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改性论文_梁青青,李泽雄,刘崎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光催化,锂离子电池,理论,正极,电导率,电解质。

掺杂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青青,李泽雄,刘崎峰[1](2019)在《掺杂改性NaTa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钽酸钠(NaTaO_3)光催化剂因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而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成为新兴光催化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钽酸盐是一类高效的响应紫外光(UV)的光催化剂,但其结构特点限制了对可见光的响应,通过负载、掺杂、复合技术可有效增强钽酸钠光催化剂的活性。主要从NaTaO_3的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金属共掺杂、金属-非金属共掺杂、非金属-非金属共掺杂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NaTa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杨程响,石斌,贺焰,王庆杰[2](2019)在《掺杂改性对Li_(1.3)Al_(0.3)Ti_(1.7)(PO_4)_3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粉体材料,分析不掺杂、掺杂碳酸锂和正硅酸乙酯的LATP材料的烧结性能、晶体结构和离子导电性能。掺杂有助于提高LATP的总离子电导率,降低晶界阻抗,且掺杂碳酸锂效果好于掺杂正硅酸乙酯。在掺杂10%碳酸锂的条件下,晶粒离子电导率为1.97 mS/cm,室温总离子电导率达到相对最佳值0.637 mS/cm。(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5期)

钟火平,胡殷,潘启发,张永彬,罗丽珠[3](2019)在《铀表面激光N掺杂改性层微观结构及耐氧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_2氛围下,利用脉冲激光在铀表面制备了N掺杂改性层,以降低金属铀的表面活性,实现提高其耐腐蚀的目的。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俄歇电子谱(AES)、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激光N掺杂改性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层具有复合结构,在改性层表面主要化学物质为UO_2,在改性层的浅表层(厚度约50 nm范围内的富O区)分布着UO_(2-x )N_y和UN_(x )O_y以及少量的UN,随着深度增加改性层中主要分布UN,并出现少量金属U。为了研究改性层的耐氧化机制,利用XPS分别对溅射7分钟(富O区,主要成分为UO_(2-x )N_y和UN_(x )O_y),80分钟(主要成分为UN及少量金属U)的表面进行了在不同O_2暴露剂量条件下的初始(原位)氧化行为研究。初始氧化实验结果发现U 4f_(7/2)结合能位于379.6 eV对应的UN_(x )O_y在暴露O_2条件下(常温)是惰性的,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总体来说金属U、NaCl结构的UN、UN_(x )O_y耐氧化性能依次增强。另外,在温度为423 K,真空度为10~(-5) Pa条件下氧化24小时,实验结果显示激光N掺杂改性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阻止O透过改性层向内部扩散的能力。真空热氧化前后的N掺杂改性层具有较好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其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分别为-5.75×10~(-2) V vs.SCE,1.37×10~(-7) A/cm~2和-8.57×10~(-2) Vvs.SCE,4.83×10~(-8) A/cm~2,而金属的相应值分别为-5.67×10~(-1) V vs.SCE,8.08×10~(-7) A/cm~2,N掺杂改性处理后的样品经真空热处理后其自腐蚀电流进一步下降,原因可能为真空热处理过程中改性层中残余的少量金属U减少以及微观缺陷减少引起的。总体上,对金属U表面进行N掺杂改性处理后,其耐腐蚀性能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梁志永,覃吴,石司默,马晓迅[4](2019)在《化学链燃烧中Co掺杂改性Fe_2O_3(104)载氧体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金属Co掺杂的铁基载氧体的微观模型,探究掺杂Co后模型表面的电子结构及反应特性的变化。首先,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CASTEP模块构建并优化Fe_2O_3(104)的平板模型;其次,以Co原子分别替换模型表面不同配位数的Fe原子(Fe5f,Fe6f和Fe7f),构建Co在表面不同Fe原子位的掺杂模型(Co–Fe_2O_3(104));最后,计算纯净模型和掺杂模型的表面能、掺杂结合能、态密度以及掺杂位点原子的键长、键角和原子间距离等参数,考察CO在Fe_2O_3(104)和Co掺杂的Fe_2O_3(104)表面的等温吸附特性,并以CO分子为探针测试Co掺杂模型和纯净模型表面的氧化反应特性,获取反应路径、过渡态和反应活化能等信息。几何优化结果得到Co掺杂模型的稳定性顺序是:Co5f–Fe_2O_3(104)> Co6f–Fe_2O_3(104)> Co7f–Fe_2O_3(104),对应的结合能分别为–0.399 eV、–0.215 eV和0.487 eV,Co在Fe5f和Fe6f位的掺杂是放热过程,并且在Fe5f原子位的掺杂时放热较多,而在Fe7f原子的掺杂属于是吸热反应;Co掺杂改变了掺杂位点相邻O原子的平均键长LO-M(M代表Fe或Co),其中Co替换Fe7f后相邻O原子的LO-M增加了0.004 4 nm;掺杂Co后模型的总态密度(DOS)均向费米能级(0 eV)方向移动,在–8 eV~0 eV能量范围内离域性增强,而且Co5f–Fe_2O_3(104)模型体系靠近费米能级左边的填充态能量高于其他模型。等温吸附表明Co掺杂可以提高CO在模型表面的吸附量,并且存在吸附两种方式:–2.0 eV附近的峰为CO模型表面碱性位点的吸附峰,–0.75 eV附近的峰为CO在非碱性位点的吸附峰。CO在Co5f–Fe_2O_3(104)表面的吸附能(–0.851 eV)最大,而在Co7f–Fe_2O_3(104)表面的吸附需要外加能量(0.386 eV),CO在Co6f和Co7f掺杂位吸附的键长(LCO)比纯净模型表面的分别增加了0.000 4 nm和0.001 1 nm,表明Co掺杂表面对CO分子的活化作用较大;过渡态分析表明CO在Co掺杂表面氧化生成CO2的反应活化能均明显下降,其中CO在Co5f–Fe_2O_3(104)表面生成CO2的活化能最低,比在Fe_2O_3(104)表面的减少了0.518 eV,且相应的反应能增加了0.445 eV。研究表明,Co与Fe在其氧化物中成键结构不同,导致掺杂后模型表面的悬键增多,表面能增大,态密度向费米能级方向移动,提高了Fe_2O_3(104)表面活性,并且Co在低配位数Fe原子位的掺杂更有利于降低氧化CO的反应活化能。因此,通过掺杂金属Co提高铁基载氧体反应活性是可行的,其改性效果与掺杂活性成分的特性和掺杂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雨薇,刘成龙,徐志江[5](2019)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掺杂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e掺杂的Li_(1.2)[Mn_(0.7)Ni_(0.2)Co_(0.1)]_(0.8-x)Se_xO_2正极材料,研究了Se含量对锂电池正极材料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Se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i_(1.2)[Mn_(0.7)Ni_(0.2)Co_(0.1)]_(0.8-x)Se_xO_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Se掺杂有助于增强超晶格结构的稳定性并抑制层状相向尖晶石相的转变,但当Se掺杂量达到0.21时,正极材料中还出现了Li2S e O4杂相峰;Se掺杂正极材料的库仑效率都高于未掺杂的LMNC试样,且随着Se掺杂量增加正极材料的库仑效率和放电比容量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特征,LMNC-Se0.14正极材料具有最大的库仑效率、最大的放电比容量以及优良的倍率性能。LMNC和LMNC-Se0.14正极材料在0.1 C下进行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和94%,表明掺杂Se的LMNC-Se0.14试样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赵群芳,欧阳全胜,蒋光辉,张淑琼,王嫦[6](2019)在《锂离子电池LiFePO_4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因其长的循环寿命和高能量密度被广泛地研究,橄榄石LiFePO_4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较低的本征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限制其广泛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用来改善其性能,离子掺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Li-位、Fe-位、O-位和多元掺杂对LiFePO_4改性的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研究,证明合适的离子掺杂在合适的位置能够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王珍,兰旺荣,邓禄安,李金蓉,黄旭光[7](2019)在《微波辅助合成Fe~(2+)掺杂酸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活性磷去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酸和Fe2+为改性剂,微波处理下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膨润土用于处理含高活性磷(PO43-)水体。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改性剂质量分数(H2SO4和FeSO4)、改性膨润土投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对活性磷的去除效果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微波辐射为350 W、时间为5 min,30 g钠基膨润土用50 mL质量分数8%的H2SO4和质量分数4%的FeSO4溶液制备的改性膨润土效果最好。微波改性Fe2+掺杂酸改性膨润土的层间距和比表面积比未改性膨润土分别增加了52.2%和80.2%。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0.10 g,处理1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含活性磷(PO43-)废水,pH值在7左右,搅拌3 min,处理效果最好,且改性后的膨润土对DRP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曲线。将该实验结果应用于处理闽南师范大学校园内3种富营养化的水体(叁湘江、景观池塘和达理小河)中的活性磷,去除率可达到84.67%~97.30%。(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大玉,张文韬,张超[8](2019)在《不同种类金属掺杂改性TiO_2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催化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成为一种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较为理想的材料。其中TiO_2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良好的化学性质、无毒、较低的成本、高的光催化效率等特点,目前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TiO_2快速复合的电子-空穴及较大的禁带宽度等自身缺陷,导致其量子产率不高,TiO_2中的电子只能在紫外光下被激发,这些因素使得它的光催化性能受到了制约。因此,近年来通过研究不同的金属元素掺杂TiO_2基光催化剂及研究不同特殊微纳结构来克服TiO_2自身缺陷以改善其光催化性能并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通过将不同金属(如Ag、Fe、Cu、Ce等)以一元、二元、多元的形式掺入TiO_2中,可改善TiO_2的自身缺陷,并在催化剂表面产生不同作用,使其光响应范围增大,光催化性能显着提升。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特殊微纳结构的存在可以加快金属掺杂TiO_2基光催化材料的电子转移,从而提高TiO_2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增加了其量子产率。金属掺杂后,TiO_2对有机物的降解率及其产氢能力、光能转化率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使其不仅在紫外光下具有优异的性能,而且在可见光下也能进行良好的光催化。掺杂后TiO_2的抗菌效果与防雾性能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本文一方面综述了不同金属掺杂体系(一元、二元复合以及多元复合掺杂)对TiO_2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改变,总结不同制备工艺对TiO_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光催化性能的增强机制。另一方面概述了金属掺杂TiO_2基复合材料的一些特殊微纳结构包括石墨烯包覆结构、核-壳结构以及其他结构的制备工艺,并讨论了不同微纳结构与金属掺杂在增强TiO_2光催化性能上所起的作用。最后简单综述了不同金属掺杂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不同应用,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张永平[9](2019)在《元素掺杂改性g-C_3N_4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素掺杂是将杂质原子引入半导体催化剂原本的晶体结构当中,用来改善材料本身的电子能带结构。元素掺杂通常分为金属元素掺杂和非金属元素掺杂两种不同的类型。g-C_3N_4金属元素的掺杂通常包括碱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稀有金属元素。由于金属离子是有效电子受体,因此掺杂到g-C_3N_4晶格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它们捕获光生载流子的能力。不仅如此,g-C_3N_4掺杂金属离子之后,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得催化剂原有的电子能带结构发(本文来源于《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黄广华,潘志东,王燕民[10](2019)在《改性聚丙烯酸分散剂在研磨镨掺杂硅酸锆色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合成的改性聚丙烯酸钠(PASHS,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为水基分散剂,采用一种高能量密度介质搅拌磨研磨制备亚微米级的镨掺杂硅酸锆或镨黄(Pr-ZrSiO4)陶瓷色料。利用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研磨后镨黄颗粒粒度及其粒度分布,并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热重法和Zeta电位测量分析了分散剂在镨黄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对比未改性分散剂(PAS,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在2%改性分散剂PASH1和固体含量35%时,经研磨90 min后,可得到粒度较细(d50=334 nm)且粒度分布较窄(n=2.61)的镨黄颗粒产品。这归因于有效吸附在镨黄颗粒表面的具有合适分子量的改性分散剂PASH1可使颗粒间产生较强的空间位阻与静电排斥效应,降低了浆料的黏度,从而有效地分散和研磨颗粒。此外,还通过粒数衡算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求解得到的选择函数和破碎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当分别添加分散剂PASH1和PAS时镨黄颗粒在搅拌磨研磨过程中的破碎行为。分析表明:改性聚丙烯酸分散剂PASH1具有较好的分散助磨效果,且当添加改性分散剂PASH1时,颗粒主要因挤压和剪切应力而粉碎。(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掺杂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粉体材料,分析不掺杂、掺杂碳酸锂和正硅酸乙酯的LATP材料的烧结性能、晶体结构和离子导电性能。掺杂有助于提高LATP的总离子电导率,降低晶界阻抗,且掺杂碳酸锂效果好于掺杂正硅酸乙酯。在掺杂10%碳酸锂的条件下,晶粒离子电导率为1.97 mS/cm,室温总离子电导率达到相对最佳值0.637 mS/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梁青青,李泽雄,刘崎峰.掺杂改性NaTa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杨程响,石斌,贺焰,王庆杰.掺杂改性对Li_(1.3)Al_(0.3)Ti_(1.7)(PO_4)_3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9

[3].钟火平,胡殷,潘启发,张永彬,罗丽珠.铀表面激光N掺杂改性层微观结构及耐氧化机制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梁志永,覃吴,石司默,马晓迅.化学链燃烧中Co掺杂改性Fe_2O_3(104)载氧体反应特性[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5].张雨薇,刘成龙,徐志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掺杂改性[J].电源技术.2019

[6].赵群芳,欧阳全胜,蒋光辉,张淑琼,王嫦.锂离子电池LiFePO_4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进展[J].湖南有色金属.2019

[7].王珍,兰旺荣,邓禄安,李金蓉,黄旭光.微波辅助合成Fe~(2+)掺杂酸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活性磷去除的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8].李大玉,张文韬,张超.不同种类金属掺杂改性TiO_2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9].张永平.元素掺杂改性g-C_3N_4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C].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10].黄广华,潘志东,王燕民.改性聚丙烯酸分散剂在研磨镨掺杂硅酸锆色料中的应用[J].硅酸盐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酸催化SiO2溶胶、基础溶胶及其改性后...由于金属离子的掺杂在半导体禁带内形...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示意图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机理图样品的XRD谱图基底表面1~3层石墨烯的电子能带结...

标签:;  ;  ;  ;  ;  ;  ;  

掺杂改性论文_梁青青,李泽雄,刘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