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语教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语》课程,彝族阿细学生,国家意识,民国时期
国语教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陈昱岿[1](2019)在《民国小学《国语》课程与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塑造——云南彝族阿细教育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政府推行制度化教育以把边疆少数民族整合入国家之内,以达到培养其国族意识的目的。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而言,国族建构首先必须学习和掌握国语。通过对档案文献及口述史资料的整理分析,考察民国时期云南彝族阿细学生《国语》课程学习的历史过程,展现此过程中阿细学生从阿细母语到国语纽带生成变化及国家意识的塑造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魏潘潘,全永根[2](2019)在《韩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专业在韩国语教师培养,甚至在韩国语的世界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实例分析为中心,对韩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构成及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论文不仅能够为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指明更为明确的方向,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的韩国语教师培养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朝鲜语文》期刊2019年01期)
张晶[3](2016)在《《基础韩国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以面向黑龙江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基础韩国语》为例,分析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现状,探索培养"四融合"人才的新模式,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教学改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6-12-11)
毕信燕[4](2012)在《韩国语第二外国语课程设计——基于《国际通用韩国语教育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朝鲜)语专业在中国高校中已经颇具规模,这些韩国语专业大多借鉴较早开设本专业的高校的经验,或者参考其他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基于经验的课程体系在韩国语教育起步和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批的韩国语人才。但是随着韩国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质量和学生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这种以经验为主、缺乏统一性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了。除了韩国语专业课程之外,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韩国语第二外国语》课程更加缺乏统一的大纲和指导,教学目标、课时、教材、等级大多依靠任课教师的裁夺。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国立国语院2011年12月发布了一份《国际通用韩国语教育模型》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大纲。本文借鉴这份《国际通用韩国语教育模型》尝试进行《韩国语第二外国语》课程设计。探讨了《韩国语第二外国语》的教学目标,按照以上教育模型设计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以期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14期)
孙炳淑[5](2008)在《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中国语基本词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析了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中国语基本词汇的常用性及学生需要的针对性。目前,韩国的现行高中中国语教材是根据第七次基本词汇编辑而成的,因此它非常重要。如果它缺乏常用性、不能针对学生的需要,韩国的高中中国语教育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向学习者提供成体系的、有实质的词汇,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其交际能力,并为汉语教师们提供客观的词汇资料,这是本研究的目的。本论文把第七次基本词汇依次和中国语、韩国语基准词汇、现行高中中国语教材进行比较,欲弄清其常用性和针对性。与中国基准词汇进行比较可以知道中国的常用词的反映度。与韩国基准词汇进行比较,可以弄清母语-韩国语常用词的反映度;通过与现行高中中国语教材的比较,可以测量第七次教育课程中国语基本词汇的反映度,同时能测量第七次基本词汇在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适合度。现存的对于韩国教育课程基本词汇常用性的分析成果是以《汉语频率词典》、《HSK等级大纲》为基准的,因此在实际的常用性分析过程中缺乏客观性。这是因为《汉语频率词典》、《HSK等级大纲》是以1985年至1991年之间的材料为对象所编入,很难反映时代的变化,而且所收集的材料的分布也有问题。学习者的母语常用性也没能反映到,因此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论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比了两种汉语、韩国语基准词汇,得出了比以前的研究更客观、更妥当的结论。方法上为了更加具体的、系统性的比较,把第七次基本词汇和四个比较基准词汇,以《现代汉语分类辞典》为标准分为17个项比较。分项比较能够得出更客观、更准确的结论。这些比较结果可以应用在下次基本词汇的选定、国内外对外汉语教材的编辑中。(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1-01)
安美善[6](2005)在《谈职业技术教育中,经贸韩国语写作课程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据统计,知识的半衰期现在仅为5年,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的技能或知识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了,所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要改革与经济发展不相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5年12期)
陈奇秀[7](2004)在《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形态不断求变的新形势,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改革视为发展民族文化、构筑新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其中一贯以教育优先发展的日本进行了新一轮教育课程基准的改订,颁布了新学习指导要领。新世纪的课程标准具有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反映时代的教育理念、迎接未来的艰巨挑战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日本历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为视点,透视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语教育改革的路程,剖析其国语教育的特点与不足,掌握其国语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探寻了对我国新时期基础语文教育的有益启示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4-11-01)
刘静[8](2000)在《中日师范教育国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日本长崎大学教育学部为考察对象 ,分析研究两所大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的异同 ,以求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国语教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专业在韩国语教师培养,甚至在韩国语的世界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实例分析为中心,对韩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构成及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论文不仅能够为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指明更为明确的方向,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的韩国语教师培养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语教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昱岿.民国小学《国语》课程与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塑造——云南彝族阿细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魏潘潘,全永根.韩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课程分析[J].中国朝鲜语文.2019
[3].张晶.《基础韩国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论文集(下册).2016
[4].毕信燕.韩国语第二外国语课程设计——基于《国际通用韩国语教育模型》[J].科技信息.2012
[5].孙炳淑.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中国语基本词汇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安美善.谈职业技术教育中,经贸韩国语写作课程设置[J].中国科技信息.2005
[7].陈奇秀.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
[8].刘静.中日师范教育国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