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梨英: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黄梨英: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 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阐释核心素养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素养是指一个人道德修养,可由后天学习和实践习得,核心素养则是素养中最关键的素养,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为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修身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学生要掌握知识,更要提高生存发展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中把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文化基础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大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和有理性的思维、勇于探究和批判质疑的人。自主发展着重强调要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向上,敢于直面未来的人。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强调学生要有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心,能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还要有实践创新能力。

将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活动去就表现为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和核心素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融。青少年阶段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注重引领和促进学生品德与法治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这门学科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受用终身。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可供操作的范式。

(二)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教育部制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体现当前课改的最新理念,是新一轮课改的方向与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和培育核心素养密不可分,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核心素养则是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真正做好学生成长的榜样。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整个教材设计超越知识,旨在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服务。

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三年六册教材中融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本册教材分别设计了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四个单元。七年级新生开始了全新的初中生活,必定要涉及学习,以及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往,和生命等话题,渗透了爱国主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教育,整册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中学时代的价值,并对学生如何度过中学时代有所指导。

2000年以来,广东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7 983万tce增加到了2015年的 25 662万tce,增速呈放缓趋势,由“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以上的年均增长降至“十二五”期间2.8%的年均增长,比全国“十二五”年均增长低0.6%。分能源品种来看,2011年以后煤炭消费逐年下降,石油消费增速放缓、天然气和一次电力消费保持较快增速,其中一次电力消费年均增速接近8%。

学生成长离不开真实的生活土壤,生活化教学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使所学内容能够和初中生形成一定的共鸣,让道德与法治课展现更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学习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性,让教育价值在生活中得到体现。与此同时,生活化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 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1) 预冷变形处理使CuNi2Si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上升,但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出现下降,它也使材料的疲劳强度有所降低,其中107寿命对应疲劳强度下降4.7%。

实践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道德和法治等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离不开实践。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与感悟,深化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素养的内化,全面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

除了根据教材展开课内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因为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内活动的补充。教师要以初中生实际生活为依据,提倡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当中,提升自身道德的素养,并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教师除了设计与初中生生活贴近和喜闻乐见的活动,还要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比如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孤儿院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知识,涵养品格,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认同。

(三) 提倡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改提倡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上课要尽量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和当下的时事热点,挖掘生活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借机对学生进行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渗透。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了法律的含义、特征等法律用语,教师要通过生活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并在体验生活中感悟教学内容,内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课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教材“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设计,旨在引导师生一同探讨道德价值观,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而不是以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对与错,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各种不同观点碰撞交流中明是非,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设计探究问题时,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问题来自现实生活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要有丰富多彩形式,除了小组合作讨论,还可采用演讲、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探讨“爱护身体”时,教师要精选生活实例,通过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引导学生要对自己生命负责任。再如《师长情谊》探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风格差异?”让学生在对话讨论中开启对成长的思考。

此外,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修改、调整。比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律知识零散地分布,教师要整合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形成体系。让学生内化法律知识,自觉树立法律信仰,并学会依法办事,努力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 在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比如法治教育课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除了课上进行经典案例剖析,学校还可定期为学生开展法治讲座,通过一些当地资深法律人士的讲座,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意识到法治的重要,并潜移默化且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

同时任课教师要围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旋律,积极开发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校本教材,比如选择本地老区的革命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的教育,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部编版教材设计了不少实践活动。教师可灵活使用教材的“拓展空间”,既可在课堂内与学生共同完成,也可留作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要布置学生做调查报告,调查本班学生网上交友的情况,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网上交友要慎重,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再如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除了课堂理论学习,还要通过升国旗活动、主题班会、征文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2.5 精神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不良刺激的影响,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内脏反应使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引起食欲减退[14]。良好的神经心理发育有利于饮食行为的学习和饮食习惯的建立。学龄儿童的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缺陷、攻击行为越重,其饮食行为问题越多;孤独症儿童的食物接受性更差,食物选择范围更窄,表现出轻微的自我用餐能力缺乏,以及对食物的逃避和病理性恐惧行为[15]。

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研究.........................................................................陈存敬 仪 军 01.41

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强化课上学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践行能力。此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地探索创新精神,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学《遵守规则》可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观看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视频,让学生对规则产生认同感和敬畏感,能自觉遵守规则;通过观看挡车门阻碍高铁发车的视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要学会正确处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还可让学生讨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哪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让学生明白我们要积极改进和完善规则,最后要求学生积极为班规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要求。

三、 总结

总之,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去找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王玉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7.

[5]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2016.

[6]凌泳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

[7]姜必胜.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7(9).

[8]张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6).

作者简介:

黄梨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城关中学。

比如,在对《骆驼和羊》进行教学时,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骆驼和羊发生了哪些事情,老牛最后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到底是高的好还是矮的好呢等。当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就可以发现骆驼和羊是在争执高的好还是矮的好的问题,而到底是高的好还是矮的好还不能得到答案,最后老牛说得话看起来很简单,而深层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让写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标签:;  ;  ;  ;  ;  ;  

黄梨英: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