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彭强:引才用才的“深圳经验”论文

张彭强:引才用才的“深圳经验”论文

21 世纪是人才决定城市的年代,最宝贵的是人才,深圳的发展是例证。 深圳之所以能在30 多年间,从一个昔日刚过30 万人口的边陲小镇成长为超千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重要原因在于能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抓住了改革开放人口迁移带来的红利。“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广东”,大量人才汇入深圳,创造了经济腾飞“人间奇迹”。 据统计,深圳的非户籍人口在1989年首次超过户籍人口后,二者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深圳非户籍人口已是户籍人数的2 倍多。 可以说,深圳是为人才而生、因人才而兴。

哪个城市更能吸引人才,哪个城市就更具备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 靠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起家的“后发深圳” 无疑懂得人才对于城市竞争发展的重要性,早已先知先觉、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引人用人举措,打造了柔性引才用才的“深圳模式”。

一、打出引进人才的层次化“组合拳”

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有人才方有未来。 面对人口红利消逝以及城市人才竞争白热化,打出了引进人才层次化的 “组合拳”。

1.放开人才落户和居住限制。 最新的人才引进政策放宽了对纯学历型人才的落户门槛,应届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入户,35 岁以下的全日制大专人员、45 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人员均可直接引进,轻松落户深圳。这种不设上限、较为宽松的户籍政策使深圳在吸引人才落户方面优势明显,近几年人口流入每年都超50万。还建立了高效的人才引进渠道,实行网上申报、统一管理、属地服务和全年滚动办理,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才引进系统。 2018年6月,深圳最新推出的高校应届生落户深圳“秒批”政策,更是让深圳走出了引才的独特路径。

2.推出“人才计划”吸引高端人才。 2010年10月市级层面推出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孔雀计划”,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人才来深创新创业。此外深圳各区纷纷推出人才引入计划,如福田区的“英才荟”、盐田区的“梧桐人才”计划、宝安区的“凤凰工程”、坪山区的“聚龙人才计划”等。其中,南山区2016年推出未来5年投入超过60 亿的“领航计划”,对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支持5000万元,对新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给予20 万~1000万元的配套资助。 龙岗区2016年实施 “深龙英才计划”,未来5年投入20 亿元用于人才培养引进,确立了5年内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800 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20 个以上的目标。

2017年4月21日,我们在乌兰巴义尔的带领下参观完令人震撼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博物馆和神往以久的祖国母亲纪念碑群后,驱车过伏尔加河来到30公里外的阿赫图巴河左岸,来到了前文所述伏尔加市基里亚科夫基(Киляковки)区。这里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当年图理琛曾造访过的阿玉奇汗牙帐所在地——马奴托海。

3.优化城市发展软硬环境以留住人才。 和北上广相比,深圳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深圳加大了民生领域投入和改善力度,逐渐补上城市发展的短板。吸引国内外名校来深办学,目前已建成高校12 所,未来高校数量将超过23 所。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轨道交通总里程数跃居全国第三。建立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 再加上深圳的城市包容性强,能容忍年轻人的创业和创新思想,创业氛围浓厚,社会治安、城市面貌、产业结构和空气质量都较好,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深圳留住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1.2.1 原位杂交检测miR-454-3p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iR-454-3p探针由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构建。石蜡切片经干燥、二甲苯脱蜡、酒精复水,DEPC处理的PBS孵育后。再用DEPC处理的含100 mmol/L甘氨酸PBS、0.3%Triton X-100 PBS、PBS逐级漂洗。切片沥干后用杂交缓冲液漂洗,并沿组织周边擦干,每张切片滴加30 μL探针杂交液(内含5~10 ng非同位素标记cRNA探针)。置42℃湿盒内过夜。SSC振荡漂洗、NTE缓冲液漂洗。杂交后显色。显色后冲洗,封片。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10%、≤30%、≤70%和>70%分别计1、2、3和4分。

4.吸引香港优秀青年到深创业就业,促进深港人才合作。 前海通过建设“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深港创新中心”“前海深港基金小镇”等载体,引进大量香港青年到前海创新创业。

二、构建留住人才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积极践行“来了就是深圳人”价值理念。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十大观念”,也是深圳的城市烙印。 2016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 条),2017年制定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特区立法的形式保障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条例规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为“爱才、敬才、用才”社会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最终目的是能用好人才,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 深圳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打造多维度的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人才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 现实中有人才跳槽其他企业、流动其他城市的案例表明: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更重要。 为留住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深圳构建了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

我被栽植在主楼左侧的花园里,工人们早就掘好了树坑,内部填充了肥沃的黑土,看样子,这个树坑虚位以待好久了,怪不得胡马强花了这么大的价钱把我买来,看来我要成为他的镇宅之树了。

3.实施“人才新政”聚合基础性人才。 为应对当前高房价、人才争抢白热化等不利因素,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深圳大规模、多频次主动对外招揽人才,以充实建设深圳的主力军。 为优化公务员队伍,2017年面向全国大规模选调紧缺专业公务员576人,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选调程序都在周末两天内完成,还给应聘者报销来回交通费、食宿费,如此大规模、大力度的选调实在罕见。 为优化教师、医生队伍质量,深圳各区多次发布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教师、医生计划,大力吸引名师、名医落地。 面对留学人才“归国潮”,深圳宝安区还率先推出海外招才选才项目,组织辖区企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招兵买马”。

三、打造用好人才的多维度“激励评价机制”

3.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不断构建与完善。发展中国农业大灾保险,不仅要在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的险种上进行突破,必然还要不断构建一整套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该体系内既要包含补贴资金“一卡(折)通”等形式兑付、电商与政务平台等信息进村入户一站式市场化服务、农村大数据和高级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性成分,又需要在政策上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IPO、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因素,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农业风险保障形式上的扩大也不可或缺。这是中国农业大灾保险发展路径的第三步。

2.大力实施人才安居政策。 大规模发放租房补贴,从2016年12月起,深圳对新引进人才施行新的租房和生活补贴标准,本科为15000 元/人、硕士为25000 元/人、博士为30000 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让大学生刚来深圳就能租得起房。在市级基本标准参照下,宝安、龙华区还给出双倍补贴。大力推动人才保障房建设,以房留人。降低人才申请保障房的门槛,公租房不再受社保缴费时间限制。人才轮候安居房社保时限从五年缩至三年,将技术型人才纳入人才住房保障。 市财政还注资1000 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在“十三五”期间提供30 万套人才住房。 杰出人才可免租10年入住面积200 平方米左右住房(10年后符合条件的可赠与),其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 平方米的免租住房或每月最高1 万元的租房补贴。

1.加大对人才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在物质奖励方面,对两院院士和杰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补贴额度最高可达600 万元;设立80 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创客个人和团队项目给予最高100 万元资助; 对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30 万元~100 万元创业资助,特别优秀项目给予最高500 万元资助; 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和毕业后自主创业,优秀项目可给予最高50 万元资助。 在精神激励方面,明确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建立人才荣誉和奖励制度,由市、区人民政府对有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设立“人才伯乐奖”,对在本市人才培养、引进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建立多维度的人才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政府职称评定职能向行业组织转移,政府逐步退出职称管理具体工作,2014年实现所有社会化评审工作均交由行业组织承接。推行企业高级职称自主评价试点以及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试点。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着眼于建立校长职级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评聘合一”。首创“举荐制”选拔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领军人才“伯乐相马”举荐制度。

通过开展企业工程师讲座活动,为学校中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本科生传递社会企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为学生展示传统理论课堂中缺少的实践内容,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知识与经验,最重要的是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增强学习效果。

3.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促进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人才入户和申请居住证方面不设门槛,取消了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入户的年龄限制,破除人才流动的户籍、档案、社保关系等障碍。 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流动,明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可聘请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研和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兼职研究员。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可利用专业特长到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也可在单位同意下在本市离岗创业。还明确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的相关机制。

“引才、留才、用才”三管齐下的“深圳模式”,成绩显著,作用明显。 2017年上半年,深圳接收应届毕业生人数同比增长56%,其中福田区激增1437%、南山区猛增760%,人才的集聚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城市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深圳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集天下英才的深圳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勇当“走在前列”的尖兵。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龙岗分校教师、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编辑 周 俊

标签:;  ;  ;  ;  ;  ;  ;  ;  ;  ;  

张彭强:引才用才的“深圳经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