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论文和设计-辛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落水管和蓄水管通过连接管连通,分流器安装于连接管中,分流器分流部和连接部,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蓄水管直立于落水管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雨水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

设计方案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的截面为倒“V”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有多个连接壁,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通孔间隔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蓄水管的下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水龙头和过滤网,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水龙头的出口以过滤脏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三通管,排水管的第三端为脏物出口,当排水管堵塞时,可以通过第三端清理脏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为多个,并分别排列于所述落水管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相互套接或所述蓄水管并排排列并通过连通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为多个,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和所述分流器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管分层设计,每一个蓄水管和落水管都有一个连接管,每一个分流器安装于对应的连接管中。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方向,其核心是雨水的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都是在地面建蓄水池,这种蓄水池占地太大,制造成本高,甚至因场地的问题而导致而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施容易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至少一个蓄水管、至少一个分流器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落水管和所述蓄水管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分流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分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分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蓄水管与所述通孔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落到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进入落水管排出。

其中,所述分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

其中,所述分流部的截面为倒“V”形。

其中,所述连接部还设有多个连接壁,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连接壁和所述通孔间隔设计。

其中,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安装于所述蓄水管的下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水龙头和过滤网,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连通,所述过滤网安装于所述水龙头的出口以过滤脏物。

其中,所述排水管为三通管,排水管的第三端为脏物出口,当排水管堵塞时,可以通过第三端清理脏物。

其中,所述蓄水管为多个,并分别排列于所述落水管的侧边。

其中,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相互套接或所述蓄水管并排排列并通过连通管连通。

其中,所述分流器为多个,所述蓄水管为多个,所述蓄水管和所述分流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蓄水管分层设计,每一个蓄水管和落水管都有一个连接管,每一个分流器安装于对应的连接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蓄水管直立于落水管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雨水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落水管和连通管组装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100a、100c-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10a、10c-落水管,20、20a、20c-蓄水管,30、30a、30c-分流器,31-分流部,32-连接部,321-通孔,322-连接壁,40、40a、40c-连接管,50、50a、50c-排水装置,51-排水管,52-水龙头,53-过滤网,21c-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应用于各种建筑物。

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落水管10、至少一个蓄水管20、至少一个分流器30和至少一个连接管40,所述落水管40和所述蓄水管20通过所述连接管40连通,所述分流器3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40中,所述分流器30包括分流部31和至少一个连接部32,所述分流部31位于所述连接部32的顶部,所述连接部32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21,所述蓄水管20与所述通孔321连通,雨水从所述落水管10落到分流部31,所述分流部31将雨水分流到所述蓄水管20中以收集雨水,当所述蓄水管20中的雨水蓄满时,雨水通过通孔321进入落水管10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0位于落水管10的上端,即连接管10位于传统排水系统的前端,靠近屋顶,换而言之,本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为前端分散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雨天时,雨水从落水管10流入并通过分流器30将雨水分流到蓄水管20中以收集雨水,以便后面被利用,比如浇灌花草树木、清洁用水、厕所冲水等。同时,因雨水被收集利用,也减少了污水处理成本。如果蓄水管20中的雨水蓄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分流器30的通孔321流入落水管10排入原有的雨水排出系统。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不仅可以收集雨水、利用雨水,同时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落水管10是建筑物中原有的落水管10,分流器30安装于连通落水管10和所述蓄水管20的连接管40中,蓄水管20安装于落水管10的侧边,这样不会破坏建筑物原有的雨水排出系统,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建造成本。进一步,因蓄水管20直立于落水管10的侧边,不需要在地面建造额外的蓄水池,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城市美观。换而言之,因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管20直立于落水管10的侧边,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造价低廉,同时可以缓解雨洪排放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都是中空的水管,分流器30安装于连通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的连接管40中,进一步节省了空间,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管20是多个,直立在落水管10的侧边,即落水管10和蓄水管20平行设计。

进一步,蓄水管20还可以连接另外的蓄水管20,即蓄水管20相互套接,并可以根据需要一直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管20通过连接管40套接。请参考图4和图5,所述分流部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32的直径。所述分流部31的截面为倒“V”形。所述连接部32还设有多个连接壁322,所述通孔321为多个,所述连接壁322和所述通孔321间隔设计。

因为分流部31的截面为倒“V”形,或者说分流部31的截面为一个具有斜面的屋顶形状,从而从落水管10上部进入的雨水很容易被分流部31的斜面分流到蓄水管20。同时,因分流部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32的直径,在蓄水管20没有蓄满之前,从落水管10上部进入的雨水不会落入落水管10中,全部通过分流部31进入蓄水管20中,提高了雨水收集量,降低了雨水的意外损失。

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还包括排水装置50,所述排水装置50安装于所述蓄水管20的下端。所述排水装置50包括排水管51、水龙头52和过滤网53,所述排水管51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水管20连通,所述排水管51的第二端与所述水龙头52连通,所述过滤网53安装于所述水龙头52的出口以过滤脏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51为三通管。排水管51的第三端为脏物出口,当排水管51堵塞时,可以通过第三端清理脏物。

因排水装置50安装于蓄水管20的下端,用户可以随时使用雨水,比如浇灌花草树木。进一步,过滤网53可以过滤雨水中的脏物,以防止脏物阻塞水龙头52。同时,排水装置50位于蓄水管20的下端,当排水管51中有脏物时,很容易被清理。

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a,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a的结构和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结构相似,能实现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功能,并能达到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有益效果。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a包括落水管10a、多个分流器30a、多个蓄水管20a和多个连接管40a,所述分流器30a安装于落水管10a中,所述蓄水管20a和所述分流器30a一一对应。

具体地,建筑物的每一层都设有蓄水管20a,这样可以用蓄水管20a中的雨水浇灌每一层中的绿化等,即蓄水管20a分层设计,建筑物的每一层都有一个蓄水管20a,每一个蓄水管20a和落水管10a都有一个连接管40a,每一个分流器30a安装于对应的的连接管4a0中。

请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c,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c的结构和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结构相似,能实现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功能,并能达到一种实施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有益效果。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c其包括落水管10c、分流器30c、多个蓄水管20c和连接管40c。第三种实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c和第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的区别在于:第三种实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c包括多个蓄水管20c,且蓄水管20c并排排列,通过连通管21c连通。

安装时,分流器30直接安装于连接管40中,连接管40直接连通蓄水管20和落水管10,这样就可以安装好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00。使用时,雨水落到分流器30的分流部31,通过的斜面落入蓄水管20中,但蓄水管20的雨水蓄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分流器30的通孔321流入落水管10,通过建筑物排入原有的雨水排出系统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落水管10为建筑物中现有的排水管,蓄水管20通过连接管40可以直接与落水管10连通,且分流器30直接安装于连接管40中,这样大大降低安装成本,也降低了改造成本。同时,因为蓄水管20排列于落水管10的侧边,不占用地面空间,节省了空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蓄水管20可以相互套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套接蓄水管20,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设计图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5296.0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13160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E04D 13/08

专利分类号:E04D13/0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辛军

第一申请人:辛军

申请人地址: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汇龙苑8栋203室

发明人:辛军

第一发明人:辛军

当前权利人:辛军

代理人:邹蓝

代理机构:4448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金信启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论文和设计-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