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罗图论文_张雪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赫罗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恒星,主星,星等,巨星,光度,光谱,测光。

赫罗图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松[1](2015)在《恒星演化之赫罗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颗黄矮星,但除了太阳外,其周围还存在着红巨星、蓝矮星、褐矮星和白矮星等诸多类型的天体,通过对这些恒星的长期观测,天文学家们对恒星的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分别提出了恒星分类演化的图表,天文学界(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5-08-22)

卞毓麟[2](2014)在《恒星身世案 循迹赫罗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天文学中,有两幅至为重要的图:赫罗图和哈勃图。前者是揭开恒星身世之谜的钥匙,后者则是宇宙膨胀乃至大爆炸理论的首要观测证据。今年适逢赫罗图百年诞辰,谨撰此文,以资纪念。孕育中的恒星万物皆有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恒星也不例外。那么,一颗恒星究竟如何度过其一生呢?一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从孕育到长成大致可分7个阶段,从成年到老死也可分为7个阶段。现在我们就来从头说起。第1阶段——星际云太空中有着许许多多远比今日之太阳系大得多的星际云。它们由非常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最主要的成分是最简单的化学元(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4年03期)

涂泓[3](2013)在《恒星的演化和赫罗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赫罗图是研究恒星的重要工具,可用于描述恒星的各种特征及恒星从出生到死亡的演化过程。本文定性地介绍赫罗图的基本概念、恒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所代表的物理学含义以及恒星的演化在赫罗图上表现出来的轨迹。(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期刊2013年06期)

洪雅芳,蒋苏云[4](2011)在《中等质量恒星在赫罗图中由E-AGB星进入TP-AGB星的分界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3~10 M_☉恒星在赫罗图上演化轨迹的研究,分析恒星内部氦壳层燃烧峰值处能量、密度、温度、氦壳层表面光度与恒星表面光度比及恒星半径的变化,给出了中等质量恒星由早期AGB星演化至热脉冲AGB星阶段在赫罗图上的分界点,与119颗碳星的观测结果吻合得相当好.同时提出:在恒星演化至该分界点之后,其星风物质损失公式可能需要引入一个与表面光度无关的量以主导超星风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考虑湍流压效应下5 M_☉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及星风物质损失率的分析,发现湍流压在热脉冲AGB星阶段对星风物质损失影响较大,从而使得热脉冲AGB星的湍流压不可忽略,进而提出了影响热脉冲AGB星星风物质损失的可能的物理因素.(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菲鹿[5](2003)在《恒星辐射不透明度对赫罗图中蓝回绕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不同的恒星辐射不透明度数值 ,对 5至 9个太阳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进行计算 ,来研究辐射不透明度对赫罗图中蓝回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赫罗图中 ,使用OPAL不透明度值的恒星演化迹中存在着蓝回绕。而且 ,随着辐射不透明度的增加 ,蓝回绕会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本文来源于《紫金山天文台台刊》期刊2003年02期)

孙锦,唐歌实,张燕平[6](1997)在《恒星形成时期强远红外源的红外发射与赫罗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IRAS点源星表(PSC)中选择了一批流量只F100μ≥500Jy,且属于正在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的强远红外源,利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1.26m红外望远镜,对这批源进行了J、H、K波段的近红外观测,得到了12个源的第一次J、H、K测光资料.结合外台站的红外观测资料和IRAS点源星表数据,我们对强远红外源的红外发射进行了修正的黑体光球模型、双壳层尘埃发射模型以及详细的辐射转移等模型的拟合,得到了这些源的一系列重要的物理参量,如中心星的等效光球温度,近红外消光以及包层的尘埃温度和密度随半径变化的幂律等.本文利用红外导出的中心星光球温度和光度,得到了与这些强远红外源成协的大质量年轻天体在赫罗图上的位置和演化特征.我们发现,对质量一定的大质量年轻星,沿着向主序演化的方向,红外谱在12μ-60μ间的斜率S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对演化到同一时间线的星,随着质量的增大,S也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分析了这一性质.并提出了利用红外资料研究赫罗图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深埋于分子云和尘埃包层的大质量年轻星早期演化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温韧,孙逸倩[7](1997)在《关于赫罗图的方法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赫罗图(HR 图)是二十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Ejnar Hertzsprung,1873—1967)和美国天文学家 H·N·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l,1877—1957)创制的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图。是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与其它科学方法有机结合中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行之有效的天文方法,并带给天文研究、特别是恒星演化研究以重大的突破,充分显示出方法上的创新在天文进步中的巨大威力。本文仅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赫罗图的方法论意义作粗浅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1期)

丁蔚[8](1988)在《赫罗图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讨论赫罗图的建立及其在天文学史上的意义。在天体测量学和天体物理学发展的基础上,赫茨普龙研究恒星光谱型与光度的关系,首先发现了巨星序和矮星序,并发表了第一幅星团的颜色-星等图。罗素发现巨星序和矮星序较赫氏略迟,但他发表了第一幅场星的光谱-光度图,并首先将赫罗图用来讨论恒星演化问题。因此赫、罗二氏是赫罗图的创始人,他们在创建中具有同等的功绩。蒙克虽然最早讨论恒星光谱型与光度的关系,但由于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他最终未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1988年03期)

赫罗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20世纪天文学中,有两幅至为重要的图:赫罗图和哈勃图。前者是揭开恒星身世之谜的钥匙,后者则是宇宙膨胀乃至大爆炸理论的首要观测证据。今年适逢赫罗图百年诞辰,谨撰此文,以资纪念。孕育中的恒星万物皆有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恒星也不例外。那么,一颗恒星究竟如何度过其一生呢?一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从孕育到长成大致可分7个阶段,从成年到老死也可分为7个阶段。现在我们就来从头说起。第1阶段——星际云太空中有着许许多多远比今日之太阳系大得多的星际云。它们由非常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最主要的成分是最简单的化学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赫罗图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松.恒星演化之赫罗图[N].中国航天报.2015

[2].卞毓麟.恒星身世案循迹赫罗图[J].现代物理知识.2014

[3].涂泓.恒星的演化和赫罗图[J].物理教学.2013

[4].洪雅芳,蒋苏云.中等质量恒星在赫罗图中由E-AGB星进入TP-AGB星的分界点[J].天文学报.2011

[5].王菲鹿.恒星辐射不透明度对赫罗图中蓝回绕的影响(英文)[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2003

[6].孙锦,唐歌实,张燕平.恒星形成时期强远红外源的红外发射与赫罗图[J].天文学报.1997

[7].温韧,孙逸倩.关于赫罗图的方法论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8].丁蔚.赫罗图的建立[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

论文知识图

卡特拉佛线描图,卡帕町螺发,秣菟...罗恩·赫伦的“步行城”(WalingCit...主星的赫罗图在赫罗图中中等质量恒星的演化轨...恒星的赫罗图大质量恒星的赫罗图

标签:;  ;  ;  ;  ;  ;  ;  

赫罗图论文_张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