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_姚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上呼吸道,小儿,灌肠,注射液,舒适,呼吸道感染,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姚力[1](2019)在《太少灌肠退热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2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太少灌肠退热方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给予太少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110例给予银黄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4.16%,对照组愈显率49.2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48小时体温复常率81.67%,对照组46.36%,治疗组48小时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为(1.7±0.57)h、完全退热时间为(18.6±16.5)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5.8±12.0)h、完全退热时间(30.1±17.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太少灌肠方灌肠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退热起效快、稳定,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红娟,吴亚莉,高骊民,罗丽娜,杨国帆[2](2019)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hs-CRP、PCT的表达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12例小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染组的血清hs-CRP、PC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hs-CRP、PCT的阳性率分别为69.6%和77.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7%和3.6%(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在感染组患儿中hs-CRP与PCT呈正相关性(r=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s-CRP和PCT。结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hs-CRP、PCT呈高表达,二者可相互影响,是导致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3期)

赖伟红[3](2019)在《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舒适护理模式组和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化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症状(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舒适护理模式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WBC计数(5.74±1.7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6±0.10)均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8.77±1.33)×10~9/L、(0.68±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明显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各项症状,促使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4期)

白丽萍[4](2019)在《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SAS(25.14±3.20)分、SDS(22.41±1.01)分、生理舒适度(9.10±0.20)分、咳嗽(2.5±1.0)d消失、(1.8±0.4)d退热、气促(3.5±0.9)d消失、家长满意度96.8%(30/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生理与心理舒适度,促进咳嗽等症状好转。(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吴晓宇,许美芬,郭婷婷,高琳,王卢琪[5](2019)在《台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台州市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防治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台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副流感病毒(PIV)等病原体Ig M抗体。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结果 1 470例患儿中检出至少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694例,总阳性率为47.21%。其中MP阳性率最高,为34.90%,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PIV、FluB、RSV、ADV、LP、CP和FluA,阳性率分别为11.22%、11.02%、5.37%、4.97%、1.77%、1.56%和0.75%。未检出COX。女童MP和FluB阳性率均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秋季阳性率较高,为2.62%;ADV夏季阳性率较高,为6.96%;FluB春季阳性率较高,为23.70%;PIV秋季阳性率较高,为18.60%。结论台州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PIV和FluB为主,女童MP和FluB的阳性率高于男童,CP、ADV、FluB和PIV阳性率存在季节性分布。(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桂文,唐湘盈[6](2019)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及对其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及对其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抗病毒及退热等对症治疗,研究组55例加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74.55%)(P<0.05)。两组干预前IL-6、TNF-α、CD3+、CD4+及CD4+/CD8+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IL-6、TNF-α、CD3+、CD4+及CD4+/CD8+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有显着差异,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与对照组(5.45%)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2期)

黄留霞[7](2019)在《舒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康复中的促进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舒适组,对一般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免疫功能、舒适度(环境、生理、心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舒适组护理后的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低于一般组的,环境、生理、心理舒适度评分高于一般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一般组的。结论: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小儿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小儿患者身心舒适度,加速小儿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张小红,彭丹萍[8](2019)在《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出院计划,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9%,高于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退进程,提高临床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吕焕明,赵丽群,蔡洪熙,梁俊贤[9](2019)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恢复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恢复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王新莲[10](2019)在《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5%(P<0.05);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发热、咳嗽、流涕、扁桃体红肿)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12例小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染组的血清hs-CRP、PC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hs-CRP、PCT的阳性率分别为69.6%和77.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7%和3.6%(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在感染组患儿中hs-CRP与PCT呈正相关性(r=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s-CRP和PCT。结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hs-CRP、PCT呈高表达,二者可相互影响,是导致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姚力.太少灌肠退热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2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陈红娟,吴亚莉,高骊民,罗丽娜,杨国帆.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hs-CRP、PCT的表达意义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赖伟红.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白丽萍.舒适护理应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吴晓宇,许美芬,郭婷婷,高琳,王卢琪.台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2019

[6].张桂文,唐湘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及对其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

[7].黄留霞.舒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

[8].张小红,彭丹萍.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

[9].吕焕明,赵丽群,蔡洪熙,梁俊贤.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0].王新莲.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论文知识图

缺课病例与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图·...嵩明县某高中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本研究体育赛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长春地区2008年婴幼儿CT性急性呼吸

标签:;  ;  ;  ;  ;  ;  ;  

急性呼吸道感染论文_姚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