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自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动机,区域,时间,控制器,熔池,模型,文件。
区域自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宋爽,陈跃东[1](2019)在《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人工生成,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首先,对区域控制器的功能进行分析,基于时间自动机理论建立区域控制器的时间自动机模型,并利用UPPAAL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分析;然后,解析时间自动机模型文件,提取状态信息和变迁条件,生成测试案例集;最后,根据测试案例的串接条件,利用改进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将测试案例串接成测试序列。对比区域控制器控制列车在其管辖范围内正常运行功能人工生成的测试序列和自动生成的测试序列,结果证明,该测试序列生成方法可行,且能够有效提高测试序列生成效率。(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9年03期)
方辉,薛桦,汤倩玉,张庆宇,潘诗琰[2](2019)在《温度梯度区域熔化作用下熔池迁移的元胞自动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耦合凝固和熔化效应的二维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 CA)模型,对温度梯度区域熔化(temperature gradient zone melting, TGZM)效应引起的熔池在固液两相区中的迁移现象进行模拟研究.模拟分析了抽拉速度、熔池初始位置、温度梯度和合金成分等因素对TGZM动力学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解析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通过模拟发现,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熔池总是向着高温方向迁移;当抽拉速度低于或高于临界抽拉速度时,熔池朝向移动的液相线或固相线迁移;对于给定的抽拉速度,位于糊状区内临界位置以上的熔池会迁移进入液相,而位于临界位置以下的熔池会逐步靠近固相线.此外,温度梯度越高,合金成分越低,熔池的迁移速度越快.(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长坤,童蕴贺[3](2018)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传染病跨区域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迁移是传染病跨区域传播的主要途径。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根据区域特性将区域划分为静态和动态区域,同时考虑了区域内传染病传播和区域间人口迁移过程,建立了具有移动性和人口迁移功能的SIR传染病跨区域传播模型,分析了动态区域位置与面积对传染病跨区域传播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动态区域偏离中心程度是影响传染病蔓延的关键因素,当其减小时,传染病蔓延速度增加,在更短时间内到达感染峰值,且存在一个临界值,使传染病危害最小;此外,动态区域面积的增加,使区域内易形成多个传播中心,大大加快传染病感染进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8年04期)
杜悦,杨朝峰[4](2018)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区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政府支持、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水平都对区域产业发展有正向影响,通过灵敏性分析得出产业总产值对技术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对区域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全球科技经济了望》期刊2018年05期)
宋爽,刘伯鸿,周科,陈跃东[5](2018)在《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生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区域控制器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测试,针对目前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人工生成,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首先分析区域控制器的功能建立时间自动机模型,用UPPAAL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编写MFC应用程序,利用Tiny XML解析库解析模型文件,提取状态信息和变迁条件,生成测试案例集;由测试功能划分测试序列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并根据测试案例的串接条件,利用深度优先搜索设计最小重复度算法将测试案例串接成测试序列;最后,利用该方法生成了区域控制器切换功能的测试序列,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测试序列符合区域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和测试环境,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测试序列的生成效率。(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8期)
徐涛,贾松敏,张国梁[6](2017)在《元胞自动机多尺度优化的显着性细微区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于待检测目标局部区域显着性差异过大造成的细微区域检测失败问题,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多尺度优化的显着性检测方法。首先结合暗通道先验信息和区域对比度在同一张图片的5个超像素尺度空间内分别构建原始显着性图;接着,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影响因子矩阵和置信度矩阵优化每个元胞下一状态的影响力,获得对应5个优化显着性图;最后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融合算法框架下得到最终的显着性图。在两个复杂度不同的标准图像数据库上将本文方法与10种主流显着性提取方法进行视觉效果和客观定量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效果优于现有10种显着性提取方法,其中在公认最具挑战的DUT-OMRON数据库的综合指标F-measure值为0.631 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32 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 8,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贺欢欢[7](2015)在《基于时间自动机的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脚步的逐渐加快,CBTC(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发展趋势。ZC(Zone Controller,区域控制器)作为CBTC系统的核心设备,是实现列车安全追踪的关键,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是否能安全运行。为了及时并准确发现系统设计缺陷,在系统开发早期使用一种工具对系统进行描述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形式化方法是以精确的数学语言分析和验证系统的技术和工具。本文采用形式化方法对ZC进行建模和验证,目的在于保证ZC设计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首先,论文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形式化方法,根据安全苛求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形式化方法时间自动机理论及其自动验证工具UPPAAL。其次,在对CBTC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本文的重点ZC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由于ZC是一个复杂实时系统,可将其按照功能划分为四大模块:列车管理、移动授权、ZC切换以及ZC与CBTC其他子系统信息交互。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流程进行了设计。根据列车在CBTC区域运行的流程设计,利用时间自动机分别对ZC的功能进行建模,通过设置通道和共享变量实现几个时间自动机的通信,将其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最后,利用UPPAAL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拟得到消息序列图,分析了列车在CBTC区域运行过程中状态的变化以及各子系统间的通信。然后应用BNF语句提炼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成功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时间自动机的形式化方法对实时系统的分析和验证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为CBTC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5-06-12)
漆潇潇[8](2015)在《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及大区域城市用地演变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存在城市用地过度扩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空间开发布局无序等问题。为了使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各生产要素能够在城市群、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层面集约高效地流通分配,国家日益重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不断加强对全国及省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加快对区域规划法及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以促进我国区域政策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强化区域规划对我国发展的战略指导作用。为满足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需求,我国学者对区域层面的城市用地演变展开研究。按照我国城乡一体化土地分类系统对土地的分类方法[1](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叁类),城市用地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用地演变的研究大多以单个城市为主,主要关注单个城市内部的城市用地演变机制,通过构建一组统一的用地转换规则来模拟单个城市内的城市用地演变。而区域内部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人口本底和基础设施要素等差别迥异,各个城市的用地演变驱动因子和转换规则呈现显着的空间差异特征。因此针对区域层次的城市用地演变分析时,须重视区域内部各个城市的城市用地演变规则的空间差异。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城市用地演变模拟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区域层面城市用地空间格局模拟的精度。本文研究适用于区域城市用地演变研究的地理模拟模型,对于模拟大区域城市演变、制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传统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简称CA)在区域城市用地模拟中的局限,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BR-CA)是将案例推理法(Case-Based Reasoning简称CBR)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的一种改进CA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将模拟单元内的土地类型、特征属性以及空间关系等影响用地转化的因素以地理案例的形式进行组织与描述;2、在全省范围内采样构建案例库,通过案例库中收集的案例深入挖掘学习区域内不同区位的城市用地转化规律并以此指导模型对待测案例的用地状态预测;3、将案例推理方法分析得出的城市用地演变模拟结果引入CA中,最终通过CA迭代来模拟未来城市用地的空间格局。4、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湖南省城市用地演变规则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运用基于案例推理的CA模型对湖南省1990年到2010年间的城市用地演变进行模拟。5、对CBR-CA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评价,将模拟结果与传统CA模型对湖南省城市用地的模拟结果作对比,以验证CBR-CA模型对于区域城市用地演变模拟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分析、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基于CBR-CA模型对区域层面城市用地演变进行模拟是合理的。传统的CA模型通过构建具体的转化规则模拟城市用地的演变,而CBR-CA模型将区域城市用地演变规律以地理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案例为载体可以隐含的表达区域内部用地演变规律的空间差异,且免去了构造繁琐复杂的用地转化规则的工作;此外,相比传统的CA模型,CBR-CA模型能够将地理单元的方位、空间距离和用地类型拓扑结构等影响城市用地演变的空间关系应用于用地演变的模拟,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表达、提炼城市用地演变规律,更真实地模拟城市用地演变这一复杂地理现象的发展机制。(2)湖南省内不同地区影响城市用地演变的驱动因子不同,用地转化规律空间差异明显,但各驱动因子与城市演变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城市用地演变规律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指导CBR-CA模型合理科学的采样构建案例库,也有助于深入的城市化机制与特征。(3)CBR-CA对区域城市用地模拟结果较好,模拟精度高于传统CA的模拟结果。由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从全省尺度来看,基于logistic的CA模型(Logistic-CA)模拟精度为74.2%,而CBR-CA的模拟精度达到82.4%;从地区尺度和县市尺度来看,基于案例推理的模拟结果也都优于Logistic-CA的模拟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周培亨[9](2015)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区域灾害后果演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突发事件灾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由致灾因子强度、承灾体脆弱性、以及区域应急能力决定,由承灾体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表现。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突发事件,发生在不同区域,其灾害后果也不尽相同。研究区域灾害后果演化模型,了解灾害后果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为区域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灾害后果演化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收集各类突发事件灾害损失评估的相关研究和资料,提取典型突发事件的主要承灾体,以及事件中承灾体的不同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事件的灾害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定义本研究中灾害后果和灾害后果的演化。介绍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要素和灾害后果演化过程的相似性。基于对灾害后果演化的分析,通过土地利用这一媒介,建立起区域中土地利用类型和承灾体分布的联系。介绍了当前土地利用分类的两种国家标准,分析这两种标准的差异,以及对于不同类别的承灾体,应当选择何种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并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统计调查数据,对省级、七大地理区级粒度上不同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承灾体分布假设,分析了几类主要承灾体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模型和多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模型,针对具体的事件建立了模型的规则。为模拟承灾体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均匀分布的影响,扩展了标准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邻居规则。通过设置不同的仿真情景,以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考察了脆弱性、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不同区域在同样的致灾因子强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灾害后果。最后将模型拓展应用于建筑物震害的推演,推演结果说明通过合理构建规则,模型也可以应用到更多事件中。(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刘爱国,刘路平,彭穗[10](2015)在《元胞自动机在区域电能质量评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区域电能质量评估模型忽略电能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而带来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元胞自动机区域电能质量评估模型;并定义了评估模型中元胞、元胞空间、规则和邻居等的构成方法。利用元胞自动机"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和自组织特性,并考虑元胞的状态和损伤概率及元胞间的相互影响,动态模拟电能评价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区域电能质量排序。通过实例比较计算,该评价模型计算简便、适用性强、评价结果综合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更为客观准确,为电能质量综合评价决策提供一条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区域自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耦合凝固和熔化效应的二维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 CA)模型,对温度梯度区域熔化(temperature gradient zone melting, TGZM)效应引起的熔池在固液两相区中的迁移现象进行模拟研究.模拟分析了抽拉速度、熔池初始位置、温度梯度和合金成分等因素对TGZM动力学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解析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通过模拟发现,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熔池总是向着高温方向迁移;当抽拉速度低于或高于临界抽拉速度时,熔池朝向移动的液相线或固相线迁移;对于给定的抽拉速度,位于糊状区内临界位置以上的熔池会迁移进入液相,而位于临界位置以下的熔池会逐步靠近固相线.此外,温度梯度越高,合金成分越低,熔池的迁移速度越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自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宋爽,陈跃东.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9
[2].方辉,薛桦,汤倩玉,张庆宇,潘诗琰.温度梯度区域熔化作用下熔池迁移的元胞自动机模拟[J].物理学报.2019
[3].陈长坤,童蕴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传染病跨区域传播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8
[4].杜悦,杨朝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区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18
[5].宋爽,刘伯鸿,周科,陈跃东.一种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区域控制器测试序列生成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18
[6].徐涛,贾松敏,张国梁.元胞自动机多尺度优化的显着性细微区域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7
[7].贺欢欢.基于时间自动机的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D].兰州交通大学.2015
[8].漆潇潇.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及大区域城市用地演变模拟[D].河南大学.2015
[9].周培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区域灾害后果演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刘爱国,刘路平,彭穗.元胞自动机在区域电能质量评估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