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6021)
【摘要】目的: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结果:在268枚结肠息肉当中,炎性息肉共有109枚,占40.67%;增生性息肉共有19枚,占7.09%;幼年性息肉共有9枚,占3.36%;腺瘤性息肉共有131枚,占48.89%。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则和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等方面有关。结论:病理类型当中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现象。
【关键词】结肠息肉;病理特征;癌变;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08-02
大肠癌作为较为严重癌症之一,其发生会经历息肉-腺瘤-癌变等一系列的演化过程,通常情况下临床认为息肉发展为大肠癌需要时间大概是10~15年[1]。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息肉同时进行相应治疗,就能有效的阻止患者演化成为腺瘤癌,最终有效的降低临床大肠癌发生机率。为此,对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本文也主要是对其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84例结肠息肉患者,结肠息肉一共有268枚,其中,男性患者有104例,女性患者有80例;患者年龄最下1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为(48.35±10.3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不适、腹泻、血便等。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以期选择富士能电子结肠镜、圈套器、电凝电切器以及活检钳,在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栓3项以及血常规化验;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3病理诊断
所有患者息肉病理诊断均来自于我院病理科室,病理分型主要是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其中,腺瘤又包括绒毛状、管状以及混合状,对于炎性息肉伴有腺瘤样增生患者则将其归于炎性息肉。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在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当中,有74例(40.22%)患者属于炎性息肉,共有109枚,占40.67%(109/268);有24例(13.04%)患者属于增生性息肉,共有19枚,占7.09%(19/268);有15例(8.15%)患者属于幼年性息肉,共有9枚,占3.36%(9/268);有71例(38.59%)患者属于腺瘤性息肉,共有131枚,占48.89%(131/268)。
2.2患者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将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临床症状、家族史、大便OB、息肉数、息肉部位、息肉分型、息肉大小等癌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我们发现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现象。
3.讨论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属于结肠黏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统称,其中就包括非肿瘤性结肠息肉以及肿瘤性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进行其他疾病检查,又或者是结肠镜、肠道X线等检查下才偶然发现的疾病,而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则经常会存在腹泻、腹痛以及便血等临床表现。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海和结肠癌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癌变前期,临床大多数结肠癌也都是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的[2]。由此可见,在对直肠癌疾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准确的认识结肠息肉病理特征以及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按照息肉病理类型、体积大小、数量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掌握,从而才能有效的减少结肠癌疾病的发生,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在对结肠腺瘤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病理类型:(1)腺瘤样息肉。这一种类型结肠息肉属于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中主要是包括绒毛状、管状以及混合状等腺瘤,主要是因为患者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局部黏膜出现隆起同时向肠腔之内突出生长所造成的。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当中,有71例(38.59%)患者属于腺瘤性息肉;在268枚结肠息肉当中,共有131枚属于腺瘤样息肉,占48.89%。在所有结肠息肉发病率最高,并且患者大多属于中老年人。(2)炎性息肉。这一种类型结肠息肉是因为患者肠粘膜受到较长时间的炎症刺激增生所导致的,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假息肉,主要指的是患者肠粘膜溃疡在愈合的时候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溃疡间粘膜下水中,最终致使一些正常的黏膜出现隆起这一现象。这一类型经常发于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当中,息肉形状则呈现出不规则状态,临床症状则表现为粘液稀便,目前对于炎性息肉是否会发展成为癌变,临床上还尚未明确定论。(3)增生性息肉。这一种类型结肠息肉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大多是出现在中年之后,主要表现为患者黏膜表面呈现出半圆隆起湖综合是丘状隆起状态,直径大小在0.5cm左右。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84例结肠息肉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如下:在268枚结肠息肉当中,炎性息肉共有109枚,占40.67%;增生性息肉共有19枚,占7.09%;幼年性息肉共有9枚,占3.36%;腺瘤性息肉共有131枚,占48.89%。这一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腺瘤性息肉在所有病理类型中属于最为常见的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重视。除此之外,本研究调查结果还显示出,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则和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等方面有关。
综上所述,病理类型当中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现象。
【参考文献】
[1]卢枚,王燕.结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3):53-56.
[2]于晓娜,邵顺子,沈才飞,等.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29):3866-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