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包括第一方形管和第二方形管,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外表面套设有框体,框体内部靠近两侧内表壁均竖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框体的背离面贴附有第二橡胶垫,第一挡板与框体的相对面靠近两端边缘处水平设置有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交接处设置有框体,在框体的两侧外表面中心处螺旋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向框体的内部进行旋转,就可以带动框架内部的第一挡板进行施压,从而对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连接的更加的稳定,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强力弹簧避免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受外界作用力之后连接处的脱落,提高了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拆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包括第一方形管(4)和第二方形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套设有框体(1),所述框体(1)内部靠近两侧内表壁均竖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背离面贴附有第二橡胶垫(10),所述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相对面靠近两端边缘处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外表面套设有强力弹簧(19),所述伸缩杆(11)远离第一挡板(9)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挡板(2),所述第二挡板(2)与框体(1)的相对面中心处水平焊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延伸至框体(1)的外侧,且螺杆(3)与框体(1)所开设的螺孔(13)螺纹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包括第一方形管(4)和第二方形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套设有框体(1),所述框体(1)内部靠近两侧内表壁均竖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背离面贴附有第二橡胶垫(10),所述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相对面靠近两端边缘处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外表面套设有强力弹簧(19),所述伸缩杆(11)远离第一挡板(9)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挡板(2),所述第二挡板(2)与框体(1)的相对面中心处水平焊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延伸至框体(1)的外侧,且螺杆(3)与框体(1)所开设的螺孔(13)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表壁纵方向水平焊接有实心块(5),所述实心块(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实心块(5)关于框体(1)的竖直中线两两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实心块(5)与第一方形管(4)和第二方形管(14)的相对面中心处均竖直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部嵌设有磁铁(6),所述磁铁(6)远离凹槽(8)的一端贴附有第一橡胶垫(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2)的底面中心处焊接有第一支撑块(24),所述第一支撑块(24)的底部通过强力弹簧(19)焊接有第二支撑块(25),所述第一支撑块(24)的外表面水平焊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18)关于第一支撑块(24)的竖直中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块(18)均通过螺栓(20)连接有支杆(17),所述支杆(17)远离第一支撑块(24)的一端滑动嵌设在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相对面所开设的滑槽(16)中,所述支杆(17)与第二支撑块(25)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均竖直开设有圆孔(21),所述圆孔(21)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圆孔(21)的关于框体(1)的水平中线两两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圆孔(21)的内部底板中心处通过强力弹簧(19)焊接有凸块(22),所述凸块(22)卡合于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所开设的U形槽(23)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相对面焊接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的竖直剖面呈方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
背景技术
方管,是方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其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方管有无缝和焊缝之分,无缝方管是将无缝圆管挤压成型而成。
现有的方管在连接处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而焊接操作步骤比较繁琐,需要借助多种工具才能进行焊接,还需要对焊接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而且焊接之后的方形管不能够进行拆卸,如果焊接之后进行拆卸的话,只能采用切割的方式,切割之后的方管有很多是不能进行二次利用的,造成一定的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包括第一方形管和第二方形管,所述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外表面套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靠近两侧内表壁均竖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框体的背离面贴附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挡板与框体的相对面靠近两端边缘处水平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强力弹簧,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框体的相对面中心处水平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延伸至框体的外侧,且螺杆与框体所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框体的内表壁纵方向水平焊接有实心块,所述实心块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实心块关于框体的竖直中线两两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四个所述实心块与第一方形管和第二方形管的相对面中心处均竖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嵌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远离凹槽的一端贴附有第一橡胶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面中心处焊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底部通过强力弹簧焊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外表面水平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关于第一支撑块的竖直中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连接块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端滑动嵌设在第一挡板与框体的相对面所开设的滑槽中,所述支杆与第二支撑块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均竖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圆孔的关于框体的水平中线两两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四个所述圆孔的内部底板中心处通过强力弹簧焊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卡合于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所开设的U形槽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相对面焊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竖直剖面呈方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交接处设置有框体,在框体的两侧外表面中心处螺旋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向框体的内部进行旋转,就可以带动框架内部的第一挡板进行施压,从而对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连接的更加的稳定,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强力弹簧避免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受外界作用力之后连接处的脱落,提高了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拆卸。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方形管靠近第二支杆的一端焊接有卡块,卡块直接卡合于第二方形管的内部,使两者之间卡合的更加的稳定,在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圆孔,圆孔内部的强力弹簧带动圆孔内部的卡块卡合在第一挡板的外表面所开设的U型槽中,避免第一方形管与第二方形管的卡合处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顶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的方形管卡合处放大图。
图中:1、框体;2、第二挡板;3、螺杆;4、第一方形管;5、实心块;6、磁铁;7、第一橡胶垫;8、凹槽;9、第一挡板;10、第二橡胶垫;11、伸缩杆;12、复位弹簧;13、螺孔;14、第二方形管;15、卡块;16、滑槽;17、支杆;18、连接块;19、强力弹簧;20、螺栓;21、圆孔;22、凸块;23、U形槽;24、第一支撑块;25、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焊接开口方管,包括第一方形管4和第二方形管14,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套设有框体1,框体1的竖直剖面呈方形,便于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之间进行连接,框体1内部靠近两侧内表壁均竖设置有第一挡板9,第一挡板9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挡板9关于框体1的竖直中心对称,第一挡板9受力之后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挤压固定,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背离面贴附有第二橡胶垫10,增加与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之间的摩擦,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相对面靠近两端边缘处水平设置有伸缩杆11,伸缩杆11的外表面套设有强力弹簧19,伸缩杆11对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2起到一定的连接的作用,伸缩杆11远离第一挡板9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挡板2,第二挡板2与框体1的相对面中心处水平焊接有螺杆3,螺杆3的转动带动第一挡板9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挤压,螺杆3延伸至框体1的外侧,且螺杆3与框体1所开设的螺孔13螺纹连接。
框体1的内表壁纵方向水平焊接有实心块5,实心块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实心块5关于框体1的竖直中线两两对称,四个实心块5与第一方形管4和第二方形管14的相对面中心处均竖直开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部嵌设有磁铁6,磁铁6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吸附,增加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之间的稳定性,磁铁6远离凹槽8的一端贴附有第一橡胶垫7,增加与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之间的摩擦,避免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脱落,第二挡板2的底面中心处焊接有第一支撑块24,第一支撑块24的底部通过强力弹簧19焊接有第二支撑块25,第一支撑块24的外表面水平焊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对支杆17起到一定的连接的作用,连接块18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块18关于第一支撑块24的竖直中线对称,两个连接块18均通过螺栓20连接有支杆17,支杆17远离第一支撑块24的一端滑动嵌设在第一挡板9与框体1的相对面所开设的滑槽16中,支杆17与第二支撑块25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12,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均竖直开设有圆孔21,圆孔21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圆孔21的关于框体1的水平中线两两对称,四个圆孔21的内部底板中心处通过强力弹簧19焊接有凸块22,凸块22对U型槽进行卡合,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凸块22卡合于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所开设的U形槽23的内部,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相对面焊接有卡块15,卡块15的竖直剖面呈方形。
工作原理:将框体1的整体套在第一方形管4的外表面,之后将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卡合,第一方形管4的一端焊接的卡块15卡合于第二方形管14的内部,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外表面所开设的圆孔21内部的强力弹簧19带动凸块22卡合在第一挡板9的底部所开设的U形槽23内,增加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卡合的稳定性,旋转框体1两侧的螺杆3,螺杆3带动第二挡板2向第一方形管4的方向移动,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挤压固定,当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受到外界作用力之后,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在框体1的内部进行晃动,第一支撑块24的外表面设置的支杆17在滑槽16的内部进行滑动,对外界的作用力进行分解,在第一支撑块24与第二支撑块25之间的强力弹簧19起到一定的缓冲的作用,避免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的脱落,在框体1的表壁靠近两端边缘处设置的磁铁6对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进行吸附,增加了第一方形管4与第二方形管14连接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5303.0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430554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F16B 7/18
专利分类号:F16B7/18
范畴分类:27A;
申请人:天津欣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欣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静海县静海经济开发区广海道17号
发明人:陆向虎
第一发明人:陆向虎
当前权利人:天津欣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峰
代理机构:1168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方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