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教科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

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教科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

一、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熊峰[1](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逐步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难以符合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较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即促进入以职业为载体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使学习者习得系统化职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论。本研究聚焦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理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首先,通过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及中职学校调研明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深入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访谈调研掌握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群,挖掘岗位职业能力及核心素养等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对珠三角地区中职院校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工业机器人视觉课程开设现状,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其次,在行业专家及中职资深教师共同研讨下,依据工作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根据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完成学习领域转化。以视觉功能为载体,设计四个难度螺旋上升的学习情境,再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并制作一体化工作页,构建多主体、过程性的评价量表。最后,以“多形状工件分拣”学习情境为例,在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待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课程实施效果问卷。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评价量表及课后问卷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工业机器人视觉工作站安装、调试水平和技能迁移能力。

张海涵,黄廷林,朱陆莉[2](2021)在《持续改进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的位置和作用机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文中指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和民主化;并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目标,强化质量意识,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本着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专业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各主要教学环节明确的质量要求,环境工程专业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构建了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系统,并且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为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吴小秋[3](2021)在《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正在呈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特色型大学积极推进“金课”建设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立足培养具有完整的科学基础知识、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新型工程人才。为探寻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以建构主义理论、产教融合理论以及OBE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金课”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三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课程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通过对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五所高校课程建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其课程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确保具有挑战性、致力于培养“金师”队伍和优化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先进的课程建设经验,然后针对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探索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路径。最后依据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原则要求,提出从科教融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产教融合—走出传统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多元一体化学习平台和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调整机制四个方面推进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并从质量评价标准、质量管控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以期为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的深入发展保驾护航。

窦东阳,王启立,李小川,沈利民,李海生[4](2020)在《工程教育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践》文中认为中国矿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坚持"以本为本""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围绕核心课程建设狠下功夫,通过向"金课"看齐,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以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例,以课程教学网站、慕课视频、教材、企业专家授课、互动式研讨教学等为抓手,努力打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精品课程群。通过达成度计算、创新活动和本科毕业设计等多项措施和教学环节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建设长效机制,课程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荣获多项国家、省部级大学生奖项。

刘龙严[5](2020)在《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估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大量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径流污染控制经验,但是缺乏适用于不同城区、不同下垫面和不同水环境状况的径流污染控制组合工艺和成套技术。本文以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4个技术方向11个技术类别合计70项技术为基础,分别开展了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文献计量学研究、技术综合评估及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指导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为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提供控制技术和控制模式的指导与选择。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研究以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研究。经检索,共筛选有效专利2755项,其中国内专利2213项,国外专利542项;有效文献2007篇,其中中文文献912篇,英文文献1095篇;有效工程案例138项,其中国内59项,国外79项。研究结果表明,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热点主要有降雨径流模型的开发及校准、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分流制管网及调蓄池的应用和景观湿地的构建。其次,在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基础上,经专家咨询,构建了2套科学可行的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杆值综合评价法对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4个技术方向11个技术类别合计70项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端治理技术与设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最好,得分均为77.29;源头削减技术与设施的环境性能最好,得分为77.21,评价结果与技术实际相符,准确可靠。最后,在技术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构建了7套适用于不同城市下垫面和不同降雨径流污染控制阶段的组合工艺。其中,源头削减技术与设施4套,过程控制技术与设施2套,后端治理技术与设施1套。在此基础上,组合了6套适用于不同城区类型的成套技术。其中,老城区2套,新成区1套,规划区1套,直排区2套。基于此,构建了3条适用于太湖流域的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其中,老城区1条,新城区和规划区1条,直排区1条。经污染物削减核算和示范工程验证,构建的组合工艺、成套技术和技术路线科学可行,能达到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可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提供模式选择。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黄珊[7](2020)在《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革命的推进,全球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面对如此形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具有了强烈的需求,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校企协同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的重要途径。而OBE理念作为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产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本论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以OBE理念指导对校企协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OBE理念的内涵、实施原则和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需求为导向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新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校企根据OBE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制定原则、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毕业要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和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来反向制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通过校企协同进行产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能力导向的实践课教学、就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同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方面入手完善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体系,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顺利进行,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

金宇[8](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面向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使命,也应积极进行新工科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优化和改进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符合新工科发展背景的农业工程人才,必须加强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同时对农业工程类专业相关教师、学科负责人、学生等进行访谈以了解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并对比所选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发现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存在目标定位与行业和职业契合度有待提高、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待加强、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学科交叉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研究对最早设立农业工程相关院系及专业的美国的农业工程发展历程及两所高校的具体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发现其农业工程已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有人文社科类课程比重较大、学科内涵丰富、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等特点。结合国内现状研究和国际经验借鉴,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在课程目标上,要以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向为导向,以学校发展定位与区位发展优势为着力点,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综合制定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要通过将发展前沿纳入课程和教学全过程提高内容前沿性,通过搭建跨学科课程建设平台、推进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建立等促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结构维度,一是要推进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通专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工程人才,二是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提高实践课程建设质量;在课程评价维度,要整合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课程评价。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赵哲[10](2019)在《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辽宁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基础雄厚,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优越,拥有数量众多的省属本科高校和大批工程类专业,培养规模庞大的高等工程人才。本研究立足于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存量与增量并驾齐驱的现实局面和战略情势,围绕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主旨问题,基于战略管理的研究视角,把教育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与管理学领域的“战略管理问题”两个原本割裂的学术版块进行充分匹配,将“质量问题”升华为“战略管理问题”,理性建立了一种质量与战略及战略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指向明确、特色鲜明和思路清晰的质量战略及其战略管理的逻辑体系与框架结构,重点提出了战略管理要解决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基本内容。阐述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基本内涵。首先对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概念定义和嫁接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其次对“质量论”进行概念演进解读和拓展应用,其中,“质量论”经历了“客观质量—主观质量—动态质量—全面质量—标准质量”的持续演变,战略管理的应用基础是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范式的集合定义和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多维度推论,而“工程性”、“创新性”和“国际性”作为质量特性共同组成战略管理的发生机制。随后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生成进行理性分析,其中,质量与战略管理的关系表现为必然性和紧凑性,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具有结构性、建构性、全面性、差异性和接续性等五类显着特征。最后从战略环境、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及保障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战略管理之间的要素契合关系。分析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环境和战略基础。引入PEST经典模型分析了影响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四类外部环境。通过定量研究全面掌握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基础情况,即对省内18所省属高校的31种工程类专业的26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针对省内5所省属高校和5家企业的136人运用半结构化方式的深度访谈,最终为战略制定提供定性的问题探查与分析判断。明确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战略愿景在于将工程导向作为始终标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关键支点,将国际化培养作为长效动能;重点路径在于从高校主体维度出发,围绕“工程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始终质量特性诉求,提出专业、课程、教师、载体和模式等方面的针对性与合理性的战略重点选择。阐述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实施及保障。战略实施的高校内部具体发力点在于战略领导、战略执行、战略目标、战略组织和战略资源等“五力”的持续共同作用,即增强高校战略领导的领航控制力,加强高校战略主体的联合执行力,提高高校战略目标的标靶向导力,提升高校战略组织的结构调适力,确保高校战略资源的持续配置力。战略保障的主要途径是立足政府和社会双重视角的完善政府外部治理体系与建构社会长效驱动系统。

二、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案及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第一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典型工作任务
        三、行动领域
        四、学习领域
        五、学习情境
    第二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一、课程开发的平衡性
        二、课程目标的多元化
        三、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二、职业成长规律原则
        三、行动导向原则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与中职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第一节 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目的
    第二节 调研对象
        一、行业企业调研对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对象
    第三节 调研过程
        一、行业企业调研过程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过程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果分析
        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五节 调研结论
        一、行业企业调研结论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结论
第四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践
    第一节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第二节 行动领域归纳
    第三节 学习领域分析
        一、学习领域转化为课程
        二、确定课程目标
        三、选择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标准研制
    第五节 学习情境设计
    第六节 教学材料设计
        一、教学设计
        二、一体化工作页设计
    第七节 课程评价设计
        一、自我评价
        二、组间评价
        三、教师评价
        四、企业评价
第五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环境
        三、实验目的
    第二节 教学实验实施
        一、实验准备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效果分析
        一、学习过程分析
        二、多元评价表分析
        三、课程效果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结论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职业能力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企业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中职课程建设访谈提纲
附录D 工业机器人视觉相关课程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E 《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标准
附录F 多形状工件分拣教学设计
附录G 多形状工件分拣工作页
附录H 多形状工件分拣情境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持续改进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的位置和作用机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及运行情况
    (一)校级管理机构及运行
    (二)院级教学机构与运行
        1.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及实施机构
        2.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
        3. 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
        4.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学办
        5.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小组
        6. 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示范教学中心
二、教学管理相关文件
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一)教学质量控制机制
    (二)学生信息员制度
    (三)教学法活动
    (四)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四、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
    (一)案例教学的持续改进
    (二)实践环节的持续改进
    (三)精品课程的持续建立
    (四)课程质量评价方面
五、改进措施
六、总结

(3)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行业特色型大学
        2.1.2 课程
        2.1.3 金课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产教融合理论
        2.2.3 OBE教育理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2 文本分析
        3.1.3 调查问卷分析
    3.2 课程建设成效
        3.2.1 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2.2 深化实践教学建设
        3.2.3 注重课堂教学
    3.3 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3.3.2 课程内容落后于技术创新水平
        3.3.3 课程结构配置不够合理
        3.3.4 课程实施落实不够到位
        3.3.5 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
        3.3.6 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 国内外课程建设措施及特征
        3.4.1 以项目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与课程设计
        3.4.2 教学科研“无界化”
        3.4.3 推行“教学工厂”理念
        3.4.4 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教学理念
        3.4.5 注重设置跨学科专业和课程
        3.4.6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3.5 经验借鉴与启示
        3.5.1 课程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3.5.2 课程评价确保具有挑战性
        3.5.3 优化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3.5.4 致力于培养“金师”队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策略
    4.1 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要求
        4.1.1 “金课”建设高阶性要求
        4.1.2 “金课”建设创新性要求
        4.1.3 “金课”建设挑战度要求
    4.2 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有效途径
        4.2.1 科教融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4.2.2 产教融合--走出传统课堂
        4.2.3 线上线下融合--多元一体化学习平台
        4.2.4 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调整机制
    4.3 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保障机制
        4.3.1 坚持“金课”建设质量评价科学性
        4.3.2 健全“金课”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4.3.3 完善“金课”建设质量管理机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行业特色型大学课程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4)工程教育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建设思路
三、课程建设成效
    (一)持续改进结果
    (二)实际建设成果
四、总结

(5)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估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城镇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评估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文献计量学研究
    2.1 研究思路
    2.2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检索词与检索式的确定
        2.2.2 文献计量学结果
        2.2.3 技术发展历程
        2.2.4 未来发展方向
    2.3 本章小结
3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价
    3.1 综合评价法
        3.1.1 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3.1.2 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建立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综合评价法评估结果分析
        3.3.1 诊断评估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与诊断
        3.3.2 源头削减技术与设施综合评价结果与诊断
        3.3.3 过程控制技术与设施综合评价结果与诊断
        3.3.4 后端治理技术与设施综合评价结果与诊断
        3.3.5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评价结果与诊断
    3.4 本章小结
4 太湖流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应用指导
    4.1 需求与难点
        4.1.1 太湖流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意义
        4.1.2 需求
        4.1.3 难点
    4.2 技术思路
    4.3 技术模式
        4.3.1 组合工艺
        4.3.2 成套技术
    4.4 太湖流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4.4.1 老城区降雨径流控制技术路线
        4.4.2 新城区和规划区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4.4.3 直排区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路线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附录B 4 类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库
附录C 技术综合评估信息熵及权重计算结果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副导师简介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二)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OBE理念
        (二)校企协同
        (三)应用型人才
        (四)地方本科院校
第一章 OBE理念的内涵、实施原则及要点
    一、OBE理念的内涵
    二、OBE理念的实施原则
    三、OBE理念的实施要点
第二章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规格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素质结构
第三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一、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一)需求导向原则
        (二)目标导向原则
        (三)能力导向原则
        (四)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二、OBE理念下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一)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三)毕业要求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
        (四)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
    一、产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
        (一)课程目标设计
        (二)课堂教学改革
        (三)理论课程考核与评价
    二、能力导向的实践课教学
        (一)实践教学改革
        (二)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
    三、就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创新创业课外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引进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三)加大校企人力资源互通共享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三)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
第五章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
    一、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健全
        (一)校企协同育人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二)校企协同育人政策法规和制度
    二、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三)产学研用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
    三、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
        (一)课程资源库的共建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共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1.1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
        1.1.2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1.3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实流弊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存问题研究
        1.3.2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1.3.3 国外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经验借鉴研究
        1.3.4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研究
        1.3.5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和思想研究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工科
        2.1.2 课程、课程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
        2.1.3 农业工程与农业工程类专业
    2.2 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
        2.2.1 高校课程发展的相关论述
        2.2.2 相关课程论
3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样本选取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1.4 问卷调查的实施
    3.2 半结构访谈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内容
4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4.1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总体情况
    4.2 课程体系建设各维度情况分析
        4.2.1 课程目标维度
        4.2.2 课程内容维度
        4.2.3 课程结构维度
        4.2.4 课程组织与安排维度
        4.2.5 课程实施维度
        4.2.6 课程评价维度
    4.3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研小结
5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5.1 课程目标定位与学生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5.2 专业课程内容更新缓慢,课程内容前沿性有待加强
    5.3 课程设置未突破学科壁垒,学科间交叉渗透不足
    5.4 通识选修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5.5 院校两级实践课程安排比重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建设质量有待提升
    5.6 考试在课程评价中占据绝对主导,评价方式稍显单一
6 国外农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6.1 美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
    6.2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农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6.2.1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农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6.2.2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农业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与学分设计
    6.3 德州农工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6.3.1 德州农工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6.3.2 德州农工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与学分设计
    6.4 美国高校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
        6.4.1 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工程认证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6.4.2 注重国际化素养培养
        6.4.3 人文社科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大
        6.4.4 重视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知识的教学
        6.4.5 学科内涵丰富,专业课程知识面广
        6.4.6 专业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态势
        6.4.7 小结
7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
    7.1 课程目标维度
        7.1.1 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与行业发展现状
        7.1.2 课程目标定位
    7.2 课程内容维度
        7.2.1 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将发展前沿纳入课程和教学全过程
        7.2.2 加强学院合作和跨学科课程建设平台搭建,推进跨学科课程发展
        7.2.3 推进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建立,丰富学科内涵
    7.3 课程结构维度
        7.3.1 通专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工程人才
        7.3.2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提高实践课程建设质量
    7.4 课程评价维度
        7.4.1 整合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课程评价
8 结语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查
附录B 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满意度调查
附录C 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10)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师: 实用知识的驾驭者与工业革命的先驱者
        1.1.2 工程人力资源: 国家经济赶超与持续竞争力获取的战略要素
        1.1.3 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辽宁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诉求
        1.1.4 围绕质量的战略管理: 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总体评述
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内涵解析
    2.1 理论基础: 战略管理的诠释与定义
        2.1.1 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 从组织管理的样态变迁谈起
        2.1.2 环境、资源、要素: 战略管理的整合逻辑
        2.1.3 知识多样性: 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充实和拓展
        2.1.4 战略管理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质量论”的解读及拓展应用
        2.2.1 何为质量: 概念演进与认知深化
        2.2.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战略管理的应用基础
        2.2.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性: 战略管理的发生机制
    2.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生成分析
        2.3.1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战略管理的关系理解
        2.3.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特征归纳
    2.4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要素契合
        2.4.1 对质量与战略分析的系统说明
        2.4.2 对质量与战略选择的机理论述
        2.4.3 对质量与战略实施及保障的主体认知
    2.5 本章小结
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分析
    3.1 战略环境: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PEST分析
        3.1.1 政治: 质量行动规约的根本保证
        3.1.2 经济: 质量发生及发展的恒久基础
        3.1.3 社会: 质量意识唤醒与变化的常态变量
        3.1.4 技术: 质量加速进化的驱动工具
    3.2 战略基础: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调查
        3.2.1 问卷设计
        3.2.2 访谈过程
        3.2.3 统计分析
        3.2.4 结果诊断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
    4.1 专注质量的战略愿景厘定
        4.1.1 坚守工程导向: 追求质量卓越的动力引擎
        4.1.2 升级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达到质量平衡的关键支点
        4.1.3 增添国际化措施: 促进质量提升的长效动能
    4.2 高校工程专业任务调整战略
        4.2.1 回归工程专业的市场导向设置逻辑
        4.2.2 转变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4.2.3 提升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实质等效水平
    4.3 高校工程课程体系优化战略
        4.3.1 综合设计极具活力的工程专业课程
        4.3.2 搭配类型丰富的工程创新创业课程单元
        4.3.3 推动工程课程要素的国际化渐进变革
    4.4 高校工程教师素质提升战略
        4.4.1 运用“刚性”制度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4.2 应用“柔性”机制释放创新创业教师的质量进阶动力
        4.4.3 通过“内外”发力加快教师的国际化建设步伐
    4.5 高校工程教育载体实效强化战略
        4.5.1 打造产学相互支撑的实践基地动态发展格局
        4.5.2 建立实虚并存的创新创业多种服务平台
        4.5.3 提供多样的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机会
    4.6 高校工程教育行动模式拓展战略
        4.6.1 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契合的“大工程”机动培养模式
        4.6.2 营建文化、改革与管理联合推动的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模式
        4.6.3 建立研究与规划并驾齐驱的国际化提质增效支撑模式
    4.7 本章小结
5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实施及保障
    5.1 政府外部治理体系的全方位完善
        5.1.1 强化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备性和落实性
        5.1.2 突出制度供给体系的选择性和调控性
        5.1.3 营造生态环境体系的协调性和优质性
    5.2 高校内部关键要素的活力激发
        5.2.1 增强高校战略领导的领航控制力
        5.2.2 加强高校战略主体的联合执行力
        5.2.3 凝聚高校战略目标的标靶向导力
        5.2.4 提升高校战略组织的有效调适力
        5.2.5 确保高校战略资源的持续配置力
    5.3 社会长效驱动系统的理性建构
        5.3.1 建构企业的身份认同及全程化参与机制
        5.3.2 健全社会组织机构的评估制度和监测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结论与贡献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状况的访谈方案
附录B: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D]. 熊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2]持续改进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的位置和作用机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 张海涵,黄廷林,朱陆莉. 大学教育, 2021(05)
  • [3]行业特色型大学“金课”建设路径研究[D]. 吴小秋.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4]工程教育背景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践[J]. 窦东阳,王启立,李小川,沈利民,李海生. 大学教育, 2020(07)
  • [5]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估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指导[D]. 刘龙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 黄珊.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8]新工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D]. 金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赵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控制系列课程质量——评教科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