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_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穗病,玉米,黑粉病,基因,引物,分子,结构。

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1](2018)在《玉米丝黑穗病菌绿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真菌,其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种子时期或经根系侵染寄主[1]。其侵染方式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症状早期不明显,直到该菌株代替寄主植株的雄性或雌性花序时,才出现典型症状[2,3]。为揭示玉米丝黑穗病菌菌丝体在(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雪梅[2](2016)在《玉米丝黑穗病菌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苗期侵染成株期发病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在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全基因组SSR序列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特异性分析的SSR引物。同时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抗病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应用筛选的种特异性引物在室内检测玉米苗期带菌率,并与相应品种的苗期检出率和田间发病率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苗期分子检测技术新体系。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在线软件SSRIT并结合人工搜索对孢堆黑粉菌基因组序列中的SSR位点进行搜索,对碱基重复在2-6个核苷酸之间的SS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公布的23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共有SSR位点2042个,占基因组总长的0.23%,其中,叁核苷酸重复单元为主要的重复类型,占全部SSR的60.82%(1242个),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14.79%(302个)。数量最少的是六碱基重复单元,为138个(6.76%)。出现频率最高的的重复基序为(GCA/TGC)n (11.31%),其次是(AGC/GCT)n和(CAG/CTG)n,出现频率分别为10.04%、9.89%。2.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SSR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并合成150对SSR引物。经检测,有125对能够在孢堆黑粉菌中扩增出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3.3%;其中多态性引物10对。此外,以5种常见玉米病原菌,如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瘤黑粉病菌、玉米茎基腐病菌、玉米穗腐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为对照供试菌株,筛选出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种特异性引物57对。3.利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了来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118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多态性,共扩增出2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9条,多态性比例高达9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74时,供试的118个孢堆黑粉菌可以划分为6个SSR类群;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66时,供试的118个孢堆黑粉菌可以全部区分开来。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517-0.4988,平均为0.3240。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76-0.966,平均为0.645。说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玉米丝黑穗病菌苗期SSR-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田间病圃苗期随机选取的20个不同品种的玉米植株室内检出率和室内接种苗期检出率均大于田间实际发病率。田间病圃苗期随机选取的这20个不同玉米品种的室内检出率与其田间当年实际发病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其室内检出率(y)与田间发病率(x)的回归方程为y=1.3213x+34.824。室内接种苗期检出率结果表明,叁叶期的根部是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最易检测时期和检测部位。5.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筛选出的种特异性引物室内检测玉米苗期带菌率,与相应品种的田间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值,并结合室内接种检出率,参照田间调查评价分级标准,初步制定了玉米苗期室内SSR-PCR检测抗性评价标准:高抗(0~20.0%)、抗病(20.1%~30.0%)、中抗(30.1~40.0%)、感病(40.1%-70.0%)和高感(>70.1%)。6.室内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SSR-PCR分子检测体系为:在室内育苗钵中,采取0.1%菌土覆盖的方法,播种供试玉米品种,然后将其放入人工气候箱中,在白天光照强度为120001x、温度为25℃和夜间温度15℃,光、暗12h交替的条件下培养。待玉米植株长到3叶期时,选取根部提取DNA,然后利用SSR引物9-ACG7对其进行PCR检测,根据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产物情况,计算检出率(检测出现条带的株数/检测总株数),依据检出率数值,并按照相应的室内抗性评价标准来确定玉米植株的抗性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邹晓威,王娜,夏蕾,郑岩[3](2015)在《玉米抗病相关基因在玉米与丝黑穗病菌、黑粉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玉米丝黑穗病与黑粉病发病叶片的RNA,反转录获得cDNA后,通过玉米抗病相关基因登录号AI881638、AW424529、CF028241、CO526016、CK371597、BM379188、AI649523、CF349132、BM074921、BM349111的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抗病相关基因进行RT-PCR扩增,分析目标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379188、AW424529、AI881638、CF028241在两种病害发生过程中均呈现上调表达,其他几个基因在侵染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所选取的抗病相关基因在对照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两种病原菌与玉米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期刊2015-10-23)

王雪梅,李新凤,路平,王建明[4](2015)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引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基因组序列中SSR位点的分布与组成特点,为开发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Genomic-SSR标记奠定基础。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玉米丝黑穗病菌的23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利用SSRIT在线软件对第4、5、6、7条染色体进行SSR位点的搜索,并且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Genomic-SSR引物。结果表明: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序列的第4、5、6、7条染色体中,共搜索到317个SSR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出现79个SSR位点,其总长度为6.89kb,占这四条染色体基因组总长的0.21%,大约每10.3kb中就有一个大于18bp的SSR序列。其中,主要的重复类型是叁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53.94%(171个),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16.09%(51个)。数量最少的是六碱基重复单元,为17个(5.36%)。出现频率最高的的重复基序为(GCA/TGC)n(13.25%),其次是(AGC/GCT)n和(CAG/CTG)n,出现频率分别为8.52%、8.20%。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3.0在线软件设计了40对SSR引物。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序列中SSR位点丰富,具有发掘玉米丝黑穗病菌SSR标记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振华,孙培元,李宁宁,邸宏,王禹贺[5](2015)在《玉米苗期室内菌土接种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高感丝黑穗病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模拟大田环境在室内研究温度、土壤湿度、菌土浓度等因素对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侵染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PCR检测技术分析9种不同条件下病菌侵染率,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最优侵染条件;在优化的侵染条件下室内接种已知不同抗性级别的20份玉米自交系,并移栽到田间验证侵染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接种丝黑穗病菌最佳侵染条件为土壤湿度20%,菌土浓度1%,20℃光照培养8 h和15℃暗培养16 h变温培养;20份玉米自交系室内接种后移入田间发病率均高于历年田间直接接种发病率,两者呈极显着正相关。研究优化并验证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侵染条件,可为研究该病室内快速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邹晓威,王娜,刘芬,夏蕾,王艳丽[6](2014)在《玉米抗病相关基因在玉米与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黑粉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玉米丝黑穗病与黑粉病发病叶片的RNA,反转录获得c DNA后,通过玉米抗病相关基因(登录号分别为:AI881638、AW424529、CF028241、CO526016、CK371597、BM379188、AI649523、CF349132、BM074921、BM349111)的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抗病相关基因进行RT-PCR扩增,分析目标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抗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BM379188)、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酸(AW424529)、无毒性蛋白(AI881638)、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蛋白激酶(CF028241)在2种病害发生过程中均呈现上调表达,其他选取基因在侵染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所选取的抗病相关基因在对照玉米叶片中均未检测到其表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陈小文,李吉崇,郭玉海,董学会[7](2014)在《丝黑穗病菌侵染对转Bt基因玉米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玉米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转Bt基因玉米株系和其受体亲本郑58为材料,比较了接种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后转Bt基因玉米防御酶系统、激素水平及次生代谢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转Bt基因玉米对病害抗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丝黑穗病菌后,转Bt基因玉米在吐丝期的发病率达到24%,单穗总粒重较对照下降18%,百粒重下降12%,而郑58发病率为15%,产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转Bt基因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御酶活性比郑58玉米在抵御病害侵染时表现的较弱,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为严重,这可能是造成转Bt基因玉米产量下降明显的原因之一。生育前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明显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升高使得转Bt基因玉米生长受限,同样造成产量的显着下降。此外,在各个生育时期体内的单宁和总酚的含量都低于其受体郑58玉米,生化防御机制受限也可能造成抗病性的降低,进而产量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士臻[8](2014)在《玉米丝黑穗病菌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丝黑穂病对我国各地玉米区产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因此一度将其列为我国的叁大玉米病害之一。该病害由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是一种对玉米产生造成极大危害的土传真菌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人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全部23条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从中选取前3条(1、2、3)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分析SSR组成与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15对SSR引物,以孢堆黑粉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0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对山西省12个不同地区的117个菌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一对多态性引物CAG(4)对苗期病株的带菌情况进行检测。其主要结果如下:利用SSR Hunter软件对下载的3条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对碱基重复在2-6个核苷酸之间的SSR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基因组中共发现888条符合条件的微卫星序列,占叁条全基因组碱基总数的0.068%。其中重复序列数量最多的为叁核苷酸,达到329个,四、五、六核苷酸重复序列数量分别为101个、155个、185个。孢堆黑粉菌基因组的SSR序列,叁核苷酸重复序列重复的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为二核苷酸,17次;此外,在所有SSR序列中长度最长的是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其长度为69bp。在二核苷酸重复中,CT类SSR序列重复最多达到33个,GCAT类重复最少,只有一个。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对符合搜索条件的SSR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出15对引物。经检测,全部能够在孢堆黑粉菌中有效扩增,有效扩增率为100%,其中1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说明基于孢堆黑粉菌微卫星序列设计的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频率。将此多态性良好的10对引物对供试的117株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SSR-PCR扩增,共扩增出4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位点为31个,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68.8%。扩增产物大多分布于100~500bp之间。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4-0.98,平均为0.79。说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82时,供试的117个孢堆黑粉菌菌株可以明显的划分为6个SSR类群。多数地理来源相同的菌株聚为同一类群,总体来看,孢堆黑粉菌的遗传分化很明显。在田间病圃186个品种(系)中,随机选取16个品种(系),随机选取每个品种(系)七叶期植株6-10株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良好的一对引物CAG(4),进行苗期带菌率情况检测。从结果可以看出,16种不同品种(系)的幼苗室内检出率与田间发病率总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于滔,王振华,胡英迎,曾兴,刘显君[9](2014)在《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抗感品种苗期叶片细胞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交配型菌液针刺茎基部法对2叶期高抗玉米自交系齐319和高感自交系黄早四接种玉米丝轴黑粉菌,观察苗期叶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齐319接种后叶片出现褪绿斑点,产生的侵染菌丝和冬孢子极少,集中分布在发病严重部位的细胞间隙中,植物细胞结构完整。黄早四接种后33%幼苗出现局部坏死现象,有较多的侵染菌丝及冬孢子产生,植物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质壁分离,细胞壁折迭、消解,叶绿体片层紊乱、瓦解现象",花环型结构"被破坏。丝轴黑粉菌引起的苗期叶片表型及细胞结构在抗感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胡丽娜[10](2013)在《不同条件下玉米瘤黑粉病菌与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情况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瘤黑粉病主要是由瘤黑粉菌(Ustilsgo maydis)侵染引起的病害。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3年05期)

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是一种苗期侵染成株期发病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在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全基因组SSR序列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特异性分析的SSR引物。同时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抗病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应用筛选的种特异性引物在室内检测玉米苗期带菌率,并与相应品种的苗期检出率和田间发病率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苗期分子检测技术新体系。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在线软件SSRIT并结合人工搜索对孢堆黑粉菌基因组序列中的SSR位点进行搜索,对碱基重复在2-6个核苷酸之间的SS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公布的23条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共有SSR位点2042个,占基因组总长的0.23%,其中,叁核苷酸重复单元为主要的重复类型,占全部SSR的60.82%(1242个),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单元,占全部SSR的14.79%(302个)。数量最少的是六碱基重复单元,为138个(6.76%)。出现频率最高的的重复基序为(GCA/TGC)n (11.31%),其次是(AGC/GCT)n和(CAG/CTG)n,出现频率分别为10.04%、9.89%。2.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SSR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并合成150对SSR引物。经检测,有125对能够在孢堆黑粉菌中扩增出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3.3%;其中多态性引物10对。此外,以5种常见玉米病原菌,如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瘤黑粉病菌、玉米茎基腐病菌、玉米穗腐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为对照供试菌株,筛选出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种特异性引物57对。3.利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了来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118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多态性,共扩增出2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9条,多态性比例高达9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74时,供试的118个孢堆黑粉菌可以划分为6个SSR类群;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66时,供试的118个孢堆黑粉菌可以全部区分开来。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517-0.4988,平均为0.3240。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76-0.966,平均为0.645。说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4.玉米丝黑穗病菌苗期SSR-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田间病圃苗期随机选取的20个不同品种的玉米植株室内检出率和室内接种苗期检出率均大于田间实际发病率。田间病圃苗期随机选取的这20个不同玉米品种的室内检出率与其田间当年实际发病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其室内检出率(y)与田间发病率(x)的回归方程为y=1.3213x+34.824。室内接种苗期检出率结果表明,叁叶期的根部是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最易检测时期和检测部位。5.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接种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筛选出的种特异性引物室内检测玉米苗期带菌率,与相应品种的田间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值,并结合室内接种检出率,参照田间调查评价分级标准,初步制定了玉米苗期室内SSR-PCR检测抗性评价标准:高抗(0~20.0%)、抗病(20.1%~30.0%)、中抗(30.1~40.0%)、感病(40.1%-70.0%)和高感(>70.1%)。6.室内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SSR-PCR分子检测体系为:在室内育苗钵中,采取0.1%菌土覆盖的方法,播种供试玉米品种,然后将其放入人工气候箱中,在白天光照强度为120001x、温度为25℃和夜间温度15℃,光、暗12h交替的条件下培养。待玉米植株长到3叶期时,选取根部提取DNA,然后利用SSR引物9-ACG7对其进行PCR检测,根据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产物情况,计算检出率(检测出现条带的株数/检测总株数),依据检出率数值,并按照相应的室内抗性评价标准来确定玉米植株的抗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玉米丝黑穗病菌绿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与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2018

[2].王雪梅.玉米丝黑穗病菌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检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3].邹晓威,王娜,夏蕾,郑岩.玉米抗病相关基因在玉米与丝黑穗病菌、黑粉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15

[4].王雪梅,李新凤,路平,王建明.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引物设计[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王振华,孙培元,李宁宁,邸宏,王禹贺.玉米苗期室内菌土接种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的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6].邹晓威,王娜,刘芬,夏蕾,王艳丽.玉米抗病相关基因在玉米与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黑粉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

[7].陈小文,李吉崇,郭玉海,董学会.丝黑穗病菌侵染对转Bt基因玉米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

[8].王士臻.玉米丝黑穗病菌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9].于滔,王振华,胡英迎,曾兴,刘显君.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抗感品种苗期叶片细胞结构变化[J].玉米科学.2014

[10].胡丽娜.不同条件下玉米瘤黑粉病菌与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情况的比较[J].现代农业.2013

论文知识图

5 玉米丝黑穗病菌 DNA 水平的聚类...引物M12/E13对玉米丝黑穗病菌的A...引物ISSR18对玉米丝黑穗病菌的IS...引物L15对玉米丝黑穗病菌的UP-PC...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同工酶聚类分...4 引物 A10 对部分丝黑穗病菌的 RAPD 扩...

标签:;  ;  ;  ;  ;  ;  ;  

玉米丝黑穗病菌论文_邹晓威,夏蕾,王娜,姜兆远,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