cm至1.5cm。将皮肤切开后对皮下组织钝性分离,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并做长度为0.8cm左右的小切口,寻找精索并提出切口,于精索内前方将精索外筋膜、提睾肌分开,可寻找到疝囊组织(为白色),将之横断并旷置远端,游离近端到内环疝囊颈部位,结扎之后缝扎一道,将多余疝囊剪除,脂血之后对皮下组织、皮肤缝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展开6-12个月随访,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析

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阴囊水肿4例,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23.5%;观察组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阴囊水肿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5.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经随访,观察组0例复发(0.0%),对照组6例复发(17.6%),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腔中脏器经腹股沟缺损处突出到体表构成的疝,也即疝气,多是斜疝。腹股沟疝发病机制为:腹膜鞘状突在睾丸降低或子宫圆韧带下移时,未能闭合,导致腹肌发育并不理想,且内环比较薄弱,而小儿咳嗽、哭闹等原因可致使腹内压呈间断性的升高[3],而腹腔中的输卵管、卵巢、望谟、盲肠、小肠等从外环、腹股沟管、内环疝入而引发该病。这一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右侧更为多发,这和胎儿阶段右侧睾丸下降慢于左侧有关。年龄不足1岁的患儿腹肌可在躯体生长、发育下慢慢强壮,部分可自愈[4],因此很多研究并不认可为年龄不足1岁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然而笔者认为,这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做决定,若患儿有嵌顿史或疝块较大,应积极实施手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开放性手术、腹腔镜修补手术,虽然腹腔镜修补术有其应用优势,尤其是在隐匿疝、复合疝、双侧疝的诊治方面优势显著,然而腹腔镜需送至腹腔,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腹腔,部分患儿对气腹的耐受性不佳,且二氧化碳气腹可导致患儿呼吸循环出现病理生理性改变[5]。在开放手术中,在传统修补术的基础上顺腹横纹下做小切口,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伤口愈合快,其切口美容效果与腹腔镜修补术相比也不逊色多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时间、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而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顺腹横纹做切口,需要切口的层次较少,无需将腹股沟管打开,故而造成的创伤较小;精索所处位置较浅,只需稍微分开切口即可看到精索与提睾肌,且可将二者提出切口操作;患儿的腹股沟相对较短,为1cm左右,在外环口用力牵拉即能剥离至腹膜之外的脂肪位置,实现高位结扎效果,手术需修复的层次相对较少,可促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另外,腹横纹下切口手术不易造成机体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复发风险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可有效减轻患儿痛苦,缩减治疗费用,家属更易接受,因此在临床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且患者术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易武韬,何宗南.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080-5081.

[2]宋勇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2-14.

[3]申庆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119-120.

[4]景蕙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1例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5(4):87.

[5]陈玉龙,孙红英.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与临床观察[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32.

标签:;  ;  ;  

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