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倾听习惯,促进良好生命气质的形成

培养青少年倾听习惯,促进良好生命气质的形成

杨卓品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宝甸乡中学131126;张景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海勃日戈小学131121

摘要:现在的青少年,倾听能力严重缺失,造成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障碍,使个人成长受限,身心发展不健康,对今后走向社会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作为教育者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切实担负起教育的使命,及时补救。

关键词:培养倾听习惯促进气质形成

青少年时期,倾听习惯的早期养成,关系到他们后期的成长和发展的速度,对他们事业成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生命意义。

一、青少年成长时期倾听存在的问题

人是要生存在群体之中的,倾听对这种群居生活很重要,如今大多数青少年都存在倾听障碍,特别是90后出生的孩子,生存和与人共处的能力令人堪忧。导致这一结果的很大因素就是丧失了倾听的能力,突出表现就是与别人交流不认真听,缺乏耐心,甚至不听,中间打断别人说话,插入自己的话,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想法,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情感。这种倾听能力的缺陷,使孩子们面对呆板的文字更加厌烦,不爱读书,即便读书也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因倾听障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来信息输入进不来,既不能来自别人的口口相传,又不能自行获得书籍教育,使个人的成长教育受限,孩子性格孤僻,行为偏激,做事不计后果,身心发展极不健康。

二、倾听缺陷存在原因剖析

1.独生子女成长环境造成。计划生育以来,每家一个孩成为掌上明珠,爹亲妈爱,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说一不二。这种溺爱之下怎能听得不同声音,怎能容得不同意见。

2.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养成教育和强化教育。

(1)溺爱之下的家庭教育是畸形教育,父母及其家庭长辈的顺从养成了孩子说话的权威性,不管孩子意见对错,不去甄别,失去了反对的声音,更谈不上批评和惩罚。

(2)隔代教育产生代沟。由于生活的需要,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下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孩子,他们所给予的爱胜过孩子的父母,但是年龄的差异使隔代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面对老年人的看法,孩子选择的是没有共同语言,久而久之,即便是正确的优秀传统家庭教育也被孩子当成了耳旁风。

3.学校教育未充分担负起矫正孩子不认真倾听的缺陷。

要改变学生不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付出很大精力并要持续给力。而现在不少教师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觉得这种付出是道德与良心范畴,可有可无;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就要有严格的要求甚至批评教育,而这一行为往往不被学生与家长理解和支持,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不少青少年的这种缺陷在学校也未曾得到弥补。

三、倾听能力培养策略

1.青少年要自觉认识倾听习惯对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使之内化为自我提升倾听习惯的动力。首先要让青少年知道认真听别人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礼节和美德问题,比如:别人讲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放下手中的工作,注视他的眼睛,专心听话,获取会话内容,感受说话人内心世界,流露出与其产共鸣的思想情感。其次,倾听习惯和能力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融的前提,要读懂别人或被别人读懂离不开说与听,信息输入与输出哪条途径断了都影响人们的交流,会严重制约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最后,要让青少年知道当代社会如何最快地适应人与人的交往,融入社会,融入群体,和平共处,是对他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考验,是健全人格的关键,而这些都要离不开倾听。事实上,有很多性格孤僻、冷漠、偏激的孩子多为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这说明倾听的意义有多么重要。

2.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原始的启蒙教育。正确的话必须听,俗话说“打下什么底是什么底”,爱孩子不等于惯孩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管孩子怎么任性,错误的言论就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耐心听大人的解释,即便不理解也要执行大人们的意见,若执意还不执行就必须严厉批评,甚至给予必要惩罚,让他们感受到不听话不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孩子自我中心主义就会改变,慢慢养成善于关注别人的意见和情感,这种倾听习惯家庭早期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意义极大。

3.学校教育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教师要以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为目标,精心策划,科学实施。

(1)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倾听的表率,使学生“学听”。

教师倾听学生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应该认真倾听,要表现出耐心,不要简单地搪塞,要欣然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向学生表明真诚与尊重,这是民主和平等的象征,也是师生敞开心扉交流的前提。通过倾听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心声与需求,可以在学生身上获取多种信息。同样,学生要想了解教师,获取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力,也必须像教师一样去倾听。教师的这种长时间行为,就会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所效仿,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学生、剥夺学生话语权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恶意的剥夺对学生倾听的培养极其不利,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

(2)设置倾听情境,提高倾听的兴趣,使学生“爱听”。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听的动力。同样的课程,不同教师去讲课,效果是不一样的。优秀的教师总能将一节课上得很精彩,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高涨,为什么?就是教师能够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技能、讲故事、听音乐、看图片、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听的兴趣,激起倾听的欲望,为后续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奠定基础。

(3)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掌握倾听的技能,使学生“会听”。

首先要做好心理的充分准备和高度的警觉性,仔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随时抓住说话人的重点,储存好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其次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聆听,并时时点头和微笑,鼓励对方畅所欲言。最后就是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讲话,让对方把话讲完,就知道对方表达的完整内容,轻易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随意评价对方的观点。

(4)借助枯燥而又重要的学科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强听”。

我是数学教师,数学学科在众多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是苦于它的基础性和工具作用又不得不学。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就会强迫自己努力听课。教师恰好可以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用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我的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倾听文字,培养阅读能力,获取信息;其次让学生谈自学反馈,即学会了哪些知识、存在哪些困惑;最后再通过教师引导下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将困惑解决掉。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突出学生中心,学生自主学,学生合作学,在自主合作中,知识得到共享,情感得到交流,彼此得到尊重,倾听能力大大得到提升。在这种互教互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倾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评价。

(5)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提升倾听能力,使学生“善听”。

这是在学生会听的基础上能力的提高,可以采取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小组讨论、辩论会,在这种对思维和逻辑要求极高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提高倾听的警觉性、紧张性,对重点关键的字词进行记忆和加工。可采取听新闻并复述新闻、听故事并复述故事,利用比赛方式对倾听的认真性、严谨性、完整性、储存性进行培养;还可以采取传话游戏,对倾听的准确性进行培养等。

总之,在对人的生命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倾听品质的培养,不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不管是承担教育的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勇于担负起这个重担,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努力。

标签:;  ;  ;  

培养青少年倾听习惯,促进良好生命气质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