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导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诱导,失语症,保康,心理,稻瘟病,霜霉病,芬太尼。
诱导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徐巧芳,卞清明,刘辉[1](2019)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叁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D组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K组雾化吸入氯胺酮0.2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4 ml。各组给药结束5 min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警觉/镇静(OAA/S)评分。其后行常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预给药结束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和气管插管后3 min(T5)时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 D、K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相仿(12.5%vs.10.0%)(P>0.05),但均低于C组的40.0%(P<0.05)。叁组T0和T1时OAA/S评分均为5分。与T0时比较,叁组T2时SBP和DBP均降低,HR减慢(P<0.05);D组T1、T3~T5时SBP、DBP和HR变化较K、C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或雾化吸入氯胺酮均可有效减轻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与雾化吸入氯胺酮比较,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更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全麻诱导期循环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陆玲,汤佰枫[2](2019)在《Vi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vi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牙90颗)因外伤或根尖周病变而出现的年轻恒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46牙)以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组(43例,44牙)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诱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LI、GI和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LI、GI和B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使用Vitapex糊剂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3期)
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3](2020)在《早期与晚期行诱导膜内植骨的骨愈合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的骨愈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差异和影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无锡市骨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诱导膜技术治疗的63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9岁,按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内植骨时机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n=25)在骨水泥填塞后6-8周诱导膜内植骨,晚期组(n=38)在骨水泥填塞后10-12周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评估两组骨缺损愈合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试验获得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W2019001)。结果与结论:(1)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移植手术,术中发现早期组形成的诱导膜较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而晚期组形成的诱导膜通常较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2)63例获得16-50个月随访;早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22例,延期愈合3例;晚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2例;(3)早期组延迟愈合1例,无骨不连病例,临床愈合时间5.0-12.0个月,平均6.64个月;晚期组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临床愈合时间5.0-16.0个月,平均7.42个月;两组骨缺损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4)早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3例、良11例、可1例,晚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7例、良18例、可3例,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5)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行诱导膜内植骨对骨缺损骨愈合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愈合率无影响,而诱导膜体积和完整性、植骨质量和数量及断端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对骨缺损骨愈合,尤其是愈合率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雷小华,李明[4](2019)在《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择期进行常规全身麻醉类手术的7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术前需禁食禁水8 h,入手术室后立即开始监测血压、心电图等。观察组患者全麻诱导前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对照组患者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全麻诱导期均行相同全麻诱导术。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全麻诱导后1 min(T_2)、全麻诱导后3 min/插管时(T_3)、插管后3 min(T_4)、插管后6 min(T_5)时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全麻诱导持续时间、患者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1时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5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5时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麻诱导持续时间、患者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发生低血压。(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翁瑛丽,王秋晨,刘智慧,周璇,周兰姝[5](2019)在《强制诱导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卒中又称中风,是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全球性疾病,并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在欧美地区每一年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率达60/10万人,为脑卒中患者的1/3,其中60%出现持续1年的沟通障碍[2—3]。患者过度使用手势、绘画和写作等补偿性语言表达不利于口语语言功能的恢复。强制诱导言语治疗(constraint induced aphasia therapy,CIAT)由学者Friedemann Pulvermüller基于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发展并应用于言语治疗,要求患者在治疗性交流环境中进行高强度、强制性的系统化言语练习[4]。CIAT又称为强制诱(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高小莉,孟庆彬[6](2019)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与心理联合组,每组30例,对3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统计3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3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价3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并对3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心理联合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患者SDS评分略低于护理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联合组患者SAS、SDS明显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其他2组(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后AI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后AIS、生活质量评分略优于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联合组患者护理后AIS、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其他2组(P<0.05)。心理联合组患者依从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能够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同。(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宁雪梅,鲁利群,邱婷,黎瑞兰[7](2019)在《个体化心理诱导干预在改善肺炎患儿负面心理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个体化心理诱导干预在改善肺炎住院患儿负面心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炎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0例)给予常规肺炎住院护理,探究组患儿(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个体化心理诱导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干预前后患儿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分、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探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探究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SAS、SDS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患儿评分均有改善,且探究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探究组患儿治疗依从率高达96.00%,患儿家属满意率高达9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4.00%、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住院患儿采用个体化心理诱导干预效果良好,患儿疗效提升,症状改善,恢复快,患儿负面心理改善,且依从性及家属满意率均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林芬望,于立新,周敏捷,夏仁飞,刘如敏[8](2019)在《巴利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诱导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联合使用巴利昔单抗和小剂量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01~2014-12-31在该院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联合使用巴利昔单抗和ATG-F免疫诱导治疗的受者作为观察组,其对侧供肾受者且接受ATG-F单诱导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美卓乐叁联维持治疗,共14对患者入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肺部感染和继发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肾功能、血FK-506谷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1年内均无移植肾失功及死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R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7.14%(1/14),DGF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14.29%(2/14),观察组未出现继发性糖尿病,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29%(2/14),对照组为21.43%(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K-506谷浓度在术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ATG-F的免疫诱导方案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不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减少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s)类药物的暴露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霞,黄柯程,马利[9](2019)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采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注射30 mL 0.2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血压、外周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皮质醇、静息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外周血糖、血清CRP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静息、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减轻结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肖文斐,忻雅,裘劼人,应武,马华升[10](2019)在《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诱导水稻、葡萄抗病性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BKL1)及其组分诱导水稻、葡萄等作物抗病性效果,以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葡萄品种甬优1号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BKL1及其组分BKL1-Ⅰ和BKL1-Ⅱ处理均能够明显降低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且BKL1防效最高,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相对化学农药(CF)防效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最高,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BKL1对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0%以上,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1.2%。结果表明,免疫诱抗剂BKL1优于其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说明两组分复合存在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诱导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vi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牙90颗)因外伤或根尖周病变而出现的年轻恒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46牙)以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组(43例,44牙)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诱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LI、GI和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LI、GI和B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使用Vitapex糊剂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导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徐巧芳,卞清明,刘辉.右美托咪定减轻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9
[2].陆玲,汤佰枫.Vitapex糊剂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早期与晚期行诱导膜内植骨的骨愈合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4].雷小华,李明.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预防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5].翁瑛丽,王秋晨,刘智慧,周璇,周兰姝.强制诱导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6].高小莉,孟庆彬.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
[7].宁雪梅,鲁利群,邱婷,黎瑞兰.个体化心理诱导干预在改善肺炎患儿负面心理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8].林芬望,于立新,周敏捷,夏仁飞,刘如敏.巴利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诱导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9].陈霞,黄柯程,马利.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9
[10].肖文斐,忻雅,裘劼人,应武,马华升.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诱导水稻、葡萄抗病性效果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