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论文和设计-杜欣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第一静端子,动端子设有衔铁,电磁铁用于吸引衔铁;第一静端子包括第一焊脚及自第一焊脚的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绝缘本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第一焊脚的自由端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的两端;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两个支撑块制成住第一接触部,防止第一接触部朝靠近第二撑板的方向弯折而发生变形,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第一静端子,动端子设有衔铁,电磁铁用于吸引衔铁以驱动动端子导通第一静端子或与第一静端子分离断开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端子包括第一焊脚及自第一焊脚的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脚垂直设置,绝缘本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第一焊脚的自由端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块,第二撑板位于第一撑板与第一接触部之间,两个支撑块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的两端。

设计方案

1.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第一静端子,动端子设有衔铁,电磁铁用于吸引衔铁以驱动动端子导通第一静端子或与第一静端子分离断开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端子包括第一焊脚及自第一焊脚的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脚垂直设置,绝缘本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第一焊脚的自由端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块,第二撑板位于第一撑板与第一接触部之间,两个支撑块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撑块位于另一个支撑块与第一焊脚之间,动端子设有弹性部,衔铁设置于弹性部,弹性部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撑板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弹性部的自由端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或与第一接触部分离断开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部,弹性部自固定部弯折延伸而成,固定部设有两个第三焊脚,两个第三焊脚平行设置,第三焊脚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两个第三焊脚之间的固定部用于抵触第一撑板的上表面,第一焊脚、第三焊脚分别位于第一撑板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具有第三接触部及两个弹片部,第三接触部位于两个弹片部之间,第三接触部与弹片部之间具有让位间隙,第三接触部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两个弹片部分别与衔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轭铁及线圈,绝缘本体设有连接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的柱体,铁芯贯穿柱体,线圈绕设于柱体的外侧并位于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之间,轭铁呈L型,轭铁具有第一铁板及自第一铁板弯折的第二铁板,第一铁板连接于铁芯的一端,第一铁板设置于第一撑板,第二铁板用于抵触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铁芯的另一端用于吸引衔铁,衔铁用于导通第二铁板及铁芯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凸块,固定部位于两个凸块之间,固定部设有两个缺口槽,两个缺口槽分别用于容设两个凸块,缺口槽的槽壁用于抵触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二静端子,第二静端子的构造与第一静端子的构造相同,第二静端子包括第二焊脚及自第二焊脚弯折的第二接触部,第二焊脚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接触部抵触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板设有插槽及突伸入插槽内的卡块,第一铁板用于突伸入插槽内,第一铁板设有用于容设卡块的卡槽,卡槽的槽壁用于抵触卡块,第一铁板设有容置孔,铁芯的一端设有突伸入容置孔内的铆柱,铆柱用于铆接入容置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板设有突伸入容置孔内的多个肋条,肋条与容置孔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多个肋条围绕容置孔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肋条用于抵触铆柱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板设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凹设而成,第二接触部容设于容置盲槽内,容置盲槽的槽壁用于抵触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突伸入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各种电路控制中的常用自动开关,继电器的种类繁多,电磁继电器即为继电器常用的种类之一,电磁继电器具有动触头及静触头,实际使用时,动触头经由接触静触头或与静触头分离实现继电器的通断,现有技术中静触头的构造设计不合理,静触头会因发生变形而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导致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两个支撑块制成住第一接触部,防止第一接触部朝靠近第二撑板的方向弯折而发生变形,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第一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及第一静端子,动端子设有衔铁,电磁铁用于吸引衔铁以驱动动端子导通第一静端子或与第一静端子分离断开导通;所述第一静端子包括第一焊脚及自第一焊脚的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脚垂直设置,绝缘本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第一焊脚的自由端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块,第二撑板位于第一撑板与第一接触部之间,两个支撑块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的两端。

较佳地,一个所述支撑块位于另一个支撑块与第一焊脚之间,动端子设有弹性部,衔铁设置于弹性部,弹性部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撑板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弹性部的自由端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或与第一接触部分离断开导通。

较佳地,所述动端子包括固定部,弹性部自固定部弯折延伸而成,固定部设有两个第二焊脚,两个第二焊脚平行设置,第二焊脚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两个第二焊脚之间的固定部用于抵触第一撑板的上表面,第一焊脚、第二焊脚分别位于第一撑板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弹性部具有第二接触部及两个弹片部,第二接触部位于两个弹片部之间,第二接触部与弹片部之间具有让位间隙,第二接触部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两个弹片部分别与衔铁连接。

较佳地,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轭铁及线圈,绝缘本体设有连接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的柱体,铁芯贯穿柱体,线圈绕设于柱体的外侧并位于第一撑板与第二撑板之间,轭铁呈L型,轭铁具有第一铁板及自第一铁板弯折的第二铁板,第一铁板连接于铁芯的一端,第一铁板设置于第一撑板,第二铁板用于抵触第一撑板及第二撑板,铁芯的另一端用于吸引衔铁,衔铁用于导通第二铁板及铁芯的另一端。

较佳地,所述轭铁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凸块,固定部位于两个凸块之间,固定部设有两个缺口槽,两个缺口槽分别用于容设两个凸块,缺口槽的槽壁用于抵触凸块。

较佳地,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二静端子,第二静端子的构造与第一静端子的构造相同,第二静端子包括第二焊脚及自第二焊脚弯折的第二接触部,第二焊脚贯穿第一撑板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接触部抵触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撑板设有插槽及突伸入插槽内的卡块,第一铁板用于突伸入插槽内,第一铁板设有用于容设卡块的卡槽,卡槽的槽壁用于抵触卡块,第一铁板设有容置孔,铁芯的一端设有突伸入容置孔内的铆柱,铆柱用于铆接入容置孔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铁板设有突伸入容置孔内的多个肋条,肋条与容置孔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多个肋条围绕容置孔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肋条用于抵触铆柱的外表面。

较佳地,所述第二撑板设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凹设而成,第二接触部容设于容置盲槽内,容置盲槽的槽壁用于抵触第二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突伸入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两个支撑块制成住第一接触部,防止第一接触部朝靠近第二撑板的方向弯折而发生变形,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绝缘本体 2—塑胶壳 3—动端子

4—第一静端子 5—衔铁 6—第一焊脚

7—第一接触部 8—第一撑板 9—第二撑板

11—支撑块 12—弹性部 13—固定部

14—第三焊脚 15—第三接触部 16—弹片部

17—让位间隙 18—铁芯 19—轭铁

21—线圈 22—柱体 23—第一铁板

24—第二铁板 25—凸块 26—缺口槽

27—第二静端子 28—第二焊脚 29—第二接触部

31—插槽 32—卡槽 33—容置孔

34—铆柱 35—肋条 36—容置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1,设置在绝缘本体1上的电磁铁及端子组件,套设在绝缘本体1外侧的塑胶壳2,塑胶壳2用于将电磁铁、端子组件封装在绝缘本体1上,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3及第一静端子4,动端子3设有衔铁5,电磁铁用于吸引衔铁5以驱动动端子3导通第一静端子4或与第一静端子4分离断开导通;所述第一静端子4包括第一焊脚6及自第一焊脚6的弯折延伸的第一接触部7,第一接触部7与第一焊脚6垂直设置,绝缘本体1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撑板8及第二撑板9,第一焊脚6的自由端贯穿第一撑板8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撑板9远离第一撑板8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块11,第二撑板9位于第一撑板8与第一接触部7之间,两个支撑块11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7靠近第一撑板8一侧的两端,塑胶壳2的内壁用于抵触第一接触部7远离第二撑板9的一侧。

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两个支撑块11制成住第一接触部7,防止第一接触部7朝靠近第二撑板9的方向弯折而发生变形;利用塑胶壳2的内壁抵触第一接触部7远离第二撑板9的一侧,防止第一接触部7朝远离第二撑板9的方向弯折而发生变形,避免因第一静端子4变形而失效,延长第一静端子4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一个所述支撑块11位于另一个支撑块11与第一焊脚6之间,动端子3设有弹性部12,衔铁5设置在弹性部12上,弹性部12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撑板9与第一接触部7之间,弹性部12的自由端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7或与第一接触部7分离断开导通,弹性部12位于两个支撑块11之间,利用第二撑板9、第一接触部7对弹性部1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利用两个支撑块11对弹性部12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确保弹性部12在预定的区域内活动,避免弹性部12的活动区域发生变化而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所述动端子3包括固定部13,弹性部12自固定部13弯折延伸而成,固定部13设有两个第三焊脚14,两个第三焊脚14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三焊脚14位于固定部13远离弹性部12的一端,第三焊脚14贯穿第一撑板8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两个第三焊脚14之间的固定部13用于抵触在第一撑板8的上表面上,利用第一撑板8挡止固定部13,防止动端子3过度装入第一撑板8内,第一焊脚6、第三焊脚14分别位于第一撑板8的两端,当继电器安装在外界的电路板上之后,第一撑板8抵触在电路板上,第一焊脚6、第三焊脚14均焊接在电路板上,确保绝缘本体1两端的受力均衡,使得继电器稳固固定在电路板上。

所述弹性部12具有第三接触部15及两个弹片部16,第三接触部15位于两个弹片部16之间,第三接触部15与弹片部16之间具有让位间隙17,第三接触部15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7,当第三接触部15抵触导通第一接触部7时,利用第三接触部15与弹片部16之间的让位间隙17使得弹性部12能够自由发生弹性形变,增大第三接触部15与第一接触部7之间的接触力,确保两者稳定地接触导通,避免继电器受到震动或意外的碰触而导致两者分离;两个弹片部16分别与衔铁5的左右两端连接,一方面保证衔铁5稳固安装在动端子3上,另一方面使得衔铁5经由弹片部16与弹性部12弹性连接,避免电磁铁吸引衔铁5的吸引力干扰弹性部12的第三接触部15与第一接触部7正常接触导通。

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18、轭铁19及线圈21,绝缘本体1设置有连接第一撑板8与第二撑板9的柱体22,柱体22位于第一撑板8与第二撑板9之间,铁芯18贯穿柱体22,线圈21绕设在柱体22的外侧并位于第一撑板8与第二撑板9之间,轭铁19呈L型,轭铁19具有第一铁板23及自第一铁板23弯折的第二铁板24,第一铁板23与第二铁板24垂直设置,第一铁板23连接在铁芯18的一端上,第一铁板23设置在第一撑板8上,第二铁板24用于抵触在第一撑板8上及第二撑板9上,铁芯18的另一端用于吸引衔铁5,衔铁5用于导通第二铁板24及铁芯18的另一端。

所述轭铁19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凸块25,固定部13位于两个凸块25之间,固定部13设有两个缺口槽26,两个缺口槽26分别用于容设两个凸块25,缺口槽26的槽壁用于抵触凸块25。动端子3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之后,利用两个凸块25对固定部13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动端子3的准确限位,确保动端子3稳固定位在所需的准确位置。

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二静端子27,第二静端子27的构造与第一静端子4的构造相同,第二静端子27包括第二焊脚28及自第二焊脚28弯折的第二接触部29,第二焊脚28贯穿第一撑板8并用于焊接至外界的电路板,第二接触部29抵触在第二撑板9远离第一撑板8的一侧上,利用第二撑板9挡止第二接触部29,防止第二接触部29朝靠近第一撑板8的方向弯折变形;第一接触部7与第二接触部29平行设置,第三接触部15位于第一接触部7与第二接触部29之间,利用第一接触部7、第二接触部29分别对第三接触部15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第三接触部15用于导通第一接触部7或第二接触部29,利用两个支撑块11对第三接触部15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撑板8上设有插槽31及突伸入插槽31内的卡块,第一铁板23用于突伸入插槽31内,第一铁板23设有用于容设卡块的卡槽32,卡槽32的槽壁用于抵触卡块,当第一铁板23装入插槽31内之后,卡槽32的槽壁抵触卡块,确保第一铁板23准确定位在绝缘本体1上的正确位置;第一铁板23设有容置孔33,铁芯18的一端设有突伸入容置孔33内的铆柱34,铆柱34用于铆接入容置孔33内,利用容置孔33的孔壁挡止铆柱34,防止轭铁19从绝缘本体1上退出。

所述第一铁板23设有突伸入容置孔33内的多个肋条35,肋条35与容置孔33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多个肋条35围绕容置孔33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肋条35用于抵触铆柱34的外表面。当铆柱34装入容置孔33内之后,铆柱34挤压肋条35使得肋条35变形,从而确保铆柱34稳固、紧密地定位在第一铁板23上,确保铁芯18与第一轭铁19之间的磁感线的顺利传输,确保继电器的稳定使用性能。

所述第二撑板9设有容置盲槽36,容置盲槽36自第二撑板9远离第一撑板8的一侧凹设而成,第二接触部29容设在容置盲槽36内,容置盲槽36的槽壁用于抵触第二接触部29,避免第二接触部29相对第二撑板9移动,确保第三接触部15可以稳定地接触导通第二接触部29,第二接触部29突伸入第二撑板9远离第一撑板8的一侧,第三接触部15接触导通第二接触部29突伸出第一撑板8的一侧,避免第三接触部15碰触第一撑板8而造成使用干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7061.0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6130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H01H 50/14

专利分类号:H01H50/14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莆心湖中心二路27号

发明人:杜欣洋

第一发明人:杜欣洋

当前权利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田小伟

代理机构:44215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防止静端子变形的继电器论文和设计-杜欣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