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4250119811118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数量与规模上均有较大提升。混凝土操作和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建筑结构系统都以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支撑,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有必要严格预防混凝土操作中的质量问题。因此,应该加强质量管理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将主要对当前建设项目中的具体操作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施工提供一些合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建设技术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地探究出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有效的质量管控策略,成为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材料的混合拌制
混凝土不是一种单一的材料,而是有多种不同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拌制而成。如果材料配比比例不当,拌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混凝土则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材料的问题必定会影响到后续工作作业的问题,混凝土质量的问题会导致后续的工程作业存在质量隐患,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因此,要制作出质量过关的混凝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建筑作业开始之前,做好混凝土的试拌制。在反复检验了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比例后,使用科学合理的配比比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拌制,从而得到质量良好的混凝土,更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1.2混凝土浇筑技术
目前中国建筑工程高度不断增高,结构形式也朝着多样化发展,混凝土之前需要做好模板安装与钢筋绑扎工作。模板是保证混凝土构件成型的基础保障,模板连接必须具有紧密型,钢筋配置需要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有序进行。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下落高度应该控制在两米之内,超过三米则需要应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一系列的辅助工具。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比较多见,对于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取分层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高度受钢筋密实程度与结构特点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需要一次性完成,应该避免中间出现长时间停顿现象,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要进行下一步的浇筑工作,降低这种因素所导致的混凝土开裂等质量问题。
1.3振捣作业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之后,需要将混凝土均匀分布,从而保障结构的安全与稳定,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振捣作业。振捣作业的良好进行,可以让混凝土填满浇筑作业留下的模板缝隙,从而让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固,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保障建筑质量安全。振捣技术的良好进行需要设备和人工相互配合,从而保障作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浇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作量以及强度水平,确保振捣作业的质量。振捣作业是一项工作量相对较大的施工作业,所以需要以设备作业为主,进行大面积的振捣,然后由人工作业为辅,进行一些细枝末节的操作,在人工和设备的相互配合下,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振捣作业。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2.1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履行任务责任,提高管理效果。创建奖励和惩罚制度,以规范建设的质量和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并按照管理的好坏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以提高员工的意识,为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规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惩罚,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2.2混凝土配比控制
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等级会产生直接影响。采取科学的配比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在正式施工建设之前,要根据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通过科学试验的方式,确定混凝土的配比。但试验中确定的配比存在理想化的特征,比如骨料处于饱和面干状态,不含超逊径颗粒。而实际的材料运输中,各种材料会受到天气变化情况、运输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骨料中不仅含有一定比例的超逊径颗粒,并且含水量也大大提升。所以,工作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结合施工设计图纸、气候环境等因素,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满足实际施工建设特征的混凝土配比。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可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强度等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在进行配比时要结合有关的规范和规程,对混凝土抗渗强度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升0.2Kpa,水灰比控制在0.55以内,砂率维持在35%至45%之间。
2.3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进入到后续的养护阶段,由于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温度、湿度等情况也不一样,保养养护工作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养护手段。浇筑振捣完整后混凝土进入后续的初凝与固化阶段,在这个期间受到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结构强度会不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时添加水分补充,就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缺水而产生开裂、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混凝土反应状态和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养护措施,及时在表面结构进行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凝结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养护过程中所选择的养护方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性能,随着建筑绿色节能理念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养护时不建议以消耗大量水源为代价满足养护目的,一些养护专用药剂随之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绿色环保效果,并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护养时间要保证满足28天以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现场湿度、温度的变化,可以将养护时间缩短到21天或者14天。
2.4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湿度以及温度的问题。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方法,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在夏季进行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在浇筑时,入模温度不能高于25度。在冬季进行施工,一定要保障温度在10度以上,不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很容易龟裂,无法保障质量。对于外部温度的控制主要还是想尽量缩小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还可以通过预埋冷却管来加速混凝土散热,从而使其有更好的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见着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对混凝土配合比技术,混凝土搅拌技术和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急性讨论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可以提高我国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孔丽.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河南建材,2018(04):238-239.
[2]李晓明.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8(25).
[3]丁兴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1):91-92.
[4]徐晓丹.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智能城市,2017,3(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