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物膜论文_孙舒韵,谢晓虹,刘恩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菌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细菌,敷料,感应,霉素,群体,导尿管。

细菌生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孙舒韵,谢晓虹,刘恩梅[1](2019)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细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利用自身分泌的含水聚合物质黏附成团,附着于固体物质表面的具有特殊微结构的细菌群落[1]。细菌生物膜可形成于多种材料表面,如机体组织和植入的医疗器械,BF的细菌具备较高的耐药能力和可播散的特点,其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迁延不愈[2-3]。BF一旦形成,其膜内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同时也增大对机体免(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叶丽,李凯思,陈乐思,陈方军[2](2019)在《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创口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后发生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按照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例与试验组22例。对照组在锐性清创后采用利凡诺纱布填塞创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试验组创口在锐性清创后采用联合新型敷料(磺胺嘧啶银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治疗,初期创口渗液较多泡沫敷料湿度达到75%时,予以更换敷料,渗液减少情况下,每4~6d换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60d内治疗效果、创口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创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效果较好,能减少创口换药次数,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护理》期刊2019年09期)

杨冬华,赵璐,绽丽,刘佳雯,张永栋[3](2019)在《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开展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控制的策略性研究。方法按照软管使用年限、材质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使用7年的透明软管,B组为使用5年的红色不透明软管,再对A、B两组标本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A_1、B_1组不做任何处理;A_2、B_2组: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A_3、B_3组:采用无菌棉拭子搅拌软管内壁,过氧化氢消毒剂浸泡20 min),最后在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膜状态。结果 A_1组显示有层层迭加、连接网状的生物膜形成;A_2、A_3组显示细菌生物膜有缝隙裂缝,未能完全脱落。B_1组平面突起的团块即为细菌生物膜;B_2组显示存在散在的球状体;B_3组显示存在游离的棒状细菌体。A组软管(不做任何实验处理)行不同倍数电镜扫描,显示主要由成簇生长的杆菌构成。结论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与其形态结构的复杂性、迭加程度存在很大的相关。研究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的软管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时间点及消毒处理方法等,可以更好地进行水处理系统细菌生物膜的控制策略性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尚迪,张艳,徐志旭,李涛,高玉千[4](2019)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对食用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在许多丝状真菌包括常见霉菌、菌根真菌和蕈菌等菌丝表面定殖,形成的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已成为新型高效的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然而,制备FBB耗时长、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FBB的形成机理。FBB形成包括细菌趋化菌丝分泌物到达丝际(mycosphere)和细菌在菌丝表面定殖成膜等步骤。菌丝分泌物中的哪种成分是细菌趋化的关键趋化物还不清楚。在双孢蘑菇覆土中,恶臭假单胞菌能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二者是适宜的FBB研究模式菌。我们研究发现,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菌丝,在菌丝尖端边缘处接种恶臭假单胞菌UW4以及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AcdS)基因缺失突变株,前者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并在菌丝表面形成菌膜,而后者则抑制菌丝的生长,不能在菌丝表面形成菌膜。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表达细菌AcdS基因和表达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转化子,前者ACC分泌量减少,后者ACC分泌量增加,接种UW4与该2种转化子共培养,UW4可在双孢蘑菇表达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转化子的菌丝表面形成菌膜,而在双孢蘑菇表达细菌AcdS基因的转化子的菌丝表面不形成菌膜。趋化实验发现,UW4可趋化ACC,且趋化强度高于双孢蘑菇菌丝分泌物中的其他氨基酸和有机酸。而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不能趋化ACC。结果表明,ACC是恶臭假单胞菌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的关键趋化物质。(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魏敏,蒋琪霞,牛妞,王琳涛,董磊[5](2019)在《1例手术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病人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例手术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并迁延不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回顾,探讨术后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特点、识别及处理方法。研究结果提示,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术后切口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迁延不愈,治疗难度大。个体化身心整体干预结合局部伤口处理有助于治疗此类感染伤口。(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牛妞[6](2019)在《负压结合抗菌敷料用于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负压结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和单用纳米银敷料治疗两种方法对慢性全层细菌生物膜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包括伤口体积缩小率、压疮愈合计分、细菌培养结果、伤口温度、渗液pH值以及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态及结构变化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疗效差异,为后续建立慢性细菌生物膜感染伤口的临床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的慢性全层伤口患者为筛选人群,入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探索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实验组(负压+纳米银敷料)和对照组(纳米银敷料),每组各30例。本研究的治疗观察周期为14d,主要观察伤口治疗过程中的伤口体积缩小率、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计分、细菌培养结果、伤口温度、渗液pH值以及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态结构变化等指标,并采用SPPS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1例患者因交通不便分别于干预7d和9d转至当地医院处理,其余患者均完成干预研究。遵循意向性分析原则处理缺失数据,最终有6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饮食摄入状况、活动状况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类型构成比、持续时间、伤口体积、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计分、温度、渗液pH值以及细菌培养结果等伤口资料基线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伤口体积缩小率比较:7d及14d时,实验组伤口体积缩小率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计分比较:固定时间因素:治疗前及7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下的PUSH计分无显着差异(P>0.05);14d时,实验组处理下的PUSH计分显着地低于对照组(P<0.05)。固定处理因素为实验组:7d及14d的PUSH计分均极显着地低于治疗前(P<0.001),14d的PUSH计分极显着地低于7d(P<0.001)。固定处理因素为对照组:治疗前与7d的PUSH计分无显着差异(P>0.05),14d的PUSH计分极显着地低于治疗前及7d(P<0.001)。(4)细菌培养结果比较:14d时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14d后,实验组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照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5)温度比较:固定时间因素:治疗前及7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下的温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14d时,实验组处理下的温度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01)。固定处理因素为实验组:7d及14d的温度均极显着地高于治疗前(P<0.001);14d的温度极显着地高于7d(P<0.001)。固定处理因素为对照组:7d的伤口温度显着地高于治疗前(P<0.01);14d的温度与治疗前及7d的温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6)pH值比较:固定时间因素: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下的伤口pH值无显着差异(P>0.05);7d时,实验组处理下的pH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14d,实验组处理下的pH值极显着地低于对照组(P<0.001)。固定处理因素为实验组:7d及14d的pH值极显着地低于治疗前(P<0.001);14d的pH值显着低于7d(P<0.01)。固定处理因素为对照组:7d的pH值与治疗前及14d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的pH值极显着地低于治疗前(P<0.001)。(7)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态结构变化:共有5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14d时留取组织标本进行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态及结构变化显微镜观察,其中实验组3例,对照组2例。[结论]在为期14d的干预时间内,负压结合纳米银敷料治疗与单用纳米银敷料治疗两种方案在促进慢性细菌生物膜感染伤口愈合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比较两种方案的临床及实验室治疗效果,初步认为负压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方案优于单用纳米银敷料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4)

王玮,田静,王左敏,李应龙[7](2019)在《不同浓度NaClO配合被动超声对根管内细菌生物膜清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被动超声(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配合不同浓度NaClO杀灭根管内成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效果。方法:选取人单根管离体牙48颗,标准根管预备后,体外培养14 d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生物膜,并使用不同浓度NaClO(120 s)配合PUI荡洗60 s,即1%NaClO(G1组),1%NaClO+PUI(G2组),2. 5%NaClO(G3组),2. 5%NaClO+PUI(G4组),5. 25%NaClO(G5组),5. 25%NaClO+PUI(G6组)和H2O+PUI(G7组),H_2O(G8组),分别进行细菌计数,及扫描电镜观察评价杀菌效果。结果:细菌计数的差异:G7组和G8组与其它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G5和G6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是和其它几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 05),G2和G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扫描电镜观察示PUI能够更有效清除表面细菌生物膜。结论:低浓度NaClO辅助PUI能够有效提高杀菌和清除生物膜效果;高浓度NaClO配合PUI并不能显着提高其杀菌效果,但能更有效地清除成熟粪肠球菌生物膜。(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曹晋桂,刘鹏[8](2019)在《细菌生物膜、滞留菌及其相关感染防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不同于游离状态的一种特殊存在模式。由于细菌生物膜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得其难于被检测、消除,导致了临床上相当数量的难治性感染性疾病。生物膜中更是存在休眠状态的菌体-滞留菌,滞留菌的耐药性使得感染更难以治愈。积极探索如何防治生物膜感染对临床治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如何预防生物膜相关感染有许多非特异性的策略,包括:(1)防止微生物污染医疗器械;(2)最大程度减少微生物对医疗器械的黏附;(3)直接移除感染源头。此外,人们对通过物理手段、应用抗菌药物和抗菌多肽,抑制瓦解生物膜等方法治疗生物膜感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生物膜导致的持续性感染对常规抗菌药物耐受,提示生物膜防控策略亟需改进,新的防控策略亟需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董汝月,于晓倩,曾名涌,刘尊英[9](2019)在《细菌群体感应对细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细胞之间通过感受自诱导物来调控细菌群体行为的现象。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应的生物被膜,其结构包括细菌和自身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生物膜可以保护细菌免于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增加其抗药性,为细菌生长提供天然的有利屏障。细菌群体感应是细菌调控生物膜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中,笔者综述了细菌群体感应在生物膜生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分析了细菌生物膜抑制与降解策略,旨在为医药与食品工业中降低细菌耐药性和细菌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9年03期)

赵璐,赵旭,严向明,王秀珍,彭寒玲[10](2019)在《苯扎氯铵对儿童导尿管内壁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苯扎氯铵溶液会阴护理对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菌培养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技术,观察在某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使用苯扎氯铵溶液会阴护理对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管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使用浓度为1 000 mg/L苯扎氯铵溶液护理留置尿管患儿,导尿管相关感染率为8. 0%;对照组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护理留置导尿患儿,导尿相关感染率为16. 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试验组生物膜形成率为16%,对照组生物膜形成率为20%。2组患儿留置导尿10 d的尿管管壁均能观察到成熟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苯扎氯铵溶液作为留置尿管局部护理消毒液可以延缓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降低尿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细菌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创口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后发生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按照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例与试验组22例。对照组在锐性清创后采用利凡诺纱布填塞创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试验组创口在锐性清创后采用联合新型敷料(磺胺嘧啶银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治疗,初期创口渗液较多泡沫敷料湿度达到75%时,予以更换敷料,渗液减少情况下,每4~6d换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60d内治疗效果、创口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创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效果较好,能减少创口换药次数,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菌生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孙舒韵,谢晓虹,刘恩梅.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细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9

[2].叶丽,李凯思,陈乐思,陈方军.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老年患者伴细菌生物膜形成的3~4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9

[3].杨冬华,赵璐,绽丽,刘佳雯,张永栋.血液透析装置与供水回路连接端聚氯乙烯软管管道细菌生物膜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4].尚迪,张艳,徐志旭,李涛,高玉千.1-氨基环丙烷-1-羧酸对食用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5].魏敏,蒋琪霞,牛妞,王琳涛,董磊.1例手术切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9

[6].牛妞.负压结合抗菌敷料用于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干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7].王玮,田静,王左敏,李应龙.不同浓度NaClO配合被动超声对根管内细菌生物膜清除效果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8].曹晋桂,刘鹏.细菌生物膜、滞留菌及其相关感染防控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9].董汝月,于晓倩,曾名涌,刘尊英.细菌群体感应对细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9

[10].赵璐,赵旭,严向明,王秀珍,彭寒玲.苯扎氯铵对儿童导尿管内壁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靶向性抗菌肽的模型单室MFC碳布电极在运行前(A)和运行...双室阴阳极生物膜细菌DGGE图像双室阴阳极生物膜细菌菌落进化树各种浸提液处理MC3T3-E1细胞3天,实验...各组OD450nm值时间曲线(time...

标签:;  ;  ;  ;  ;  ;  ;  

细菌生物膜论文_孙舒韵,谢晓虹,刘恩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