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均由若干收集模块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收集模块包括外圈体以及内圈体,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收集模块体积小,方便安装布局,有利于传统废弃处理系统的加装改造,同时也方便日常维修维护以及部件更换,安装组合可塑性高,可根据实际废气处理处理的规模合理选用合适数量的收集模块,可循环交替进行吸脱附操作工艺,实现废气的不中断处理,处理效果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均由若干收集模块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收集模块包括外圈体以及内圈体,所述内圈体转动设置在外圈体的腔体内,内圈体的外壁面与外圈体的内壁面贴合,所述外圈体的壁面分别设置有废气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回收进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其中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呈对立设置,回收进口管和回收出口管呈对立设置,所述的内圈体两侧对立设置有与废气进口管、回收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和回收出口管配合连通的通孔,所述的内圈体的腔体内呈平行设置有若干吸附滤芯板,所述的吸附滤芯板侧壁面与内圈体的腔体壁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内圈体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在外圈体的腔体内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的内圈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若干收集模块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进口管与蒸汽进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出口管与回收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首端的废气进口管与废气源连通,蒸汽进管与蒸汽发生设备连接,所述的回收管道与有机气体缓存罐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均由若干收集模块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收集模块包括外圈体以及内圈体,所述内圈体转动设置在外圈体的腔体内,内圈体的外壁面与外圈体的内壁面贴合,所述外圈体的壁面分别设置有废气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回收进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其中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呈对立设置,回收进口管和回收出口管呈对立设置,所述的内圈体两侧对立设置有与废气进口管、回收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和回收出口管配合连通的通孔,所述的内圈体的腔体内呈平行设置有若干吸附滤芯板,所述的吸附滤芯板侧壁面与内圈体的腔体壁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内圈体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在外圈体的腔体内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的内圈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若干收集模块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进口管与蒸汽进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出口管与回收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首端的废气进口管与废气源连通,蒸汽进管与蒸汽发生设备连接,所述的回收管道与有机气体缓存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滤芯板采用活性炭纤维滤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进口管、回收进口管、废气出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依次等角度间隔设置在外圈体的外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为90°转动气缸,所述的外圈体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内圈体的一侧面贴合设置有固定封盖,所述的固定封盖通过螺栓件固定在外圈体开口的外沿,所述的内圈体的另一侧的端面中心部位通过转轴与外圈体的另一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的内圈体的一侧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封盖上,所述的90°转动气缸固定在固定封盖上并与对应转动轴连接使得驱动内圈体在外圈体的腔体内转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的处理工作,有机废气处理特点:有机废气一般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由于有机废气中有机成分具有可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对其进行回收可提高废气处理工艺的经济效益,有机废气可利用多孔性质的吸附材料进行吸附,当吸附材料达到吸附饱和又可进行脱附,因此吸附材料构成的吸附部件可重复进行利用,目前传统的吸附采用吸附塔进行吸附,因此设备较大,维护成本较大,在工艺改进过程中,也较难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均由若干收集模块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收集模块包括外圈体以及内圈体,所述内圈体转动设置在外圈体的腔体内,内圈体的外壁面与外圈体的内壁面贴合,所述外圈体的壁面分别设置有废气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回收进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其中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呈对立设置,回收进口管和回收出口管呈对立设置,所述的内圈体两侧对立设置有与废气进口管、回收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和回收出口管配合连通的通孔,所述的内圈体的腔体内呈平行设置有若干吸附滤芯板,所述的吸附滤芯板侧壁面与内圈体的腔体壁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内圈体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在外圈体的腔体内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的内圈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若干收集模块废气进口管和废气出口管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进口管与蒸汽进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的回收出口管与回收管道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首端的废气进口管与废气源连通,蒸汽进管与蒸汽发生设备连接,所述的回收管道与有机气体缓存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滤芯板采用活性炭纤维滤芯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气进口管、回收进口管、废气出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依次等角度间隔设置在外圈体的外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装置为90°转动气缸,所述的外圈体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内圈体的一侧面贴合设置有固定封盖,所述的固定封盖通过螺栓件固定在外圈体开口的外沿,所述的内圈体的另一侧的端面中心部位通过转轴与外圈体的另一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的内圈体的一侧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封盖上,所述的90°转动气缸固定在固定封盖上并与对应转动轴连接使得驱动内圈体在外圈体的腔体内转动,使得将废气进口管、废气出口管、回收进口管以及回收出口管循环与内圈体两侧通过对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结构设计合理,收集模块体积小,方便安装布局,有利于传统废弃处理系统的加装改造,同时也方便日常维修维护以及部件更换。
(2)安装组合可塑性高,可根据实际废气处理处理的规模合理选用合适数量的收集模块。
(3)可循环交替进行吸脱附操作工艺,实现废气的不中断处理,处理效果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集模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均由若干收集模块103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收集模块103包括外圈体1以及内圈体2,所述内圈体2转动设置在外圈体1的腔体内,内圈体2的外壁面与外圈体1的内壁面贴合,所述外圈体1的壁面分别设置有废气进口管11、废气出口管12、回收进口管13以及回收出口管14,其中废气进口管11和废气出口管12呈对立设置,回收进口管13和回收出口管14呈对立设置,所述的内圈体2两侧对立设置有与废气进口管11、回收进口管13、废气出口管12和回收出口管14配合连通的通孔21,所述的内圈体2的腔体内呈平行设置有若干吸附滤芯板22,所述的吸附滤芯板22侧壁面与内圈体2的腔体壁面贴合固定,所述的内圈体2连接设置有用于驱动其在外圈体1的腔体内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的内圈体2设置有所述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的若干收集模块103废气进口管11和废气出口管12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的回收进口管13与蒸汽进管5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的回收出口管14与回收管道6连通,所述的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首端的废气进口管11与废气源连通,蒸汽进管5与蒸汽发生设备7连接,所述的回收管道6与有机气体缓存罐8连接,所述的吸附滤芯板22采用活性炭纤维滤芯板,所述的废气进口管11、回收进口管13、废气出口管12以及回收出口管14依次等角度间隔设置在外圈体1的外壁面上,所述的转动装置为90°转动气缸4,所述的外圈体1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内圈体2的一侧面贴合设置有固定封盖3,所述的固定封盖3通过螺栓件固定在外圈体1开口的外沿,所述的内圈体2的另一侧的端面中心部位通过转轴与外圈体1的另一侧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的内圈体2的一侧端面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固定封盖3上,所述的90°转动气缸4固定在固定封盖3上并与对应转动轴连接使得驱动内圈体2在外圈体1的腔体内转动,本装置中,由于内圈体2固定在固定封盖3上,固定封盖3固定在外圈体1侧端面上,因此安装拆检内圈体2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循环交替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其采用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段102交替实现吸脱附操作,例如第一处理回收段101吸附操作,第二处理回收段102脱附操作时,此时第一处理回收段101的收集模块103的内圈体2的两侧通孔21分别于外圈体1设置的废气进口管11和废气出口管12对应连通,此时其回收进口管13和回收出口管14由内圈体2的壁面贴合密封,此时废气由首端的废气进口管11依次进入内圈的吸附滤芯板22进行吸附,经过多个收集模块103的吸附后去有机废气由尾端的废气出口管12排出进入后续废气处理工艺,而第二处理回收段102在经过上述操作中吸附饱和进行脱附,此时该收集模块103的内圈体2的两侧通孔21分别于外圈体1设置的回收进口管13和回收出口管14对应连通,此时其废气进口管11和废气出口管12由内圈体2的壁面贴合密封,蒸汽发生设备7产生蒸汽由废气进口管11进入内圈的吸附滤芯板22进行脱附,脱附后附带的有机气体进入气体缓存罐进行后续浓缩处理待用,当第一处理回收段101以及第二处理回收反之操作依然,依次往复循环交替进行吸脱附操作,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收集回收,本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收集模块103体积小,方便安装布局,有利于传统废弃处理系统的加装改造,同时也方便日常维修维护以及部件更换,安装组合可塑性高,可根据实际废气处理处理的规模合理选用合适数量的收集模块103,可循环交替进行吸脱附操作工艺,实现废气的不中断处理,处理效果高。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958.1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1466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01D53/04
专利分类号:B01D53/0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王功国
第一申请人:王功国
申请人地址:353300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古镛镇龟山北路133号
发明人:林恒畅
第一发明人:林恒畅
当前权利人:王功国
代理人:李冰
代理机构:1158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