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过敏性紫癜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琴[1](2020)在《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和意义:评价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检测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 VEGF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水平,由此在VEGFA/VEGFR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信号通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理论基础上探索止衄化斑汤的作用机理及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新的药物靶点,为研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止衄化斑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芦丁片和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分别治疗3周,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复发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VEGFA水平。最后统计分析两组差异,血清VEGFA结果可与文献中健康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对比。结果:1、疾病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8%(P<0.01)。两组均能显着减少证候总积分(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复发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7.2%(P<0.01)。2、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均能显着减少皮肤紫癜(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P>0.05)。试验组可明显缩短皮肤紫癜病程(P<0.01),延缓皮肤紫癜复发(P<0.05)。两组均能显着减少次症积分(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两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清VEGFA水平(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VEGFA与主症积分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1),且高度相关(R=0.879),与年龄、性别、病程均不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急性期试验组、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组(P<0.01),恢复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试验组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和意义: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疗效良好,在治疗皮肤紫癜方面与芦丁片和维生素C片疗效相当,在抑制血管炎症、促进血管修复、缩短病程、延缓复发、降低复发率、改善整体状况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血清VEGFA水平与皮肤紫癜高度相关,对血管内皮具有损伤和修复的双重作用,其恢复较皮肤紫癜滞后,可作为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恢复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VEGFA/VEGFR2通路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止衄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理,可进一步研究其下游机制。血清VEGFA 水平除受皮肤紫癜影响外,可能与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有关,这可能与体内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水平有关,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成果,提出小剂量的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血清VEGFA的适量表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新假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刘倩,柴慧娅,马永德[2](2020)在《雷公藤多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儿童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5%)显着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T-AOC及SOD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时间,同时改善患儿的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苗丰[3](2020)在《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介导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本病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其常见并发症。HSP属中医“血证”、“葡萄疫”、“发斑”范畴。青紫合剂是北京儿童医院院内制剂,由青黛、紫草、绵马贯众、丹参、白芷、寒水石、威灵仙、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对HSP有确切疗效。青紫颗粒是青紫合剂经改剂型制备的颗粒剂。本研究基于其功效主治及过敏性紫癜可能的发病机制,建立卵蛋白(Ovalbumin,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和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观察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卵蛋白(OVA)所致肾型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皮肤、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58g·kg-1)、中剂量组(9.16 g·kg-1)、高剂量组(18.32 g·kg-1地塞米松组(0.55 mg·kg-1),芦丁片组(12.05 mg·kg-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复制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胡椒、干姜、荜茇=1:1:1的水煎液(0.125 g·kg-1)1.2 ml灌胃,每日两次,连续灌胃21日,模拟中医血热证造模。第22日大鼠腹腔注射含OVA、氢氧化铝凝胶、LPS及伊文思蓝的生理盐水溶液每只1 ml,并于当日按剂量灌服药液,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溶媒,连续7日。第29日大鼠腹腔注射上述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内,皮肤外涂含OVA、氢氧化铝凝胶及LPS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以激发过敏反应。30 min后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取皮肤、肾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能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2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皮肤、肾脏IgA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补体C3、C4、TGF-β1表达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11 g·kg-1)、中剂量组(8.22 g·kg-1)、高剂量组(16.44 g·kg-1),地塞米松组(0.63 mg·kg-1),芦丁片组(12.54 mg-kg-1)。采用口服麦胶蛋白抗原法,复制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4 mg/10g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3周,每周1次,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模型小鼠灌胃6 mmol/LHCl酸化水溶解的0.1%麦胶蛋白0.5ml/只,连续至14周末,隔日1次,正常组以相同溶媒处理。造模的最后3日,用1 mg麦胶蛋白加入5 mmol/LHCl酸化的pH7.4的PBS液中,尾静脉注射,0.2 ml/只,每日1次,连续3日。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从第15周开始,各给药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3周,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蒸馏水。各组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取皮肤及肾脏,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纯IgA沉积,PAS染色法观察组织IgA1异常糖基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皮肤及肾脏补体C3、补体C4及TGF-β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增加(P<0.05或P<0.01),肾脏IgA、补体C4表达增加(P<0.05或P<0.01),皮肤及肾脏均有IgA1异常糖基化发生,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麦胶蛋白所致的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降低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及肾脏IgA、补体C3、补体C4、TGF-β1表达,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皮肤及肾脏IgA1异常糖基化。结论:青紫颗粒可改善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的肾脏损伤,该作用与其降低AOPPs水平,减少IgA、CIC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有关。综上,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减少IgA、CIC沉积,降低AOPPs水平,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环节。
吴瑕[4](2019)在《8-异前列腺素F2α与氧化应激及过敏性紫癜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8-异前列腺素F2α是氧化应激状态下细胞膜脂质花生四烯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经非酶途径β裂解重组而形成的稳定的终末产物,是评价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和损伤的理想指标。氧化应激可损伤生物分子,引起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其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肾脏损害的过程。该文综述了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脂质过氧化反应,8-异前列腺素F2α的产生及意义,氧化应激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及肾脏损害中的机制,以及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对于过敏性紫癜的重要临床意义,可为今后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梅文龙,李桂玉[5](2019)在《自拟槐花祛紫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伴有心脏损伤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对脂质过氧化损害的防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自拟槐花祛紫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伴有心脏损伤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疗效及对脂质过氧化损害的防护作用。方法将82例伴有心脏损伤的HS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抗血小板、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槐花祛紫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记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心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和血浆MDA、MPO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SOD和T-AOC水平均升高(P均<0.05),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一定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槐花祛紫汤联合孟鲁司特钠能够显着缓解合并心脏损伤的HSP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具有显着的心脏保护效应,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脂质过氧化损害有关。
潘晓凡[6](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多发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小血管的IgA血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非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肿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当HSP累及消化道,出现消化道出血,对患儿的短期预后会产生重要影响,治疗上往往需要禁食、胃肠减压、甚至外科手术等治疗,明显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使用。而且近年来,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主要着重点在于紫癜性肾炎的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是否可以通过一些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来预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成为研究的热点,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以期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减少医疗花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45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7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皮疹分布范围、是否有诱因、关节肿痛、腹痛、呕吐、水肿等症状;血WBC、HB、PLT、N、L、MPV、PCT、NLR、PLR、D-二聚体、Fbg等血指标以及24小时尿蛋白,对两组数据分别行单因素的统计学分析,每组数据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资料有HSP患儿112例,男69例(61.6%),女43例(38.4%),男女性别比为1.6:1.0,最小患儿3岁,最大者14岁,平均起病年龄(8.38±3.06)岁。其中,消化道出血患儿有45例,男有28例(62.2%),女有17例(37.8%),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0.2%,起病2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36例(80%)。2、临床表现特征:在纳入研究的112例HSP患儿中,都有皮疹紫癜表现(100%);有腹痛表现的有45例(40.2%);有关节症状的有57例(50.9%);有呕吐症状的有47例(42%);有水肿症状的有9例(8.04%)。3、儿童HSP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结果显示:皮疹分布范围、呕吐通过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诱因、关节肿痛、水肿、腹痛、CRP、24小时尿蛋白、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LT、NLR、PCT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淋巴细胞绝对值、PDW、PLR、MPV、Fbg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疹分布范围、NLR、PCT是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40.2%,起病2周内为发病高峰,需密切监测;2、有呕吐症状,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升高、血小板升高可能与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相关;3、皮疹分布范围、NLR、PCT可能是儿童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当严密监测,以期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朱颖,董扬,徐达良,江家云,吴琳,柯瑞娟,方韶晗,彭寅[7](2018)在《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儿童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24例重症腹型HSP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和血液灌流组(12例),并以1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照组以及两个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水平,羟胺法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健康组比,常规组及HP组治疗前的IL-6、TNF-α、MDA明显增多,SOD、T-AOC明显下降(P<0.05),但常规组及H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组及HP组患儿的IL-6、TNF-α、MDA水平均下降,SOD、T-AOC均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P组变化较常规组更显着,但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组比较,治疗后第4天常规组消化道症状控制的比例较低,皮疹和消化道症状控制所用的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HP组激素用量较小,病程6个月内发生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几率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以及病程6个月以内的皮疹、腹痛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可以降低重症腹型HSP患儿激素用量、肾损伤发生几率,机制可能与HP有效清除IL-6、TNF-α、MDA有关。
赵爽[8](2017)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气阴两虚型)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抗过敏、抗凝,合并腹痛及关节痛者酌情短期使用激素等对症支持疗法),并加用槐杞黄颗粒,对照组40例予以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3天、5天、7天皮疹消退的情况,治疗1月、2月、3月时,两组皮疹的反复情况,观察两组治疗3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CD五项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根据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进行评分,对所得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HSP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医标准下结果为97.5%)高于对照组(中医标准下结果85%),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从两组的皮疹反复情况看,治疗组皮疹反复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在治疗3月后治疗组IgA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血清CD五项比较,在治疗3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缓解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更有优势。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性,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能够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张保恒[9](2015)在《玉屏风散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及早期肾损害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氧化应激状态及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散5 g/次,3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 U/(kg·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血浆丙二醛含量(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肌酐及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并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后发生肾损害及肾炎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的血浆SOD高于对照组(P<0.05),MDA及8-iso-PGF2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Cr及NAG/Cr治疗后2周后都明显降低,但治疗组在治疗7 d、14 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 77.5%;χ2=5.165,P=0.023);治疗组治疗后发生肾损害及肾炎的患者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疗效显着,能够显着抑制紫癜患儿氧化应激反应,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李玉飞,鹿玲[10](2015)在《氧化应激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小球疾病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氧化应激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关注较少。该文就机体氧化应激的产生、过敏性紫癜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中活性氧的来源、氧化系统及抗氧化系统改变,以及氧化应激与IgA1异常糖基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二、儿童过敏性紫癜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过敏性紫癜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探讨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进展 |
1 免疫损伤 |
2 凝血异常 |
3 氧化应激 |
4 炎症反应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选择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1 试验方案 |
2 服药方法 |
3 处置原则 |
4 样本处理 |
5 试剂仪器 |
6 观察指标 |
7 疗效标准 |
8 统计分析 |
9 技术路线 |
三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 |
3 血清VEGFA |
4 结果分析 |
四 结论 |
五 讨论 |
1 理法方药 |
2 试验结果 |
3 VEGFA的临床意义 |
4 VEGFA的影响因素 |
5 试验设计 |
6 创新点 |
7 质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雷公藤多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儿童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6] |
1.5 观察指标 |
1.6 不良反应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2.3 氧化应激指标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
1 西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
1.1 病因 |
1.2 发病机制 |
1.3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3 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发展现状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一般状况观察 |
2.2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gA、CIC、SAA水平的影响 |
2.3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L-6、ET-1、NO的影响 |
2.4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
3 讨论 |
3.1 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的干预作用 |
3.3 青紫颗粒来源及组方分析 |
3.4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二部分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BUN、Cr含量的影响 |
2.2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AOPPs、CIC水平的影响 |
2.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IgA沉积的影响 |
2.4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肾脏IgA沉积的影响 |
2.5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IgA_1异常糖基化的影响 |
2.6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C3、C4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
2.7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
3 讨论 |
3.1 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的建立 |
3.2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HSP小鼠的干预作用 |
3.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自拟槐花祛紫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伴有心脏损伤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对脂质过氧化损害的防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治疗前后心血管非特异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cTnI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后血浆MPO、MDA、SOD和T-AOC比较 |
2.4 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
2.5 2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
3 讨 论 |
(6)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儿童HSP诊断标准 |
2.1.2 消化道出血 |
2.1.3 胃镜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研究设计 |
2.2.2 收集指标 |
2.2.3 皮疹分布范围 |
2.2.4 分组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表现特征 |
3.3 儿童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3.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2 HSP消化道出血与皮疹分布范围 |
4.3 HSP消化道出血与关节症状 |
4.4 HSP消化道出血与感染 |
4.5 HSP消化道出血与NLR |
4.6 HSP消化道出血与血小板 |
4.7 HSP消化道出血与PCT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IL-6、TNF-α、MDA、SOD以及T-AOC水平检测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健康组、常规组、HP组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 |
2.2 常规组及HP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 |
2.3 两组在激素用量、住院时间以及肾损害和复发几率的比较 |
3 讨论 |
(8)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症状积分评定表 |
附录2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玉屏风散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及早期肾损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四、儿童过敏性紫癜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李成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雷公藤多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儿童的疗效研究[J]. 刘倩,柴慧娅,马永德. 海军医学杂志, 2020(03)
- [3]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D]. 苗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8-异前列腺素F2α与氧化应激及过敏性紫癜关系的研究进展[J]. 吴瑕.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11)
- [5]自拟槐花祛紫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伴有心脏损伤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对脂质过氧化损害的防护作用[J]. 梅文龙,李桂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7)
- [6]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潘晓凡. 南昌大学, 2019(01)
- [7]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探讨[J]. 朱颖,董扬,徐达良,江家云,吴琳,柯瑞娟,方韶晗,彭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05)
- [8]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观察[D]. 赵爽.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玉屏风散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及早期肾损害影响的研究[J]. 张保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13)
- [10]氧化应激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J]. 李玉飞,鹿玲.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