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兰文登区委党校山东文登264400
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的大问题,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因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做基础,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为世界接受和认可的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出发阵地,是我们保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根本依据,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温情与敬意是基本态度
温情与敬意是钱穆先生在创作《国史大纲》时首先提出的,在《国史大纲》序言中钱穆先生写到:“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之希望。”时至今日,这些话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有它产生的具体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阶段,都有它所适应当时历史使命、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具体形式与具体内容。传统文化面临的难题是产生它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存在了,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就必须解答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要。这就需要深入把握时代的变迁,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来说,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说到底就是要解决怎样看懂、怎样看透、怎样产生共鸣这几个层次的问题。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回答当代现实问题,适应时代要求,从而推陈出新,使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协调,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相契合,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说到底就是研究传统文化怎样解决当代社会变迁带来的问题和需要。比如当前我们面临着市场经济问题、法制建设问题、家庭结构变化问题、城市化问题、国际交往问题等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文化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需要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上述问题的由来,并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对上述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如此,它在理论上才能立得住,才能够说服人,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站得住脚跟。而对现代问题的回应与解决也将进一步凸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三.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重要举措
文化的生命力在哪里?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面。只有每一个老百姓在为人处事、思考问题、面对抉择的时候能从这个文化里边吸收营养,能以这个文化的价值观念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换言之,只有文化被人民所需要,人民离不开文化,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真正落在地上。为此,必须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来说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说起来就是3句话:一是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二是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三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为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进社区进家庭。大众参与既是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渠道和方式,也是最终的目的。
四.推进党员干部学国学活动。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习近平同志早在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号召党员干部应当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要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落实到具体的书目,今天我们应该读哪些经典呢?钱穆先生早就为我们列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书单。钱穆在《中国人的思想总纲》中说:“我们中国人应有几部必读的书。……我个人则认为,我们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应该读四部书。一部是《论语》,一部是《孟子》,第三部是《老子》,第四部是《庄子》。读了这面,还应该读那面。这就叫‘一阴一阳’。在中国思想界里,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唐朝以后的经典,钱穆先生又列了三部: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朱子选的《近思录》,王阳明的《传习录》。合上战国时代的四部,钱先生说可成为中国人的新《七经》。
文化传承与弘扬不仅仅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应尽之本分,因为“文化乃是一民族大群集体人生之一种精神共业,此一大群集体中多数人的文化意识淡薄,文化精神消失,则此一文化必然会下降与后退。中国古人则称之为道不明,道不行。”①所以中国文化的兴衰与否取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文化才能继往开来迎来新的辉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中华儿女!
——
①钱穆钱穆《中国文化的进退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