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丹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品种,江淮,土壤,农业大学,产量,黑麦,表观。
高丹草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麒,袁玲[1](2019)在《甜高粱、高丹草和拉巴豆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与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吸附固定,其生物有效性降低,通过作物种植制度提高磷肥的生物有效性极其重要。为探索不同牧草对难溶性磷的活化吸收能力,试验以甜高粱、高丹草和拉巴豆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水溶性磷(SP、1/4SP、1/8SP)和难溶性磷(IP)对供试牧草生长的影响,以及牧草的吸磷解磷特征。结果表明,牧草对低磷和难溶性磷的响应因牧草种类和磷素水平而异。在低磷(1/4SP、1/8SP和IP)胁迫下,牧草生长受到抑制,根长、茎长和生物量的降幅依次为2.25%~55.92%、3.10%~63.35%和4.06%~57.72%,牧草的养分含量与养分积累量显着低于正常供磷处理(SP)。相反,低磷处理的牧草根冠比和有机酸分泌总量显着提高,与SP相比,IP、1/4SP和1/8SP的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增加了162.86%~337.14%、84.44%~428.89%和354.55%~1027.27%;甜高粱和高丹草在IP处理溶液中的H_2PO_4~-浓度显着高于对应的1/4SP和1/8SP处理,而拉巴豆在这3个处理中无显着差异,表明牧草根系通过分泌有机酸溶解难溶性磷,使之变为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且3种牧草难溶性磷的活化指数存在显着差异,溶磷能力表现为:甜高粱>高丹草>拉巴豆。因此,在种植制度中,安排能高效活化利用难溶性磷的牧草绿肥,能起到减施磷肥,增加效益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2](2019)在《4个高丹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生物学及营养学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淮地区选取海牛Monster(HN)、帕卡Pa Kahuna(PK)、大卡Big Kahuna(DK)和高丹草BJ0603(GDC)4个品种,采用传统方法对不同品种高丹草生物学特性,产量及营养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海牛生育期最长,可以达到腊熟期,其他品种在江淮地区均不能完成生殖生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高丹草株高和叶重是决定鲜草产量高低的最为密切的性状;不同刈割次数下,刈割2次的鲜草产量略高于刈割1次,但标准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刈割2次的甚至低于刈割1次;不同品种草产量差异显着,高丹草BJ0603的鲜草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P<0.05),标准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帕卡与高丹草BJ0603显着高于海牛与大卡(P<0.05)。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粗蛋白(CP)含量逐步增加,粗蛋白(CP)含量在孕穗期达到最高值,粗灰分(ASH)含量随生育期增加逐步减小;茎秆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及粗灰分(ASH)含量均有品种差异。综上所述,在江淮地区春播的高丹草品种各指标均表现良好,作为青饲或青贮利用时,综合产量、营养含量等因素,适合刈割1茬,海牛和高丹草BJ0603收获期应选择在孕穗期,而帕卡与大卡可以提前收获。(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5期)
牛亚青青,于肖夏,于卓,吴国芳,杨东升[3](2019)在《高丹草品种及新品系的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13个蒙农系列高丹草品种及新品系之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学差异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筛选出13个SSR适宜引物,对13份高丹草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307个位点条带,其中多态性SSR位点条带285个,占92.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位点22个,表明材料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用引物AH46建立了能明确区分13份高丹草材料的SSR指纹图,为高丹草品种和品系鉴定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分子依据。13份蒙农系列高丹草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9167,平均值为0.6358。以GD值0.62为基准将13份材料分为五类:蒙农1号及新品系10、13和12为第一类;蒙农2号、4号、5号、9号和7号为第二类;蒙农6号和8号为第叁类;新品系11和蒙农3号各单独为一类。这为高丹草作为中间材料进一步杂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4](2019)在《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陇东旱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全膜平铺、半膜平铺和露地(传统种植)4种栽培方式,种植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海牛"和"大卡BMR",测定并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及其这些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确定该类牧草的最佳栽培和饲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旱作4种栽培方式下,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延长,两品种的粗蛋白(CP)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整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糖锤度(BX)含量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植株生长后期(出苗后126和140 d),品种对CP和NDF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对ADF、TDN和BX含量影响显着(P<0.05),其中褐色中脉型(BMR)品种"大卡"的ADF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33.13%和40.39%,TDN含量相应较高,平均分别为58.14%和52.24%,非BMR型品种海牛的BX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12.41%和14.59%。栽培方式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均不显着(P>0.05),其中在不覆膜和半覆膜处理下ADF含量较低,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34.39%和34.01%,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39.98%和40.60%;而TDN含量相应较高,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57.42%和57.34%,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52.66%和52.20%。CP和TDN产量受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影响显着(P<0.05),且与干物质产量表现一致,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和干物质产量相对平衡点在126 d前后。因此,从饲草生产角度考虑,作青贮饲料利用时,选择BMR型品种"大卡"在全膜双垄沟或全膜平铺的栽培方式下种植,并于出苗后120~140 d收获为最佳栽培饲用模式。(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鑫,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牛皓[5](2019)在《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晋草4号’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确定高丹草‘晋草4号’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适应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晋草4号’各农艺性状和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西中部地区,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影响下,‘晋草4号’株高、茎粗、分蘖数、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和各项光合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株高、茎粗、生物产量、干重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F2D3时,表现最好;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在分别在F2D4、F2D2和F3D1时表现最好,F2D3表现次之。处理F2D3即种植密度为390000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时最为适宜。(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坤明[6](2019)在《高丹草强优势组合鉴选及其苗期杂种优势与DNA甲基化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丹草是综合高粱和苏丹草双亲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一年生禾本科饲草,杂种优势尤其明显,但其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仍不明确。大量科学研究相继证实DNA甲基化在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揭示高丹草杂种优势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预测其杂种优势,进而为指导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首先采用NCII设计配置36份高丹草杂交组合,结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强优势杂交组合,进一步采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苗期DNA甲基化进行理论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2年对36份高丹草杂交组合9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强优势组合7份,分别为11AX红、5A×21、5A X棕、8AX21、8AX棕、9AX21、9AX棕,这些材料经审定后可用于农业生产。2.7份高丹草材料与其亲本之间扩增出的总片段数比较接近,杂种与亲本材料平均得到127个甲基化位点,整体总甲基化水平范围为28.57%-37.60%,且平均全甲基化以及半甲基化位点数分别为106和21,甲基化水平变化范围分别为23.82%-31.01%、3.97%-7.57%;各杂交组合材料的总甲基化水平均低于其双亲,且相对于半甲基化模式,全甲基化模式在杂交组合总甲基化水平中占据主导地位。3.DNA甲基化类型分析显示,高丹草DNA甲基化主要以A型(维持两亲本共有类型的甲基化)、E型(去甲基化类型)为主,平均分别占据了整体甲基化类型的46.94%、20.62%,其余依次为C型(维持父本甲基化类型)、B型(维持母本甲基化类型)、D型(超甲基化类型)以及F型(其他),平均所占比例依次为11.94%、11.09%、6.79%、2.99%。显示杂种F,的甲基化类型主要来自于双亲的稳定遗传。4.DNA甲基化水平与高丹草苗期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显示,虽总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均显着或极显着负调控其苗期叶片长度(-0.667*,-0.757**),但整体表现为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性偏弱。5.DNA甲基化类型与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显示,C型(维持父本甲基化类型)甲基化水平与叶宽以及鲜重的中亲优势呈显着性正相关,而D型(超甲基化类型)甲基化程度却与鲜重中亲优势存在显着性负相关关系,显示特定类型的甲基化协调调控苗期高丹草杂种优势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朱永群,彭丹丹,彭燕,张新全,陈仕勇[7](2019)在《苏丹草及高丹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沙培植物育苗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9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及3份高丹草(S. bicolor×S. sudanense)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材料在干旱胁迫下保水能力强、叶绿素持有率高、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依据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7项抗逆相关指标,对12份材料的抗旱隶属值进行计算,其综合抗旱适应性鉴定结果为,材料编号1、2和3的苏丹草与10(‘蜀草2号’高丹草)、11(‘蜀草1号’高丹草)及12(‘海狮’苏丹草)抗旱性较强,编号为7、8的两份苏丹草和9号高丹草抗旱性较差。本研究为高梁属作物抗旱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源,李书杰[8](2019)在《饲用小黑麦、高丹草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李源记者李书杰)3月19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对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岗位、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饲用小黑麦、高丹草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体系创建与利用”成果进行了第叁方评价(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民报》期刊2019-04-09)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顾娴,郝生燕[9](2019)在《刈割次数对甘肃庆阳地区光敏型高丹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光敏型高丹草品种"大卡BMR"和"海牛"为对象,采用全生育期刈割一茬和两茬处理,测定各茬次产草量、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糖锤度(BX),计算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分析刈割茬次和品种对产草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鲜草产量影响极显着(P<0.01);刈割茬次对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影响极显着(P<0.01);总鲜草产量以刈割两茬最高,平均为128.87t/hm~2;总干物质产量以刈割一茬最高,平均为27.65t/hm~2;品种间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对刈割茬次的响应程度不一致。品种对CP、ADF和TDN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对NDF和BX影响显着(P<0.05);刈割茬次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均影响极显着(P<0.01);不同品种的CP、NDF和TDN含量对刈割茬次响应不一致。品种对CP和TDN产量影响不显着,刈割茬次对二者影响极显着(P<0.01);CP产量以刈割两茬之和最高,平均为2.52t/hm~2;TDN产量以刈割一茬最高,平均为14.07t/hm~2。综合分析表明,从生产优质饲草料和单位面积营养物质产出的角度考虑,以粗蛋白质和总可消化养分产量为目标时,选择品种大卡BMR并采用刈割两茬的生产方式最佳;以干物质和总可消化养分产量为目标时,选择品种大卡BMR并采用刈割一茬的生产方式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10](2019)在《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牛Monster(HN)、帕卡Pa Kahuna(PK)、大卡Big Kahuna(DK)和高丹草BJ0603(GDC)4个品种,利用传统法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使用试剂盒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根部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显着的品种差异;PK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其他3个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TN)及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变化关系较大。综上,不同品种土壤微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制定引种及管理方案可以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丹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江淮地区选取海牛Monster(HN)、帕卡Pa Kahuna(PK)、大卡Big Kahuna(DK)和高丹草BJ0603(GDC)4个品种,采用传统方法对不同品种高丹草生物学特性,产量及营养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海牛生育期最长,可以达到腊熟期,其他品种在江淮地区均不能完成生殖生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高丹草株高和叶重是决定鲜草产量高低的最为密切的性状;不同刈割次数下,刈割2次的鲜草产量略高于刈割1次,但标准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刈割2次的甚至低于刈割1次;不同品种草产量差异显着,高丹草BJ0603的鲜草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P<0.05),标准草产量及干物质产量帕卡与高丹草BJ0603显着高于海牛与大卡(P<0.05)。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粗蛋白(CP)含量逐步增加,粗蛋白(CP)含量在孕穗期达到最高值,粗灰分(ASH)含量随生育期增加逐步减小;茎秆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及粗灰分(ASH)含量均有品种差异。综上所述,在江淮地区春播的高丹草品种各指标均表现良好,作为青饲或青贮利用时,综合产量、营养含量等因素,适合刈割1茬,海牛和高丹草BJ0603收获期应选择在孕穗期,而帕卡与大卡可以提前收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丹草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麒,袁玲.甜高粱、高丹草和拉巴豆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与吸收[J].草业学报.2019
[2].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4个高丹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生物学及营养学特性比较[J].草原与草坪.2019
[3].牛亚青青,于肖夏,于卓,吴国芳,杨东升.高丹草品种及新品系的SSR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9
[4].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5].吕鑫,平俊爱,杜志宏,李惠明,牛皓.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丹草‘晋草4号’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数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9
[6].张坤明.高丹草强优势组合鉴选及其苗期杂种优势与DNA甲基化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朱永群,彭丹丹,彭燕,张新全,陈仕勇.苏丹草及高丹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J].草业科学.2019
[8].李源,李书杰.饲用小黑麦、高丹草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河北农民报.2019
[9].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顾娴,郝生燕.刈割次数对甘肃庆阳地区光敏型高丹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9
[10].李争艳,徐智明,师尚礼,贺春贵.江淮地区不同品种光敏型高丹草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