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论文和设计-俞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包括台板、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台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左支撑腿设有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左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左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左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内侧垂直设置,同时左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可锁定脚轮;所述右支撑腿同样设置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右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放置不动时,万向轮收缩在外部矩形套筒内部且由于接地垫的设置,仅仅有两个可锁定脚轮与地面接触,相较于现有的底部全部为四个脚轮的工作台稳固性要高;相较于现有的无法移动的立式固定试验台移动要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包括台板、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左支撑腿设有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左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左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左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内侧垂直设置,同时左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可锁定脚轮;所述右支撑腿同样设置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右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右支撑腿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抬起柱,两个右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右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内侧垂直设置;所述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脚轮结构,伸缩脚轮结构包括外部矩形套筒和内部矩形升降柱,外部矩形套筒滑动套接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外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顶部与外部矩形套筒的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外部矩形套筒的顶部与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外部矩形套筒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外卡接口,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内卡接柱,内部矩形升降柱与内卡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内卡接柱为过盈配合,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的内侧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包括台板、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左支撑腿设有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左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左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左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 内侧垂直设置,同时左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可锁定脚轮;所述右支撑腿同样设置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右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右支撑腿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抬起柱,两个右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右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 内侧垂直设置;所述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脚轮结构,伸缩脚轮结构包括外部矩形套筒和内部矩形升降柱,外部矩形套筒滑动套接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外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顶部与外部矩形套筒的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外部矩形套筒的顶部与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外部矩形套筒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外卡接口,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内卡接柱,内部矩形升降柱与内卡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内卡接柱为过盈配合,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的内侧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电子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的底部与左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电子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板的底部与左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右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电子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起柱为直径30mm的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电子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矩形套筒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接地垫,接地垫的中部开设有供万向轮伸出的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电子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半导体器件是构成各种分立、集成电子电路最基本的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高校中,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实用性广的学科,要掌握电子电工技术必须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环节。

因此在进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与理论课程教学时离不开电子电工实验台的运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工电子试验台,多为立式固定试验台,移动不便,且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包括台板、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台板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左支撑腿设有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左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左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左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内侧垂直设置,同时左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可锁定脚轮;所述右支撑腿同样设置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右支撑腿的顶部均与台板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右支撑腿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抬起柱,两个右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右连接板均与左支撑腿内侧垂直设置;所述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脚轮结构,伸缩脚轮结构包括外部矩形套筒和内部矩形升降柱,外部矩形套筒滑动套接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外部,内部矩形升降柱的顶部与外部矩形套筒的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外部矩形套筒的顶部与右支撑腿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外部矩形套筒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外卡接口,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内卡接柱,内部矩形升降柱与内卡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内卡接柱为过盈配合,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的内侧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的端部与内卡接柱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内部矩形升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的底部与左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

进一步的,所述右连接板的底部与左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右加强筋板。

进一步的,所述抬起柱为直径30mm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矩形套筒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接地垫,接地垫的中部开设有供万向轮伸出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放置不动时,万向轮收缩在外部矩形套筒内部且由于接地垫的设置,仅仅有两个可锁定脚轮与地面接触,相较于现有的底部全部为四个脚轮的工作台稳固性要高;在本装置需要移动时,抬起台板的右侧,第二压缩弹簧压迫内部矩形升降柱向下弹出,同时第一压缩弹簧压迫内卡接柱向外移动,在内卡接柱移动到外卡接口处时,内卡接柱从外卡接口处弹出,内部矩形升降柱被卡住不动,万向轮接触地面,即可在台板的右侧稍高的条件下移动本装置,在本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手动压缩内卡接柱,由于重力作用内部矩形升降柱收缩在外部矩形套筒,不会对本实用的使用造成影响,相较于现有的无法移动的立式固定试验台移动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工电子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工电子实验台的左视图。

图3为电工电子实验台的右视图。

图4为电工电子实验台中伸缩脚轮结构的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工电子实验台中伸缩脚轮结构的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包括台板1、左支撑腿2和右支撑腿3,

所述台板1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腿2和右支撑腿3,左支撑腿2设有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左支撑腿2的顶部均与台板1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左支撑腿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左连接板21,左连接板21均与左支撑腿2 内侧垂直设置,且左连接板21的底部与左支撑腿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22,同时左支撑腿2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可锁定脚轮23;

所述右支撑腿3同样设置两个且均为圆柱体,右支撑腿3的顶部均与台板1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右支撑腿3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抬起柱31,抬起柱31为直径30mm的圆柱体,方便使用者的握持从而抬起实验台或推动试验台,两个右支撑腿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右连接板32,右连接板32均与左支撑腿2 内侧垂直设置,且右连接板32的底部与左支撑腿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右加强筋板33;

所述右支撑腿3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脚轮结构4,伸缩脚轮结构4包括外部矩形套筒41和内部矩形升降柱42,外部矩形套筒41滑动套接在内部矩形升降柱42的外部,内部矩形升降柱42的顶部与外部矩形套筒41的内侧顶部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45,外部矩形套筒41的顶部与右支撑腿3的底部端面处固定连接,外部矩形套筒41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开设有外卡接口43,内部矩形升降柱42的左右两个侧面对称设有水平设置的内卡接柱44,内部矩形升降柱42与内卡接柱44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421,连接槽421与内卡接柱44为过盈配合,连接槽421的端部与内卡接柱44的内侧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422,第一压缩弹簧42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421的端部与内卡接柱44内侧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内部矩形升降柱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7,外部矩形套筒41的底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接地垫46,接地垫46的中部开设有供万向轮47伸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放置不动时,万向轮47收缩在外部矩形套筒41内部且由于接地垫46的设置,仅仅有两个可锁定脚轮23与地面接触,相较于现有的底部全部为四个脚轮的工作台稳固性要高;

在本装置需要移动时,抬起台板1的右侧,第二压缩弹簧45压迫内部矩形升降柱42向下弹出,同时第一压缩弹簧422压迫内卡接柱44向外移动,在内卡接柱44移动到外卡接口43处时,内卡接柱44从外卡接口43处弹出,内部矩形升降柱42被卡住不动,即可在台板1的右侧稍高的条件下移动本装置(由于本装置需要移动时,台面上不会放置非固定的物品,所以台板1的右侧稍高也不会对本装置造成影响),在本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时,手动压缩内卡接柱44,由于重力作用内部矩形升降柱42收缩在外部矩形套筒41,不会对本实用的使用造成影响。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仅只是给出一个示意图,其中具体的弹簧的长度以及内部矩形升降柱和外部矩形套筒的比例等均可通过多次无创造性的实验的前提下得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设计图

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8529.1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843015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G09B23/18

专利分类号:G09B23/18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园大道39号

发明人:俞华;周丽琴

第一发明人:俞华

当前权利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电工电子实验台论文和设计-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