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阴阳调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和阴阳,阴阳,养心,匹兹堡,女娲,症状,睡眠时间。
阴阳调和论文文献综述
李凯,谢毅强,李秘[1](2019)在《《金匮要略》虚劳病“阴阳双补”与“调和阴阳”治法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对于虚劳阴阳同病的病证,既有以薯蓣丸为代表的阴阳双补法,又有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代表的调和阴阳法,在教学及临床中都需明析二者的区别。方法从阴阳的功能状态及物质数量两个方面对"阴阳双补"与"调和阴阳"治法进行对比辨析,同时明晰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明确了"阴阳双补"与"调和阴阳"的区别以及临床应用要点。结论对于虚劳病"阴阳双补"与"调和阴阳"治法辨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仲景学说中阴阳同治的理论,也能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及指导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地诊断及用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2期)
吴枞[2](2019)在《从阴阳调和到夫妇合和——汉代伏羲女娲图像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伏羲女娲图像的出现,反映了伏羲女娲传说故事在汉代的广泛流传,而伏羲女娲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日常化、生活化,展现出汉人对理想性别关系的认识,即阴阳调和与夫妇合和。在此基础上,伏羲女娲也成为了汉代儒家家庭伦理的典范。(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谢昀[3](2019)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分析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给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时,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着,推广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5期)
杜斌,冯利民,王强[4](2019)在《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12月收治的4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调和阴阳刺法治疗),各21例,治疗约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量表)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0. 5%)高于对照组(76. 2%)(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生理状态,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文霞[5](2018)在《阴阳调和五穴方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阴阳调和五穴方与常规组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估阴阳调和五穴方治疗失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从而为阴阳调和五穴方治疗失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印堂、阴交、中脘、申脉、照海为主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组治疗。隔1天针灸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持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于第4周随访。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两组患者在第1、2疗程及2个疗程结束后第4周后进行组内及组间对照比较。结果:1、PSQI评分方面:治疗前和第1疗程后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第1疗程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总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总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时与第2疗程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失眠的综合临床疗效方面:第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为4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为13.33%,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2、治疗组治疗失眠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阴阳调和五穴方治疗失眠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尽管期间,少数患者症状随情绪稍有反复,但整体的睡眠状况维持尚好。(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0)
赵霞,王鹏琴,王潆彬,于洋[6](2018)在《基于调和阴阳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从项腹论治诊疗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其中痉挛性偏瘫是中风病主要致残原因之一,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的痉挛不利,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对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大多局限于对病变的患肢局部,且疗效不佳,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以及理论学习发现,基于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病机调和阴阳从项腹进行诊疗效果甚佳,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痉挛性偏瘫从项腹论治进行理论印证,并初步证实其可行性,中医针刺疗法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基于调和阴阳从项腹论治可对脏腑以及经络相兼并治、标本兼顾,从而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诊疗开辟新思维新思路,并为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丁树栋[7](2017)在《调和阴阳法治疗失眠验案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1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已婚。2006年5月12日初诊。主因失眠、心悸、惊恐1年余,加重15天而就诊。患者1年前因与人发生争执,顿感心情郁闷不畅,第2天复因受惊吓后出现失眠、心悸、惊恐等症状,曾经某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神经衰(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大会暨睡眠呼吸疾患新进展学习班会刊》期刊2017-11-03)
丁树栋[8](2017)在《调和阴阳法治疗失眠验案一则》一文中研究指出1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已婚。2006年5月12日初诊。主因失眠、心悸、惊恐1年余,加重15天而就诊。患者1年前因与人发生争执,顿感心情郁闷不畅,第2天复因受惊吓后出现失眠、心悸、惊恐等症状,曾经某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复方地西泮片"、"养血安神片"、"健脑补肾丸"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遂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月余,亦收效甚微。其后历经多名医者诊治,中西药并举,罔效,故寻余诊治。(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会议指南》期刊2017-05-13)
曲夷[9](2016)在《《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谨察阴阳,以平为期"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提出调整阴阳,并非单纯依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之象补虚、泻实,而是透过表象判断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灵活地把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尺度。(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陆艳[10](2016)在《李果烈调和阴阳论治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李果烈运用调和阴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经验,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主要病位在于肝、肾、心、脑,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阴阳失调为本,风、火、痰、瘀为标。除考虑从肝肾论治外,还应重视其阴阳失调、阴阳两虚的可能,尤其是病程较长、症状错综复杂、反复波动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常以二仙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因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选药和剂量常根据患者伴随症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阴阳调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伏羲女娲图像的出现,反映了伏羲女娲传说故事在汉代的广泛流传,而伏羲女娲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日常化、生活化,展现出汉人对理想性别关系的认识,即阴阳调和与夫妇合和。在此基础上,伏羲女娲也成为了汉代儒家家庭伦理的典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阳调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凯,谢毅强,李秘.《金匮要略》虚劳病“阴阳双补”与“调和阴阳”治法辨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吴枞.从阴阳调和到夫妇合和——汉代伏羲女娲图像故事研究[J].殷都学刊.2019
[3].谢昀.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杜斌,冯利民,王强.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5].张文霞.阴阳调和五穴方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
[6].赵霞,王鹏琴,王潆彬,于洋.基于调和阴阳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从项腹论治诊疗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丁树栋.调和阴阳法治疗失眠验案一则[C].2017年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大会暨睡眠呼吸疾患新进展学习班会刊.2017
[8].丁树栋.调和阴阳法治疗失眠验案一则[C].第七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会议指南.2017
[9].曲夷.《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
[10].陆艳.李果烈调和阴阳论治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