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它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后墙体、通风洞、通风管道和封堵棉塞,后墙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管道,通风洞由通风管道穿插后墙体放置而成,通风洞内外均设置有封堵棉塞;所述的通风洞为上下交错设置的两排圆洞;所述的后墙体为北墙。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利用室内外空气对流有效降低温室高湿导致的病害危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墙体(1)、通风洞(2)、通风管道(3)和封堵棉塞(4),后墙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管道(3),通风洞(2)由通风管道(3)穿插后墙体(1)放置而成,通风洞(2)内外均设置有封堵棉塞(4);所述的通风洞(2)为上下交错设置的两排圆洞;所述的后墙体(1)为北墙。
设计方案
1.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墙体(1)、通风洞(2)、通风管道(3)和封堵棉塞(4),后墙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管道(3),通风洞(2)由通风管道(3)穿插后墙体(1)放置而成,通风洞(2)内外均设置有封堵棉塞(4);所述的通风洞(2)为上下交错设置的两排圆洞;所述的后墙体(1)为北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管道(3)里高外低呈倾斜度为20°的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洞(2)室内高度为下排距离室内地面100cm以上,上排距离地面150-200cm;所述的通风洞东西向间距为5-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洞(2)由外径100mm硬聚氯乙烯管道穿插后墙体(1)内外放置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堵棉塞(4)塞入通风口内深度冬季不短于20c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
背景技术
当前,日光温室仍然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蔬菜栽培设施,其栽培茬口有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其中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黄瓜、番茄等主要蔬菜,生产面积大,效益也最高。同时,技术难度也是最大的。特别是在冬季低温季节生产,常常面临弱光、低温、高湿等生产问题。尤其是在日光温室温、光管理上,需要精细而有效的调控。其中通风管理是一项日常而十分重要的工作。否则,棚内蔬菜易受到高温、低温、高湿等不良环境的影响,进而降低产量和效益,
但是,一直以来,在日光温室的设计和建造理念上,特别是越冬茬日光温室生产上,强调保温、增温,总认为冬季温度低,不敢强调通风,而对于降温和排湿考虑不多。日光温室的通风管理以温度为标准,不是以湿度为标准。具体实践中,对于日光温室的通风、降温、排湿,只是设计单纯依靠温室顶部的扒缝口来进行,依靠内外交换,普遍存在空气对流不畅、排湿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缺氧、水滴较多、高湿病害猖獗等现实问题,影响到日光温室性能的发挥。过去曾经在温室顶部设计有“高帽”型通风排湿孔,但也是不对流室内外空气,怕冷风直接吹入室内。
目前我国日光温室设计和建造存在的通风弊端,不仅在冬季生产中,而且在其他生产季节也尤为突出。
为此,本实用新型改造设计出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便于进行越冬茬日光温室的温湿度的合理调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利用室内外空气对流有效降低温室高湿导致的病害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包括后墙体、通风洞、通风管道和封堵棉塞,后墙体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管道,通风洞由通风管道穿插后墙体放置而成,通风洞内外均设置有封堵棉塞;所述的通风洞为上下交错设置的两排圆洞;所述的后墙体为北墙。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风管道里高外低呈倾斜度为20°的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风洞室内高度为下排距离室内地面100cm以上,上排距离地面150-200cm;所述的通风洞东西向间距为5-10m。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风洞由外径100mm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穿插后墙体内外放置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封堵棉塞塞入通风口内深度冬季不短于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室内外空气对流有效降低温室高湿导致的病害危害。采用本后墙的日光温室,冬季和早春开起后墙体通风洞放风时,室内外空气对流,降温排湿快,有效增加室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且倾斜式风洞不易冷风直接吹袭植株,夏季雨水也不会通过风洞倒灌室内。与对照温室相比,在同一时间内,在设计后墙风口开50%风洞的条件下,降温速度提高100%,排湿速度提高80%,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00%;两个月内温室黄瓜灰霉病发病率降低80%,防治灰霉病效果为90%,产量提高20%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排湿型日光温室后墙,包括后墙体1、通风洞2、通风管道3和封堵棉塞4,后墙体1上设置有多个通风管道3,通风洞2由通风管道3穿插后墙体1放置而成,通风洞2内外均设置有封堵棉塞4;所述的通风洞2为上下交错设置的两排圆洞;所述的通风管道3里高外低呈倾斜度为20°的角(所述的后墙体1为北墙,图1中的6为后屋面,7为前屋面,8为南墙)。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通风洞2室内下排距离室内地面5的高度为100cm以上,上排距离室内地面5的高度为150-200cm;所述的通风洞东西向间距为5-10m。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通风洞2由外径100mm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穿插后墙体1内外放置而成。
此外,所述的封堵棉塞4塞入通风口内深度冬季不短于20cm。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日光温室越冬期,晴天上午日光温室内室温达到33℃-35℃时,即开始通风管理。首先打开温室上部的通风口,然后根据风向、风力和温度情况,适量打开后墙通风洞2的里外封堵棉塞4,进行降温、排湿、增氧和补充二氧化碳。植株较高时,多打开上排通风洞2。具体调控时,打开通风洞数量主要依据室温而定,可间隔和上下交错打开后墙通风洞2。通风时间也是根据室内外温度、天气等状况灵活掌握。注意观察温度、植株、天气变化,防止降温过度或冷风侵袭,加强冬季对封堵棉塞4的密封管理。春季气温回升后,增加开启温室后墙通风洞的数量与时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781.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30721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A01G 9/14
专利分类号:A01G9/14;A01G9/24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河南科技学院
第一申请人:河南科技学院
申请人地址: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河南科技学院
发明人:王广印;陈碧华;郭卫丽;计善玲;沈军;李贞霞;孙涌栋
第一发明人:王广印
当前权利人:河南科技学院
代理人:舒欣
代理机构:43205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日光温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