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学习论文_雒自新,张若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发现学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现,科学,脚手架,环境,在线,双球菌,模型。

科学发现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雒自新,张若思[1](2016)在《“科学发现”的新范式:形式学习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是否存在科学发现的逻辑这个问题,形式学习理论提供了描述科学发现过程的新范式,可以有效地避开许多无谓的争论。这种范式通过对含有五个基本参量的"学习模型"的刻画而实现对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形式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多个领域关注的新型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安平[2](2015)在《自主探究、落实培养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两个实验中,体会科学家从实验材料的选择、研究思路的确定、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研究过程所起的作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从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领悟到科学的不断发展是要通过人们坚持不懈(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5年19期)

[3](2015)在《科学发现“在线学习时代”教师更具独特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兰学者保罗·科施纳与杰伦·冯曼利伯认为:学生并非学习的最佳管理者,他们不擅长于在数字世界中找到学习的方向,为自己选择最佳的学习途径,以及在互联网上收集有用的信息。很多人都以为,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后我们就不再需要老师了。但研究表明,靠学生自己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这个想法很不现实;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老师都会继续发挥必不(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信息化》期刊2015年02期)

段丹萍[4](2013)在《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生科学发现学习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支持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是目前科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微世界作为支持发现学习的模拟软件,尤其适合于发展科学学科的探索与发现学习活动。学习者利用它提供的操作方法与指令探索其中的领域知识,并观察产生的现象、检验自己的假设,从而发现并习得微世界中蕴藏的领域知识。文章从理解微世界和科学发现学习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的活动过程和学习者存在的困难,从技术应用和支持学习者科学发现学习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提出了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的策略框架,并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以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3年09期)

陈刚,石晋阳,高强[5](2013)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中的脚手架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搭建脚手架是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梳理了已有系统中的一些设计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旨在归纳总结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中脚手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方法,为其他类似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13年13期)

高强[6](2013)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创新能力受到各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及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格外重视的背景下。科学发现学习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科学模式的学习结构、以及适应信息化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传统学习环境的弊端,促使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科学发现学习环境存在学习支持不足、学习过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以及探究问题过于专业化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面向科学发现学习的虚拟学习环境。为此,本文首先从科学发现学习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总结科学发现学习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认知机制等问题。其次,分析现有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中支持学习的脚手架特点、类型和设计策略。再次,对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及相关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建立了领域知识模型、发现机制模型和学习活动模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构建。然后,对理解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和得出结论这五个方面的学习支持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本研究的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并在科学发现学习这五个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资源库和学习知识迁移部分,并将这七个模块作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探究过程结构。最后,为了整合以上研究的思路和想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开发了科学发现学习的原型系统。(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4-20)

陈刚,石晋阳[7](2013)在《基于GOMS模型的科学发现学习认知任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将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要素划分为实际系统和科学理论模型,以及实验空间和假设空间。然后,运用GOMS模型对科学发现学习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将其分解为理解问题、探究局部模型、合成全局模型和反思评价四个子目标,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基本操作与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由此建立的认知模型为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设计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王赂[8](2011)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概念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科学教育的目标直指学习者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科学素养,必须改革原有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者变成学习的主体,让学习者采用建构式的学习方式。科学发现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不能很好体会科学发现学习的过程、达不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这是由于研究者们忽略了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概念设计过程,导致所设计的支架相对零散,学习者无法体会支架对知识获得、整合的作用。着眼于此,本研究意图采用学习者中心设计的方法对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进行概念设计,得到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首先,文章在第二章对科学发现学习以及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科学发现学习的本质、认知机制、过程步骤,并分析了典型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其次,文章在第叁章重点分析了学习者中心设计方法,强调学习者中心设计方法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为学习者提供支架,支架的具体设计原则是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和反思交流,并归纳出用学习者中心设计对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进行概念设计应当包括四大步骤:(1)特征化目标学习者,描述科学发现学习的任务;(2)分析学习者在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3)设计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中的可消退性支架;(4)整合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根据这四大步骤,文章在第四章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学习者模型的建立,学习者的困难总述和基于科学发现过程的困难,符合科学发现学习意义约束的支架设计等。并在第四章最后,从软件的叁大要素层面,整合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概念模型的叁大要素模型:任务模型、工具模型与界面模型。(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4-01)

王赂,曹莉[9](2011)在《科学发现学习的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教育将目标指向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科学发现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能有效促成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国外对科学发现学习的研究已涉及认知机制、过程步骤、环境设计开发,国内的研究也包括理论、实践等方面。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使用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设计开发时忽略了对环境的概念设计,应当运用学习者中心设计方法对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进行概念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1年03期)

陈刚[10](2011)在《面向科学发现学习的微世界概念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世界是一种面向科学发现学习的虚拟仿真学习环境。然而,科学发现学习本身的复杂性和现有微世界软件对这种学习方式缺乏支持,阻碍了微世界的有效应用。为此,在关于科学发现的已有研究基础上,将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划分为执行层与元策略层。进而,依据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建立了以学生模型、活动模型和情境模型为核心的,面向科学发现学习的微世界概念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科学发现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两个实验中,体会科学家从实验材料的选择、研究思路的确定、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研究过程所起的作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从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领悟到科学的不断发展是要通过人们坚持不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发现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1].雒自新,张若思.“科学发现”的新范式:形式学习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2].李安平.自主探究、落实培养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J].长江丛刊.2015

[3]..科学发现“在线学习时代”教师更具独特价值[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5

[4].段丹萍.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生科学发现学习过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

[5].陈刚,石晋阳,高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中的脚手架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

[6].高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3

[7].陈刚,石晋阳.基于GOMS模型的科学发现学习认知任务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

[8].王赂.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概念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1

[9].王赂,曹莉.科学发现学习的研究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

[10].陈刚.面向科学发现学习的微世界概念模型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1

论文知识图

科学发现学习的双重搜索机制计算机模拟应用于科学发现学习...2 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发现学...3 支持科学发现学习的微世界概念...一9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一6科学发现学习的双重搜索模型

标签:;  ;  ;  ;  ;  ;  ;  

科学发现学习论文_雒自新,张若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