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钴锂论文-李青文

磷酸钴锂论文-李青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钴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磷酸盐,正极材料,合成

磷酸钴锂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文[1](2018)在《橄榄石结构磷酸钴锂与NASICON结构磷酸铁(钒)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以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充放电平台稳定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橄榄石磷酸盐材料与生俱来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等缺点,严重阻碍了材料的市场化。本文将具有快离子导体特性的NASICON结构磷酸盐与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材料进行复合,碳作为导电剂,合成LiCoPO_4-Li_3Fe_2(PO_4)_3/C(LCP-LF_2P/C)和LiCoPO_4-Li_3V_2(PO_4)_3/C(LCP-LVP/C)复合材料,以提高LiCoPO_4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EIS)等分析手段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CP-LF_2P/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煅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XRD、HRTEM分析表明,合成的材料是LCP与LF_2P两相共存的复合材料。从SEM和粒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复合材料为无规则形貌,随着合成温度升高,颗粒粒径变大,球磨混合碳后,复合材料的颗粒形貌改变、粒径变小、分布更为均匀。XPS结果表明,球磨混合碳前后LCP-LF_2P和LCP-LF_2P/C材料组分和元素价态未发生变化。对复合材料LCP-LF_2P/C进行充放电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先放电后充电的制度下,复合材料的效果更好,800℃合成的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库伦效率、循环性能优于750、850℃合成的复合材料,也优于LCP/C、LF_2P/C单体材料。对最佳煅烧温度800℃合成的xLCP-yLF_2P/C(x:y=3:1,2:1,1:1,1:2,1:3)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复合比例的研究,探究不同复合比例对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xLCP-yLF_2P/C(x:y=3:1,2:1,1:1,1:2,1:3)复合材料被成功合成;同时检测到随着LF_2P含量增多,复合材料中LCP的衍射峰向右发生微小偏移,推测是因为原子尺寸相近的Co~(2+)和Fe~(3+)产生共掺杂。电化学测试表明,LF_2P含量多时复合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比LCP含量多时的高,这说明复合材料中的LF_2P起提高容量保持率作用;随着LF_2P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库伦效率会降低;x:y=1:1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其他比例的复合材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LCP-LVP/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碳含量、不同烧结温度和不同烧结时间对LCP-LVP/C的影响。XRD表明,碳源含量为20%的复合材料经过750°C烧结15 h后,没有杂相Co_2P相;SEM测试结果表明碳源含量20%、烧结温度750°C、烧结时间15 h的LCP-LVP/C晶体尺寸分布较均一,全部为不规则的形貌,电化学性能最好,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合成的LCP-LVP/C复合正极材料性能得到很大改善。通过性能测试表明,本文成功地合成了LCP-LF_2P和LCP-LVP复合材料体系,复合材料体系得到期望的效果,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郑雨佳[2](2017)在《磷酸钴锂电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磷酸钴锂以及Fe掺杂磷酸钴锂电极材料,并考察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纳米球磨技术以及喷雾干燥工艺获得样品前驱体,并通过高温煅烧等手段获得了磷酸钴锂及Fe掺杂磷酸钴锂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物相、晶粒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制备的LiCoPO_4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获得的纯相LiCoP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不理想,而通过掺杂Fe取代Co化学位得到的LiCoPO_4的初始容量和循环性能更好,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上海计量测试》期刊2017年05期)

邓玲[3](2015)在《新型磷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能源。在锂电池中,正极材料决定电池容量密度,因此研究具有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成为如今的研究热点。磷酸钻锂具有4.8V的高放电平台、高能量密度。但是,LiCoPO4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速率较低,导致了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通过改性研究来改善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喷雾裂解法,考察产物合成温度、碳包覆和金属离子掺杂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650℃下煅烧获得纯相LiCoPO4正极材料。SEM分析表明合成产物呈现多孔球状,一次粒子在200-300nm之间。在0.1C的倍率下,掺杂Fe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43.3mAh/g,经过10个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0.9mAh/g,循环保持率为63.4%。纳米球磨工艺合成LiCo1-xFexPO4/C正极材料。考察Fe含量对正极材料的影响。x=0.2时,LiCo0.8Fe0.2P04/C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0.8 mAh/g,相比LiCoPO4/C提高许多,20个循环后LiCo0.8Fe0.2PO4/C的放电比容量是108 mAh/g,循环保持率是67.2%,相比LiCoPO4电化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经过阻抗分析,LiCo0.8Fe0.2PO4/C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为1.2x10-13cm2/S。四元磷酸盐LiNiaMnbFecCodPO4/C(a+b+c+d=1)采用纳米球磨工艺合成。考察蔗糖和自制焦糖作为碳源以及不同金属离子成分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糖形成网状结构的碳层包覆在材料表面,而蔗糖是以块状结构存在微孔中。同时,焦糖作为碳源合成的LiN10.05Mn0.25Fe0.3Co0.4PO4/C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4.9mAh/g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1%,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平均放电比能量为543.85Wh/Kg,比LiNi0.05Mn0.25Fe0.3Co0.4PO4/蔗糖和LiNi0.05Mn0.2Fe0.4Co0.35PO4/焦糖电化学性能都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5-05-27)

陈厚勇[4](2015)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与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石结构的LiCoPO_4正极材料的理论放电比容量为167mAh/g,且具有4.8V的高放电平台,被誉为“5V”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纯净的LiCoPO_4材料的制备较为困难,且LiCoPO_4材料的电导率较低,导致了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和倍率等电化学性能较差。本文重点通过水热法和球磨辅助固相法来制备LiCoPO_4材料,并通过固相法对其进行了B元素掺杂和石墨烯包覆的改性研究。以苯甲醇和水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作为水热反应体系制备了LiCo PO_4材料,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了影响LiCoPO_4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控制为200℃,反应体系pH调节为7.5,反应时间为10h条件下合成得到的样品为纯净的LiCoPO_4样品,为2um左右的片状颗粒,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5wt%碳包覆的LiCoPO_4/C样品在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6.4mAh/g。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纯相的LiCoPO_4材料,并对样品合成的烧结温度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600℃条件下合成出的LiCoPO_4样品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在0.1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mAh/g。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B掺杂的LiCo(P_(1-x)B_xO_(4-δ))/C复合材料。5%B掺杂的LiCo(P_(0.95)B_(0.05)O_(4-δ))/C样品在0.1C和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3.9mAh/g和75.2mAh/g,分别高于未进行B掺杂的LiCoPO_4/C样品的103.5mAh/g和44.8mAh/g。结果表明适量的B掺杂提高了样品的导电性,进而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石墨烯包覆的LiCoPO_4/C/G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超高导电性能的石墨烯的引入很好的改善了样品的导电性能,降低了样品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进而提升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掺杂的LiCoPO_4/C/G样品在0.1C和1C充放电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3mAh/g和109.5mAh/g。(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1-01)

杜陈强,唐致远,徐强[5](2013)在《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磷酸钴锂(LiCoPO4)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微波法和喷雾热分解法等方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3年05期)

宋宝玲,种丽娜,廖森,刘刚,陈智鹏[6](2009)在《低热固相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oCl2.6H2O和LiH2PO4为原料,聚乙二醇-400为模板剂,掺入少量MnSO4.H2O,用无水Na2CO3中和,80℃保温6 h,用水洗去可溶性无机盐,100℃烘干,600℃灼烧2 h,得到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钴锂。用XRDI、R、SEM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证明产物为LiCoPO4纳米晶体,平均粒径约为36.5 nm,属Orthorhombic晶系,Pmnb(62)空间群,Z=4,晶胞参数a=5.922°A,b=10.206A°,c=4.701A°。(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09年12期)

磷酸钴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磷酸钴锂以及Fe掺杂磷酸钴锂电极材料,并考察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纳米球磨技术以及喷雾干燥工艺获得样品前驱体,并通过高温煅烧等手段获得了磷酸钴锂及Fe掺杂磷酸钴锂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物相、晶粒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制备的LiCoPO_4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获得的纯相LiCoP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不理想,而通过掺杂Fe取代Co化学位得到的LiCoPO_4的初始容量和循环性能更好,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钴锂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青文.橄榄石结构磷酸钴锂与NASICON结构磷酸铁(钒)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2].郑雨佳.磷酸钴锂电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J].上海计量测试.2017

[3].邓玲.新型磷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

[4].陈厚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与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5].杜陈强,唐致远,徐强.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3

[6].宋宝玲,种丽娜,廖森,刘刚,陈智鹏.低热固相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

标签:;  ;  ;  ;  

磷酸钴锂论文-李青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